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化学初三下学期课件PPT+教案+练习全套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9.1 能源的综合利用(第二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 课件 11 次下载
- 9.2 新型材料的研制 课件PPT+教案+练习 课件 10 次下载
-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一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 课件 10 次下载
- 9.3 环境污染的防治(第二课时)课件PPT+教案+练习 课件 10 次下载
- 上海教育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技能指导 其他 7 次下载
上海教育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考图片归纳
展开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考查配制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溶液的
步骤、量筒的使用、
玻璃棒的作用、实验
误差分析等
例 1 (2022•辽宁朝阳中考) 某同学欲配制 12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
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1) 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 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
(3) ①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
天平平衡。
(4) 欲配制 60 g 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 10%的氯化钠溶液 的质量为 。
解 析: (1)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120 g×10%=12 g 。 (2) 配制溶液的
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⑤③①。
(3) ①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制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
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4) 溶液稀释
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需要 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30 g。
答 案: (1) 12 (2) ②④⑤③① (3) ①偏小 ②继续添加氯化钠
(4) 30 g
2.溶解度曲线
考查溶解度曲线上点的
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变化
趋势、分离混合物的方
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
液的判断及转化方法、结
晶方法等
例 2 (2022 ·辽宁本溪中考)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 (填“甲”“乙”或 “丙”) 。
(2) 甲、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_____℃。
(3) 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填
一种) 。
(4) t3 ℃时,甲、乙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________ (填“甲”或“乙”) 的饱和溶液。
(5) t3 ℃时,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5 g ,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 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2 ℃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________
解 析: (3)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可通过加溶质或蒸
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 t3 ℃
时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溶 0 g ×100%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的溶
质比乙溶液中的多,故乙溶液中溶剂比甲溶液中的多。 (5) t2 ℃时,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 30 g ,丙的溶解度是 10 g ,所以 t2 ℃时,50
g 水都能溶解 5 g 甲、乙、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为 ×
1 0 0 % , 即 所 得 溶 液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大 小 关 系 为 甲 = 乙 = 丙 。
答 案: (1) 丙 (2) t1 (3) 加溶质 (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4) 乙 (5) 甲=乙=丙
3.污水净化装置
考查污水净化的原理、方法;
污水净化装置中各种用品的
作用;污水净化的步骤;净化
后污水的颜色与类别
例 3 (杭州中考节选) 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
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 。为了使水质符合
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
如下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____________ (按序填写编号) 。
滤料编号
用途
①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②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③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
异味等
答 案:①②③
4.常见溶液的 pH
联系实际考查溶液酸碱
性、酸碱度的测定,根
据土地的酸碱性选择适
宜种植的植物,改良土
壤的酸碱性等
例 4 (2022 ·成都中考) 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瓜汁显碱性
B.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苏打水显酸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
解 析:西瓜汁pH小于7 ,显酸性,A错误;橘子汁的pH小于7 ,显酸性, 不能使酚酞变色,B错误;苏打水的pH大于7 ,显碱性,C错误;胃酸的 主要成分是盐酸,柠檬水的pH小于7 ,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 饮柠檬水,D正确。
答 案:D
5.过滤
考查过滤操作的仪器、注意事
项、事故分析等
例 5 (2022•山东潍坊中考)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
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
C.移走蒸发皿 D.过滤粗盐水
解 析: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A 错误;量筒读数时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 正确;正在加热的蒸
发皿温度较高,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坩埚钳夹取,C 错误;过滤液体
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D 错误。
答 案:B
6.蒸发
考查蒸发的仪器、玻璃棒的
作用、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
常见事故分析等
例 6 (2022.湖南岳阳中考) 小文同学做粗盐 (含难溶性杂质) 提纯的
实验并计算精盐产率,如图是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
① ② ③ ④
(1) 操作②过滤后,溶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填写一条) 。
(2) 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 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
(4) 操作①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会使所得精盐的产率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解 析: (1)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 (会使得液体
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滤液浑浊) 、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
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 操作③是蒸发操作,玻璃棒搅拌的目
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 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①②③ 。 (4) 操作①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导致获得的精盐的
质量偏少,会使所得精盐的产率偏低。
答 案: (1) 滤纸破损 (2)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 ④①②③ (4) 偏低
7.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考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
