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2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2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2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2含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2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题2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秋•华容县期末)
    1. 下列哪些情况中可将运动物体看成质点
    A.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郭晶晶、吴敏霞以优美的空中姿态和默契的配合,夺得女子双人三米板跳水金牌
    B. 研究气流对足球旋转的影响时,足球可以看成质点
    C. 计算火车通过一座桥梁的时间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
    D. 研究“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时,飞船可以看成质点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物体本身尺寸对所研究问题不造成影响时,可以将物体看作整体.
    A.跳水时要看整体动作,因此不可以看作质点,A错误;
    B.足球在运动时,受空气阻力等会出现香蕉球等高难度球,因此也不能看做质点,所以B错误;
    C.在过桥时,火车本身尺寸与桥长差不多,因此不可以忽略火车本身长度,因此,也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
    D.在研究飞船飞行轨道时,由于飞船跟地球比远远小于地球,因此可以看作质点,D正确
    【点睛】此类题型考查了不同情况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的判断,即对是否能将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的理解.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力
    B. 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施力物体还是运动员
    C. 均匀木球的重心在球心,挖去球心部分后,木球就没有重心了
    D. 重力的大小不是总等于弹簧测力计下面竖直悬挂的物体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先后,故A错误;
    B.垒球被抛出后受重力,施力物体为地球,故B错误;
    C.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均匀木球挖去球心部分后,空心球的重心在中间的空心部位上,故C错误;
    D.当物体与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时,重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下面竖直悬挂的物体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故D正确。
    故选D。
    (2020•上海模拟)
    3.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
    B. 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 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 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符合事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符合事实,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符合事实,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伽利略用斜面实验,并经过逻辑推理说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D不符合事实,符合题意。
    故选D。
    (2015秋•大兴区期末)
    4.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Δt时间更短,故A正确;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缩短Δt,故B错误;
    C.瞬时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应用极限思想,在时间趋于零的情况下平均速度近似看作瞬时速度,所以要计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需要缩短通过时间,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则Δt变长,故C错误;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在滑块的释放点距离光电门比较近的情况下,不能明显缩短Δt,故D错误;
    故选A。
    (2013•上海)
    5. 如图,质量mA>m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A. B.
    C. D.
    【5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与B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受到总重力,墙壁对其没有支持力,如果有,将会向右加速运动,因为没有弹力,故也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B间无弹力,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只受重力,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得到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与B间无弹力,最后再对B受力分析,得到其只受重力.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6. 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时,则( )
    A. 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上,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
    B. 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上,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上,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
    C. 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下,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最高点时加速度不为零,且为g
    D. 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上,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下,最高点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竖直上抛运动中无论上升阶段还是下落阶段总是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恒定,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故选C。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7.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7m
    C. 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4m/s2D. 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10m/s2
    【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若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
    若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
    故选A。
    (2020•启东市二模)
    8. 某人大雾天驾车在高速路上行驶,已知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30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为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
    A. 2.5m/sB. 15m/sC. D. 60m/s
    【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则有:v△t+=30m,代入数据解得最大速度v=15m/s.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详解】
    二、单项选择题II:(每题4分,共16分)
    (2020•北京)
    9.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必须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
    B. 图乙中曲线就是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C. 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
    D. 只用图乙中数据可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B.为了能研究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故物块一直要处于静止状态,则向左的摩擦力一直与向右轻绳的拉力平衡,图乙是向右轻绳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故图乙也可以反映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乙知向右轻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不变,故物块先受静摩擦力作用后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所以不需要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故AB错误;
    C.由图可知,最大静摩擦力约为10N,滑动摩擦力约为7N,故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故C正确;
    D.根据

    可知,由于不知道物块的重力,故无法求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故D错误。
    故选C。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10.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5+2t3) m,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该质点在t=2 s时的速度和t=2 s到t=3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12 m/s 39 m/sB. 24 m/s 38 m/s
    C. 12 m/s 19.5 m/sD. 24 m/s 13 m/s
    【1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v=6t2(m/s),当t=2s时,代入得:v=6×4m/s=24m/s.该质点在t=2s到t=3s间的位移为:s=x3-x2=(5+2t33)-(5+2t23)=2×33-2×23=38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14•成都模拟)
    11. 一物体以初速度v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x1 = 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x2 = 2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m/sB. 加速度a的大小为1m/s2
    C. 位移x3的大小为1.125mD. 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
    【11题答案】
    【答案】BCD
    【解析】
    【详解】B.由Δx = aT2可得加速度a = - 1m/s2,B正确;
    A.第1s末的速度
    v1 = = 2.5m/s
    得初速度
    v0 = v1 - aT = 3.5m/s
    A错误;
    C.物体速度由2.5m/s减小到0所需时间
    t == 2.5s
    则经过位移x3的时间t3为1.5s,且
    x3 = -at32 = 1.125m
    C正确;
    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
    v == 0.75m/s
    D正确。
    故选BCD。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12. 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速度v后,立即以加速度大小为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B点速度恰好减为零,所用总时间为t。若物体以速度v0匀速通过AB之间,所用时间也为t,则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D.
    【1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故A错误;
    BCD.由



    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三、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13.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1 kg的长方体。用4 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N;拉力增大至6 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 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
    【13题答案】
    【答案】 ①. 4 ②. 6
    【解析】
    【详解】[1]用4 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等于拉力,为4N;
    [2]拉力增大至6 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6N;若拉力增大至8 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N。
    (2019•松江区二模)
    14. 小球A匀速上升,速度为4m/s,经过时间t上升一段高度h.小球B以1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空气阻力不计),经过时间t上升高度也为h..则:小球B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小球B在t秒末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14题答案】
    【答案】 ①. 4 ②. -2
    【解析】
    【详解】小球A匀速上升,则,而小球B经过时间t上升高度也为h,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则,小球B做匀变速运动,根据 可知t时刻的速度为 .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15. 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后,某同学用相机频闪照相法对自由下落的小球的运动情况进行研究。如图为该同学拍摄的一个小球在砖墙边下落的频闪照片,该同学1,2两个位置的距离x1=10cm,2,3两个位置距离x2=20cm,3,4两个位置距离x3=30cm。由此可知拍照相机频闪的周期为______s。照片中小球经过3位置时的下落速度v=______m/s。
    【15题答案】
    【答案】 ①. 0.1 ②. 2.5
    【解析】
    【详解】[1]由题意可知,小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等于
    由可知,拍照相机频闪的周期为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照片中小球经过3位置时的下落速度为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16.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时,A正以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随即向右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由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A追上B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在追上之前,两者之间的最大距离是______.
    【16题答案】
    【答案】 ①. 7.5 ②. 14
    【解析】
    【详解】因为B在减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大于,故A在B停止运动后才会追上B.由于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初速度,故B在匀减速中的位移,所以A追上B时A的位移,所以A追上B的时间;因为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当时,A、B间距离最大:此时B的位移:,又据,当时B做匀减速的时间,此时A的位移:,由题意知,此时AB间距离.
    【点睛】A作匀速直线运动,B作匀减速直线运动,A追上B时,A位移比B的位移大5m,在追上之前,最大位移的临界条件出现在A、B速度相等的时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运动的规律求出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2020秋•宝山区校级期中)
    17. 一个物块m与竖直墙壁接触,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F=4t(N)。设物块从t=0时该起由静止开始沿墙壁竖直向下滑动,物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

    相关试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广播操有一节跳跃运动, 以下正确的是, 以下不正确的是, 关于物理史实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