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
2. 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3. 如图所示,是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 )
A.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4. 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如图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以B为参照物A向西运动
C.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B物体运动0.5s通过的距离是1m
5.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6. 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气温有时为零下四五十摄氏度,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
C. 酒精的密度比水银的密度小 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7.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8. 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中,甲图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乙图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两种方法碘锤中都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
A. 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
B. 乙装置中固态碘只发生升华现象
C. 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发生液化现象
9. 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晷针影子的形成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镜面反射
D. 漫反射
10. 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 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镜面反射
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停表读数为______ s。
12. 速度是表述物体运动______的物理量。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4: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
13. 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坐井观天”,请在图中画出青蛙通过井口看到最大范围的两条光线(O点为青蛙眼睛的位置)。
14. 完成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5.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______;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______;
(2)实验中挡板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4)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______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AB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下半段BC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通过全程AC的平均速度为v3,则这三个平均速度中最小的是______(选填“v1”“v2”或“v3”);
(5)小强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做出评估:______(选填“A”或“B”)。
A.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
B.可行,实验原理相同
16.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了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可以推理得出:______。
17. 小明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①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1甲中的______(选填“A”或“B”);
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如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②小明观察到:第2min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1丙中图______(选填“C”或“D”);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④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不等于”、“等于”)1标准大气压;
(2)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3)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几秒后,水面上出现的“白气”相对______(选填“多”或“少”)一些。若用圆底烧瓶烧水,水停止沸腾后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如图戊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水蒸气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______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气压降低,沸点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水又重新沸腾;
(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2能正确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______。
18.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______,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______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19. 沈阳到天津的G130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
(1)求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
(2)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为190km/h,求北截河到唐山的里程;
(3)此动车长为200m,若以7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200m的桥,求动车全部过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时间
沈阳
北戴河
唐山
天津
到站时间
16:11
16:44
17:20
发车时间
13:20
16:14
16:48
里程/km
0
426
680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13.6m/s≈1.2m/s,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度在20cm左右,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长约18cm,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高度约为0.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头发丝的直径在75μm左右,一张纸厚度略大于75μm,在100μ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B
【解析】解: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故C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
故选:B。
(1)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调节音量是改变响度;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
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吹的。
A、B.甲火炬有三种情况:一是向左运动,且运动速度小于风速;二是静止不动;三是向右运动,故A、B错误;
C、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据此解答此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4.【答案】B
【解析】解:A、甲图是A物体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C、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vB=sBtB=4m2s=2m/s,所以vA>vB,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若以B为参照物,A物体向东运动,故B错误、C正确;
D、B物体的速度vB=2m/s,0.5s通过的距离s=vBt=2m/s×0.5s=1m,故D正确。
故选:B。
(1)在物体的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物体的s−t图象中,若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图象求出物体A、B两个物体的速度,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若以B为参照物,可得A物体的运动情况;
(3)利用s=vt求B物体运动0.5s通过的距离。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仔细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这道题的图象有别于我们常见的路程-时间图象,如果不认真看图,则很有可能会误认为A是静止不动,B是匀速直线运动。
5.【答案】C
【解析】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
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并能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各种物态变化定义和水循环的理解,我们要能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6.【答案】B
【解析】解:
A、一般酒精温度计的里加入红色的颜料,使得酒精温度计里酒精颜色会更深些,故A错误;
B、北方的冬天,气温较低,水银凝固点为−38.8℃,酒精凝固点为−117℃比较来看,酒精凝固点点比水银要低,不容易在低温下凝固。故B正确;
C、不同物体的密度大小和温度计的选择不存在因果关系。故C错误;
D、酒精和水银都密封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有无毒性与温度计的选择不存在因果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1)凝固点指的是物体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临界温度值,对于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常称为凝固点或冰点。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在确定温度计的使用范围时,要注意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查表可知,水银凝固点为−38.8℃,沸点357℃;酒精凝固点为−117℃,沸点78.5℃。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的理解和凝固这个物态变化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7.【答案】C
【解析】解:A、甲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由图可知,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该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识图的关键是找出图象中的水平线段,凡有水平线段的,说明该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对应的是熔点。
8.【答案】A
【解析】解: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因为甲中水沸腾后温度保持100℃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故A正确。
B、乙装置中,酒精灯外焰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固态碘可以发生熔化现象,熔化后的碘会发生沸腾现象,固态碘也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故B错误。
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只会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
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甲中碘蒸气只发生凝华现象,乙装置会发生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3)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理解此题的实验目的,理解熔化、沸腾的条件,可解答此题。
9.【答案】A