质、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微观探究、实验结论等
是
例 7 (2021 · 山东菏泽中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
性质,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金属铝和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 进
行了相关实验。
( 1 ) 实验时观察到稀硫酸与 A 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 ,则 A 物质
。
(2)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了
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 pH 和温度随溶
液质量变化的情况见图二、图三。则 B 溶液是 溶液,图三中的
M 与图二中X、Y、Z 中的 数值相等。
图
一
图二
图三
(3) 该化学兴趣小组又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提出问题】②号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硫酸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用试管取适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一
种试剂后,根据产生的现象推断出了②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该试剂是
。
_________________
【质疑反思】甲同学认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为①②号试管中溶液混合
后烧杯中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同学则认为猜想三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 (1) 稀硫酸与 A 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则 A 物质是氧化铜,氧
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水,且氧化铜是一种氧化物,
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铝的类别不同,符合题意。 (2) 溶液 pH 由大于
7 逐渐减小,说明加入的 B 溶液是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放热,图三中溶液的质量为 M g 时溶液温度最高,表示稀硫酸与氢氧化
钠恰好完全反应,图二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溶
液的质量为 Y g 。 (3) 【作出猜想】当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
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硫
酸;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实验验证】
利用石蕊试液可以判断②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
液显中性,若变为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若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酸
性。【质疑反思】若①号试管中有硫酸剩余,会与②号试管中过量的氢
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时不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答 案: (1) 氧化铜 (2) 稀硫酸 Y (3) 【作出猜想】硫酸钠、
氢氧化钠 【实验验证】石蕊试液 【质疑反思】①号试管中如果有硫
酸剩余,会与②号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则
不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8.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考查通过实验现象判断金
属活动性、设计实验验证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判断
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后
的滤渣和滤液成分等
例 8 (2021 ·新疆中考)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有
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 实验 a 中,金属R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物质析出,实验b 中,锌表 面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比较 R、Zn、Ag 的活动性强弱_____________。
(2) 图 c 是实验 a 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 c 分析实验 a 溶液中增加
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3) 写出实验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用含 R 的符 号表示) ,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解 析: (1) 实验 a 中,金属 R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物质析出,说明 R 的
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实验b 中,锌表面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说明锌的
金属活动性大于 R ,则 R、Zn 、Ag 的活动性强弱是 Zn>R>Ag 。 (2) 由
图 c 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实验 a 溶液中增加的离子是 R2+,减少的离子是
Ag+ 。 (3) 由图示可知,R 失去电子后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 显 +2 价 , 则 实 验 a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R+2AgNO3R(NO3)2+2Ag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
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答 案:(1)Zn>R>Ag (2)R2+ Ag+ (3)R+2AgNO3 R(NO3)2+2Ag
置换反应
9.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方法
考查浓硫酸的特性、吸水
性的应用、使用注意事
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例 9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用水稀释,液体温度升高,说明浓硫酸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热
B.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C.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D.将铁钉分别置于干燥空气和潮湿空气中,后者发生锈蚀,说明铁的生
锈与氧气有关
解 析:溶液有吸水性或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
小,B 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逸散出来的
HCl 气体会溶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白雾,C 错误。将铁钉分别
置于干燥空气和潮湿空气中,后者发生锈蚀,说明铁的生锈与水有关,
D 错误。
答 案:A
10.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有能量的
吸收或释放,如氧化钙
与水、燃烧、金属与酸、
双氧水制氧气、缓慢氧
化、酸碱中和反应等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
氢氧化钠溶解、浓硫酸
稀释放热、硝酸铵吸热
为物理变化过程中的
热量变化,二者有本质
上的不同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煮熟鸡蛋
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的变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
例 10 (2022 ·杭州中考) 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 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
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解 析: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人 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A 错误。
答 案:A
11.碳酸盐的检验
考查某物质中含CO− 的方
法、实验现象,物质的鉴别,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钟乳石
贝壳
珍珠
大理石
蛋壳
加热石灰石的实验
例 11 (2021 ·江苏苏州中考) 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
灰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如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 (长宽厚约为 1 cm×1 cm×0.2 cm ) ,一块
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 (酒精化学式为 C2H5 OH)
的火焰上加热 2 min (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 。探究过程如图
所示,实验现象见表 1。
表 1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试管 B 中的现象
甲
未加热
无明显现象
