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要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要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下列实验中,能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甲图实验中,发声的音叉可以反复将乒乓球弹开
B. 乙图实验中,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铃声逐渐变小
C. 丙图实验中,耳朵贴到桌面上,听到的敲击声更大
D. 丁图实验中,改变吸管的长度,可以吹出不同的哨音
2.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 “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 “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响度小
D. “闻其声知其人”指的是通过响度来判断的
3. 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人心跳的频率大约为1.2Hz
C. 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60dB−70dB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3℃
4. 某种物质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高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图中能反映这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图象是( )
A. B. C. D.
5.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汉乐府⋅长歌行》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6. 课上老师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1)把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1),气球会鼓起,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2);(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3),杯中的水立即就“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球内主要是水蒸气 B. “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C. 霜是室内空气凝华而成的 D.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7. 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A. 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 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 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 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揺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8.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B. 研究声波时,先研究水波
C.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D.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9.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钨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A. 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 B. 在−265℃时氮呈固态
C. 铜球掉在铁水中不会熔化 D. −40℃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10. 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B. 舞台上红色追光灯照到绿色衣服上,观众看到的衣服是黑色的
C. 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控制电视的,人眼看到的遥控器上的红光是红外线
D. 教室的投影幕布上,光在幕布上发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 下列图示的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黑板反光
B. 小孔成像
C.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D. 山在水中的“倒影”
12. 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①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②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③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④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A. ①和②都可行
B. ②和③都可行
C. ③和④都可行
D. ①和④都可行
13. 学校在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插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而正在睡午觉的邻居被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警报声属于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
14. “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______,声音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大/小),音调较______(高/低)。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5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16. 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活动中,小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______(不同/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她逐步远离声源,她听到声音的______逐渐变小。当听不见声音时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______。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17. 在织布厂里,常有干湿泡湿度计,干湿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构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的______缘故,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的示数______(高/低),在相同室温的条件下,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就表明室内空气湿度越______(大/小)。
18. 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深为______m;这种利用超声波测距的方法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19. 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象.
(1)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凝固过程共______min.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 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______(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1. 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______。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______(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______(安全/不安全)。
22. 引力波以光波的速度传播,存在于整个宇宙,引力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______m/s。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3.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病毒肆虐,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均需要测量体温。体外红外测温仪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测温工具,该设备在无光的夜晚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用,下列两幅图示中符合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的是______(选填“A”或“B”)。
24. 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在设计上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设计成倾斜的,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小车的______(选填“正前方”或“斜上方”)。
(2)夜间开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应______(选填“关闭”或“打开”)车内灯光。
(3)卡车驾驶员位置较高,司机视线是向斜下方观察,所以挡风玻璃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是竖直的。
25.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虚/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1m,说明水位______(上升/下降)了______m。
26. 在学校游艺晚会上,小明表演的“巧测距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如图,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 MN是透明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A.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 A到侧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
a.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 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b.移动蜡烛B,直到______ ;
c.用刻度尺测出______ 距离,就等于A到 MN的距离。
27. 如图所示,一束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8. 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
29. 如图所示为一辆卡车的俯视图,D点为司机眼睛的位置,司机通过左侧的平面后视镜AB能看到车尾后部C点。请画出司机眼睛看到车尾C点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0. 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1)中的______(选填“A”或“B”),在固定B的位置时______(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如图(2)所示,小华和小红同学正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读数时存在错误的是______同学,错误是______;
(3)由图像(3)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对应的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图(4)中的______;
