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习)-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展开第二单元
第5.1课 《论语》十二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八佾( ) 彬彬( )( ) 弘( )毅( )
譬( )如 篑( )迩( ) 怵( )惕( )
内( )交 要( )誉 羞恶( )
【答案】 yì bīn bīn hóng yì pì kuì ěr chù tì nà yāo wù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本题的难点是:八佾yì;譬pì如,比如;一篑kuì,一筐;迩ěr,近;内nà交。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勤勉) B.请问其目(细则)
C.一日克己复礼(一天) D.君子喻于义(明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一日:一天”错误。“一日克己复礼”的意思是“一旦这样做了”,所以“一日”的意思是“一旦”。
故选C。
3.(2021·江苏·吴县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篑:盛土的竹筐
D.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B.敏,勤勉。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故选B。
4.《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多闻。益矣。”
A.友善柔 B.友便辟 C.友谅 D.友便佞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故选C。
5.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B.可谓好学也已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士不可以不弘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B项,省略句,应该是“可谓(之)好学也已”;
C项,倒装句,“自省”应为“省自”;
D项,不是特殊句式。
故选D。
6.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 求:追求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实词意思的能力。
B项,“敏于事而慎于言”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该是状语后置句,因此“敏”作谓语,应当翻译成“奋勉 ”。
故选B。
7.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不仁 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 于:在
C.不亦重乎 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 其: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论语》十二章常见虚词用法的能力。
D项,“其”理解为“它”错误。“其”应是“大概”之意,表推测的语气。译文:大概是“恕”字可以吧?
故选D。
8.(2021·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本题重点考查对《论语》有关知识的把握情况。
B项,“《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错误,选项说反了,《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故选B。
9.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其中,儒家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政治主张。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与礼来约束官员。与儒家“伦理学”的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在道家观念中,只有“无为而治”,不与民争,才能“无为而无不为”,矫治天下乱象。
【答案】 关键信息:①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儒家主张遵循“伦理学”择贤执政,以德治官;②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概括为: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
“其中,儒家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政治主张。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与礼来约束官员”概括为:儒家主张遵循“伦理学”,择贤执政,以德治官。
“与儒家“伦理学”的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概括为: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
“在道家观念中,只有“无为而治”,不与民争,才能“无为而无不为”,矫治天下乱象”概括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最后加以整理归纳,注意字数限制。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闲暇是人们可以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而完全根据自己的偏好或意愿去支配使用的个人时间。一般来说,①_______: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这部分时间主要用来形成人力资本;②____。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睡觉、吃饭等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型闲暇时间;二是从事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享受活动的休闲时间;三是从事家庭性生产的时间。③____,《诗经·大雅·民劳》曰:“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礼记·月令》曰“霜始降,则百工休”。所谓“休”,即处闲取。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称为自由时间,即非劳动时间,是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答案】 示例:①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部分 ②三是闲暇时间 ③我国古人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我国对闲暇的关注由来已久)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
本题:
第一空,结合下文“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此处与上文“一般说来”后边的内容构成并列关系,由此分析,此处应该为“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二空,结合上文“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此处承接“三是……”,再结合下文“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由此分析,此处应该为“三是闲暇时间”;
第三空,结合下文“《诗经·大雅·民劳》曰”“《礼记·月令》曰”等可知,此处是在说明我国古代对闲暇就开始论述了,所以此处应该为“我国古人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
【点睛】
补句的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一)(2021·吉林·大安市第六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论语》……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误。“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没有《诗经》。
故选A。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
B.请事斯语矣 事:听从
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听从”错误。译为付诸行动,实践,从事。句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故选B。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见贤思齐焉 盘盘焉,囷囷焉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若火之始然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则”,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B.“焉”,句末语气词,没有意义;/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C.“者”,代词,……的人。
D.“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C。
14.翻译下面句子。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答案】 (1)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2)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质”,质朴、朴实;“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2)“安”,安逸;“敏”,勤奋敏捷;“慎”,谨慎;“就”,接近、靠近;“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匡正,端正。
参考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二)(2019·广东汕头·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
②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颜渊》二十二)
③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二十六)
④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十)
⑤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十九)
⑥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二十)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举直错诸枉 错:错误
B.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C.于予与何诛 诛:除去
D.非不说子之道 说:宣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句意: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错:安置。
C. 句意: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诛:责备。
D. 句意: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说:喜欢。
故选B。
16.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何事”相当于“何止”,“于”字引出宾语“仁”,后面断开;“也”字是句中表停顿,不能在其后断开,排除AB;
“夫”字是句首发语词,其前断开,排除C;
故选D。
17.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可以做到“仁”。这些都属于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B.在《公冶长》中,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颜渊的立场是不反对行善,这是最基本的仁德。
C.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说明发愤进取的孔子对学习懒惰的学生强烈不满。孔子根据这件事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D.在《述而》中,孔子自述其心态,他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颜渊的立场是不反对行善,这是最基本的仁德”错,曲解了“无伐善”的意义,“无伐善”意思是“不要夸耀自己的好处”。
故选B。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②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答案】 ①孔子说:“为什么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皮袍和我的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感到遗憾。”
②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得忘记忧愁,不知道自己的老年快要来到,如此而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盍,何不;共,共同享用;敝,破旧。
(2)题得分点有:女,通“汝”;奚,何,为什么;以,而。
参考译文:
①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②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
③颜回、子路在孔子身边陪着。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每个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想听听老师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过得安适,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轻人归依我。”
④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
⑤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⑥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孔子说:“如真的力量不够,你会半途而废。如今你却画地为牢,不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