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宇宙中的地球-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展开专题03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天体及天体系统层次
1.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月球
地球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总星系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
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
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2)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4.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知识点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况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2)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
3.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4.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2) 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通讯;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气候产生影响,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特定关系。
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的归纳
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接收太阳辐射越强,太阳辐射量就越大
2、地形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量越大
3、气候因素。所在气候区降水越少,晴天越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量越大
4、大气透明度因素。大气透明度越高,尘埃污染物越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量越大
知识点3.地球的历史
1.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
2.地层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②岩层上部新、下部老;③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地层中生物化石上部复杂高级,下部简单低级。
3.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骼与贝壳等。常见化石有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等。
4.研究地层和化石的意义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5.地质年代表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知识点4.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要特点
地壳
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
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
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
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
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地。
地核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
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当地震放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3.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特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①地球外部主要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的系统,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同作用结果。
知识延伸
“三看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解释自然景观的纬度变化
答案 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植物生长旺盛,高大茂密,生物量大;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相对缓慢,生物量相对小。由此可知,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的生长状态,植被又是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例题探究
例题1.(2022·重庆一中模拟)今年4月24日至28日清晨,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人们每天都能在低空,看见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从左到右,由低到高,排成一条直线,这就是俗称的行星“连珠”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行星“连珠”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行星绕日运动具有( )
A.近圆性 B.同向性 C.共面性 D.周期性
2.如果在重庆观看此现象,图中木星的方位应该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正南
【答案】1.C 2.A
【解析】1.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大特征,行星“连珠”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的特征,即其公转运动的轨道接近同一平面,在地球上看,就会出现行星接近在一条直线上的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早晨出现于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于西方称长庚。清晨时分,金星的方位接近正东,由图可知,木星的方位应位于东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评】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共面性(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圆)。
例题2.(2022·湖北·模拟)下图示意山东省1970-2009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单位:小时),其中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东省年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东少西多 C.南多北少 D.南少北多
2.泰安日照时数与周围地区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大气环流
3.与6月相比,山东省5月平均日照时数较多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大 B.降水少 C.沙尘天气多 D.昼长长
【答案】1.D 2.C 3.B
【解析】1.由图可知,等值线大致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变化,排除A、B选项。结合数值大小变化可知南少北多,D正确,C错误。故选D。
2.据图可知,图中泰安的日照时数最长。泰安海拔较周围地区高,日均接收的日照时间较同纬度平原地区更长,日照时数相应更多,故选C。泰安与周围地区空间尺度差异小,故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差异小,排除A、B、D。故选C。
3.根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5月雨带在长江以南,山东省云量少,降水少,云量对日照的影响小,B正确。与6月相比,山东省5月太阳高度小,昼长短,排除A、D;若沙尘天气多,日照时数会减少,排除C。故选B。
【点评】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1. 昼长:白天时间越长,日照时间则越长,反之越短。
2. 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 天气状况:天气晴朗,气温温暖,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反之则较短。
4. 纬度:纬度越低,日照时间越长,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短。
例题3.(2022·辽宁·三模)读下面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B.③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
C.④末期恐龙灭绝 D.⑤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2.⑤时期出现的生物有( )
①鱼类②恐龙③蕨类植物④哺乳动物⑤被子植物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答案】1.B 2.A
【解析】1.①为冥古宙,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A错误;③为元古宙,海生藻类繁盛,B正确;④为古生代,恐龙灭绝主要在中生代末期,C错误;⑤为中生代,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
2.⑤时期为中生代,开始出现了恐龙、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因此②、④、⑤符合题意;鱼类出现在古生代,①不符合题意;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③不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评】知识扩展:海陆变迁过程:
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以海洋为主。
古生代: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华北东北抬升为陆地 。
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如喜马拉雅等山脉隆起,由此形成现代地貌的基本格局及海陆分布。
例题4.(2022·河北·武安市第一中学模拟)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Ⅱ圈层是地核 D.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
【答案】1.A 2.D
【解析】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选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BC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图中显示,Ⅲ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图中显示,Ⅱ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错误;图中显示,Ⅳ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
【点评】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地震发生时,先感到上下颠簸;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地震发生时,后感到左右摇晃。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金星公转周期约225天。金星东大距是指金星在太阳的东面,同时从地球看去,金星与太阳的张角最大,此时的金星非常明亮。借助于天文望远镜还可欣赏到金星如小月亮般的身影。阅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金星处于东大距时,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金星图像是( )
