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78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78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78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789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789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789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789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8789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他曾写下《书愤》一诗,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句子直抒胸臆,表达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宋史·陆游传》里还有一处细节,皇帝在临别前,对陆游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世味:世情。 骑马:暗示被召作官。 客:客居。 京华:指京城临安。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 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城呢?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在首联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看似写春雨、杏花,实写辗转无眠。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涌上心头。诗人用较为明快的字眼,表达了自己的郁闷与惆怅,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草书。闲作草:运用典故。据说张芝擅长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工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 意思。
陆游素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只能以写字、品茶来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
在短小的纸张上斜行运笔,闲来无聊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淡淡品味飘溢的茶香。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身着一袭素衣,不要感叹京城风尘四起,等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陆机的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说不要感叹白衣在京城中会污染成黑衣,清明之前还可以赶回家呢。明写羁旅之苦,实际上是说官场的浊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
尾联诗人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用“素衣莫起风尘叹”告诉家人,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不等到清明时节就可以回家了。志不得伸之时,故不如回乡躬耕,偌大一个京城,竟容不下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 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城呢? 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 在短小的纸张上斜行运笔,闲来无聊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淡淡品味飘溢的茶香。 身着一袭素衣,不要感叹京城风尘四起,等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 表面上看来写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箜篌,一种乐器,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
译: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空山:一作“空白”。《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移情于物: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江娥:一作“湘娥”。李衎(kàn)《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
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声比声“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芙蓉泣,状其声之惨淡;香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 用二者衬托其声之美。
以形类声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 ,“以形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长安四面,每面有三个门,所以说是十二门。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紫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那激越的声响,那憾人心肺的力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吴质:即吴刚。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艺术特点: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李贺这首诗用瑰丽的词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音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冷如秋霜,艳若桃李。”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通感的手法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的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临安春雨初霁图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主题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临安春雨初霁图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客居生活,临安春雨初霁,知人论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临安春雨初霁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背景初读诗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整体感知再读诗歌,临安春雨初霁,品味诗句赏读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