乙
酒精灯加热
呈浅红色
丙
酒精喷灯加热
呈红色
(1) 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
。
_____________
(2) 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 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此实验 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 (3) 丙组实验中,向试管 B 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 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_____________
(4) 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 少许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 (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衡量。
“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
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数 (单位为mL) 。消耗盐酸
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 的活性度,
数据见表 2。
表 2 不同条件下煅烧产物的活性度 (mL)
煅烧时
间
煅烧温度
1 050 ℃
1 100 ℃
1 150 ℃
1 200 ℃
1 250 ℃
1 300 ℃
12 min
790
836
868
808
454
412
16 min
793
856
871
845
556
530
20 min
795
863
873
864
617
623
(5) 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 100~1 200 ℃的证据是_________。 Ⅲ.石灰石用途的探究
(6) 石灰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石灰石能除去铁矿石中的 SiO2 , 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铁的产率。分析加入石灰石能提高生铁产率的
原因:_________。
解 析: (1) 由石灰石在不同温度下被加热的产物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
时的变色情况不同,可知温度影响石灰石的分解。 (2) 澄清石灰水遇二
氧化碳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 ↓+H2O;
酒精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说明二氧
化碳一定是石灰石煅烧生成的。 (3) B 试管中是石灰石分解生成的 CaO
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滴入稀盐酸时,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碱性
减弱,酚酞红色褪去;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时未溶解的氢氧化
钙又继续溶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酚酞又变红。 (4) 若丙组实验中的石
灰石未完全分解,则滴入的稀盐酸会与剩余石灰石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二
氧化碳。
答 案: (1) 温度 (2) Ca(OH)2+ CO2 CaCO3 ↓+H2O 否,酒精燃
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
酚酞红色褪去;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时氢氧化钙继续溶解,溶液呈碱
性,使酚酞变红 (4) 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5) 煅烧不同的
时间,在 1 100~1 200 ℃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
(6) 石灰石高温分解产生的 CO2 与焦炭反应生成 CO,可还原生成更多铁
12.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的食物
各种各样的食品
考查富含
营养素的
食物或食
物中富含
的营养素
富含淀粉的食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富含蛋白质的一些食物
例 12 (2022 · 山东济宁中考) 饼干口感独特、舒适爽口,深受同学
们喜爱,某同学准备用饼干作午餐,请回答:
新鲜鸡蛋 精选小麦粉 优质奶粉 优质花生油
(1) 饼干的营养素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富含糖类的是 (填序号) 。
①新鲜鸡蛋 ②精选小麦粉 ③优质奶粉 ④优质花生油 (2)从摄入营养素均衡的角度分析,他还应该补充 等营养成分。 解 析: (1) ①新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②精选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 粉属于糖类;③优质奶粉中富含蛋白质;④优质花生油中富含油脂。(2)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饼干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新鲜鸡蛋、优质奶粉、优质花生油中 含有蛋白质、油脂、无机盐。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为使营养搭配更 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答 案: (1) ①③ ② (2) 维生素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考查配制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溶液的
步骤、量筒的使用、
玻璃棒的作用、实验
误差分析等
例 1 (2022•辽宁朝阳中考) 某同学欲配制 12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
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1) 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 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
(3) ①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
天平平衡。
(4) 欲配制 60 g 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 10%的氯化钠溶液 的质量为 。
解 析: (1)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120 g×10%=12 g 。 (2) 配制溶液的
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⑤③①。
(3) ①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制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
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4) 溶液稀释
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需要 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30 g。
答 案: (1) 12 (2) ②④⑤③① (3) ①偏小 ②继续添加氯化钠
(4) 30 g
2.溶解度曲线
考查溶解度曲线上点的
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变化
趋势、分离混合物的方
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
液的判断及转化方法、结
晶方法等
例 2 (2022 ·辽宁本溪中考)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 (填“甲”“乙”或 “丙”) 。
(2) 甲、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________℃。
(3) 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填
一种) 。
(4) t3 ℃时,甲、乙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________ (填“甲”或“乙”) 的饱和溶液。
(5) t3 ℃时,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5 g ,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 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2 ℃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________
解 析: (3)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可通过加溶质或蒸
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 t3 ℃
时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溶 0 g ×100%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的溶
质比乙溶液中的多,故乙溶液中溶剂比甲溶液中的多。 (5) t2 ℃时,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 30 g ,丙的溶解度是 10 g ,所以 t2 ℃时,50
g 水都能溶解 5 g 甲、乙、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为 ×
1 0 0 % , 即 所 得 溶 液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大 小 关 系 为 甲 = 乙 = 丙 。
答 案: (1) 丙 (2) t1 (3) 加溶质 (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4) 乙 (5) 甲=乙=丙
3.污水净化装置
考查污水净化的原理、方法;
污水净化装置中各种用品的
作用;污水净化的步骤;净化
后污水的颜色与类别
