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肪在器官②中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B.胰腺③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C.肝脏④分泌的胆汁能促进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
D.淀粉在小肠⑤中最终消化成氨基酸
2.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1”最早出现在消化道的( )
A.口腔B.小肠C.胃D.大肠
3.在科学实验和生活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先”“后”问题,如果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先将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等分为若干份,然后在不同的温度下水浴
B.浓硫酸溅在手上,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用布擦
C.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杯搅拌
D.发现有人接触漏电的家用电器而发生触电事故时,先用手迅速将触电者拉离电器,然后切断电源进行维修
4.题图表示的是pH值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题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题图中可以知道pH=6左右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B.从题图中知道酶C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强
C.从题图中可知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D.从题图中可知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5.小肠是人体最重要的吸收器官。下列小肠的形态结构与它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肠内有丰富的绒毛B.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
C.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D.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
6.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的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分别在琼脂块四个圆点处滴上1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共形成了四组对照实验
B.滴上碘液后只有④处显示蓝色
C.③④圆点对照可以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②④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7.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齿和舌的作用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
8.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是( )
A.脂肪酸B.甘油C.麦芽糖D.氨基酸
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温前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实验现象更明显
C.滴加碘液后,①变蓝,②不变蓝
D.实验可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
10.根据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是( )
A.小肠壁的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B.小肠长度约为5-6米
C.小肠壁上丰富的肠腺能分泌消化液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1.人体内的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作用。下列有关消化器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胃分泌胃液有杀菌和消化作用
B.胆囊分泌胆汁能消化脂肪
C.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2.甲乙两位同学设计午餐食谱,下图为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设计的食谱比较合理,因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比较高
B.图2中①表示消化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胃
C.图2中②表示吸收过程,其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D.图2中淀粉、蛋白质的消化终产物a、b分别是葡萄糖和甘油
二、填空题
13.内窥镜是医学上常用的医疗器械,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可以从口腔或者鼻腔插入都能进入胃,是因为它们都与_____(填器官名称)相连。由内窥镜发现胃部肿瘤,需手术切除时,为减少病人疼痛,大型手术前通常给病人全身麻醉,目的是使_____无法形成痛觉;
14.“灰汤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过滤后(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
(1)由于灰水能软化食物纤维,所以灰汤粽较易消化。糯米属于淀粉类食物,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
(2)灰汤粽制作过程中,灰水呈碱性能与微生物生成的酸反应,延长保存时间。往稀释的灰水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颜色为___________。
15.类比法是科学学习的常用方法,用鸡蛋的结构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结构,则图中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结构中的___________;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最终被消化成___________。
16.模拟人体消化系统实验完成下表。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17.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它的活性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探究了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科学兴趣小组在课后对其它因素进行了探究:
第一步: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新鲜猪肝研磨液,使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
第二步:取四只烧杯,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号,各加入pH分别为5、7、9、11的100ml体积分数为2%的H2O2溶液,放入37℃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处理10分钟;
第三步:分别将浸有新鲜猪肝研磨液的滤纸片,放入不同编号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图甲),记录滤纸片从下沉开始到浮出水面的时间(图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
(2)滤纸片下沉一定时间后开始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
(3)同学们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结果:pH在5-11的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为________。
四、简答题
18.“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已成为大家共识。人们食用的马铃薯(如图)通常长在地下,里面积累了大量的淀粉,是我国的五种主食之一、
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马铃薯中的淀粉主要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的。由此可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马铃薯中的淀粉需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C
4.A
5.C
6.D
7.C
8.C
9.D
10.D
11.B
12.C
13. 咽 大脑
14. 葡萄糖 红色
15. 地幔 氨基酸
16. 胃 大肠 唾液腺 胰腺
17. 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pH对酶的催化作用有影响) 过氧化氢酶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附着在滤纸片上导致浮力变大,大于重力,开始上浮 先增强后减弱
18. 自上而下 小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