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01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02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03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01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02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21 种群及其动态

    1.(2021·1月浙江选考)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
    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
    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D
    【分析】
    “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A、绵羊种群数量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而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
    B、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增长率一直下降,故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一直减小,B错误;
    C、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错误;
    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则绵羊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受影响,故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2.(2017·全国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答案】B
    【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3.(2022·山东·高考真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000/x=950/(x-1000),求出x即为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
    【详解】
    由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000/x=950/(x-1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
    (1)样方法 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①适用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或昆虫卵)。
    ②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③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2)标记重捕法 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不能太过醒目、不易脱落
    ①适用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
    N(种群数量)=×M(初次捕获标记数)
    (3)黑光灯诱捕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注意: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4)抽样检测法
    对于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种群密度。

    1.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雄虫即是通过破坏性别比例达到降低出生率的目的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


    (2)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误差分析

    3.种群数量变化的特殊实例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4)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1.(2022·中原名校联盟)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答案】A
    【解析】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也能影响死亡率,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所以①~④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年龄结构,C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③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错误。
    2.(2022·山东烟台模拟)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主要特征,不同的种群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通过标记重捕法获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数值高
    B.降低样方的面积便于统计个体数量,所以能降低调查的误差
    C.植物种群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动物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D.调查高速公路一侧某种绿化树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
    【答案】B
    【解析】由于第一次捕获并标记后,再捕获的难度增大或标记物脱落等,因此正常情况下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数值高,A正确;样方的大小要根据被调查的对象确定,降低样方的面积不一定能降低调查的误差,B错误;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适合采用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适合采用标记重捕法,C正确;由于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树呈直线分布,因此取样时适合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D正确。
    3.(2022·湖北·模拟预测)20世纪90年代,野生狼群重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连续20年对其数量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狼的种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B.第1~5年该动物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第5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第15年数量最少
    D.若环境条件改善,则第20年后的入值可能大于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1-1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20-30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详解】
    A、依题意,狼为大型动物,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其种群数量,A正确;
    B、第1~5年狼的λ值大于1,且为定值,说明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正确;
    C、第5~10年,种群的λ值下降,但仍然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继续增加,第10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10-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到第20年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
    D、若环境条件改善,则种群数量会增加,第20年后的λ值可能大于1,D正确。
    故选C。

    4.(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分析】
    1、分析图形:食草动物与植物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二者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为:植物→食草动物。
    2、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
    A、早期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增长,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C正确;
    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D正确。
    故选B。
    5.(2020·山东卷,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 ×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养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正确;图中混合培养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绝,可知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6.(2021福建10)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碎片类型
    植株数(株)
    幼树
    小树
    成树
    合计
    5公顷碎片
    21
    9
    3
    33
    15公顷碎片
    57
    8
    17
    82
    连续森林
    39
    22
    26
    8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5000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
    B. 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C. 生境破碎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D. 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故15000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A正确;
    BC、据表格数据可知,5公顷碎片、15公顷碎片和连续森林的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分别为33 、82和87,故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可推知生境破碎不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B正确,C错误;
    D、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同树龄植株(如幼树、小树和成树)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D正确。
    故选C。

    1.关注“λ”值内涵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


    2.K值的表示方法及变化
    (1)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的“J”形增长和“S”形增长曲线比较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注意】 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4.种群研究的应用
    (1)意义: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应用(如图)



    4.(2022·东北师大附中调研)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种群的K值为a,环境条件改变可导致K值改变
    B.图甲中b~c年,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图乙中第3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D.图甲中c点和图乙中c点对应的年龄结构分别是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C
    【解析】据图乙可知,种群的K值在a~b之间,A错误;据图甲可知,在b~c年, λ先小于1后大于1,所以种群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增多,B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图乙中第3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C正确;据图分析,图甲中c点对应的λ>1,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图乙中c点对应K/2,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
    5.(2022·山东烟台调研)科学家通过研究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模型能表示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
    B.图甲中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C.图甲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图乙中a、b、c、d依次对应
    D.图乙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答案】D
    【解析】据图甲分析,由于负反馈调节,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图甲中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即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也增加,使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受到抑制,B正确;图甲中①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图乙中a;②区域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继续增加,对应图乙中b;③区域表示随着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对应图乙中的c;④区域表示捕食者数量继续减少,而猎物种群数量开始增加,对应图乙中的d,C正确;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因此图乙中后变化的P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先变化的H为猎物的种群数量,D错误。

