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二十中、六中、六十二中、四中、曙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二十中、六中、六十二中、四中、曙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二十中、六中、六十二中、四中、曙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二十中、六中、六十二中、四中、曙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二十中、六中、六十二中、四中、曙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二十中、六中、六十二中、四中、曙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cm,【答案】m 漫  直线传播,【答案】时间  速度,【答案】响度  空气,【答案】音色  声源处  液体,【答案】B,0cm,即一拃”的长度为1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二十中、六中、六十二中、四中、曙光)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如图所示的大叔在电梯上擦扶手的短视频引起广泛争议。电梯运行时,以电梯扶手为参照物,他的毛巾是______的,因而他被称为新版的“刻舟求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______。


    2. 如图是中国“天河”号空间站核心舱的结构验证件,长16.6______,竖起来约有6层楼高,与在轨核心舱的尺寸相同。它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使参观者从不同方向看到它。它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
    3. 人常说“一朝学会狗撵兔,从此踏上不归路”,这虽然有些调侃的意味,但也侧面证明了这项活动的确容易让人上瘾,如果它涉及到了赌博,那么更容易让人深陷其中,极有可能输得倾家荡产。如图所示是狗撵兔时的情景,两只狗同时撒开,围观群众说最前面的狗跑得快,指的是用相同的______比较路程;物理上通常用物理量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4. 在沈阳,“喇叭哥”在自家的麻辣烫店主动帮单身男女牵线搭桥,一年竟撮合百对小情侣,成功的数量堪比沈阳热门相亲节目。他用喇叭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喇叭声通过______再传到路人的耳朵。


    5. 如图为《小儿垂钓》配图,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稚子”是根据______辨别“路人”是陌生人,“遥招手”是在______减弱噪声,“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

    6. 《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说明我们的祖先就会把粗糙物体磨光作为镜子,给自己的梳妆打扮。梳妆时人距离铜镜3m,并且以0.5m/s速度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的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像相对人移动的速度为______m/s。
    7. 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如图所示,利用刻度尺测量某人“一拃”的长度。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读数时,视线应从甲方向观察
    B. 读数时,视线应从乙方向观察
    C. “一拃”的长度为1.9cm
    D.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8. 有关下列四幅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飞行员能够抓住子弹,因为子弹的速度很慢
    B. 乙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加油机和受油机要保持相对静止
    C. 丙图中的接力棒,相对于前面的同学是运动的
    D. 丁图中,司机相对于树木是运动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9. 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应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射击时戴耳罩 B. 双层隔音玻璃
    C. 禁止喧哗 D. 噪声检测仪
    10. 一条衔着骨头的狗在过河时,低头发现河中影子,觉得水中狗嘴里的骨头似乎比自己的更大,忍不住去抢,结果嘴里的骨头掉进了河里,这是《伊索寓言》里描述的一个有趣故事。狗在河中影子的形成与下列事例利用相同原理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日食
    C. 镜中花 D. 射击打靶时“三点一线”
    11. 如图所示的是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 发出嗡嗡声的声源是“鱼洗”
    C. “鱼洗”发出的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D. 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汇集使声音的传播速度加快
    12. 小海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激光笔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光的入射角为90∘
    B. ②号光线的颜色为蓝色
    C. 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纸板不需要垂直于平面镜放置
    D. 将纸板F沿红光所在直线向后折,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现象消失
    13. 许多诗句中涉及到关于声现象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响鼓还需重锤敲”中的重锤敲鼓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14. a、b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s末,a、b两车相遇
    B. 第5s末,a、b两车相距15m
    C. 4∼6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若两车一起向南运动,在第5s时a车司机看到b车在向北运动
    15. 如图所示,是利用针孔摄像机拍摄照片的场景,请在图中画出成像光路图并找出针孔的位置。


    16. 太阳光经书本反射后进入我们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路图。


    17.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当小明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闹钟声______(选填“变强”“变弱”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