(4)该同学减少水量后,又按原步骤重做了一次实验,在图(3)中画出此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线______;
(5)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______。
31. 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2)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分别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32.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E、F是两块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平面镜的接缝ON转动。
(1)为了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
(2)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应测量并记录______;
(3)为了得出光的反射规律,下一步的操作是:多次改变______光线的方向,并重复(2)步骤中的测量;
(4)如图乙,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折,通过______现象,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5)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____(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3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应选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确定_____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平面镜_____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A的像重合,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如图乙中______处观察(选填“a”、“b”、“c”或“d”)。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中的______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选填“a”、“b”、“c”或“d”);
(4)如图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应是如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
(5)如图丁所示,若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当平面镜绕轴MN转至竖直放置,镜前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A′______时针转动(填“顺”或“逆”)。
(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缓慢平移,蜡烛的像也跟着向上平移
34. 如图1所示是小明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
(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圆筒上应使用______(选填“透明”、“不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膜制成光屏;
(2)小明从实验室借来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F”字样光源,如图甲所示,将“F”字样光源、简易针孔照相机按图乙所示位置放好,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这个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3)保持“F”字样光源的位置不变,将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亮度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4)当“F”字样光源顺时针旋转,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会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
(5)小华在实验中在易拉罐的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的“F”像有______个。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将细线悬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原因,故A符合题意;
B.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探究声音产生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所以耳朵贴到桌面上,听到的敲击声更大,不能探究声音产生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吸管的长度,则空气柱的长短随之变化,振动的频率会改变,故可以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不能探究声音产生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要好;
(4)音调与频率有关,而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及声音的音调,属于声学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解: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C正确;
D、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的人发声的品质和特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指的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人耳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基础的知识点,联系实例,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即可顺利解答,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60s跳动的次数在72次左右,跳动频率接近72次60秒=1.2Hz,故B符合实际;
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在40dB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4.【答案】C
【解析】解: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是不变的;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吸热升温。
物质在20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故C图正确。
故选:C。
根据我们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了解来作答。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
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难度不大,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5.【答案】C
【解析】解:A、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答案】D
【解析】解:A、气球内的气体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D、水面上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D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故选:D。
根据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等的概念,结合实验中的现象可逐一做出判断。
了解各个物态变化的概念,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辨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
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开水与甲试管中的水发生热传递加上液化放热导致管内水温升高;
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t高于乙中的水温,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因为另一杯开水温度不一定与烧杯中开水的温度相同,故C可以。
故选:C。
(1)物质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液化要放出热量;
(2)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开水与甲试管中的水发生热传递加上液化放热导致管内水温升高。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即可正确解题。
8.【答案】A
【解析】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发声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A、液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正确;
B、研究声波时,将声波和水波进行类比,采用的是类比法,故B错误;
C、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错误;
D、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故D错误。
故选:A。
通过发声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然后将选项中所用科学研究方法列出选择相同的即可。
此题考查了转换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9.【答案】B
【解析】解:A.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钢,故A错误。
B.氮的凝固点是−259℃,在−265℃时氮气已凝固。故B正确。
C.标准大气压下,铁水的温度最低是1535℃,铜的熔点是1083℃,铜放在铁水中,温度一定高于1083℃时,一定会熔化的,故C错误。
D.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因为在零下39℃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所以不能使用,故D错误。
故选:B。
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的熔点越高越不容易熔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数值相同。
10.【答案】B
【解析】解:A、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故A错误;
B、舞台上红色追光灯照到绿色衣服上,绿色衣服只能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这样没有光线进入人眼,看到衣服是黑色的,故B正确;
C、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控制电视的,人眼看到的遥控器上的红光是可见光,不是红外线,故C错误;
D、教室的投影幕布上,光在幕布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很多,观察木板是否平整,就是其中一例;
(2)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和它相同的色光,其他的色光被它吸收;
(3)红外线不属于可见光,人眼看到的遥控器上的红光是可见光,不是红外线;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镜面反射是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漫反射是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镜面反射、漫反射等多个知识点,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强。
11.【答案】B
【解析】解:A.黑板“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发生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掌握三种光现象:
(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答案】C
