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全册
人教统编版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pptx、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docx、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古语有云:“成于勤而荒于嬉。” 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前行。一千多年前的欧阳修就用自己的方式在《伶官传序》中向我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来自千年之前的声音!
1.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及意图。2.从选材、论证方法等角度,分析文章精妙的构思,体会文章的论证力度。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以及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提问:我们曾经学习过欧阳修的什么作品呢?
(二)写作背景
后唐庄宗重用伶官,导致国破家亡。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三) 文学知识
序,绪也,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多是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另有“赠序”,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四) 题解
伶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乐工)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五代史伶官传”交代了这篇史论的内容,“序”标明文章的体裁。
( 一)初读文本,概括结构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人事:人的作为 所以:……原因 乃:你 从事:官名
同学们,你能说出太牢与少牢的区别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函:木匣。名词作动词,盛以木匣 本:考究 兴:使动用法,使……兴盛 亡:使动用法,使 ……灭亡 为:介词,表被动 于:介词,表被动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的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第二部分:(第2段),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这一段叙事的语势比较平缓,没有直接的议论,但是作者寓论点于叙述之中,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为下文张本。第三部分:(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第四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第一段有什么作用?①文章以“呜呼”的感叹,引发出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岂非人事哉!”一叹一问,奠定了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②亮出论点“盛衰由于人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则是“盛衰之理”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一“得”一“失”与一“盛”一“衰”相照应,领起下文。
庄宗“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先写晋王赐三矢,次写晋王遗命,详细交代了赐矢的原因,再写庄宗将三矢“受而藏之”。接着写庄宗执行晋王遗命,他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成功后,还矢先王,着重写庄宗对三矢的恭敬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接受遗命、为父复仇的决心和意志,这正是他得天下的原因。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分析本段的行文脉络。先用盛赞庄宗的成功,继而感叹他的失败,作者将庄宗极盛和极衰的两种情形作了鲜明的对照。由“盛”而“衰”,前后变化如此巨大、鲜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连着用了两个问句,前一句用反问的形式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说法,后一句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于人”。这样发问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然后引《尚书》中的话作答,并顺势从中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说明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
分析作者的作者的写作目的。 借古讽今 写庄宗时的盛衰之理。用“莫能与之争”“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经验教训。作者以此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道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 二)积累基础,灵活应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系燕王父子以组 介词结构后置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结构后置句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借古讽今,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希望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
作者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进行了详细叙述,序中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论述国家兴亡盛疾之理,内容联系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对其进行的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衰败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文题,突出了中心。
怎样理解本文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使用事实论证的。第一段,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在具体选材上,文章以“晋王三矢”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们对于庄宗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的转变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盛衰”进行对比论证的。文本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或议论,都是具有对比性的。文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之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比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读史明智——看过去)
在朝代的变迁更替中,我们可以从青史的夹缝中窥见真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商纣王“好酒淫乐,嬖(壁音)于妇人妲已”,荒淫残暴,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
南唐后主沉迷于诗画歌舞中,不理朝政,最后落得个亡国奴的悲惨命运。
夫差纵情于声色犬马,酒池肉林中,不思国事,最后只能是自刎而死的下场。
(脚踏实地——向未来)
我们国家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作为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对国家建设的想法。
1.完成本课配套基础习题。2.请你根据本文的行文思路,自选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欧阳修,学习目标,算一算,------衰,为什么,得出结论,时代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示范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后唐---庄宗,算一算,为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谓壮哉,何其衰也,全文结构,回顾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