    7.(2020·江苏卷,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B
    【解析】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时要进行第一次计数,A正确;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B错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
    8.(2021福建7 )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I)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II)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I、Ⅱ都要将实验结果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B. 实验I、Ⅱ通气前都必须用NaOH去除空气中的CO2
    C. 实验I中,有氧组和无氧组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实验Ⅱ中,可用滤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培养液进入计数室
    【答案】C
    【解析】
    【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Ⅰ):(1)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酵母菌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2)清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
    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Ⅱ)中,酵母菌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每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400÷(0.1mm3×10-3)×稀释的倍数;并且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相关注意点,如:取样时要先振荡摇匀、酵母菌浓度过高时要加水稀释、计数时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等。
    【详解】A、实验Ⅰ不需要将实验结果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根据液滴的移动情况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A错误;
    B、实验Ⅱ中二氧化碳不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不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不需要通气前用NaOH去除空气中的CO2,B错误;
    C、实验Ⅰ中,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所以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实验Ⅱ中,用血细胞计数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再吸去多余培养液,最后进行计数,D错误。
    故选C。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2.用血细胞计数板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方法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规格,对于16×25的规格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规格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

    计算方法:大方格长、宽均为1 mm,高度为0.1 mm(即规格为1 mm×1 mm×
    0.1 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 mm3(1×10-4 mL)。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400×104×稀释倍数。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6.(2022·山西太原五中质检)某小组将100 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一定营养条件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并得出增长速率曲线,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最大,C点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
    C.若某成员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则原因一定是取样时未振荡
    D.用台盼蓝染色的依据是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答案】A
    【解析】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A正确;由于曲线表示增长速率,因此种群数量在C点达到最大,C点后酵母菌数量降低,主要因为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B错误;某成员测活菌数量时,若取样时未振荡,则结果可能比真实数据偏大、偏小或相近,C错误;台盼蓝染色的目的是区分死菌和活菌,其依据是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D错误。

