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五四学制)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如图所示,利用厚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 他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16岁就向自己提出一个追“光”的问题,他曾完成了著名的三棱镜色散试验,他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了相对论。这位科学家是( )
A. 爱因斯坦 B. 伽利略 C. 爱迪生 D. 牛顿
3. 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4. 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声音传播的条件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宽之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关于这种现象和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色散 红绿黄 B. 色散 红绿蓝 C. 折射 红黄蓝 D. 折射 红绿蓝
6.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激光准直B. 汽车后视镜看路况
C. 海市蜃楼D. 铅笔“折断”
7. 小明班的同学们学到声现象一章了,在音乐教室上声乐课时,大家产生了几种有争议的说法,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钢琴伴奏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 同学们所听到的自己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C. 弹琴时用力按压不同的琴键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
D. 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 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特性中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频率 D. 音色
9.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
B.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 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
D. 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 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 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 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等大
D. 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11. 学习了速度概念以后,身为小组长的小明看小组成员对图像问题掌握不好,就利用物理课前时间出了一道图像辨析题,你也一起来做做吧:用s、v和t分别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物体在做变速运动的是( )
A. B.
C. D.
12. 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 轻舟已过万重山 B. 坐地日行八万里 C. 春风十里扬州路 D. 桃花潭水深千尺
13. 下列现象属于成像现象且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
A. 利用日晷计时 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看到夜空的星星闪烁 D. 山在水中的倒影
14. 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的速度大小为2m/s B. 甲的速度大小为2m/s
C.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
15. 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小芳( )
A. 步长约为2m B. 每分钟步行15km
C. 平均速度为4km/h D. 步行3km用时15mi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物理学是研究力、声、______、热、电等形形色色的______及其蕴涵的______的一门科学。
17. 地球的半径约6370 ______;头发的直径约70 ______;2005年,我国有关专家重新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了______。
18. 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1.41cm、1.52cm、1.42cm、1.44cm,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19. 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若用甲、乙、丙、丁代表四种声音,则具有相同音色的是______,具有相同响度的是______,具有相同音调的是______。
20. 艳阳下的天德湖畔树影婆娑,水中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湖面上的小鸟上下翻飞,景色美不胜收!其中地面上的树影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游人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小鸟从水面飞上树梢,它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距离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21.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将会怎样传播呢,请你按照光学的作图量规完成实际情况下光继续传播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2.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同学们都做过,通常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示数。
(1)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表格设计的要求,结合你做过的实验及题中所给的信息完成实验表格。
______
运动时间t/s
______
sAB=4.00
tAB=2
vAB=2
sAC=9.00
tAC=3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分析表中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对于同一辆小车,在相同倾角的斜面运动时,速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什么?
23. 小明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
编号
琴弦的
材料
琴弦的
长度
/cm
琴弦的横
截面积
/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钢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明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他应该用表中编号为______的琴弦;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长短的关系应选择______;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______。(只填写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24. 在“探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借助激光笔、半圆形玻璃块和带刻度的光具盘完成了实验,观察到如图所示的1、2、3三条光束,并在光具盘上用笔描出了对应的光路。
(1)图中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初步有什么发现?接下来他应该怎么做?
(3)如果在图示情形下,要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具体实验方案是什么?
(4)对于该实验中小明对器材的使用方面,你是否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5. 小明右手拎着水壶向暖水瓶灌开水,左手却在巴拉手机,正当他眼睛盯着手机屏幕出神时,妈妈在一旁提醒道:“快满了快满了!”小明红着脸问妈妈是怎么知道水快满了的,妈妈神秘地说是听出来的。小明听了大惑不解,请你给小明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 小明爸爸驾车载着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奶奶家,上桥在去奶奶家的必经之路上。当时间是8:45时,车刚好经过设立在公路边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
(1)你能说出标志牌上两个数据的含义吗?
