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
展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型课时:新授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2、出示目标
二、授新:
(一)范读,感知美。
(二)认读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磨mó 螺luó
2、认清字形。
3、认读生字,组词。
(三)节奏朗读古诗。
(四)指名了解洞庭湖和刘禹锡。
(五)理解读,洞察美。
1、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2、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看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播放唱诗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背诵古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望洞庭
美
两相和
镜未磨 山光
山水翠 水色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在突破难点“镜未磨”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镜未磨”是指没有打磨的镜子,在表面上有一层凹突不平的感觉。然后在进行质疑,作者将湖面比喻成了镜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觉。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觉是因为湖面有细小的波浪在轻轻地涌动,是湖面呈现出层层的波浪,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明白了“镜未磨”的含义。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在课堂上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的思考,把握诗中的感情基础。当然,在此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自己讲了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第一句,交流第二句,品读第四句,平湖秋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学程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题释题,精读会意,细细品味洞庭湖的和谐之美,总结学法,运用学法,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