A. B.
C. D.
2.当金星位于西大距时,该日地球上的人可观察到金星比太阳( )
A.早升晚落 B.早升早落 C.晚升早落 D.晚升晚落
【答案】1.A 2.B
【解析】1.金星东大距是指金星在太阳的东面,同时从地球看去,金星与太阳的张角最大,此时的金星非常明亮。根据图中金星位置分析,地球上看到的金星亮面是朝西,大约是半个亮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西大距是指金星在太阳西面距离最远的时候。当金星位于西大距时,由于在西面,金星会比太阳先升,早落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评】水星在太阳东边称东大距、在太阳西边称西大距。“水星东大距”时,可以在黄昏时分西方地平线上找到水星;“水星西大距”时,水星则在黎明时东方低空出现。但真正要在“大距”时看到水星,还需要日落或日出时水星尽可能位于太阳的正上方。
3.(2022·上海闵行·二模)首次登上月球的两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活动了两个半小时。在月球表面( )
A.宇航员感受不到重力的存在,处于失重状态
B.有密布的环形山,都是受陨石撞击形成的
C.白天的天空漆黑一片,能够看到明亮的星星
D.没有昼夜交替现象,始终以同一面朝着太阳
【答案】C
【解析】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物体都有引力,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是由月球质量大小决定的,宇航员可以感受到重力的存在,A错误。月球上的环形山,第一种形成方式是内部熔岩、气体喷发,跟地球上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地貌一致,第二种形成方式是流星体、陨石撞击,跟地球上受到撞击后的地貌也一致,B错误。月球的天空是一片漆黑的,主要的原因是月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了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C正确。月球的自转是周期是稳定的,有稳定的昼夜变化;不过,月球的昼夜交替,或说成月球上看到的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长,周期为一个月(朔望月),D错误。故选C。
2019年11月29日至30日傍晚日落时,土星、月球、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西南方低空排成一条直线,呈现出“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下图为某网友拍摄的“四星连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本次“四星连珠”的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土星 B.月球 C.金星 D.木星
5.本次“四星连珠”的天体中,质量和体积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
A.土星 B.月球 C.金星 D.木星
【答案】4.B 5.C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金星距轨道距离地球轨道41.4百万千米;木星轨道与地球轨道相距约628.4百万千米;土星轨道距离地球轨道为1277.4百万千米。由此可知,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在土星、木星、金星、月球四个天体中,以地球体积和质量为1,则金星的质量为0.82,体积为0.856,质量和体积与地球最接近的是金星,同属于类地行星,C正确;木星质量为317.94,体积为1316;土星质量为95.18,体积为745。土星和木星都属于巨行星,比地球质量和体积要大得多,AD错误;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得多,ABD错误。故选C。
【点评】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2、地内行星:水、金;3、地外行星:火、木、土、天王、海王;4、巨行星:木、土;5、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厦门中学生助手地理兴趣小组发现,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黑子数量最大年被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图中的①代表太阳内部,②、③、④代表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的三个圏层。右图示意2019-2030年的太阳活动周期中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太阳黑子出现在左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右图显示本周期的太阳活动峰年是( )
A.2021年 B.2023年 C.2025年 D.2027年
8.剧烈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有( )
A.低纬普遍出现极光 B.地球磁场完全消失
C.卫星导航信号被扰乱 D.大气成分的组成发生剧变
【答案】6.B 7.B 8.C
【解析】6.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①为太阳内部,②为光球层,③为色球层,④为日冕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根据右图可知,预估值最大值出现的年份为2023年,所以本周期太阳活动峰年为2023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8.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A错。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并不会使地球磁场消失,B错。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从而卫星导航信号被扰乱,C正确。大气成分的组成并不会发生剧烈变化,D错。故选C。
【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022·湖北·高三)下图四幅图示意拉萨市房屋不同方向获得的月平均逐时太阳辐射总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上述①②③④图分别对应的方向是( )
A.北向、西向、南向、东向 B.南向、西向、北向、东向
C.东向、南向、西向、北向 D.北向、东向、南向、西向
10.为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以下房屋朝向合理的是( )
A.南偏西63° B.南偏东22° C.南偏东50° D.西偏北25°
11.关于拉萨房屋设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延长建筑东西向的长度 ②窗户设置适当的遮阳板
③南向窗户使用双层玻璃 ④房屋墙体选择深色材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9.A 10.B 11.C
【解析】9.①太阳辐射总量在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约14时)时为最大,此时太阳在正南,同时太阳辐射总量数值较小,应为背阴侧,为北向。②太阳辐射总量在17:00左右时最大,此时为下午,太阳在西侧,故应为西向。③太阳辐射总量也是在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约14时)时最大,太阳辐射总量数值也较大,应为南向。④的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出现在上午,此时太阳应在偏东方向,应为东向。故选A。
10.根据该地太阳辐射状况来看,南偏西63°不利于利用上午的太阳辐射能,A错误。南偏东22°在上午、中午以及下午部分时间均能被太阳照射,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辐射,B正确。南偏东50°不利于利用下午的太阳辐射,C错误。西偏北25°不利于利用上午及中午的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B。
11.延长建筑东西向长度,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①正确。因拉萨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适当设置遮阳板较为合理,②正确。拉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若南向窗户使用双层玻璃不利于太阳辐射的热量进入室内,故③错误。墙体选择深色材料可以吸收更多热量,有利于室内增温,④正确。故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C。