【解析】解: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故选:A。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此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0.【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不是漫反射,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容易发生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故B错误;
C、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少感觉暗。
11.【答案】1mm7.50cm274.2
【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铅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8.50cm处,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
(2)由图知: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靠近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2s,而大盘指针在34.2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34.2s=274.2s。
故答案为:1mm;7.50cm;274.2。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和秒表的分度值和读数,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需要熟练掌握。
12.【答案】快慢 4:1 4:3
【解析】解:(1)速度是表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是4:1,由v=st可知,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比值也为4:1;
(2)若两车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速度之比:
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t乙s乙t甲=2×23×1=4:3。
故答案为:快慢;4:1;4:3。
(1)速度是表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由v=st可知,时间相同时,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
(3)知道两车经过的路程之比、所用的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求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13.【答案】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右两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
【解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画图。
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入井里;二是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
14.【答案】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则入射角的大小为:90∘−45∘=45∘;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5∘,在法线另一侧从O点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为45∘,如图所示:
【解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5.【答案】v=st 刻度尺 便于测量时间 减小 380.00.16v1 A
【解析】解:(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v=st,测量平均速度需先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因此还需要刻度尺;
(2)放置挡板,小车可以在该位置停下来,且与挡板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时间。
(3)为了更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速度变化越慢,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
(4)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tAB=9:25:18−9:25:15=3s,
AC段的距离sAC=80.0cm,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AC=9:25:20−9:25:15=5s
则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sACtAC=80.0cm5s=16.0cm/s=0.16m/s;
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sAB=80.0cm−40.0cm=40.0cm,
已求得tAB=3s,则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sABtAB=40.0cm3s=13.3cm/s;
BC段的距离sBC=40.0cm,小车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BC=9:25:20−9:25:18=2s
则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sBCtBC=40.0cm2s=20.0cm/s;
已求得v3=vAC=16.0cm/s;
因为v1
故答案为:(1)v=st;刻度尺;(2)便于测量时间;(3)减小;(4)3;80.0;0.16;v1;(5)A。
(1)根据实验原理v=st可选择测量工具;
(2)在斜面上放置挡板,目的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当小车与挡板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3)为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应使小车运动速度减小,因此斜面倾角要小一些;
(4)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分别计算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即可比较。
(5)如果先确定时间t,然后测量小车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于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容易测量,会导致测得的平均速度存在较大误差。
本题目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关键是路程和时间的统一。
16.【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因为音叉的振动比较小,所以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以利用转换法,即将桌面的振动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泡沫塑料球跳起来了,说明声音从右边的音叉传到了左边的音叉处,而两个音叉之间隔着空气,所以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因为能使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3)空气可以传声;(4)真空不能传声。
(1)发声的音叉振动的幅度非常小,不容易看到,可以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如果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此探究用到了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转换法;
(2)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可以通过转换法进行改进;
(3)敲击右边的音叉使其发声,因为声能够传递能量,声音通过空气把能量传递到左边音叉处,使左边音叉振动,所以与左边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
(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B D 不等于 不变 水蒸气 多 液化 放出 降低 C
【解析】解:(1)①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位置;
②C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D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第2min时,水处于沸腾前的状态,故选择D图;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④水在1个标准大压下的沸点为100℃,而此时水的沸点为98℃,说明此时大压值不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方式,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
(3)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产成“白气“,因此水面上出现“白气“相对多一些;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放热,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4)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瞬间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C图象符合题意,B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AD图象中水的温度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A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故答案为:(1)①B;②D;
③如图
④不等于;(2)不变、水蒸气;(3)多;液化;放出;降低;(4)C。
(1)①实验器材组装应自下而上;
②第2min还没有沸腾,沸腾前烧杯底部温度高,气泡大,上面温度低,气泡小;
③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④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2)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是水蒸气;
(3)“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停火后水面上方温度变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会产生更多“白气”,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刚开始水开了说明达到了沸点,加一碗冷水后,水温瞬间降低,然后加热,慢慢升温直到达到沸点。
本题考查水沸腾实验,涉及到气压与沸点的关系,(3)(4)两问需要理解,属于中等难度。
18.【答案】ON 40 D 不能 同一平面 B
【解析】解:(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ON;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90∘−50∘=40∘;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D正确;
(3)实验中将纸板F向向后折转,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1)ON;40;(2)D;(3)不能;同一平面;(4)B。
(1)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要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则入射光、反射光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应与平面镜垂直,据此分析;
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入射角),光路可逆;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中要多次验证;
(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19.【答案】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沈阳到天津的路程为s=680km,
沈阳到天津所用的时间为:t=17:20−13:20=4h,
则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为:v=st=680km4h=170km/h;
(2)已知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为v1=190km/h,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北戴河到唐山所用的时间为:t1=16:44−16:14=30min=0.5h,
则北截河到唐山的里程为:s1=v1t1=190km/h×0.5h=95km;
(3)动车全部过桥经过的路程为:s2=L桥+L车=1200m+200m=1400m,
则动车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2=s2v2=1400m70m/s=20s。
答:(1)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为170km/h;
(2)北截河到唐山的里程为95km;
(3)动车全部过桥所用时间为20s。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沈阳到天津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
(2)已知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由表格数据可知从北戴河到唐山所用的时间,利用s=vt可求出北戴河到唐山的里程;
(3)动车全部过桥所经过的路程为桥长和车长之和,利用t=sv可求出动车全部过桥所用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运用,能从表格中读取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大附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大附中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扦插, 吉剧是我省特有的戏曲剧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