    18. 暑假,小赵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他趴在充气垫上从滑道上俯冲下来,真正体会到了“人在前面跑,魂在后面追。”后来,实验课上他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做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小赵趴在充气垫上从滑道上俯冲下来时,感觉到滑道下面水池里站着的安全员扑面而来,是因为小赵把______当成了参照物。
    (2)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______,为了计时更准确,斜面的坡度应该______(“较小”或者“较大”)。
    (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______。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4)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5)下列选项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19. 服装店的镜子能给胖人“减肥”、矮个子“长高”。有了这面会撒谎的试衣镜,你想不爱自己都难。那么我们家里的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实验时应选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用平面镜______。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______之间的关系。
    (3)操作中该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续与镜面______。
    (5)此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其原因是______。
    (6)若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
    (7)小明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确定,如图丙能给胖人“减肥”、矮个子“长高”的镜子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面镜。
    20. 古人把雷声称为“天鼓”。每当听到雷声,古人便想象这隆隆的雷声是雷公左手拿连鼓,右手拿椎,扣击所发出的声音。宋代诗人谌祜写道:“万壑松风天鼓吹,四围花月锦帘栊。”“天鼓”说的就是雷声。某次在高空发生闪电打雷,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小王看到闪电隔4秒后听到雷声。则:
    (1)雷声的形成与击鼓引起响声类似,但雷声是由______的剧烈震动产生的,又是以波的形式不断向远处传播的;打雷时,雷声与闪电在远处同时同地产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但往往只看见一次闪电,却能听到雷声隆隆不断,原来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______造成的。
    (2)打雷时,有时能震碎玻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人们还可以根据雷声预计雨的大小,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1. 为减少碳排放,我国大力推行混合动力汽车。汽车上的很多元件都涉及了很多物理知识,比如,控制速度的“油门”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灯、油量表、速度表等。请根据情景回答:

    (1)冬天车玻璃上结了一层霜,打开暖气,汽车玻璃上的“霜”很快变成水珠,最后水也消失了,写出一个上述现象中没有出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如图甲为汽油机的______冲程;自动挡车下陡坡时,应该挂入L档,也就是低速挡位,不能挂空挡采用长时间踩刹车的方式,否则最终刹车片会由于温度过高变软失去制动作用,这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属于______。
    (2)如图乙中的O、E、F为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驾驶员踩下“油门”时,电路中变阻器阻值减小,电流变大而加快电动机的转速,用笔画线代表导线将旋钮变阻器接入电路M、N处。
    (3)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转向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其中一个灯损坏时,另一个仍能正常工作,这两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______,转向横杆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
    (4)为了提醒驾驶员汽车后备箱的开、关情况,汽车上设置了“后备箱指示灯”以提醒驾驶员。当后备箱关好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后备箱未关好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下列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静止  人站在地板上擦扶手 
    【解析】解:由图可知,大叔在电梯上擦扶手,电梯运行时,以电梯扶手为参照物,他的毛巾位置没有改变,所以是静止的,达不到清洁的目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人站在地板上擦扶手。
    故答案为:静止;人站在地板上擦扶手。
    研究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与应用,要知道研究同一物体时,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2.【答案】m 漫  直线传播 
    【解析】解:一层楼高大约为3m,六层楼高约为6×3m=18m,因此中国“天河”号空间站核心舱的结构验证件,长16.6m;
    照射到中国“天河”号空间站上的光线产生了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它,
    空间站挡住了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所以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m;漫;直线传播。
    根据数据大小,结合结合六层楼高填写单位,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就是物体的影子。
    此题考查长度的估测、漫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3.【答案】时间  速度 
    【解析】解:狗撵兔时的情景,两只狗同时撒开,围观群众说最前面的狗跑得快,指的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物理上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故答案为:时间;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①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②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本题考查速度的概念、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关键。

