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件PPT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 《短诗五首》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 《短诗五首》课件,共60页。
2022/11/231短诗五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一部数千行的长诗可以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一首几行的小诗却可以放着永恒的艺术光彩,文学史的发展不乏这样的事实。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本文的五首短诗,感受短诗的魅力。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月 夜 沈尹默走进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科学”与“民主”,个体意识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写作背景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少见“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朗诵读出节奏 感受意蕴 《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要点:“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背景链接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背景链接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朗诵1.读出节奏 2.体会情感初读本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深入研读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人天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表现出作者美好的愿望以及与已故者深厚的情谊。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一生中最优秀的诗篇之一。文章小结《月夜》: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萧红墓畔口占》:朴质深厚的情谊板书设计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品味《断章》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作者简介分析讨论诗人以“断章”为题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诗人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表明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蕴含了思辨的哲理道理。这首诗虽只有短短四行,但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这些词语。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幅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幅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因“装饰” 产生联系后两个画面前两个画面《断章》用几幅画面阐释了什么哲理?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说。诗人以短短四行,描绘了四幅画面。既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诗歌阐释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哲理。但诗人没有直接陈述,而是精心描绘了四幅息息相关的画面,以鲜明美好的生活图景间接阐释。同时在构思上,诗句运用了类似“顶真”的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句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为一体,十分巧妙。写作特色《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表达了诗人与主客体相对关系的思考。体现出一个哲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课文主旨看 断章桥上:你→看风景明月→你的窗子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课堂小结你→别人的梦楼上:看风景的人→你装饰风雨吟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1941年12月品味《风雨吟》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现代诗人。曾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作者简介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卷”“奔”“海”“舟”“舵手”等特有的词,用你的话描绘出画面。“风”“雨” 从大地 “卷”“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风之大,呼啸奔腾、摧枯拉朽。雨下得又急又猛,非常有冲击力比喻 表面写景,极言暴风骤雨的翻天覆地之势,实则暗示祖国风云诡谲的时代环境。描写静景,通过写郊原、房舍,继续表现风雨,同时暗示作者心中的恐惧、不安。诗歌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风”“雨”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 “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指“人生”的坎坷与遭遇。结合时代背景,也可以理解为中华大地上的血雨腥风。表面深层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谈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年轻舵手的心”主要表现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和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同时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愿意挺身而出。表现了“我”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感到忧虑的同时,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当时严峻的生存形势及国人的抗战热情,表达了诗人征服天下的勇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展现了诗人愿以天下为己任,征服每一个险涛恶浪的广阔胸怀。象征比喻 诗人描绘了狂风席卷一切、暴风雨铺天盖地的画面,表现一个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志青年,面对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课文主旨风卷、雨奔 风雨吟年轻舵手的心迷惘、责任心环境 “我”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统 一 聂鲁达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品味《统一》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外交家。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作者简介诗人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一思想的? “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诗人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分析讨论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所有的叶怎么会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怎么会是这一朵? 诗人在开篇陈述自己不同寻常的见解,耐人寻味,引人思考,同时也引出下面的感悟。提出问题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在诗人的诗中,花、叶不论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就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紧扣题目,强调万物的统一性,表明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充满哲理意味。哲理: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个性与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回答问题 全诗紧扣“统一”,表明了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形象地阐明了现象与本质的道理,指出对立之中存在统一,要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不要被众多的表面现象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课文主旨统一繁多是个谎言所有的叶一片叶课堂小结所有的花一朵花一切果实无差异花是同一朵树是同一棵统一性和谐美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B.“最美中国人”,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成效,彰显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C.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不受俗务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B课堂练习2.某学校九年级举行“传承传统文化之经典咏流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让你推荐一首诗词参加活动,你会推荐哪一首?说说理由。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推荐理由:我希望借助这首诗让大家明白,即使生活环境不如意,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掌上的心 雷抒雁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你会一目了然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我该怎么说呢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借助比喻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述。心——红红的草莓;掌——厚厚的绿叶。这是一组巧妙而妥贴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成功的艺术基石。以绿衬红,对比色调的鲜艳明丽给予读者心理视觉的强烈刺激,也流露出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心用“草莓”明喻以避免诗的晦涩难懂;“恶鸟”暗喻恶人,又使诗含蓄蕴藉。明暗相间,广狭互补,显得既明快简洁又耐人咀嚼。诗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艺之精髓。诗分两节,每节的首三句几乎相同。诗人之所以回环往复地咏叹心——“草莓”之红润可爱,是因为这样既强化了意象的可视、可感之生动性,又突出了心被啄之后的痛惜,具有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繁星 冰心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课后作业A. “何曾”一句既是泛问,也是自问,“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这一设问蕴涵对夜空繁星的赞许。B. “颂赞”一句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对上面设问作巧妙回答,是诗人对深蓝太空的深远,对闪烁繁星的高洁的赞叹。C. 这首诗借写夜空中的繁星寄托对自然景色的感情,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歌颂,意在唤起人们纯真、温馨的意绪。D. 这首小诗凝练、含蓄,带有哲理意味。语言清新紧凑,音调自然流畅,反映了诗人早期诗作的艺术风格。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泥土 鲁藜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A. 小诗押韵,便于记忆,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号召力。B. 诗人把自己当成“珍珠”,经受着风风雨雨,阴晴凉热的煎熬,让众人把他“踩”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才“踩”出一条堂堂正正的“道路”来。C.《泥土》是崇高的,但又蕴涵纯美的意境,既庄严又雅洁,达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D. 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忠实地去做实在的事情。