(2)理想情况下,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请你提出两个问题并进行解答。
27. 同学们,速度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物理量,所以今后我们学习其它物理量的时候,可以把速度概念学习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
(1)新物理量的学习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2)请你利用速度知识解答:
①科学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如图所示。若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可知此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②一列长100m的火车以20m/s的速度前进,途中遇到一条长500m的隧道,求这列火车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北京到烟台南站的铁路线长大约为768公里,若求这列火车从北京到烟台南所用的时间,你的做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放置时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A错误;
B.刻度尺倾斜放置,刻度尺的方向和被测物体的方向不一致,故B错误;
C.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测起,故C错误;
D.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物体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被测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A
【解析】解: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全新的认识,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故选:A。
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了解作答。
此题考查了物理学家的成就,属于物理学史的考查,在平时要注意搜集和积累。
3.【答案】A
【解析】解:天舟四号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
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它们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运动的,故A正确;
B、“天舟三号”和“天和核心舱”是一个组合体,它们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它们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运动的,故C错误;
D、“天舟四号”和“天和核心舱”,它们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4.【答案】D
【解析】解: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本题考查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解:“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这是喷出水后,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也就是光的色散;
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
故选:B。
(1)彩虹的成因是由于光的色散。
(2)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色散和光的三原色的掌握情况,本章节知识点需要牢固记忆。
6.【答案】B
【解析】解:A、激光准直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故A错误;
B、汽车后视镜看路况属于凸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正确;
C、海市蜃楼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水中的“断笔”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1)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
7.【答案】C
【解析】解:A、钢琴伴奏声是由琴键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同学们所听到的自己的歌声是通过骨传导,故B错误;
C、弹琴时用力按压不同的琴键,改变的是声音的振动频率,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故C正确;
D、为了减少对外界的干扰,常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有两个传播途径:①通过声音传播;②通过骨传导;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分别是: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和声源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噪声的控制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8.【答案】D
【解析】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部分智能手机有智慧语音功能,手机主人说出已录入的“唤醒词”就可以唤醒手机,这是利用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故选:D。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的辨别,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9.【答案】A
【解析】解:A、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A正确;
B、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随之起舞,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2)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3)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减弱--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作用、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知识,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10.【答案】D
【解析】解:A、选用茶色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来探究,既能看到B棋子又能看到A棋子的像,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故A正确;
B、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棋子都不可能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故B正确;
C、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故C正确;
D、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属于虚像,无法利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故选:D。
(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物像等大;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1.【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
A的图像是s-t图像,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的图像是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的图像是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的图像是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时间变大,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所以反映物体在做变速运动的是D。
故答案为:D。
由图象的形状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v-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s-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静止,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本题是路程-时间(s-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问题,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2.【答案】B
【解析】解:物体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为速度,故“坐地日行八万里”表示每日运动八万里,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故B正确。
故选:B。
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速度的概念(物体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为速度)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速度与物体运动的知识,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3.【答案】B
【解析】解:A、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利用日晷计时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影子,不是像,故A错误;
B、树荫下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B正确;
C、看到夜空的星星闪烁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同。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实像和虚像的区别,首先要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因,同时也要掌握各种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
14.【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可知,乙运动10m所用的时间为5s,则乙的速度v乙=s乙t乙=10m5s=2m/s,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运动10m所用的时间为4s,则甲的速度v甲=s甲t甲=10m4s=2.5m/s,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甲运动的时间为4s,乙运动的时间为5s,所以甲运动的时间比乙少1s,故CD错误。
故选:A。
(1)(2)根据图像信息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甲、乙的速度大小;
(3)(4)根据图像信息可以知道甲、乙运动的时间,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s-t图像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能从s-t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15.【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步行的距离s=3km=3000m,步数n=4718,则步长约L=sn=3000m4718≈0.64m,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步行用时t=45min,则步行速度v=st=3km45min=115km/min=4km/h,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可知,步行3km共用时45min,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光 物理现象的规律 物质结构