例 3 (杭州中考节选) 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
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 。为了使水质符合
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
如下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____________ (按序填写编号) 。
滤料编号
用途
①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②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③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
异味等
答 案:①②③
4.常见溶液的 pH
联系实际考查溶液酸碱
性、酸碱度的测定,根
据土地的酸碱性选择适
宜种植的植物,改良土
壤的酸碱性等
例 4 (2022 ·成都中考) 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瓜汁显碱性
B.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苏打水显酸性
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柠檬水
解 析:西瓜汁pH小于7 ,显酸性,A错误;橘子汁的pH小于7 ,显酸性, 不能使酚酞变色,B错误;苏打水的pH大于7 ,显碱性,C错误;胃酸的 主要成分是盐酸,柠檬水的pH小于7 ,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 饮柠檬水,D正确。
答 案:D
5.过滤
考查过滤操作的仪器、注意事
项、事故分析等
例 5 (2022•山东潍坊中考)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
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点燃酒精灯 B.读取液体体积
C.移走蒸发皿 D.过滤粗盐水
解 析: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A 错误;量筒读数时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 正确;正在加热的蒸
发皿温度较高,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坩埚钳夹取,C 错误;过滤液体
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D 错误。
答 案:B
6.蒸发
考查蒸发的仪器、玻璃棒的
作用、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
常见事故分析等
例 6 (2022.湖南岳阳中考) 小文同学做粗盐 (含难溶性杂质) 提纯的
实验并计算精盐产率,如图是部分操作示意图,请回答:
① ② ③ ④
(1) 操作②过滤后,溶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填写一条) 。
(2) 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 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
(4) 操作①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会使所得精盐的产率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解 析: (1)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 (会使得液体
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滤液浑浊) 、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
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 操作③是蒸发操作,玻璃棒搅拌的目
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 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①②③ 。 (4) 操作①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导致获得的精盐的
质量偏少,会使所得精盐的产率偏低。
答 案: (1) 滤纸破损 (2)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 ④①②③ (4) 偏低
7.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考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
质、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微观探究、实验结论等
是
例 7 (2021 · 山东菏泽中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
性质,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金属铝和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 进
行了相关实验。
( 1 ) 实验时观察到稀硫酸与 A 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 ,则 A 物质
。
(2)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了
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 pH 和温度随溶
液质量变化的情况见图二、图三。则 B 溶液是 溶液,图三中的
M 与图二中X、Y、Z 中的 数值相等。
图
一
图二
图三
(3) 该化学兴趣小组又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提出问题】②号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硫酸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用试管取适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一
种试剂后,根据产生的现象推断出了②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该试剂是
。
_________________
【质疑反思】甲同学认为猜想三不能成立,因为①②号试管中溶液混合
后烧杯中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同学则认为猜想三是可以成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 (1) 稀硫酸与 A 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则 A 物质是氧化铜,氧
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水,且氧化铜是一种氧化物,
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铝的类别不同,符合题意。 (2) 溶液 pH 由大于
7 逐渐减小,说明加入的 B 溶液是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放热,图三中溶液的质量为 M g 时溶液温度最高,表示稀硫酸与氢氧化
钠恰好完全反应,图二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pH=7 ,溶
液的质量为 Y g 。 (3) 【作出猜想】当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
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硫
酸;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氢氧化钠。【实验验证】
利用石蕊试液可以判断②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
液显中性,若变为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若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酸
性。【质疑反思】若①号试管中有硫酸剩余,会与②号试管中过量的氢
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掉时不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答 案: (1) 氧化铜 (2) 稀硫酸 Y (3) 【作出猜想】硫酸钠、
氢氧化钠 【实验验证】石蕊试液 【质疑反思】①号试管中如果有硫
酸剩余,会与②号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则
不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8.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考查通过实验现象判断金
属活动性、设计实验验证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判断
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后
的滤渣和滤液成分等
例 8 (2021 ·新疆中考)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有
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 实验 a 中,金属R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物质析出,实验b 中,锌表 面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比较 R、Zn、Ag 的活动性强弱_____________。
(2) 图 c 是实验 a 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 c 分析实验 a 溶液中增加
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3) 写出实验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用含 R 的符 号表示) ,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解 析: (1) 实验 a 中,金属 R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物质析出,说明 R 的
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实验b 中,锌表面有黑色固体物质析出,说明锌的