【点评】为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北半球房屋朝向一般选择坐北朝南。拉萨由于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房屋建造需充分考虑采光和保温。
(2022·广东·高三)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目前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任务完满结束。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讯、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航天器发射及在轨运行提供空间天气预报及影响评估服务。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磁暴现象 C.太阳风暴爆发 D.黑子消失
14.以下不属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主要职责的是( )
A.预报出舱时间窗口,保障航天员出舱安全 B.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
C.监测太空飞行碎片,保障航天器安全运行 D.高空风向风速,保障返回舱准确着陆
【答案】12.B 13.C 14.D
【解析】12.东风着陆场靠近甘肃,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①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荒漠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②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沙漠面积大,沙尘天气多,空气的能见度低,③不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位于戈壁荒漠,对环境的破坏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太阳辐射增强对卫星导航系统影响不大,A错误;磁暴现象是耀斑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影响地球磁场所造成的结果,与卫星导航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太阳风会扰乱电离层影响卫星通讯,C正确;黑子主要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D错误。故选C。
14.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可以为航天员预报出舱时间窗口,避免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刚好遭遇严重的太阳高能粒子辐射,为航天员提供更高的出舱安全系数,A不符合题意;太阳日冕活动释放的能量会穿透电子元件,阻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因此预警中心需要观测太阳日冕活动,保障电子元件少受干扰,B不符合题意;碎片碰撞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太空中高速飞行的碎片,为包括卫星在内的人造航天器安全运行提供保障,C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而非近地面的大气层的天气变化,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黑子:会影响气候和天气;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生产。
②耀斑:干扰电离层,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太空中的宇航器安全;扰乱地球磁场,使得方向失灵。
③太阳风:导致高纬地区大气出现电离,产生极光。
(2022·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2022年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具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有甲类恐龙属种,取名“科氏玉溪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科氏玉溪龙”生活的地质年代(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 B.海生脊椎动物繁盛
C.裸子植物使陆地披上绿装 D.出现灵长类及人类
16.下列岩石中,最不可能发现“科氏玉溪龙”化石的是( )
A.页岩 B.砂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答案】15.C 16.D
【解析】15.根据材料“介绍了一具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有甲类恐龙属种,取名“科氏玉溪龙””可知,“科氏玉溪龙”是恐龙,恐龙生活的年代为中生代,此时裸子植物繁盛,使陆地披上绿装,C正确;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是早古生代,A错误;海生脊椎动物繁盛是古生代中期,B错误;出现灵长类及人类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C。
16.结合所学知识,“科氏玉溪龙”化石应该存在于沉积岩中;页岩、砂岩、石灰岩是沉积岩,ABC不符合题意。大理岩是变质岩,没有化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中生代是爬行类动物的时代,典型的动物是恐龙,在中生代晚期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繁盛,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阶段。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温暖干燥 C.寒冷湿润 D.温暖湿润
18.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C.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19.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降水增多 B.粮食增产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沿海岛屿面积增大
【答案】17.B 18.C 19.C
【解析】17.根据所学可知,恐龙的繁盛年代是中生代。据图示可知,中生代全球气温较全球平均气温高,表明较温暖;降水较全球平均降水少,表明较干燥。可知,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温暖干燥,B正确。故选B。
18.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不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B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有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的现象,C正确。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没有人类出现,不会出现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D错误。故选C。
19.近一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C正确。各地降水变率增大,A错误。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降水变率增大,导致粮食总体减产,B错误。海平面上升,沿海岛屿低地被海水淹没,岛屿面积减小,D错误。故选C。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序号依次是( )
A.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生物圈
B.①岩石圈、②大气圈、③生物圈、④水圈
C.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D.①水圈、②生物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
2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③与④
【答案】20.C 21.B