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B2022/11/2361同学们,下课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注:本课件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2/11/231短诗五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一部数千行的长诗可以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一首几行的小诗却可以放着永恒的艺术光彩,文学史的发展不乏这样的事实。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本文的五首短诗,感受短诗的魅力。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月 夜 沈尹默走进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科学”与“民主”,个体意识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写作背景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少见“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朗诵读出节奏 感受意蕴 《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要点:“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背景链接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背景链接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朗诵1.读出节奏 2.体会情感初读本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深入研读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人天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表现出作者美好的愿望以及与已故者深厚的情谊。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一生中最优秀的诗篇之一。文章小结《月夜》: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萧红墓畔口占》:朴质深厚的情谊板书设计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品味《断章》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作者简介分析讨论诗人以“断章”为题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诗人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表明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蕴含了思辨的哲理道理。这首诗虽只有短短四行,但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这些词语。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幅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幅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因“装饰” 产生联系后两个画面前两个画面《断章》用几幅画面阐释了什么哲理?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说。诗人以短短四行,描绘了四幅画面。既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诗歌阐释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哲理。但诗人没有直接陈述,而是精心描绘了四幅息息相关的画面,以鲜明美好的生活图景间接阐释。同时在构思上,诗句运用了类似“顶真”的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句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为一体,十分巧妙。写作特色《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表达了诗人与主客体相对关系的思考。体现出一个哲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课文主旨看 断章桥上:你→看风景明月→你的窗子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课堂小结你→别人的梦楼上:看风景的人→你装饰风雨吟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1941年12月品味《风雨吟》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现代诗人。曾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作者简介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卷”“奔”“海”“舟”“舵手”等特有的词,用你的话描绘出画面。“风”“雨” 从大地 “卷”“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 “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风之大,呼啸奔腾、摧枯拉朽。雨下得又急又猛,非常有冲击力比喻 表面写景,极言暴风骤雨的翻天覆地之势,实则暗示祖国风云诡谲的时代环境。描写静景,通过写郊原、房舍,继续表现风雨,同时暗示作者心中的恐惧、不安。诗歌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风”“雨”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 “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指“人生”的坎坷与遭遇。结合时代背景,也可以理解为中华大地上的血雨腥风。表面深层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谈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年轻舵手的心”主要表现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和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同时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愿意挺身而出。表现了“我”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感到忧虑的同时,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当时严峻的生存形势及国人的抗战热情,表达了诗人征服天下的勇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展现了诗人愿以天下为己任,征服每一个险涛恶浪的广阔胸怀。象征比喻 诗人描绘了狂风席卷一切、暴风雨铺天盖地的画面,表现一个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志青年,面对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课文主旨风卷、雨奔 风雨吟年轻舵手的心迷惘、责任心环境 “我”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统 一 聂鲁达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品味《统一》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外交家。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作者简介诗人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一思想的? “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诗人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分析讨论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所有的叶怎么会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怎么会是这一朵? 诗人在开篇陈述自己不同寻常的见解,耐人寻味,引人思考,同时也引出下面的感悟。提出问题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在诗人的诗中,花、叶不论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就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紧扣题目,强调万物的统一性,表明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充满哲理意味。哲理: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个性与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回答问题 全诗紧扣“统一”,表明了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形象地阐明了现象与本质的道理,指出对立之中存在统一,要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不要被众多的表面现象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课文主旨统一繁多是个谎言所有的叶一片叶课堂小结所有的花一朵花一切果实无差异花是同一朵树是同一棵统一性和谐美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B.“最美中国人”,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成效,彰显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C.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不受俗务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B课堂练习2.某学校九年级举行“传承传统文化之经典咏流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让你推荐一首诗词参加活动,你会推荐哪一首?说说理由。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推荐理由:我希望借助这首诗让大家明白,即使生活环境不如意,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掌上的心 雷抒雁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你会一目了然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我该怎么说呢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借助比喻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述。心——红红的草莓;掌——厚厚的绿叶。这是一组巧妙而妥贴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成功的艺术基石。以绿衬红,对比色调的鲜艳明丽给予读者心理视觉的强烈刺激,也流露出诗人对健康心灵的珍爱、赞美。心用“草莓”明喻以避免诗的晦涩难懂;“恶鸟”暗喻恶人,又使诗含蓄蕴藉。明暗相间,广狭互补,显得既明快简洁又耐人咀嚼。诗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艺之精髓。诗分两节,每节的首三句几乎相同。诗人之所以回环往复地咏叹心——“草莓”之红润可爱,是因为这样既强化了意象的可视、可感之生动性,又突出了心被啄之后的痛惜,具有一唱三叹、余韵悠长的艺术效果。繁星 冰心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课后作业A. “何曾”一句既是泛问,也是自问,“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这一设问蕴涵对夜空繁星的赞许。B. “颂赞”一句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对上面设问作巧妙回答,是诗人对深蓝太空的深远,对闪烁繁星的高洁的赞叹。C. 这首诗借写夜空中的繁星寄托对自然景色的感情,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歌颂,意在唤起人们纯真、温馨的意绪。D. 这首小诗凝练、含蓄,带有哲理意味。语言清新紧凑,音调自然流畅,反映了诗人早期诗作的艺术风格。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泥土 鲁藜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A. 小诗押韵,便于记忆,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号召力。B. 诗人把自己当成“珍珠”,经受着风风雨雨,阴晴凉热的煎熬,让众人把他“踩”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才“踩”出一条堂堂正正的“道路”来。C.《泥土》是崇高的,但又蕴涵纯美的意境,既庄严又雅洁,达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D. 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忠实地去做实在的事情。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B2022/11/2361同学们,下课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注:本课件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