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s,5m/s,8km/hC,8后的单位应该是Hz,【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以下涉及到的物理常识正确的是(    )
    A. 初中生小宇的身高约为170dm
    B. 人散步的速度一般可以达到5m/s
    C. 去年冬季宜昌室外平均气温是−20℃左右
    D.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8s
    2. 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多次测量一物体长度,目的是减小误差
    B. 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刻度线
    C. 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仪器的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 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科学地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3.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借助降落伞安全着陆,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
    A. 地面上的灌木丛
    B. 返回舱的降落伞
    C. 太空中的空间站
    D. 地面上跑动的小动物
    4.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 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5. 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4km/h B. 4.8km/h C. 5km/h D. 6km/h
    6. 2022年10月12日,神舟14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辨陈冬和刘洋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B. 太空授课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
    C. 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振幅大 D. 宇航员讲课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7.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 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 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音调高
    8.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
    D. 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 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小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10.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两个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
    A. 36.5℃,40℃ B. 都是40℃ C. 都是39℃ D. 39℃,40℃
    11.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D. 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12. 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 熔化吸热 B. 凝固放热 C. 液化吸热 D. 凝华放热
    13. 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大型舞台表演,常常会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干冰发生的变化和白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 升华和汽化 B. 升华和液化 C. 液化和升华 D. 升华和凝华
    14. 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的积雪阵地上,仿佛“冰雕”群像,这是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真实场景的重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雪是水蒸气遇到粉尘而结成的小液滴
    B. 战士们哈气成雾是因为水蒸气遇冷而结成的小冰粒
    C. 战士们用哈气的方法可加速熔化雪来代替饮水
    D. 战士们用吹气的方法可加速熔化雪来代替饮水

    15.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 同时沸腾
    B. 稍后沸腾
    C.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16. 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共测了5次,5次测量记录分别为75.1cm、77.1cm、75.1cm、75.2cm、75.3cm,那么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若测量时用力拉塑料尺,那么,会使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7.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病人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选填“信息”、“能量”)
    18. 小利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一个水瓶琴,如图所示。对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中______振动产生的。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越靠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音调越高。
    19.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为某次测量时温度计的一部分,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0. 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______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______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1. 如图,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秒表的示数为______ s。

    22.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2)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小车在AC段和AB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是vAC______vAB。
    (3)测量者在小车从A点释放后迟疑了一小段时间再按表,这会造成AC段平均速度值______。(偏大/偏小)

    23. 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2)由乙图知该物质熔化时的特点为继续加热温度______;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4.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两组同学从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图丙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图象,则图象______(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熟的更快,其原因是______。
    (2)同学们观察到丁图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这时气泡内的气体多数是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3)为了使加热时间缩短,节约时间,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5. 小明洗澡后,发现浴室的A、B两根水管,水管A上布满水珠,水管B上完全见不到水珠,如图所示。你认为哪个管通里面是冷水,并简要分析。


    26. 国庆假期,小东一家人打算到武汉欢乐谷游玩,他们决定从宜昌东站坐动车到武汉。小东家距离宜昌东站12km,市区内驾车平均速度为40km/h。为以防万一,还需要额外预留15分钟的保险时间。如图是她在123060网站上找到的动车时刻表。请回答:
    (1)宜昌东到武汉站的铁路距离约为290km,求D2378次动车的平均速度。
    (2)从小东家到宜昌东站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他们要乘坐图中最早的动车,他们最迟的出发时间为多少?

    27. 2021年12月10日,宜昌市秭归县发生1.9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宜昌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0cm=17dm左右,故A不正确;
    B、人散步的速度一般可以达到1m/s,故B不正确;
    C、去年冬季宜昌室外平均气温是−5℃左右,故C不正确;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8s,故D正确。
    故选:D。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正确的答案。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D 
    【解析】解:
    A、在测量过程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减小误差,故A正确;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故B正确;
    C、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测量人、测量环境引起的,是不能避免的,故C正确;
    D、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科学的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D错误。
    故选:D。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测量人、测量环境引起的;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
    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掌握刻度尺使用方法的前提下要学会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