【解析】20.读图可知,①可为其它圈层供水、能蒸发到其它圈层(大气圈),可以渗透到其它圈层(岩层圈),因此应是水圈;②能为其它圈层(生物圈)供给养分、能接受水圈的渗透和降水,应为岩石圈;③能为其它圈层供给氧气,接受水圈的供水和岩石圈供给的养分,应为生物圈;④能够产生降水,接受水圈的蒸发水汽和生物的供氧,应为大气圈。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根据图中个圈层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落花”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圈层关系。B正确。故选B。
【点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22.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②圈层 B.在③圈层 C.在④圈层 D.在⑤圈层
23.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22.B 23.B
【解析】22.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地下城建在大陆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因此属于③圈层地壳,排除C、D,B对;地下城建在大陆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故排除A。故选B。
23.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 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危害较小,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 建筑物容易倒塌,危害大,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相差约12秒,这期间是最佳的逃生时间,B对;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无关,A、D错;对于同一地点而言,地震波的传播介质是相同的,C错。故选B。
【点评】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两种类型:纵波、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5.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答案】24.C 25.C
【解析】24.从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分析,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同一经度区南北变化较小,BD错误;数值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所以表示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C正确、A错误。故选C。
25.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地壳和地幔以莫霍面为界,所以地壳最底部即地壳厚度0千米为莫霍界面,C正确;海平面为大气层下垫面;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层中部位于地幔,ABD错误。故选C。
【点评】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在大陆部分地下平均约33km处的莫霍界面和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为分界,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一般来说,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壳较薄;海拔高处较厚,海拔低处较薄。
二、综合题
26.(2022·湖北·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威宁是云贵川交界处的重要地区。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绿色能源开发前景好,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被气象学界命名为贵州的“阳光城”。左图示意贵州省海拔状况,右图示意该区域太阳能光伏发电景观。
(1)根据图示海拔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贵州省地区太阳辐射的主要分布特点。
(2)分析威宁被称为“阳光城”的主要理由。
(3)据统计威宁一年中夏季光伏发电量最大,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西多东少。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较高,位于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3)夏季高温,晴天多;夏季昼长,日照时间长,发电时间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解析】(1)结合图示可知,贵州省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东部海拔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因此贵州省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总体上西多东少。
(2)威宁地处云贵川交界处,所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由图中信息可知,威宁海拔2000米以上,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由图可知,威宁东西两侧均有山脉分布,位于山地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由于威宁所处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发电时间长,因此夏季光伏发电量最大。
27.(2022·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璀璨的星空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而一张好的星空照片则包含星辰的数量、清晰度、罕见度和构图创意等。每年6、7月,众多来自北半球的星空摄影爱好者齐聚新西兰特卡波湖附近,尽情享受与星空邂逅的浪漫。在南半球的夜空中,大、小麦哲伦星云是璀璨群星中最壮观的景观之一。特卡波湖位于南岛的中部,南阿尔卑斯山脉以东,海拔710米,面积约96平方千米,是著名的“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特卡波镇为维护“暗夜天空”的声誉,一直对辖区内的关灯时间进行着管控。图为部分天体系统示意图及南岛简图。
(1)结合相关知识,解释每年6、7月份,北半球的星空摄影爱好者青睐南半球夜空环境的原因。
(2)说明与杰克逊贝和库克山相比,在特卡波湖附近进行星空摄影的主要优势。
(3)说出特卡波镇对辖区内的关灯时间进行管控的地理意义。
【答案】(1)每年6、7月,地球运行至太阳与银心之间,南半球夜晚星辰数量较多,观星条件更好;更易观测到大、小麦哲伦星云等罕见天体;南半球昼短夜长,观星时间较长;南半球冬季,大部分地区天气良好。
(2)远离大城市,光污染少;环境污染小,大气洁净,能见度高;居于内陆地区和山脉雨影区,晴天多;海拔低且邻近广阔水域,夜间较温和;有山有水,能拍出富有创意组合的星空景观。
(3)减少光源,维持“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节约能源;减少市政运营成本;提高知名度。
【解析】(1)由材料可知,而一张好的星空照片则包含星辰的数量、清晰度、罕见度和构图创意等。由图可知,每年6、7月,地球运行至太阳与银心之间,南半球夜晚星辰数量较多,观星条件更好;在南半球的夜空中,大、小麦哲伦星云是璀璨群星中最壮观的景观之一,此时更易观测到大、小麦哲伦星云等罕见天体;6、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南半球昼短夜长,观星时间较长;此时为南半球冬季,冬季南半球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天气良好。
(2)由图可知,与杰克逊贝和库克山相比,特卡波湖远离大城市,光污染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污染少,大气能见度高;特卡波湖位于南岛的中部,南阿尔卑斯山脉以东,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居于内陆地区和山脉雨影区,晴天多;海拔710米,面积约96平方千米,海拔低且邻近广阔水域,夜间气温较高;而一张好的星空照片则包含星辰的数量、清晰度、罕见度和构图创意等,该地地处南阿尔卑斯山脉以东,靠近特卡波湖,有山有水,自然景观丰富,能拍出富有创意组合的星空景观。
