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九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一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测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与GATT相比,WTO更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 )
A.成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B.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C.电信市场相互开放,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
D.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
2.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神宗的许可之下刊印《坤舆万国全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尽管整幅地图的地理信息、图形轮廓和文字说明多有错漏之处,但它无疑是当时东亚最详尽的世界地图。这表明当时( )
A.东亚国家整体孤立闭塞
B.西方殖民者准备入侵明王朝
C.中国地理学领先于西方
D.统治者对外部世界有所关注
3.1964年进行的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中,新增“贸易与发展”条款,规定了对发展中缔约方的特殊优惠待遇,明确发达缔约方不应期望发展中缔约方作出对等的减让承诺。该条款表明( )
A.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西方在全球化中主导地位动摇
C.发展中国家受到一定照顾
D.世贸组织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4.1886年,杜库雷在《文明简史》中宣称:“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这一观点意在( )
A.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
B.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
C.掩盖欧洲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
D.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
5.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这反映了( )
A.经济发展推动了立法体系的完善
B.政府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C.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福利制度发展
D.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
6.下表为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众劳动人口
B.全球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人口变化
C.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人口的稳步增长
D.贸易重心转移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7.1790年代,英国的一篇文章谈到: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价格革命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
B.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人的饮食习惯
C.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D.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消费的风气
8.《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亚洲大陆的东部并未被广袤不可逾越的沼泽地封锁,它的东部边缘是海岸,可以乘船泛海到达。1459年,西欧人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东亚的海岸线。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行记》( )
A.揭示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B.奠定了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
C.对东方的描述真实可信
D.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9.新航路开辟前,西方与中国之间只有传统的连接华南—南海—东南亚—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这种状况到麦哲伦船队开辟西班牙—南美洲—马尼拉—西班牙的环球航线才得以改变。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使中国与欧洲开始了贸易往来
B.导致中国对外贸易被西班牙垄断
C.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直接交流
D.促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西班牙
10.截至16世纪末,糖不再是限制供应的一种“药物”,而已成为一种“食物”。从1570年起的一个世纪以来,巴西显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者和出口者。经过一个世纪的增长和繁荣后,在17世纪80年代,因荷兰市场竞争而导致的巴西食糖业危机在葡萄牙甚至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据此可知,巴西( )
A.单一经济模式存在隐患 B.国家独立推动经济发展
C.严重依赖于殖民地市场 D.对葡萄牙经济形成制约
11.下表为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时间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国家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葡萄牙 | 西班牙 | 荷兰 |
宣布废除奴隶贸易的年代 | 1807 | 1792;1818 | 1808 | 1836 | 1820 | 1814 |
A.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需要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普及
C.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12.西方殖民者在其经历的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发展阶段中,推行了各具特点的殖民政策。如图所示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基本特点是( )
背景:本行重商主义政策 目的:掠夺财富,积累资本 内容:武力征服野蛮掠夺实行贸易垄断经营奴隶贸易 | 背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目的: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内容:运用廉价商品“重炮’“自由贸易” | 背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目的:瓜分世界 内容:资本输出疯狂抢占和加紧控制殖民地 |
A.暴力征服和经济掠夺 B.武力征服和自由贸易
C.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暴力征服和重商主义
1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 )
A.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源动力
B.对航海家的作用认识不足
C.准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D.忽视了客观条件的重要性
14.亚当•斯密(1723﹣1790)指出,任何人“都必须通过考试或者检定才能获得其在自治村落或人在自由都市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或权利”。以此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国家的状况。由此可知,亚当•斯密的上述主张( )
A.意在扩大政府管理中的民主性
B.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历史智慧
C.强调了地方自治中社区的作用
D.为英国反专制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5.如图描绘的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主导向中国出口的贸易路线,其主要贸易品是( )
①丝绸
②机器
③鸦片