【解析】解:①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
②只将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小,则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中目标,
③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则入射点向右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中目标,
④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中目标,
故选:C。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13.【答案】信息 噪声 人耳处
【解析】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正在睡午觉的邻居被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警报声影响了他的休息,故属于噪声;
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属于隔声减弱噪声的干扰;
故答案为:信息;噪声;人耳处。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为噪声;
(3)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以及声音的利用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14.【答案】高 不变
【解析】解:声音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所以声音传播速度不变。
故答案为:高;不变。
频率由波源决定,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15.【答案】大 低 甲
【解析】解: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大,音调较低。
读图可知,甲的频率比乙的频率低,但甲的振动幅比乙的振幅大,因此,甲是蓝鲸发出的,乙是海豚发出的。
故答案为:大;低;甲。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并会读取波形图。
16.【答案】相同 响度 泡沫塑料
【解析】解:根据控制变量法,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
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音调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会改变,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故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由表可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泡沫塑料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泡沫塑料;
故答案为:相同;响度;泡沫塑料。
当被研究问题受多个因素影响时,研究问题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本题涉及两种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方案: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不同隔声材料厚度的相同;听到响度与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有关;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本题比较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音调的决定因素及响度大小什么有关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17.【答案】蒸发吸热 低 小
【解析】解:(1)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打开湿布后,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
(2)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故答案为:蒸发吸热;低;小。
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要吸热。
本题考查了蒸发吸热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8.【答案】3000 不能
【解析】解: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12×4s=2s;
由v=st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2)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用超声波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不能。
(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2)这种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应用,在计算海底深度时,要注意区分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海底深度的关系。
19.【答案】晶体 10 变大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时全部凝固,该物质凝固过程共20min−10min=10min。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
故答案为:(1)晶体;10;(2)变大。
(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根据晶体凝固的特点,由图象确定凝固所需时间;
(2)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此题考查了有关晶体凝固图象的分析,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
20.【答案】升华 甲 熔化
【解析】解: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升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甲更好,因为甲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水温达不到碘的熔点113.7℃,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而乙方法加热,火焰温度超过碘的熔点,碘会发生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升华;甲;熔化。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
(2)液体沸腾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道升华、熔化概念,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明确实验目的,可解答此题。
21.【答案】乙;不能;安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温度计的读数,可根据这两点进行解答。
掌握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解答】
(1)由题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2)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体温计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根据疫苗存放要求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表明疫苗安全。故答案为:乙;不能;安全。
22.【答案】3×108 绿
【解析】解: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则引力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故答案为:3×108;绿。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本题考查了光速和光的三原色,是一道基础题目。
23.【答案】能 B
【解析】解:红外线测温仪是利用红外线热作用很强工作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与光照没有关系,所以该设备在无光的夜晚能使用;
红外线测温仪工作时,把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电路运算处理后,换算转变为被测目标的线性的温度信号值,最后显示输出被测物体的温度,故B图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能;B。
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红外线测温仪工作时,把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电路运算处理后,换算转变为被测目标的线性的温度信号值,最后显示输出被测物体的温度。
我们要关注生活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关注一些新型仪器的使用,其中包含很多的物理知识,这些内容就是中考的热点
24.【答案】斜上方 关闭 可以
【解析】解:
(1)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成的虚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使像成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2)如果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内开灯,则前面的挡风玻璃会反射灯光,玻璃前方有灯和车内物体的像,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应关闭车内灯光。
(3)大卡车前方玻璃不太倾斜,车内物体的像在司机的正前方,但是大卡车比较高,司机座椅离地面高,司机看前方道路时要俯视,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所以大卡车的前挡风玻璃可以是竖直的。
故答案为:(1)斜上方;(2)关闭;(3)可以。
(1)从车辆行驶的安全角度考虑,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即玻璃不仅透明,而且还可以当做平面镜,在夜间行驶时,玻璃能够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倾斜安装时,成的像在玻璃的斜上方,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2)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若打开驾驶室内的灯,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
(3)大卡车前面的挡风玻璃比较竖直,因为司机的座位很高,尽管平面镜成像在前方,但司机俯视观察路况,不受干扰。
本题利用了玻璃能成像来分析问题。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这是本题的重要依据。
25.【答案】虚 6 下降 0.5
【解析】解:
(1)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3m+3m=6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
BE=OF=1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12OF=0.5m,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5m。
故答案为:(1)虚;(2)6;(3)下降;0.5。
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
此题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能正确作图并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26.【答案】蜡烛B与蜡烛A完全重合 蜡烛B到MN的
【解析】解:实验过程中,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在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亮的蜡烛,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板后面,目的在于确定蜡烛A与蜡烛B的像是否完全重合的问题;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用刻度尺测量出蜡烛B到MN的距离和蜡烛B到MN的距离比较可知,蜡烛B到MN的距离,就等于A到MN的距离。
