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歌曲《七子之歌》,第二部分,咏物诗,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首歌表达了一个远方的游子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突出了一种溢于言表的爱国情怀,和我们刚刚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属于古典诗词的形式,本诗是一首新体诗。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诗歌的语言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的发展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闻一多的生平经历及新月派的概念
抓住关键语句,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感受作者对祖国的一颗赤诚之心和坚定信念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1925年,27岁的闻一多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这七处“失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小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主要诗集有《红烛》《死水》《七子之歌》等。
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48 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等。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但仍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孤寂的异国生活和强烈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便写作了大量爱国诗篇。
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
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1.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歌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
2.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
3.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
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
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
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
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
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
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
诗人通过问问答答,向读者完全敞开了心扉,把一颗心交给了读者,让我们在他那热情磅礴,精神焕发的诗句中,为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为他那种献身祖国一切在所不惜的精神而怦然心动。
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和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在诗歌鉴赏中十分重要。参照下面的示例,细细揣摩《红烛》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尝试以适当的语气和节奏朗读全诗。
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扬)
不误,不误!(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注意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
既制了,便烧着!(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
烧吧!烧吧!(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句式接续紧凑,“血”字拉长音)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语气坚定而有力,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①老师先范读上面的诵读示例,然后学生互读,感受语气语调和朗读节奏。②分小组互相讨论,在书上标记,后互相听读。③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其他同学互相评议。
1.有人说《红烛》一诗中,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灰心与”与“创造”不公平的因果关系感伤之情
全诗的收束是昂扬向上的
2.如何理解本诗最后一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析“红烛形象”,“离”,小组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教学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2 红烛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