    3.【答案】B 
    【解析】解:AD、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地面上的灌木丛和跑动的小动物为参照物,返回舱相对于地面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返回舱是运动的,故AD不符合题意;
    B、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返回舱的降落伞为参照物,两者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则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在返回舱下降过程中,以太空中的空间站为参照物,返回舱相对于空间站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返回舱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4.【答案】B 
    【解析】解:A、由s图像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从图中可知,物体在前2s的路程为5m,物体在后2s的路程为:15m−5m=10m,根据v=st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物体处于静止,故C正确;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v=st=15m6s=2.5m/s,故D正确。
    故选:B。
    (1)根据图像可知6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2)从图中分别找出物体在前2s和后2s的路程,根据v=st分析速度大小关系;
    (3)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据此分析;
    (4)从图中找出物体在6s的路程,根据v=st计算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能从图像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像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S2v1=s2v1;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s2v2=s2v2;
    则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t1+t2=ss2v1+s2v2=2v1v2v1+v2=2×6km/h×4km/h6km/h+4km/h=4.8km/h。
    故选:B。
    分别计算出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根据公式v=st得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注意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6.【答案】D 
    【解析】解:A.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分辨陈冬和刘洋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A错误;
    B.声波不能在真空传播,太空授课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
    C.女宇航员的音调高是由于女宇航员声带振动的频率大,故C错误;
    D.宇航员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1)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条件、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响度、音调、音色的区别。

    7.【答案】D 
    【解析】解:A、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使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dB(分贝),故C错误;
    D、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相同时间内,上面物体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频率,上面的音调比下面的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D。
    (1)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2)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3)声音的强弱,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用分贝来表示,声音越小,分贝数越小。
    (4)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可以比较频率大小。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此题涉及到防止噪声的途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波的传播速度、响度的单位等多个知识点,考查比较全面,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A正确;
    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随之起舞,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2)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3)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减弱--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作用、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知识,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9.【答案】D 
    【解析】解:A、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与响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等因素有关,与响度的大小无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本题考查声速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0.【答案】D 
    【解析】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低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
    所以体温是36.5℃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体温是40℃的人测量的结果是40℃.
    故选D.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此题考查的是体温的使用方法,是一道应用题,实用性非常强,需要掌握.

    11.【答案】C 
    【解析】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故A不正确。
    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故B不正确。
    C、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正确。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晶体,故D不正确。
    故选:C。
    固态物质按其原子(或分子)聚集的组态,可划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大类。
    (1)晶体:①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②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③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2)非晶体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如玻璃、松香、石蜡等。它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以有人把非晶体叫做“过冷液体”或“流动性很小的液体”。
    晶体和非晶体之所以含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主要是由于它的微观结构不同。
    判断哪种物质是晶体哪种是非晶体,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中考命题的地方.

    12.【答案】B 
    【解析】解: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一过程中是凝固的过程,会放出热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本题考查了凝固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3.【答案】B 
    【解析】解: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先是干冰升华吸热,使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答案】C 
    【解析】解:A、雪是水蒸气遇到粉尘而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战士们哈气成雾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战士们用哈气的方法可加速熔化雪,因为哈气时液化放热,冰吸收热量,可以加快熔化,故C正确;
    D、战士们用吹气的方法不能加速熔化雪,吹气时加快蒸发,蒸发吸热,冰不能熔化,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5.【答案】D 
    【解析】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
    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选:D。
    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结合这些可以解决本题。
    对于这类在锅内或烧杯内放置容器的问题,要搞清里外的不同点,外部因为有加热装置,所以可以继续吸热,可以沸腾,而内部的液体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16.【答案】75.2cm偏小 
    【解析】解:
    第二次数据77.1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很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桌子的长度为:L=75.1cm+75.1cm+75.2cm+75.3cm4=75.2cm;
    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变小。
    故答案为:75.2cm;变小。
    (1)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
    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
    (2)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注意区分分度值的拉长变大后,但分度值的读数没有变化,其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17.【答案】能量;  信息 
    【解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根据具体实例,对声音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与信息,以及声音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比如: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体结石,这就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  
    18.【答案】空气柱  右 
    【解析】对着瓶口吹气,是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如图所示,自左向右瓶内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

