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完美版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灯谜会,节日欢庆,装饰美化,为人处世的道理,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忆灯笼,爱灯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提起灯笼,你会想到哪些场景?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1.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把握文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变化层次。 2.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分析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寄寓的情感。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历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全国文联理事等职。
《羽书》《难老泉》《黑红点》《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出发点》《忘年》等作品均收入《吴伯箫散文选》。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和情感两个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着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即取材广泛,叙事灵活自由,但主题集中明确。一般包括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散文等。
神龛( ):争讼( ):斡( )旋: 静穆( ):思慕:怅惘( ):锵( )然:
因供奉神像的小格子。调停,调解。调停,调解。安静庄严。思念。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形容金属或玉石撞击的声音。
褪( )色:燎( )原:熙( )熙然:暖融融:马前卒( ):垂珠联珑:人情世故:
颜色失去鲜艳,变得暗淡。火烧原野。温和欢乐的样子。形容温暖宜人;舒适。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1.结合文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清文章脉络。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抒写有关灯笼的事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1-2):由小孩子喜欢火、光引出灯笼,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 二(3-12):通过对灯笼的回忆、联想,表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1.第一段叙写小时候喜欢火、亮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天性,表明了人们追求光明的特点,丰富了文章内容,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试作分析。
(1)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2)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运用夸张和比喻、拟人,形象地表达出“我”与灯笼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一、阅读3-9段,看看作者围绕灯笼回忆了哪些事?
1.长工李老五和“我”提着灯笼接祖父。 2.提着母亲递给的纱灯上灯学。 3.乡俗还愿时,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4.元宵节在几处山城小县看灯笼。 5.族姊远嫁看满街的灯火。 6.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的喜悦。
二、结合下列句子,说说灯笼有怎样的意义?
1.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头发也全白了。
2.真是,若有孤行客……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3.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却早已褪色了。
4.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勾不起爱好来。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三、阅读10-11段,思考:
1.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现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10、11段却跳出回忆,写了想象虚构的事件。作者为何这样安排?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即使是回忆童年生活,也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
由宫灯联想到汉献帝的遭遇,由此过渡到历史话题,再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功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回忆中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
2.由宫灯联想到汉献帝有灯笼做伴的可悯处境和古时将军挑灯看剑,有什么深刻意义?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要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作者抒发这样的感慨有何意义?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雄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敌,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2.结构严谨。文本前两段与结尾的两段联想紧密联系,中间诸段俱为回忆,看似写作内容广泛,但叙述中一直贯穿着作者的深情,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不可不谓作者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构。
3.使用方言,地方味浓。
如写除夕“燃滴滴金”、上下“灯学”以及写回家睡觉用“家来睡”,都富有浓浓的家乡味道。
4.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信手拈来。
如第2段,写灯笼引“我”想起“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第8段,引《宋史·仪卫志》中的记载;第11段,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这些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作者信手拈来。
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敌,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忆祖父、母亲念乡情、民俗
指夜路、暖人心凭今吊古爱国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分析课文与这首词的共通之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4*灯笼课前预习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禁不住,调停调解,形容声音响亮有力,大火延烧原野,因争论而引起诉讼,温和欢乐的样子,安静庄严,乡村日常生活类,乡村艺术表演类,乡村年节欢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散神聚,◆生难字,◆多音字,◆词语解释,提灯迎祖父,上下灯学,想象宫灯,乡俗还愿挂红灯,猜灯谜,族姊远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4*灯笼课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角龙,霸王龙,偷蛋龙,艾萨克·阿西莫夫,读一读写一写,读一读记一记,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其他大陆发现恐龙化石,恐龙遍布世界各地,好冷啊冻死我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