    4.【答案】响度  空气 
    【解析】解:利用喇叭可以使声音大大增强,即响度增大;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部分是由空气传递到耳朵中的,所以喇叭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耳朵中。
    故答案为:响度;空气。
    (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及增大响度的方法,是一道联系社会热点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5.【答案】音色  声源处  液体 
    【解析】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
    “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故答案为:音色;声源处;液体。
    (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本题通过对一首古诗的理解,考查了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难度不大。

    6.【答案】不变  1 
    【解析】解:
    (1)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同,与人到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当梳妆时人逐渐远离铜镜,在这过程中人的像将不变;
    (2)若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像也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像远离他的速度为0.5m/s+0.5m/s=1m/s。
    故答案为:不变;1。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来填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难度中等,属于基础题。

    7.【答案】B 
    【解析】解:
    A、读数时,视线甲没有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视线甲是错误的读法,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读数时,视线乙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故B正确;
    C、视线乙的与19cm刻度线对齐,读作19.0cm,即一拃”的长度为19.0cm,故C错误;
    D、由图知:刻度尺上10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故D错误。
    故选:B。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①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解:A、甲图中飞行员能够抓住子弹,因为子弹与飞机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很接近,相对静止,故A错误;
    B、空中加油时,加油机和受油机要保持相对静止,故B正确;
    C、接力比赛中,在交接棒的一瞬间,接力棒相对于前面的同学的位置应尽量保持不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司机相对于树木和太阳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司机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9.【答案】B 
    【解析】解:A、射击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双层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对减弱噪声途径的理解和应用,基础题。

    10.【答案】C 
    【解析】解:狗在河中的影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A.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成到立的实像,故A错误;
    B.日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故C正确;
    D.射击打靶时“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平面镜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认真分析各选项利用的光学知识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和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11.【答案】D 
    【解析】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A正确;
    B、“鱼洗”发出的嗡嗡是由“鱼洗”的振动发出的,故“鱼洗”是声源,故B正确;
    C、人能听到“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众多“鱼洗”声汇集增大了声音的响度,并不能增大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D。
    (1)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是在振动的;
    (2)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本题通过古代器皿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响度等,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社会的特点。

    12.【答案】B 
    【解析】解:A、红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0∘,故A错误;
    B、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②号光线的颜色为蓝色,故B正确;
    C、因为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法线无法在纸板上画出来,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只有垂直放置时,三条线才会都体现出来,因此纸板必须垂直放置,故C错误;
    D、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F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但反射光线没有消失,故D错误。
    故选:B。
    (1)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时,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0∘,折射角是0∘;
    (2)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1)当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时,法线无法在纸板上画出来,就不能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3.【答案】BC 
    【解析】解: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家乡的口音,其意思更接近于音色不变,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正确;
    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响鼓还需重锤敲”中的重锤敲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耳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C。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
    本题考查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以及对声音产生的认识,属声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4.【答案】BCD 
    【解析】解:A、由图甲可知,a车第2s末通过的路程为20m;
    由图乙可知b车的速度为5m/s,由v=st可知第2s末b车通过的路程为:s=vt=5m/s×2s=10m;
    a、b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第2s末两车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两车不会相遇,故A错误;
    BC、由图甲可知,4∼6s内a车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此段时间内a车的速度为:v1=s1t1=60m−20m6s−4s=20m/s,
    则4∼5s内,a车通过的路程为:s2=v1t2=20m/s×1s=20m,
    第5s末,a车通过的路程为:s3=20m+20m=40m,
    第5s末,b车通过的路程为:s4=vt3=5m/s×5s=25m,
    则第5s末,a、b两车相距:Δs=s3−s4=40m−25m=15m,故B、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第5s时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且a车通过的路程比b车大,
    若两车均向南运动,则b车相对a车的位置向北,因此在第5s时a车司机看到b车在向北运动,故D正确。
    故选:BCD。
    (1)图甲中的纵坐标表示路程,由图可直接读出a车第2s通过的路程;
    在v−t图像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由图乙读出b车的速度,再根据v=st求出第2s末b车通过的路程;两车从同地同向出发,若第2s末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两车相遇;
    (2)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判断4∼6s内a车的运动状态;根据图中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此段时间内a车的速度;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4∼5s内,a车通过的路程,进而得出第5s末时a车通过的路程;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b车在第5s末通过的路程;二者路程之差就是第5s末时a、b两车相距的距离;
    (3)由上述分析可知a、b两车速度的大小,由此确定两车的相对运动情况。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运动图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鲜花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在光屏上会聚成倒立的实像,光路图及小孔位置如图所示:
     
