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提纲(WPS打开)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期末考点复习提纲第一.docx
    • 七上考前法治背诵提纲中学时代的重要性(.docx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期末考点复习提纲第一第1页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期末考点复习提纲第一第2页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期末考点复习提纲第一第3页
    七上考前法治背诵提纲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第1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提纲(WPS打开)

    展开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期考点复习提纲 第一课中学时代   核心考点1.1中学序曲★1.中学时代重要意义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成长的礼物    (1)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集体生活、新的课程、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2新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3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塑造一个“我”: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 1.2少年有梦1.梦想的含义: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2.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梦想的重要性/作用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2)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应该怎样树立梦想?  (1)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4.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的桥梁。5.什么是努力?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6.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1)努力,需要立志。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  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努力,需要坚持。  把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3)努力需要方法合理规划时间;劳逸结合;学思并进;团队合作等。★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核心考点2.1学习伴成长1.中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2.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  (1)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2)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3)学习态度:自觉、主动。 4学习伴随这我们成长,要终学习     终身学习的意义    a.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人有学习的天性。    b.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c.学习没有终点。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3.学习的重要意义(1)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①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    ②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④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2)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同时可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2.2享受学习1.如何认识学习是苦乐交织的?(1)学习中有快乐。    a.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    b.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    c.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    d.发现自己的潜能时。(2)学习中有辛苦。   a.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   b.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   c.学习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3)享受学习的美好。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美妙享受。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2.怎样学会学习(1)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2)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3)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第三课发现自己    核心考点3.1认识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的意义?(1)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2)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①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②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2如何正确认识自己:3个方面+2个途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  (1)生理方面: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  (2)心理方面: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  (3)社会方面: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3.认识自己的途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4.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对正确认识自己有什么意义?(1)自我评价的意义:    ①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②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2)他人评价的意义:    是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5.怎样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成熟的表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3.2做更好的自己1.怎样接纳自己?(1)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①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②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   ③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2)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2.怎样欣赏自己?学会欣赏自己有什么意义?  ①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②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自我鼓励和自我奋进。  欣赏自己的意义:既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3.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1)需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2)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①改正缺点需要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②改正缺点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3)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a.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b.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c.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4)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核心考点4.1和朋友在一起1 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与朋友活动的内容有什么变化?  (1)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2)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2.反思自己的交友现状有什么意义?  ①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  ②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朋友的重要意义?友谊的力量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正直,诚信、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4.2深深浅浅话友谊1.友谊的特质(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2友谊的澄清)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能够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能够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这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核心考点5.1和朋友在一起1.如何建立友谊? (1)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的过程中,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需要持续的行动。    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2.怎样呵护友谊? (1)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2)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3)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4)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5.2网上交友新时空1.网上交往具有什么特点?    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2.为什么说网上交往是把双刃剑?  (1)积极影响:开辟了人际交往新通道,拓展人际交往圈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2)消极影响: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3.怎样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1)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虚拟世界的交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4)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5)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网络里,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6.1 走老师  1.教师的作用/为什么要尊重教师(1)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2)传承文明。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3)教书育人。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2、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3.为什么会有风格不同的老师?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4.我们应怎样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1)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3)具体方法: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主动交往等  6.2 师生交往1.教学相长的含义及如何做到教学相长?(1)含义: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2)做法: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2.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3.我们应与老师建立怎样的良好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第七课  亲情之爱7.1 家的意味1.家庭的内涵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的作用/家对我们重要意义⑴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3.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5如何孝亲敬长?(1)   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   具体方法: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6.我们与父母发生爱的碰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7.2 爱在家人间1.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①独立意识的增强: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②逆反心理的出现: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③代沟的存在: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2.亲子冲突的影响亲子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3.我们应怎样化解与父母之间的冲突?1)有效化解冲突,既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2)掌握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3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4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7.3 让家更美好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现代家庭的特点?)(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家庭生活内容发生变化。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2.现代家庭的结构主干家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或已婚同辈联合组成。单亲家庭即未婚子女与一方家长共同生活的家庭。3.怎样构建和谐家庭?(1)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2)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建设和谐家庭做贡献。(3)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4.中学生如何为创建和谐家庭出力?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可以充当“粘合剂”,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1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做忠实的倾听者2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解决矛盾时不偏不倚,做坚决的中立者3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做美好的引导者4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做幸福的搭桥人 单元 生命的思考  探问生命8.1生命可以永恒吗1.生命有时尽1)生命的特性①生命是来之不易的。②生命是短暂的。③生命是独特的。④生命是不可逆的。⑤生命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无法违抗生命发展的规律。(生命是不可预知的) 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2.生命有接续/如何理解生命的接续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8.2敬畏生命1.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的原因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②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③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2.休戚与共★敬畏生命的表现/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②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敬畏生命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珍视生命9.1守护生命1.爱护身体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②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尊严、自由、被接纳等得不到满足时,更加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成长中的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面对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养护精神1)为什么要养护精神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2)我们如何养护精神?①我们要协调好物质支持和精神发育的关系。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②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9.2增强生命的韧性  生活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2)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②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③同一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3)挫折的影响①积极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②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挫折是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2.发掘生命的力量1)发掘生命的力量/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④挫折是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看待挫折。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10.1感受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追问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发现我的生命1)探索生命意义的原因和做法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1.贫乏与充盈1)生命贫乏的表现?①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②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2)如何让生命充盈?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2.冷漠与关切1)为什么要拒绝冷漠?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②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2)如何关切他人?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3.平凡与伟大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平凡人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抛弃不放弃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③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