故答案为:b、蜡烛B与蜡烛A完全重合;c、蜡烛B到MN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利用替代法进行分析;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27.【答案】解: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入射角等于90∘−40∘=50∘,反射角等于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解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这一内容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反射定律作反射光线,先找出入射角的大小,再判断出反射角的大小,从而作出反射光线。
28.【答案】解:过A′B′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长,得到点A和B,连接A、B就是物体AB,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对于平面镜相关作图,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对称点,且注意物体是实线,像是虚线。
29.【答案】解:先延长平面后视镜AB,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C′,然后连接DC′(即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并标出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解析】先确定C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然后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线过像点确定反射光线,再连接光源和反射点,完成光路。
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30.【答案】B 需要 小红 视线没有与温度的液柱相平 99 甲 见解答 C
【解析】解:(1)因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器材时,要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调整器材,故先固定图(1)中的B,在固定B的位置时需要点燃酒精灯。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如图(2)所示,小华和小红同学正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读数时存在错误的是小华同学,错误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液柱相平。
(3)由图像(3)可以看出,从第10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99℃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9℃。
水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故此时对应的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图(4)中的甲。
(4)该同学减少水量后,又按原步骤重做了一次实验,水的初温不变,水的沸点不变,但在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温升高的快,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故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线如下所示:
(5)小华加水前水已经沸腾,所以水的温度不变。当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时,水的温度瞬间降低,然后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B;需要;(2)小红;视线没有与温度的液柱相平;(3)99;甲;(4) (5)C。
(1)因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器材时,要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调整器材;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3)由图像(3)可以看出,从第10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99℃不变。水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
(4)该同学减少水量后,又按原步骤重做了一次实验,水的初温不变,水的沸点不变,但在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温升高的快,达到沸点的时间缩短;
(5)小华加水前水已经沸腾,所以水的温度不变。当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时,水的温度瞬间降低,然后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
此题考查水沸腾的相关知识,属于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31.【答案】使冰受热均匀 不变 固液共存 不会
【解析】解:(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采用的是水浴法,这样可以使冰受热均匀;
(2)由乙图可知,从第3min到7min,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3∼7min是冰的熔化过程,在第6min,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
(3)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使冰受热均匀;(2)不变;固液共存;(3)不会。
(1)采用的是水浴法,这样可以使冰受热均匀;
(2)冰属于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水沸腾需要同时满足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此题考查冰的熔化、水的沸腾,属于基础题目。
32.【答案】量角器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入射 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不在
【解析】解:(1)因为在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
(2)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并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实验,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上一步骤中的测量和记录;
(4)当纸板F向后折,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在F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5)将整个纸板倾斜,沿AO方向入射,则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量角器;(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3)入射;(4)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5)不在。
(1)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并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实验;
(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5)整个纸板倾斜,沿AO方向入射,则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硬纸板的像跟丙图中的D相符合。
本题考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出发点。
33.【答案】较暗 像的位置 差一些 a 蜡烛B b A 顺 D
【解析】解:(1)实验环境应在较暗的地方,这样增加烛焰、像与环境的对比度,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像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透明的玻璃板只能反射烛焰射出的一部分光线,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玻璃板成的像比平面镜成的像清晰度差一些;
(3)实验时,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边移动、边观察,使它与A的像重合,观察时,眼睛应该在如图乙中a处观察;
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如图中的b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方法一: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左右对称,确定小军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小军在平面镜中的像,故选A;
(5)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成玻璃板的右上方位置1,如图所示:
当平面镜绕轴MN转至竖直放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成在玻璃板的右方位置2,在平面镜中的像顺时针转动。
(6)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根据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缓慢平移,由于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的位置不变,上下移动,对称轴的位置不变,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较暗;(2)像的位置;差一些;(3)a;蜡烛B;b;(4)A;(5)顺;(6)D。
(1)物体和环境的亮度对比差越大,像越清晰;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是透明的,蜡烛射出的光线只有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得到的像的清晰度比平面镜中的像要差一些;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4)根据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①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②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像的情况;
(5)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34.【答案】半透明 ② 实像 变大 变暗 顺 二
【解析】解:(1)为了便于观察像,圆筒上应使用半透明的塑料膜制成光屏;
(2)光源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因此所成的像是图丙的②;
(3)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有关,当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时,物距减小了,像会变大;当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时,更少光线进入小孔,因此成的像更暗;
(4)光线沿直线传播,当蜡烛沿顺时针旋转时,蜡烛上各点发出的光线也沿顺时针旋转,所成的像也沿顺时针旋转;
(5)在易拉罐的底部扎了两个小孔,根据小孔成像特点可知,每个孔都会成一个像,因此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的“F”像有二个。
故答案为:(1)半透明;(2)②;实像;(3)变大;变暗;(4)顺;(5)二。
(1)为了便于观察像,塑料膜必须是半透明的;
(2)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3)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4)光线沿直线传播,当蜡烛沿顺时针旋转时,蜡烛上各点发出的光线也沿顺时针旋转,所成的像也沿顺时针旋转;
(5)若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那么每个小孔都会成一个像,据此分析。
此题考查的小孔成像的原因及特点和像物大小关系的判断,有一定难度。认真审题,仔细观察,从题干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八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八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据有关资料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要片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