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一下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案

    一下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案第1页
    一下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科学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认识物体的形状》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3课。学生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称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质量。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对“形状”这一物体的基本特征展开研究,形状反映了物体占据空间的状况。在这节课中,学生关注的重点不是认识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通过游戏化的研究活动——摆放,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的状况也可能不同,从而发展学生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本课教材聚焦一个主题展开:“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主要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通过研究、研讨环节,在运用比较、经历、讨论等方法,促使学生思考。【学情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质量和体积过于抽象,他们可以通过关注更为具体的特征,如轻重、大小、形状等建立起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整个一年级阶段,学生需要认识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都是为了达到课标所制定的这个教学目标。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进行认识形状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3.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不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2.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教学准备】1.小组:方盒子每组4个;乒乓球、木块、橡皮和螺母每组若干(分别用密封袋装好);收纳盒每组1个。2.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聚焦主题1.我们班要举行收纳小能手比赛,寻找收纳达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迎接挑战。【设计意图】:低段学生的主题游戏,更能使学生聚焦学习,在玩中体验,学中获得。 二、热身游戏  认识形状1. 出示黑袋在。不打开黑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些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2、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呢?3.教师引出课题:“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板书课题)4、摸摸物体,小组谈论物体形状与特点。【设计意图】:摸袋子的游戏引出本课需要学习的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对每种物体的形状进行动手经历与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的形状特征,消化知识,易于学生接下来的活动开展。三、探究活动  挑战达人 1、把物体装进同样的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  2、说一说装物体的方法。3、挑战赛。挑战1:平铺材料,看看哪组放得多。1.演一演。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方法的指导。
    2.做一做。组织分组活动: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教师提醒学生记录在表格内,完成在黑板上填上数据。3、比一比。比较实验数据结果。(将会出现的结果: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数据会相同;而螺帽和橡皮,由于各组可能会用不同的侧面去平铺,数据可能会不同。)分析梳理数据②追问(预设):你这组数量这么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③照片出示(利用手机同屏技术)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按照图片的方法思考平铺的方法,突破学生原有的认识,通过对比方法,了解形状的影响。同时,利用技术,让学生对其他小组有了解、参考作用。 挑战2:换一种摆放方式,比一比。1、提问:为什么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各个小组会不一样呢?预设:摆放方式不同。(课件出示:螺母的两种平铺方法。)2、学生活动,记录数据。3、展示、分析数据。提问:其他数量相同,螺母躺着放和立着放,摆的数量不一样,这可能和什么有关?设计意图通过前几次的摆放实验,学生能轻易地思考出物体摆放的方法。经过实验、数据整理,学生能更清楚知道了解形状摆放对“占空间”的影响。四、研讨核心  延伸拓展1、观察班级记录表提问: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提问:同一个盒子,四种物体摆放的数量都不相同,这和什么有关系呢?2、拓展:这是一个三角形的积木(实物),你会怎么摆放呢?怎么样才能数量最多呢? 3、颁发收纳达人小组。(提早做好奖牌)设计意图观察数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因此教师采用小组、全班归纳,引导数据两两对比,一步步指向目标要求。最后,全班进行收纳达人颁奖,鼓励孩子课堂积极参与,让活动的收获上升为有形式的仪式感。 【板书设计】认识物体的形状 螺 母木 块橡 皮乒乓球第1次第2次第1次第2次第1次第2次第1次第2次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教学反思】:课堂中,乒乓球、螺母、橡皮、小木块四种物体都比较常见,因此笔者在以下几点与学生深入学习。1、生活入手,培养探究精神。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形状、占据空间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但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好这节课的基础。因此,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探究着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探索,转变学习方式。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坚持探索问题的本质、根源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将四种形状的物体尽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时,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疑问。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生影响,这样知识对于学生是认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整节课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究为主导,通过题问题、讨论、小组合作实验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科的魅力。3、激励评价,体验幸福过程。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率最高的就是口头评价,而这种评价的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激励的,它才能像催化剂一样,催学生奋进。在这节课中我适时地运用激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们探究兴趣。比如:“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像科学家一样发现很多,收获很多”、“你们都是中国好裁判”在这种鼓励下,小组活动又快又好,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同时增加颁奖仪式,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科学学习因为有生活作舞台,因此显得格外生动而丰富!科学教学应该是勇于探索的过程,探索科学奥秘更是有趣的事,这份事业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将物体平铺在盒子里,再次探究,拓展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优秀教案,共6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