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触摸大自然提分法+试题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890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触摸大自然提分法+试题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890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触摸大自然提分法+试题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890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六上单元阅读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触摸大自然提分法+试题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触摸大自然提分法+试题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共9页。
第一单元 主题阅读 触摸自然阅读提分法+试题一、方法指导 本节课重点让大家掌握“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训练大家精神成长的方法,训练大家从阅读字里行间中感受情感,从生活中感受心跳的体验能力,这种能力是大家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形成语文素养的关键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一)“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1.抓住修辞手法想开去。加《草原》“…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作者由草原的景色想到中国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景。抓住修辞手法,顺着作者的想象想开去,就可以想象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如《草原》,由“主客联欢”想象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进而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情形。3.根据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想开去。如《花之歌》中,“我”是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等,当“我”是这些角色时,就有了它们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的经历。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想象“我”还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4.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如《丁香结》一文中,作者由花的“结”想到人生中的“结”,我们也可以由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引发人生思考。(二)读古诗的时候,可以根据诗意想象画面。如读《宿建德江》时,先理解“野旷天低树,江请月近人”的意思,再想象画面。(三)思维导图解读 二、方法运用 (一)课内片段阅读【品读一】阅读《草原》片段,完成练习。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读重点 从主客们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 。2.想画面 读了最后一句话,我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夕阳西下,分别的时刻悄悄来临。“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草原人民不忍与“我们”分别,七十多岁的老翁 ,好客的主人 ,能歌善舞的姑娘们 。“我们” ,久久不愿离去。汽车缓缓开动了,“我们”向草原人民挥手告别。夕阳的余晖酒在草原上,欢腾的草原又恢复了平静。【品读二】阅读《丁香结》片段,完成练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林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1.想画面 用“”画出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并写一写。 2.品句子 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悟情感 作者觉得虽然“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 ,但人生也正是因为有解不完的问题,才不至于太 ,这体现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4.引思考 丁香结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呢? 【品读三】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知诗意 诗人看到的雨是( )A.杏花微雨 B.绵绵细雨 C.牛毛细雨 D.狂风暴雨2.抓关键 前两句诗描写的画面可以用四字词语依次概括为: 、 。3.想画面 读了这首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课内片段阅读【拓展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锡林郭勒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粉草原是广闲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丘陵上、平原上到处都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设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西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战着一江江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七彩的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极快,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骏马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有改动) 1.作批注 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阅读短文,完成方框中的批注。2.知内容 本文第1自然段主要抓住 、 、 、等景物, 描写了草原的静态美;第3自然段则描写了草原的动态美,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3.对比读 这篇短文和课文《草原》相比,在内容上、情感上、表达方法上,既有相 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比一下,写出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1)相同处(两个方面): (2)不同处(两个方面): 【拓展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月 亮今晚,轮到我到村夜校里读报。回来的时候,我沿着溪边的小路走。我一边走,一边从枝丫间看夜间的天空,觉得很好看。阿,一轮秋天的月亮已经升到中天了。我从鸟柏树已经落光了叶子的枝丫间看这个月亮,感到今夜,它的形状是扁圆的;感到今夜,它在用全部的力量发光,因此非常明亮…我一边走,一边从一棵又一棵的乌柏树的枝丫间看天空,感到今夜的天空,好像一片发蓝的海,一片发亮的海。这时,有许多白色的云,仿佛从四面幽暗的山峦后面,涌了上来…我走到村前的石桥时,站住了。我看见天上的白云,给月光照得有的像积雪的山峰,有的像白色的海岛,有的像正在移动的绵羊群。我看见羊群的附近,有许多星星,也给月光照得有的像发亮的百合花,有的像发亮的油菜花,非常好看。这时,我在心中想:这月亮好极了,由于有了它,夜里空中的一切都发亮了。1.会想象 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下面是阅读短文时可能想到的。读一读, 完成练习。 ①看到题目“月亮”,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科普小知识。 ②读了文中作者观察到的月光下的云朵,我想起了我观察到的月光下的景物的样子。 ③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四字词语和古诗词。 选择一项你最有共鸣的,把想到的具体内容写下来。 2.联生活 阅读时,对于文中描写的内容,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想开去。读文中画“ ” 的部分,想一想,补全下面的句子。 天上的白云给月光照得有的像 , 有的像 。3.对比读 典典在阅读画“ ”的句子时,想到了宗璞《墨城红月》中的几句话。 对比一下,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过了几天,便是中秋节。我看天的兴趣也达到了顶峰。因为那月亮更是奇怪,它从草原的尽头升起时,简直大得吓人,足像个汽车轮子一当然比汽车轮子好看。(1)相同点: (2)不同点: 参考答案⊙课内片段阅读一、1.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很深,不舍得分别2.示例:拉着“我们”的手不放 给“我们”送上了好吃的牛肉干、马奶酒等当地特产 唱着深情的歌儿挽留“我们” 与他们一一握手、拥抱,说着道别的话二、1.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示例:蒙蒙的细雨轻柔地下着,被雨水打湿的丁香显得更加妩媚动人。丁香在细雨的掩映下形态模糊,圆圆的花苞、盛开的花朵,紫色与莹白交融在一起,色彩朦胧。2.雨中的丁香线条模糊,颜色柔和,给人一种梦幻、迷离的感觉,让人感觉仿佛是在欣赏一幅印象派的画,令人久久回味,真是妙不可言。在作者眼里,丁香和微雨连在一起,能创造出一种独具韵味的美。3.愁怨 平淡无味 乐观豁达4.示例:丁香结代表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我们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这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要正确看待与面对,让人生更加精彩。三、1.D2.示例:乌云翻滚 暴雨如注3.略。⊙课外阅读拓展一、1.惊叹 舒服 久立四望 奇丽的小诗示例:环顾四周 策马奔腾 引吭高歌 惬意悠闲啊2.野草 湖水 野花 欢腾3.示例: (1)①内容上均写自然美景; ②情感上均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2)①内容上,《草原》用大量笔墨写了人们的活动,本文只是稍稍提了一下人物 的活动;②表达方式上,《草原》一文将描写、记叙、抒情融为一体,本文 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二、1.示例:读了文中作者描写月光下的云朵的文字,我想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小河泛着粼粼的波光。2.示例:蓬松的棉花糖 汹涌澎湃的海浪3.示例: (1)都写了月亮。都运用了修辞手法。 (2)所写月亮的特征不同,文中的句子突出了月亮的扁圆、明亮,《墨城红月》中的句子突出了月亮的大。前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后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