    【易错点1】 误认为种群数量等于种群密度
    点拨: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易错点2】误认为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点拨: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天敌等。
    【易错点3】  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速率
    点拨:(1)种群增长率: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无单位。计算公式:
    增长率=×100%。
    (2)种群增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斜率),有单位,如:个/年。计算公式:
    增长速率=
    【易错点4】 λ≠增长率
    点拨:(1)λ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
    (2)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0λt+1-N0λt)/N0λt]×100%=(λ-1)×100%。
    【易错点5】 误认为种群数量最大值为K值或误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越K值
    点拨:K值即环境容纳量,它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种群在某些时段,可能由于环境条件变化或内部因素的影响,其数量偶尔超越K值或偶尔在K值以下,即在K值上下波动,故K值并非任一时刻种群的最大值,如下图甲中A、B均非K值,而图乙的“捕食者—猎物”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2和P2。分析该模型不难发现,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引起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不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C.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详解】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能直接反映种群数量大小,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A正确;
    B、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
    C、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C错误;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仍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并非一成不变,D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B.样方法调查对象数量过少时,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C.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河流沿岸的蒲公英数量
    D.标记物脱落会使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结果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等。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
    A、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利用这一习性,使用黑光灯诱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A正确;
    B、样方法调查对象数量过少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
    C、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河流沿岸的蒲公英数量,减小误差,C正确;
    D、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偏少,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D错误;
    故选D。
    3.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麦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m2,实验组为35.00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B.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C.对照组数据有误,杂草株数应为整数
    D.两组数据对照分析表明该除草剂防治效果显著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3)常用取样:①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②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4)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5)调查记录样表及计算公式: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样方数。
    【详解】
    A、该实验每个处理随机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样方的数量和面积都是合适的,AB错误;
    C、由于取5个样方的平均值,所以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是非整数,C错误;
    D、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实验组中的杂草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D正确。
    故选D。
    4.关于下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环境容纳量e点以后,种群数量会始终保持不变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使e点上移,达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
    D.可以选择图中c点对应的时间,作为最佳消灭灰鼠的时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点时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种群数量最大。
    【详解】
    A、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A错误;
    B、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时,环境阻力一直存在,即a点就已存在环境阻力,B错误;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增大被保护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使K值增大(e点上移),此措施可以保护濒危野生动物,C正确;
    D.种群数量为K/2(c点)时,增长速率最大,若消灭害虫要在此点之前开始,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抽样和计数
    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的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在营养条件不受限制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J"型,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减少、代谢产物的增加,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环境的限制,种群增长曲线转变为“S”型。
    【详解】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后,需要对酵母菌进行初次计数,以获得酵母菌种群密度初始值,A正确;
    B、每次计数前,都需要轻缓地将培养液摇匀,使其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再取适量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B错误;
    C、需要定时取样和计数,用于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以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
    D、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受营养条件、代谢废物、空间等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6.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岷山等山系,栖息地被分割成多个区域。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800多只,圈养的大熊猫也超过了500只。2021年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要调查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B.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栖息地碎片化使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有利于种群的延续
    D.在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间建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又称K值。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进而产生新物种。
    【详解】
    A、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采用逐个计数法,A正确;
    B、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所以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改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环境容纳量,B正确;
    C、栖息地碎片化使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大熊猫之间因地理隔离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利于大熊猫相互交配而繁衍后代,C错误;
    D、隔离(地理隔离等)导致熊猫不能相遇,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大熊猫种群不同活动区域间建立走廊,可以减少地理隔离,增加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C。