金属活动性大于 R ,则 R、Zn 、Ag 的活动性强弱是 Zn>R>Ag 。 (2) 由
图 c 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实验 a 溶液中增加的离子是 R2+,减少的离子是
Ag+ 。 (3) 由图示可知,R 失去电子后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 显 +2 价 , 则 实 验 a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R+2AgNO3R(NO3)2+2Ag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
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答 案:(1)Zn>R>Ag (2)R2+ Ag+ (3)R+2AgNO3 R(NO3)2+2Ag
置换反应
9.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方法
考查浓硫酸的特性、吸水
性的应用、使用注意事
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例 9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均正确的是 ( )
A.浓硫酸用水稀释,液体温度升高,说明浓硫酸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热
B.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C.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D.将铁钉分别置于干燥空气和潮湿空气中,后者发生锈蚀,说明铁的生
锈与氧气有关
解 析:溶液有吸水性或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
小,B 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逸散出来的
HCl 气体会溶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白雾,C 错误。将铁钉分别
置于干燥空气和潮湿空气中,后者发生锈蚀,说明铁的生锈与水有关,
D 错误。
答 案:A
10.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有能量的
吸收或释放,如氧化钙
与水、燃烧、金属与酸、
双氧水制氧气、缓慢氧
化、酸碱中和反应等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
氢氧化钠溶解、浓硫酸
稀释放热、硝酸铵吸热
为物理变化过程中的
热量变化,二者有本质
上的不同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煮熟鸡蛋
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的变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
例 10 (2022 ·杭州中考) 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 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
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解 析: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人 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A 错误。
答 案:A
11.碳酸盐的检验
考查某物质中含CO− 的方
法、实验现象,物质的鉴别,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钟乳石
贝壳
珍珠
大理石
蛋壳
加热石灰石的实验
例 11 (2021 ·江苏苏州中考) 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
灰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如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 (长宽厚约为 1 cm×1 cm×0.2 cm ) ,一块
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 (酒精化学式为 C2H5 OH)
的火焰上加热 2 min (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 。探究过程如图
所示,实验现象见表 1。
表 1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试管 B 中的现象
甲
未加热
无明显现象
乙
酒精灯加热
呈浅红色
丙
酒精喷灯加热
呈红色
(1) 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
。
_____________
(2) 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 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此实验 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 (3) 丙组实验中,向试管 B 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 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_____________
(4) 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 少许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 (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衡量。
“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
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数 (单位为mL) 。消耗盐酸
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 的活性度,
数据见表 2。
表 2 不同条件下煅烧产物的活性度 (mL)
煅烧时
间
煅烧温度
1 050 ℃
1 100 ℃
1 150 ℃
1 200 ℃
1 250 ℃
1 300 ℃
12 min
790
836
868
808
454
412
16 min
793
856
871
845
556
530
20 min
795
863
873
864
617
623
(5) 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 100~1 200 ℃的证据是_________。 Ⅲ.石灰石用途的探究
(6) 石灰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石灰石能除去铁矿石中的 SiO2 , 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铁的产率。分析加入石灰石能提高生铁产率的
原因:_________。
解 析: (1) 由石灰石在不同温度下被加热的产物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
时的变色情况不同,可知温度影响石灰石的分解。 (2) 澄清石灰水遇二
氧化碳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 ↓+H2O;
酒精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说明二氧
化碳一定是石灰石煅烧生成的。 (3) B 试管中是石灰石分解生成的 CaO
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滴入稀盐酸时,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碱性
减弱,酚酞红色褪去;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时未溶解的氢氧化
钙又继续溶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酚酞又变红。 (4) 若丙组实验中的石
灰石未完全分解,则滴入的稀盐酸会与剩余石灰石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二
氧化碳。
答 案: (1) 温度 (2) Ca(OH)2+ CO2 CaCO3 ↓+H2O 否,酒精燃
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
酚酞红色褪去;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时氢氧化钙继续溶解,溶液呈碱
性,使酚酞变红 (4) 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5) 煅烧不同的
时间,在 1 100~1 200 ℃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
(6) 石灰石高温分解产生的 CO2 与焦炭反应生成 CO,可还原生成更多铁
12.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的食物
各种各样的食品
考查富含
营养素的
食物或食
物中富含
的营养素
富含淀粉的食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富含蛋白质的一些食物
例 12 (2022 · 山东济宁中考) 饼干口感独特、舒适爽口,深受同学
们喜爱,某同学准备用饼干作午餐,请回答:
新鲜鸡蛋 精选小麦粉 优质奶粉 优质花生油
(1) 饼干的营养素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富含糖类的是 (填序号) 。
①新鲜鸡蛋 ②精选小麦粉 ③优质奶粉 ④优质花生油 (2)从摄入营养素均衡的角度分析,他还应该补充 等营养成分。 解 析: (1) ①新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②精选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 粉属于糖类;③优质奶粉中富含蛋白质;④优质花生油中富含油脂。(2)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饼干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新鲜鸡蛋、优质奶粉、优质花生油中 含有蛋白质、油脂、无机盐。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为使营养搭配更 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答 案: (1) ①③ ② (2) 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