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937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937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937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9374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9374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9374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9374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9374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授课ppt课件
展开有一个人的妻子到集市去,儿子一边跟着她一边哭泣。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这个人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他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赖父母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于是他马上杀猪煮了肉吃。
《大学》本出《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又称《小戴礼记》《小戴记》。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礼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郡治在令河南商丘)人。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sì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至圣”孔子、“复圣”颜渊(颜回)、“宗圣”曾子(曾参)、“述圣”子思(孔子嫡孙)、“亚圣”孟子(孟轲)
“孔庙四配”——孔庙里还供了四位圣人,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齐读《大学之道》原文
在中国,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都来源于《大学》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如何理解“大学之道”的“大学”?“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问。
道:本指“道路”,引申为宗旨、规律、原则等题目是编者加的。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
大学之道①,在明②明德③,在亲民④,在止⑤于至善⑥。
①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②明:形→动,彰明、彰显③明德:美好的品德④亲民:亲近爱抚民众⑤止:至、到⑥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译: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止①而后有定②,定而后能静③,静而后能安④,安而后能虑⑤,虑而后能得⑥。
①知止: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②定:指志向坚定不移。③静:心不妄动(妄:胡乱)④安:本指安定、平静,这里指性情安和⑤虑:本指思考、谋划,这里指思虑精详⑥得:本指得当、合适,这里指处事合宜
译: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①,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②矣。
①本末:“本”原指木之根为常;“ 末 ”指木之梢为迹 。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②道:规律。
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2.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1.第一段阐述了儒学追求的“三纲”,三纲是什么?“三纲”之间的是怎样的关系?
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
“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教化别人,提高别人的修养,祛除别人身上的污垢,使其成为新民。
“至善”就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朱熹)
明明德——个人(内圣)亲民——推己及人(外王)止于至善——最终追求
“三纲”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讲述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目”做准备。
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
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度此生。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①者,先治②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③其家④。
①明明德于天下:状后,于天下明明德②治:治理、管理③齐:使动用法,使……齐④齐其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欲齐其家者,先修①其身②③。欲修其身者,先正④其心⑤。
①修:本指学习、遵循,引申为修养、修行②身:自身的品德、品性。③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品性④正:端正,使用用法,使……端正⑤正其心:端正自己的心思
译: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欲正其心者,先诚①其意②。欲诚其意者,先致③其知④。致知在格⑤物⑥。
①诚:使动用法,使……真诚②意:意念。③致:取得、得到④致其知:获得知识⑤格:本为纠正之意,治理引申为推究⑥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译: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①物格:事物的原理得到推究②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至:极、最】
译:事物的原理得到推究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自①天子以至于庶人②,壹是③皆以修身为本④。
①自:介词,从②庶人:平民百姓【表示平民百姓的词:黎民、黔首、布艺、庶民】③壹是:一律,一概。壹:副词,一概、都④本:根本
译: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作为根本。
3.“八目”指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4.“三纲”与“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八目之间是相互联结的关系,它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了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大学之道》讨论了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你对这种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提高个人修养的目的。《大学之道》反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说明修身是治人的前提,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强调了治国、平天下与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有了对世间万物的研究,就能够获得对真理的认识,就能够做到“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道德修养问题也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还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全天下人都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就都达到了“至善”的境地。
6.思考:”三纲“”八目“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明明德——立德树人、以德治国亲民——以民为本止于至善——人的全面发展格物致知——实践出真知诚意正心——诚实、求真、良好的初心修身——自我完善(小我)齐家——家庭责任(中我)治国平天下——社会责任(大我)
《大学之道》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已以安百姓”,并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2.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说服力。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 牛何之B.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欲治其国者 其“恕”乎A项,①助词,的;②动词,到……去、往。B项,均为介词,在。C项,①介词,把;②介词,因为。D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表推测,大概。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彰明B.知止而后有定 知:知道C.定而后能静 静:心不妄动D.安而后能虑 虑:忧虑D项,“虑”,意思是“思虑周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正其心A.见贤思齐焉B.在明明德C.朝闻道D.先诚其意A项,“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B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C项,“朝闻道”中“朝”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早上;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致,二者用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
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5(《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2* 大学之道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文本研读,翻译课文,止于至善,明明德,三纲八目,拓展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学之道,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关于《大学》,《礼记》,何谓“大学”,作品简介,研习文本,研读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叫《大学》,《礼记》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