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页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2页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3页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4页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5页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页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7页
    09  屈原列传(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课前预习必备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屈原列传,作者背景介绍,理解性默写,知识点整理,文言字词积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判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司马迁(约前145-前80),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全书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后代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照。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 8.厚币委质事楚。
    (反,通“返”,返回,回归。)
    (离,通“罹”,遭遇。)
    (质,通“贽”,信物)
    (从,同“纵”,合纵 )
    (内,通“纳”,接纳)
    (绌,通“黜”,罢免。)
    (指,通“旨”,旨趣。)
    (见,通“现”,表现,呈现。)
    1. 厚币委质事楚 2. 其后楚日以削3. 内惑于郑袖4. 短屈原于顷襄王 5. 明道德之广崇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名作状,用丰厚的礼物;名作动,事奉
    听:动作名,听觉,听闻。 谗谄: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奸佞之人。 邪曲:形作名,邪恶的小人 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之人。
    7.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9.蝉蜕于浊秽10.时秦昭王与楚婚 11.身客死于秦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3.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名作动,结为婚姻,通婚
    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士
    使···亡,使···破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古义:骗人的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古义:扭转楚国的局面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4.颜色憔悴5.形容枯稿 6.而能与世推移7.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 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1、博闻强志2、聊斋志异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寻向所志5、其志洁,其行廉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7、一篇之中三致志焉8、项脊轩志
    1、博闻强志 2、忽闻门外虫鸣3、初闻涕泪满衣裳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无何,宰以卓异闻8、以勇气闻于诸侯
    1、争宠而心害其能 2、邪曲之害公也3、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1、王怒而疏屈平2、以疏为美,密则无态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4、谏太宗十思疏5、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后秦欲伐齐     3、此五霸之伐也    4、坎坎伐檀兮 
    1、父母者,人之本也2、今背本而趋末3、此之谓失其本心4、本在冀州之南5、今存其本不忍废
    1、屈平属草稿未定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3、有情人终成眷属4、属予作文以记之5、举酒属客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7、时维九月,序属三秋8、若属皆且为所虏9、神情与苏、黄不属10、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1.顷襄王怒而迁之 2.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3.战、守、迁皆不及施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5.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6.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竟为秦所灭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闻秦王善为秦声我为赵将为刎颈之交
    以: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其后楚日以削传以示美人皆以美于徐公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无以,则王乎
    连词,状中之间,表修饰
    乃:乃令张仪详去秦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今君乃亡赵走燕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家祭无忘告乃翁
    焉:愿得张仪而甘心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盘盘焉,囷囷焉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犹且从师而问焉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一)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二) 1、遂绝 齐 2、又因厚币 用事者臣勒尚 3、以 出号令
    ( 省略介词( 于 ) )
    ( 省谓语 ( 赂 ) )
    ( 省介词宾语( 之 ) )
    (三) 1、方正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四) 1、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5、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7、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 )
    (五)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六)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弹冠振衣:整洁衣冠。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表反问,怎么…呢 ? )
    ( 表疑问,怎么,为什么。 )
    四、特殊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2、夫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6、遂绝齐7、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8、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0、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译:诚信的却被怀疑,忠心的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译: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还是)一件接一件(地来到)。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译: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译: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生气地放逐了屈原。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着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6)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8)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语精到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9)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所作的《离骚》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为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0)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运用比喻手法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做充分反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3)屈原将自身被放逐的原因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14)渔父指出圣人不应拘泥于外物,而应灵活处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做法是: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5)屈原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借世间常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身对理想志向的态度。并运用反问表示不愿为世俗所沾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6)屈原宁愿葬身鱼腹也要保持高洁的品德,文中用反问表示不愿让纯洁的品德受世俗玷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背景介绍,拓展延伸,知识点整理,时代背景4,写作背景,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名词做状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课前预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背景介绍,拓展延伸,知识点整理,作者简介,《汉书》体例,《汉书》介绍,史书体例,史书类别,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年左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