    19.【答案】热胀冷缩  −4 
    【解析】
    【分析】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然后读取数据。
    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读数,属于基础题。
    【解答】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最高液面在零摄氏度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4℃。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4。  
    20.【答案】凝固  凝华 
    【解析】解:人工造雪是液体变成固体,是凝固现象;自然降雪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凝固;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21.【答案】3.80228.6 
    【解析】(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6.0cm刻度线对齐,读作6.00cm,右侧与9.8cm刻度线对齐,读作9.8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
    (2)如图所示,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8.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6s,即秒表的读数为:t=180s+48.6s=228.6s。
    故答案为:267.5;228.6。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22.【答案】减小  0.16>偏大 
    【解析】解:(1)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AC=80.0cm,tAC=5s,则vAC=sACtAC=80.0cm5s=0.800m5s=0.16m/s;sAB=40.0cm=0.400m,tAB=3s,则vAB=sABtAB=0.400m3s≈0.13m/s;可见vAC>vAB;
    (3)测量者在小车从A点释放后迟疑了一小段时间再按表,这会造成AC段平均速度值偏大,因为测量的时间偏小。
    故答案为:(1)减小;(2)0.16;>;(3)偏大。
    (1)为了便于测量时间,选择斜面的坡度要小;
    (2)由图确定通过不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由v=st即可求解判断;
    (3)在小车从A点释放后迟疑了一小段时间再按表,导致时间的测量偏小,则平均速度偏大。
    本题考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自下而上  使待测物质受热均匀  不变  固液共存 
    【解析】解:(1)安装器材时,应该自下而上进行安装,确保能够使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就是可以使待测物质均匀受热不会局部过热或过冷;(2)观察图乙可以看出,在60℃时有一段温度不变的时间段,根据晶体的熔化特点可知,该物体为晶体,熔化时,持续加热,温度不变;在第6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此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使待测物质受热均匀;(2)不变;固液共存。
    (1)安装器材时,应该自下而上进行安装,;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就是可以使待测物质均匀受热;
    (2)根据晶体的熔化特点可知,持续加热,温度不变;在第6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此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本题考查固体的熔化特点的实验,明确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是解答的关键。

    24.【答案】a 沸点受气压的影响,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不变  水蒸气  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解:(1)根据图丙实验曲线图可知,a的沸点高于b的沸点,在同一环境下,加盖之后会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从而增大沸点,所以a的装置应该是图乙,b的装置应该是图甲;(2)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图丁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液体在沸腾时会自上而下有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内都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有:减少水的质量;增大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a;沸点受气压的影响,气压越大,沸点越高;(2)不变;水蒸气;(3)减少水的质量。
    (1)水上面的气压会影响水的沸点,加盖会增大水上方的气压,从而增大水的沸点;
    (2)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有减少水的质量,增大水的初温。
    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过程,根据水沸腾的特点及影响水沸点的因素是解题关键。

    25.【答案】答:小明洗澡后,浴室里的温度较高,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马上液化放热,水管A上布满水珠,故A装的是冷水,水管B上完全见不到水珠,故水管B装的是热水。 
    【解析】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本题考查了液化及特点,属于基础题。

    26.【答案】解:(1)由表格可知,从宜昌东到武汉站的时间为:t1=2h30min=2.5h,
    则D2378次动车的平均速度为:v1=s1t1=290km2.5h=116km/h;
    (2)由v=st可知从小东家到宜昌东站的时间为:t2=s2v2=12km40km/h=0.3h=18min;
    (3)由表格可知,最早的动车发车时间为08:40,需要预留15min的保险时间,
    因此他们最迟的出发时间为:08:40−15min−18min=08:09。
    答:(1)D2378次动车的平均速度为116km/h;
    (2)从小东家到宜昌东站需要0.3h;
    (3)他们最迟的出发时间为08:09。 
    【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从宜昌东到武汉站的时间,已知宜昌东到武汉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D2378次动车的平均速度;
    (2)已知小东家到宜昌东站的路程和行驶速度,根据v=st可求出从小东家到宜昌东站的时间;
    (3)从表格中可知最早的动车发车时间,他们最迟的出发时间需要减去预留时间和路途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

    27.【答案】解:(1)由题可知P波和S波之间的间隔时间t=21:46:09−21:46:07=2s,
    根据题意可知P波和S波通过的路程相等,即s=vPtP=vStS,
    代入数据解得:tS=2tP,即tS−tP=tP,即tP=t=2s,
    由v=st可知地震局距离震源的距离为:s=vPtP=7×103m/s×2s=1.4×104m;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21:46:07−2s=21:46:05。
    答:(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104m;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21:46:05。 
    【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出P波和S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P波和S波从震源到地震局的距离相等,根据v=st可得出tS=2tP,即tS−tP=tP,即tP=t,再根据v=st可求出地震局距离震源的距离;
    (2)已知P波从震源到地震局的时间和到达时刻,便可得出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作业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东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作业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应用实践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2mm,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103J/、c奶=2,【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