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设计
展开4.《古诗三首》教案
《山行》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寒、径、斜、霜
2、理解古诗意思,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通过古诗创设的意境,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古诗创设的意境,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美丽的秋天到了。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着古代诗人杜牧一起去品味晚秋的景致吧!诗人杜牧要带大家去爬山,欣赏秋天美丽的山景(板书山)。穿行在山林中,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我们又能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板书行)
二、作者简介
作家名片: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三、识字写字。
1.自由读古诗《山行》,注意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3.给生字组词。
4.指导书写。
(1)“寒”最后两笔是点。
(2)“径”不要写成单人旁。
(3)“斜”的第二笔是点。[来源:学|科|网]
(4)“霜”上部的“雨”的四个点不要少写。
四、学习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读准字音。
2.播放课文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领略诗意。
(1)山行: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进秋天的深山。[来源:Z。xx。k.Com]
(2)提问:这么幽静的深山,有人居住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产生,生出。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诗意】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3)诗人进入深山,是为了什么?
看火红的枫叶
(4)你从哪句诗中看出诗人喜欢枫林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5)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6)朗读古诗,理解句子的妙处:
白云生处有人家: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等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用“霜叶”和“二月花”作对比,突出了霜叶的红,霜叶耐寒的品质,体现了深秋枫林的生机盎然。
(7)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4、齐读诗歌,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写秋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秋词 天净沙 秋思
唐 刘禹锡 元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归纳总结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设计,共2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