    7.下图表示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对某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B.郁闭度越高,草本植物的种间竞争程度越高
    C.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更能适应弱光
    D.林冠层空隙增大,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可以反映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林冠层郁闭度越大,林下植物的光照强度越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随林冠层郁闭度增大而减小。
    【详解】
    A、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A正确。
    B、从图中可看出,郁闭度越高,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越小,种间竞争程度越小,B错误。
    C、从相同的郁闭度下,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大于灌木,说明草本植物更能适应弱光,C正确。
    D、林冠层的空隙越大,即郁闭度越小,灌木层物种丰富度越大,D正确。
    8.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郁闭度是反映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的重要因子
    B.气候干旱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C.在鱼类养殖中,高强度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D.适当引入害虫天敌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外部因素如温度、水分等,内部因素如疾病、繁殖能力等,都对种群数量变化有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详解】
    A、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它能反映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因此,郁闭度是反映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A正确;
    B、气候干旱蝗虫卵的孵化率提高,容易引起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B正确;
    C、要使捕捞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高强度捕捞会让鱼类的种群数量低于K/2,C错误;
    D、保护或引入害虫天敌,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D正确。
    故选C。
    9.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图甲、乙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理想条件下,增长型种群的增长率可以用曲线甲表示
    B.若曲线甲表示增长速率,当其为 0 时,该种群可能达到 K值
    C.若曲线甲表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若曲线甲表示“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第 6 年时增长速率可能小于 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增长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
    【详解】
    A、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理想条件下,增长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增长率大于1,且不变,故不能用曲线甲表示,A错误;
    B、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当增长速率为0时,种群停止增长,种群数量可能达到K值,B正确;
    C、若曲线甲表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尽管前6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6年以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将面临种群退化的问题,C错误;
    D、由图示分析可知,若曲线甲表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第 6 年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可能等于 0,D错误。
    故选B。
    10.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此曲线______(填“有”或“无”)K值;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即可)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
    (3)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__________;如果年龄组成为稳定型,那么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
    (4)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 。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
    【答案】(1)     J     无     食物、天敌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4)     480     大
    【解析】
    【分析】
    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2、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1)
    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增长,此曲线没有K值;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
    (2)
    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
    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如果年龄组成为稳定型,那么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4)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即种群数量为72×60÷9=480只,则种群密度为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会导致重捕的标记个数减少,从而导致动物甲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五个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及影响因素;识记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数量增加越快
    B.死亡率和迁出率越大则种群密度越小
    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性别比例在生殖前期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详解】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之间的竞争越激烈,种群数量增加越慢,A错误;
    B、除了死亡率和迁出率,还要看出生率和迁入率,若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迁出率与迁入率相等,则种群密度基本不变,B错误;
    C、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C正确;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故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期最大,D错误。
    故选C。
    2.对某区域的社鼠进行调查,调查样方面积为2hm2,统计所捕获的风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10日后进行重排与调查。所得到的调在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捕获批次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100
    100
    50
    50
    重捕
    100
    25
    66
    34
    A.该地区社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00只/hm2
    B.若社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将比实际高
    C.该社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2:1
    D.此调查方法不适于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标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是根据自由活动的生物在一定区域内被调查与自然个体数的比例关系对自然个体总数进行数学推断。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详解】
    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100/总=25/100,总=400,调查样方面积为2hm2,该地区社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400÷2=200只/hm2,A正确;
    B、若社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第二次捕获后被标记的数目减少,统计的种群密度将比实际高,B正确;
    C、根据标记数(66+50)∶(50+34)≈7∶5可知,该社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5,C错误;
    D、蚯蚓活动能力较弱,适宜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C。
    3.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草坪中跳蝻的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选取分布较密集的地块进行
    C.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D.调查某果树上的蚜虫密度时,若个体数较少,可适当减小样方面积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
    【详解】