【解析】解: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具体一点说,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故答案为:光;物理现象的规律;物质结构。
根据对物理学科研究内容的了解回答。
此题考查了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17.【答案】km μm 1dm
【解析】解:地球的半径约6370 km;头发的直径约70μm;2005年,我国有关专家重新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4.4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了1dm。
故答案为:km;μm;1dm。
据日常生活中对长度估测的认识填写。
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估测,属基础题目。
18.【答案】1.42cm
【解析】解:
1.52cm跟其他几个数据相差很大,所以它是错误的数据。求平均值时要舍去;
求平均值后的值的有效数字应该跟所给数据的有效数字一样,除不尽时应四舍五入,计算得1.41cm+1.42cm+1.44cm3≈1.42cm。
故答案为:1.42cm。
在长度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常用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但这里我们首先应该判断出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决此类题时应注意,求平均值前一定要先去除错误的测量结果,并在最终的结果后保留与原结果相同的小数位数。
19.【答案】甲、丙、丁 甲、乙、丙 甲、乙、丁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丁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
甲、乙、丙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
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
故答案为:甲、丙、丁;甲、乙、丙;甲、乙、丁。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20.【答案】直线传播 折射 变大
【解析】解:地面上的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游人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小鸟从水面飞上树梢,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所以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距离的变大。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变大。
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21.【答案】解:从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
22.【答案】小 运动路程s/cm 平均速度v/(cm/s) vAC=3 sBC=5.00 tBC=1 vBC=5
【解析】解:(1)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就可以用速度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v=st;
(2)坡度较小,小车下滑速度就较小,所用时间较长,这样就比较方便准确的测量时间,因此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根据速度公式v=st,可知需要完善的一部分是运动路程s/cm和平均速度v/(cm/s);
已知sAC=9.00cm,tAC=3s,因此A到C的平均速度vAC=sACtAC=9.00cm3s=3cm/s;因此需要完善的第三个空应为vAC=3;
已知前两组数据是关于AB、AC段的路程、时间和速度,则第三组数据应为BC段的路程、时间和速度。
已知BC段的路程sBC=6.00cm-1.00cm=5.00cm,所用时间tBC=15:35:23-15:23:22=1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sBCtBC=5.00cm1s=5cm/s;
(4)由vAB=2cm/s,vBC=5cm/s,可知同一辆小车,在相同倾角的斜面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这说明小车做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1)该实验的原理是v=st;
(2)小;
(3)运动路程s/cm;平均速度v/(cm/s);vAC=3;sBC=5.00;tBC=1;vBC=5;
(4)速度变化的特点:同一辆小车,在相同倾角的斜面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这说明:小车做变速运动。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坡度较大,小车下滑速度较快,所用时间较短,不容易准确测量时间;
(3)由平均速度的公式中包含三个物理量,就可以确定所需要补充的信息;
(4)计算出平均速度,再根据速度的大小比较即可判断出速度变化的特点。
本题目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由于本题目已经给出各段的路程和时间,计算比较简单,属于基础性题目。
23.【答案】A、B C、E D、E ③①②④
【解析】解:(1)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A、B;
(2)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长短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C、E;
(3)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D、E;
(4)实验探究的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步骤排序为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1)A、B;C、E;D、E;(2)③①②④。
(1)弦乐器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关,本实验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弦的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排序。
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或不变。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思想,考试中从材料的选取、方案的设计、结论的描述、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考查控制变量的思想,要细心。
24.【答案】40° 80°
【解析】解:(1)由图可知,光束1和3是关于水平实线对称,所以水平实线是法线,竖直实线是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光束2是折射光线,由图可知,入射角为40°,折射角为80°。
(2)由实验现象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光束1与法线夹角40°,即入射角为40°,折射角为80°,则折射角>入射角;
(3)为了验证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让入射光逆着光束2射入,如果看到折射光逆着光束1射出现象,就可证明光路是可逆的;
(4)用激光笔进行光的入射时,从整数刻度会使实验更明确。
故答案为:(1)40°;80°;(2)见解答;(3)见解答;(4)见解答。
(1)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折射角的度数。
(2)由光路图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根据光路可逆分析;
(4)从实验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方面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的探究,以及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5.【答案】答:当我们向暖瓶中灌水时,瓶内响声是由于瓶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瓶内水的增多,瓶里空气柱越来越短,其振动频率也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可以凭声音来判断暖瓶中水的多少。
【解析】瓶内响声是由于瓶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6.【答案】解:(1)“上桥18km”的含义是指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
“40”的含义为这段公路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问题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的最快速度v最大=40km/h;
根据v=st可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的时间:t=sv最大=18km40km/h=0.45h=0.45×60min=27min;
问题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0.5h,
则汽车的速度为:v=st'=18km0.5h=36km/h。
答:(1)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这段公路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27min;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6km/h。
【解析】(1)“上桥18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40”是限速的标志;
(2)问题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上桥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的时间;
问题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已知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对交通标志牌的认识,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27.【答案】解:(1)新物理量的学习通常包含定义及符号、单位及符号;
(2)①v=1500m/s,t=6s,
超声波来回总路程:s=vt=1500m/s×6s=9000m,
该处海深:h=s2=9000m2=4500m;
②列车经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L隧道+L车=500+100m=600m,
由v=st得所需时间:
t=sv=900m20m/s=45s。
由于北京到烟台南站的铁路线长度远大于这列火车的长度,求这列火车从北京到烟台南通过的路程时会把这列火车的长度忽略不计。
答:(1)新物理量的学习通常包含定义及符号、单位及符号;
(2)①该处海深为4500m;
②列车经过隧道所需的时间为45s。
由于北京到烟台南站的铁路线长度远大于这列火车的长度,求这列火车从北京到烟台南通过的路程时会把这列火车的长度忽略不计。
【解析】(1)新物理量的学习通常包含定义及符号、单位及符号;
(2)①用公式s=vt算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总路程,除以2即可得到此处海深;②火车过隧道时,火车长度不可忽略,车穿越隧道所通过的路程是车长+隧道长。②通过隧道是从列车头进入隧道到列车尾离开隧道结束,列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加车长;根据t=sv求出所用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利用超声波测距离,难度不大。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阅读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阅读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