④棉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自中世纪以来,西欧社会一直等级分明,僧侣、贵族、农民和市民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但到了16、17世纪,原有的界限被打破了,一些人地位上升,另一些人下降,有些人甚至地位颠倒,还有些则一身二任。与这些变化有关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B.工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C.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D.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17.如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这表明,此时英国( )
时间 | 发展情况 |
1814年 | 《工匠徒弟法》被废除,出现了以传授现代生产技术原理和技能为主的技工讲习所 |
1850年 | 英国主要工业区已创办600多所技工讲习所,受惠者超过50万 |
19世纪后半期 | 讲习所发展为技术员阶层进行成人教育的场所,部分发展为工业学校 |
A.高等教育形成体系 B.广泛应用科技成果
C.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D.社会转型充满潜能
18.克里奥尔人是拉丁美洲的土生白人,17世纪时,他们一面承认自己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与母国西班牙的一致性,一面又强调社会环境和习惯使得他们在文化上有别于西班牙,并且宣称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自己的祖先。这主要反映了拉美地区( )
A.民族意识觉醒 B.族群混合程度高
C.启蒙思想传播 D.反殖民运动兴起
19.公元1751年秋,从瑞典远赴而来的牧师奥斯贝克,初次进入清朝土地,看着街头小巷拥挤的人头,很快就意识到了潜在风险。据此推断,“潜在风险”是( )
A.农民起义 B.资源危机
C.清朝由盛转衰 D.对外侵略扩张
20.在中世纪,原产于亚洲的香料成为欧洲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以来,欧洲民众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鱼、肉、果酱、汤,甚至饮料都掺入香料。这说明( )
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B.美洲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
C.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口味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转向奢侈
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材料中任选三幅图片,并依次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2.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几种观点。
观点一 漫长中世纪的终结发生在18世纪中叶。它对应的是乡村经济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近代工业的诞生。由此,近代工业从英国走向整个欧洲大陆传播开来,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介绍理性思想、科学和近代技术的著作终结了漫长的中世纪。18C末,在政治领域,它对应了法国大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反君主制运动。
——摘自(法)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观点二 到1500年,各个社会之间业已建立起复杂的运输网络,方便了彼此间的旅行,通信与交流。新的商业、文化、生物上的互动,随着连接印度、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通网络的形成而显现出来。1500年﹣到1800年间,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
——摘自(英)本特利《新全球史》
观点三 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这指各地区之间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也经历了15、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转折后才出现的。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根据上述材料,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有哪几种时间界定?
(2)观点一中法国史学家赖高夫是依据哪些重要事件作出判断的?
(3)观点二、三界定历史分期的依据有何差异?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为何会有不同的界定?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哥伦布年表
时间 | 主要事迹 |
1451年 | 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 |
1466﹣1474年 | 地中海做过几次短途航行,读过《马可•波罗游记》 |
1476年 | 在里斯本办起了一个编制海图的企业,坚信地圆学说 |
1484年 | 向葡萄牙国王首次提出向西航行的建议遭到拒绝 |
1486年 | 受到西班牙伊莎贝尔王后的召见,王后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哥伦布的计划 |
1492年10月12日 | 国王与哥伦布签订了协议。到达圣萨尔瓦多 |
1493年9月25日 | 率船队第二次西航 |
1495年 | 他们在伊莎贝拉城掠获1500名印第安人为奴隶,遭到印第安人反抗 |
1497年5月30日 | 第三次驶向西印度,船队途中发生内讧 |
1502年4月3日 | 第四次航行,发现现在中美洲地区,建立殖民点 |
1505年5月 | 应召拜见国王,拒绝放弃在西印度的利益 |
1506年5月20日 | 殁于巴利亚多利德,终年55岁,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度地区 |
——摘编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有人说“哥伦布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C; 2.D; 3.C; 4.C; 5.B; 6.B; 7.C; 8.A; 9.C; 10.A; 11.A; 12.A; 13.A; 14.B; 15.D; 16.A; 17.D; 18.A; 19.B; 20.C;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1.选取图片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徽商、《红楼梦》。
说明: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促进商业繁荣,明秦时期,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地域商人——商帮,代表性的有徽商、晋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市民文化需求的小说在明清取得巨大成就,《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2.(1)18世纪中叶;1500年﹣到1800年间;15、16世纪。
(2)中世纪的终结;近代工业向整个欧洲大陆传播;法国大革命冲击了欧洲专制制度;启蒙运动和科技的进步。
(3)差异:观点二是从新航路开辟后交通的发展,各地建立广泛联系来界定;观点三是从新航路开辟“首次开创世界历史”来界定。
(4)认识角度不同;掌握的史料不同。
23.哥伦布的一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4、15世纪,西欧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上对金银财富的追求及开拓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造船技术、航海经验及科学知识的积累;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哥伦布的一生,恰恰是这个时代一个缩影,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哥伦布同样也做出了个人努力。他少年时代就在地中海做过几次短途航行,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中国和印度。坚信地圆学说,相信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其次他对航海事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申请向西航行;为了黄金梦,先后四次西行。
哥伦布的一生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做出了个人的努力。任何时代,个人的命运都跟社会与时代紧密相连。;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1/21 9:59:54;用户:廖彦华;邮箱:13886351761;学号:30296926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精品课后复习题,共7页。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精品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优秀随堂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