    A、跳蝻的活动能力弱,因此调查农作物上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A错误;
    B、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B错误;
    C、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C正确;
    D、调查某果树上的蚜虫密度时,若个体数较大,可适当减小样方面积,D错误。
    故选C。
    4.如图为某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如果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在b点进行捕获
    C.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a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容易恢复至K值,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捕捞作业时,应该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b点,即K值左右。
    【详解】
    A、c点的增长速率为负数,种群的数量下降,故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
    B、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2中b点,即K值左右,此时种群数量最大,B正确;
    C、K/2时,即对应图2a点的增长速率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容易恢复至K值,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故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C正确;
    D、图1中K值对应图2中b点时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D错误。
    故选D。
    5.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从葡萄皮上成功分离来的野生酵母菌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同种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放置在摇床上培养,摇床转速分别为210r/min、230r/min、250r/min。培养时间与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摇床转速不同意味着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不同
    B.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培养液氧气含量越高,酵母菌种群密度越大
    C.培养到8h,三个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数量均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D.从葡萄皮上分离野生酵母菌可以用平板划线法获得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的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迅速增殖。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培养液的溶氧量对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影响。
    【详解】
    A、由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摇床转速,摇床转速不同意味着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不同,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摇床转速越高,提供的氧气越充足,从图中可看出摇床转速越高,培养液中O2含量越高,酵母菌繁殖的速度和总量越高,B正确;
    C、培养8h后,低速组还在继续上升,说明此时并未达到其环境容纳量,C错误;
    D、从葡萄皮上分离野生酵母菌可以用平板划线法获得,该方法可通过逐步划线稀释获得单菌落,D正确。
    故选C。
    6.某兴趣小组调查1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到了图2的变化曲线,图1是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的一个样方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统计图1中酵母菌数量时,只计数样方内的酵母菌
    B.调查酵母菌数量时,采用的是逐个计数的方法,可获得准确的种群数量
    C.酵母菌种群在固定容积培养液中的增长模式呈现“S”型,说明无环境阻力的存在
    D.种群数量在第6天出现下降,与营养成分的减少、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详解】
    A、统计图1中酵母菌数量时,除了计数样方内的酵母菌外,还需统计相邻两边的酵母菌,A错误;
    B、调查酵母菌数量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方法,获得的是估算值,B错误;
    C、相比”J”形增长曲线,酵母菌种群在固定容积培养液中的增长模式呈现“S”形,说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C错误;
    D、由于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会出现下降,D正确。
    故选D。
    7.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的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使用样方法调查鼠兔洞口数目,则应注意随机取样
    B.通过统计鼠兔的性别比例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变化
    C.上图表明,种植披碱草能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D.大量种植披碱草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由图可知,从洞口数判断,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可降低高原鼠免的种群密度。
    【详解】
    A、调查鼠兔洞口数目时应注意样方大小及做到随机取样,A正确;
    B、鼠兔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并不能起到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B错误;
    C、通过洞口数判断,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可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C正确;
    D、大量种植披碱草会导致其他物种在竞争过程中被淘汰,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正确。
    故选B。
    8.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降低存活率,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密度可能不利于集群动物共同抵抗捕食者或竞争者
    B.某集群生活的动物处于最适种群密度时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超过该密度时种内斗争加剧,导致种群死亡率增加,种群密度下降
    D.根据阿利氏规律,应该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详解】
    A、分析题意可知,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密度可能不利于集群动物共同抵抗捕食者或竞争者而导致存活率降低,A正确;
    B、某集群生活的动物处于最适种群密度时存活率最高,此时的出生率应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
    C、由于食物等环境资源有限,超过最适密度时内斗争加剧,导致种群死亡率增加,种群密度下降,C正确;
    D、根据阿利氏规律,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故应该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B。
    9.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制成的曲线如图1中的甲曲线所示,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种原因)。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曲线的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__(填“>”“<”或“=”)t2时的数量。
    (3)“植物A→动物B→动物C”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调查动物B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数学     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等     乙     <     480     偏大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是两种典型情况。J型增长的形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在此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S型增长的形成条件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呈现S型增长。
    【详解】
    (1)用抽样检测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培养后期,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物质积累等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
    (2)图2中的鲫鱼种群在t3之后,λ>1且保持恒定,种群呈现“J”型增长;t2~t3时间段,鲤鱼种群λ<1,种群数量下降,则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小于t2时的数量。
    (3)根据公式,种群数量=标记数×重捕数/重捕标记数=72×60/9=480,故种群密度是480只/hm2;标记动物更易被天敌捕食,使重捕标记数减少,统计所得种群密度值偏大。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0.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近些年来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在牧场围栏附近常可见到普氏原羚的尸骨,有的是狼捕食后的残骸,有的是被围栏上的刺丝勾挂致死的。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回答下列问题:

    (1)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每个分布区的所有普氏原羚被称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
    (2)据调查,普氏原羚在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如图,这段时间内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一段时间后,两曲线发生重合,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氏原羚取食该草原上的牧草,牧草作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在捕杀普氏原羚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因此政府曾经通过大量捕杀狼来保护普氏原羚,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捕食者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两方面分析狼的存在对普氏原羚种群发展和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种群     “J”型     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或环境容纳量)     牧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还为其他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了食物和能量来源     狼与普氏原羚是捕食关系,狼所吃掉的大多是普氏原羚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普氏原羚种群发展的作用;另外狼往往会捕食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个体数量比较多的物种,这样可以为其它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
    【分析】
    1、J型增长曲线:
    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做种群。
    (2)曲线图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恒定,因此该鸟类的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J”型。两条线重合后,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稳定水平,此时的数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3)牧草能把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满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
    (4)狼与普氏原羚是捕食关系,狼所吃掉的大多是普氏原羚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普氏原羚种群发展的作用。另外狼往往会捕食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个体数量比较多的物种,这样可以为其它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该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点睛】
    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种群的年龄组成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程度,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注重平时的总结和积累有助于解答该类试题。





    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D
    【解析】
    【分析】
    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先增加后由于部分个体死亡而减少,如曲线甲。综上可知,D正确。
    故选D。
    2.(2022·浙江·高考真题)许多因素能调节种群数量。下列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的是(       )
    A.寄生 B.领域行为 C.食物 D.天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调节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内源性调节因素有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详解】
    ACD、外源性调节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天敌)等,ACD错误;
    B、内源性调节因素有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领域行为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
    故选B。
    3.(2022·浙江·高考真题)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
    C.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 D.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包括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据题图可知,该种群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幼年(生殖前期)个体多,老年(生殖后期)个体少,属于增长型种群。
    【详解】
    A、题图是年龄结构示意图,年龄结构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A错误;
    B、据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种群,故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B正确;
    C、果树大都是人工繁殖,年龄结构对其种群的数量变化不起决定性作用,C错误;
    D、性引诱剂会诱杀生殖期的雄性个体,而题图中处于生殖期的雄性个体较多,不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D错误。
    故选B。
    4.(2022·浙江·高考真题)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B.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
    D.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型增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1.S型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型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干旱缺水,不有利于沙蝗的繁殖,A错误;
    B、由于沙蝗不断的迁徙活动,使得其生存环境条件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蝗虫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B正确;
    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会影响沙蝗的出生率,但不会改变沙蝗的生殖方式,C错误;
    D、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就会呈“J”型增长,显然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其种群数量变化不会呈现“J”型增长,D错误。
    故选B。
    5.(2021·广东高考真题)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分析】
    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2、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保存稳定;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降低。
    【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在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在b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B正确。
    故选B。
    6.(2021山东高考 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
    A. 66 只/公顷
    B. 77 只/公顷
    C. 83 只/公顷
    D. 88 只/公顷
    【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中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 只/公顷。B正确。
    7.(2021湖北14) 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 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 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
    D. 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
    【详解】A、动物的繁育能力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故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A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改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根本措施,B正确;
    C、隔离(地理隔离等)导致熊猫不能相遇,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C正确;
    D、由于地理阻隔导致大熊猫不能相遇,熊猫种群数量增多,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使熊猫汇集,多个种群集合成为一个,熊猫的种群数下降,D错误。
    故选D。
    8.(2021海南18)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螨。某小组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
    B.饥饿程度和叶螨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
    C.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
    D.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
    【答案】B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瓢虫密度和饥饿状态,因变量为捕食作用率。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D、据图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饥饿状态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故为保证较高的捕食作用率,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AD正确;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因变量为捕食作用率,据图可知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而非叶螨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B错误;
    C、结合题图可知,在瓢虫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饥饿24h和饥饿48h的捕食作用率均高于未饥饿的捕食作用率,故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C正确。
    故选B。
    9.(2021山东高考 19)(不定项) 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降低
    B. 水蚤种群密度为 1 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 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 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 32 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
    【答案】B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当种群密度达到24个cm3 ,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其数量达到最大。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资源空间有限,所以出生率降低,A正确;水蚤种群密度为 1 个/cm3 时,种群增长率最大,但由于种群数量少,所以此时不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刻,B错误;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不一定降低,例如当种群密度为1cm3 ,增长率为30%,增长量为0.3,而当种群密度为8 个/cm3时,增长率大约20%,增长量为1.6,C错误;从图中看出当种群密度达到24个cm3 ,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其数量达到最大,可以推测当种群密度为 32 个/cm3 时,种内竞争进一步加剧,出生率将小于死亡率,增长率为负值,D正确。
    10.(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S×n)/m
    (3)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解析】
    【分析】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1)
    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来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要一致、样方数量要适宜。
    (2)
    假设区域内种群数量为N,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调查区域内种群密度相等,N÷S=n÷m,则N=(S×n)/m。
    (3)
    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气变化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11.(2022·湖南·高考真题)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样方法
    (2)竞争
    (3)水体富营养化,水质被污染
    (4)①③
    (5)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
    【解析】
    【分析】
    分析坐标图形:单独培养时,随培养时间增加,本地田螺生存率较高且持平,福寿螺生存率下降,混合培养时,本地田螺生存率下降,福寿螺生存率上升。
    分析表格,随着福寿螺养殖天数增加,水体浊、总N量、总P量均增加。
    (1)
    由于本土田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2)
    由坐标图形可以看出,随着培养天数增加,单独培养时,本地田螺生存率与福寿螺无明显差异,混合培养时,本地田螺生存率明显下降,福寿螺生存率没有明显变化,两者属于竞争关系。
    (3)
    据表中数据可见:随着福寿螺养殖天数增加,水体浊度增加,说明水质被污染,总N量、总P量增加,说明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
    (4)
    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知,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本土强,更适应富营养化水体,竞争中占优势,导致本土田螺数量减少,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如果治理需在种群数量在K/2前防治,此时种群增长率没有达到最高,容易防控,故选①③。
    (5)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故需要在引入以前需要考虑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及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还需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
    12.(2021天津13)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


    (1)由图1可知,__________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__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_______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
    (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肠道微生物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______


    【答案】(1) ①. 增加降水 ②. 出生率和死亡率
    (2)羊草 (3)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
    (4) ①. 互利共生 ②.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可知,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可以降低死亡率,育龄个体增多可以提高出生率,即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小问2详解】
    分析图2可知,增加降水组羊草的相对生物量明显增加,即有利于羊草的生长。
    【小问3详解】
    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进行实验,可以排除食谱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是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田鼠肠道微生物可以为田鼠提供短链脂肪酸,则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如图: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种群特征、种间关系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特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降水量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相关试卷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6《发酵工程》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6《发酵工程》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6《发酵工程》全能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6《发酵工程》全能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5《人与环境》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5《人与环境》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5《人与环境》全能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5《人与环境》全能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2《群落及其演替》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2《群落及其演替》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2《群落及其演替》全能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2《群落及其演替》全能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3高考】生物专题讲与练——考向21《种群及其动态》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