(3)由材料可知,特卡波镇为维护“暗夜天空”的声誉,一直对辖区内的关灯时间进行着管控。加强管控,可以减少光源,避免光污染,从而保护“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从而提高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管控关灯时间也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减少市政运营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8.(2021·河北邢台·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些公用事业公司通过大型中心光电场以增加它们的电能,而另一些电力公司则通过建立靠近用户的小型光电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光电阵列集电板布置在毗邻建筑的地方,有的布置在屋顶上,还有的直接整个结合到建筑的围护结构中。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光电一体式系统应运而生,这种光电设备可以充当建筑的屋顶、外壁板、幕墙、玻璃窗或者雨篷等特殊元件。图为福建省某年春季太阳辐射能(单位:M/m·月)分布示意图。
(1)指出福建省春季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并简述形成这种分布特征的原因。
(2)举例说明当地可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3)假如福建推广建筑光电一体式系统,请你根据材料分析该系统的优点。
【答案】(1)特征: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西北部山地海拔高,受地形影响,多雨雾,太阳辐射弱;东南部海拔低且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内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量大。
(2)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泵系统、太阳能制冷空调、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牌匾、太阳能暖房、太阳能无线监控等方式。
(3)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采暖,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1)由图中的太阳辐射等值线数据信息可知,福建省春季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是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福建省西北部为武夷山山地海拔高,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多雨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东南部海拔低,且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太阳辐射量大。
(2)当地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建造利用太阳能采暖的房子,利用太阳能晒盐,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泵系统、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牌匾、太阳能无线监控等方式。
(3)在福建推广建筑光电一体式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采暖,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同时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29.阅读下列材料和世界与中国太阳能分布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中国的太阳能发电产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技术条件已趋于成熟,太阳能利用是中国能源变革最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
材料二:“世界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图(图1、图2)”
(1)简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2)我国太阳辐射分布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并分析我国太阳能分布最少的地区产生的原因____。
(3)列举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原因。
【答案】(1)分布不均匀;大致从低纬向高纬减少。
(2)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阴天、雾天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
(3)太阳能资源是清洁环保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大;大力开发太阳能能有效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
【解析】(1)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世界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拔高度、天气状况等。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青藏高原约位于同一纬度,但却成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天气状况。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底部多河流,周围高山环抱,水汽不易散发,阴天、雾天多,因此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贫乏。
(3)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原因,应从太阳能的优点,我国常规能源供需状况等方面考虑。从太阳能优点考虑:太阳能资源是清洁能源,环保无污染;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资源。从我国能源供需状况考虑: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大;我国能源消费以矿物燃料为主,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大力开发太阳能能有效实现我国碳中和、碳达峰;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 量在2200 小时以上,利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3 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3 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天体及天体系统层次,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的归纳,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A错,①太阳辐射总量在其地方时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中国地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21 中国地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21中国地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docx、专题21中国地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9 世界地理分区-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19 世界地理分区-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19世界地理分区-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docx、专题19世界地理分区-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