    【解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据此画出光路图并确定小孔的位置。
    此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光路图作法,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16.【答案】解:题目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进行分析,即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是一道光学试题,难度不大。

    17.【答案】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放大音叉的振动  变弱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解:(1)如图甲,当小明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闹钟声变弱,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乒乓球被多次弹开;放大音叉的振动;(2)变弱;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常用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2)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充气垫  使小车有一定的下滑速度  较小  Cv3>v1>v2  C 
    【解析】解:(1)小赵趴在充气垫上从滑道上俯冲下来的过程中,感觉到滑道下面水池里站着的安全员扑面而来,这是因为小赵选择的参照物是充气垫,安全员相对于充气垫位置不断变化;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3)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v3结果不准确;
    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结果比较准确。
    故选:C。
    (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v1>v2;
    (5)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A、B两图可知,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故A、B错误;
    由图C可知,在v−t图象上,随着时间的增大,物体的速度增大,做的是加速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充气垫;(2)使小车有一定的下滑速度;较小;(3)C;(4)v3>v1>v2;(5)C。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2)斜面坡度如果太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会较快,不便于时间的测量;
    (3)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路程除以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4)根据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可以找到三者的关系;
    (5)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据此可以找出符合题意的图像。
    本题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掌握实验原理、误差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较薄  不能透光,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距离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相等  垂直  能获得实验结论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不能  不是 
    【解析】解:(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可以看到前面物体在后面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这样就可以利用等效替代的办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所以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之间的关系;
    (3)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像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续与镜面垂直;
    (5)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6)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若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
    (7)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能给胖人“减肥”、矮个子“长高”的镜子不是平面镜。
    故答案为:(1)较薄;不能透光,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距离;(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4)相等;垂直;(5)能获得实验结论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6)相等;(7)不是。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平面镜不能透过光线;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4)(7)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对称;
    (5)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测量;
    (6)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20.【答案】空气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反射  能量  信息 
    【解析】(1)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打雷时,雷声与闪电在远处同时同地产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打雷时往往只看见一次闪电,却能听到雷声隆隆不断是因为声音被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形成的;
    (2)打雷时,有时能震碎玻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人们还可以根据雷声预计雨的大小,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1)空气;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反射;(2)能量;信息。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是由于声音被反射形成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

    21.【答案】升华  吸气  做功  并联  开关  D 
    【解析】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霜变为水珠是熔化现象,水珠消失是汽化现象,上述现象中没有出现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凝固、液化;
    由图可知,气门有一个打开,活塞向下运动,该冲程是吸气冲程;
    踩刹车时,克服摩擦做功,刹车片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属于做功;
    (2)驾驶员踩下“油门”,电路中变阻器阻值减小,则应把O、E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3)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转向灯也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司机拨动横杆,转向灯才会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开关的作用;
    (4)由题意知,当后备箱关好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后备箱未关好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这说明指示灯与开关S并联,但整个电路不会出现短路,即电路中必须串联一个电阻保护电路,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升华;吸气;做功;(2)见解答;(3)并联;开关;(4)D。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分别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根据气门的开闭与活塞运动方向确定冲程的名称,并排出正确顺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2)驾驶员踩下“油门”,电路中变阻器阻值减小,则应把O、E接入电路;
    (3)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4)由题意知,后备箱未关好,开关断开时,指示灯亮,当后备箱关好,开关闭合时,灯泡不亮,这说明开关与灯泡是并联的。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改变内能的方式、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的判断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大。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六十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六十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V2的示数分别是U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