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模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段考模考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余四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多选题漏选得2分,多选和错选得0分)1.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河水为参照物B. “北京时间8点整”指的是时间间隔,列车在广州停15分钟,指的是时刻C.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发球效果的影响时可以把乒乓球当质点处理D. 皮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4m和2m【答案】D【解析】【详解】A.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船为参照物,所以A错误;B.“北京时间8点整”指的是时刻,列车在广州停15分钟,指的是时间,所以B错误;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发球效果的影响时不可以把乒乓球当质点处理,所以C错误;D.皮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4m和2m,所以D正确;故选D。2. 一个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v,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2v,则AB:BC等于( )A. 1:2 B. 1:1 C. 1:4 D. 1:3【答案】D【解析】【详解】设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可得所以故选D。3. 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时,紧急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m/s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12.5 m B. 0.5 m C. 10 m D. 2.0 m【答案】B【解析】【详解】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刹车后第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等于最后0.5s的路程故选B。4.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动至x=x0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C. 当该物体速度大小为,位移大小为D. 当该物体位移大小为,速度大小为【答案】C【解析】【详解】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可得: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由于物体的速度减小,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项与题意不相符;B.由可知,v2-x图象的斜率绝对值等于2a,由图可得: 则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B项与题意不相符;C. 当该物体速度大小为时, 由图可得:故C项与题意相符;D. 当该物体位移大小为时,由图可得: 即 故D项错误.5. 一列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地驶向B地,列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a,到达B地时恰好静止,若A、B两地距离为S,则火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为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设加速结束时的速度为v,根据v2=2ax列式求解v,然后根据平均速度求解运动的总时间.【详解】设加速结束时的速度为v,则,解得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则火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为,故选C.6.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v=2m/s时发生位移x=1m;紧接着速度变化同样的△v时发生位移x=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B. C. D. m/s【答案】C【解析】【详解】设匀加速的加速度a,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1、v2和v3,据运动学公式可知且v2-v1=v3-v2=△v解得:代入数据有:A.与分析不符,故A项错误;B.与分析不符,故B项错误;C.与分析相符,故C项正确;D.m/s与分不符,故D项错误.7.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加速度大,则速度也大B.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D. 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答案】CD【解析】【详解】A.加速度大,速度变化较快,速度不一定大,故A项错误.B.据知,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项错误.C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就是速度变化率大,就是加速度大,故CD两项正确.8.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和乙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B. 甲、乙均在3 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 mC. 0~2 s内与4~6 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D. 6 s内甲的路程为16 m,乙的路程为12 m【答案】CD【解析】【详解】A.甲、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所以A错误;B.甲在3 s末,回到出发点,根据图像面积表示位移,乙在3 s末,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为6m,所以B错误;C.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和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0~2 s内与4~6 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所以C正确;D.6 s内甲的路程为16 m,乙的路程为12 m,所以D正确;故选CD。9. 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的位移是6 m,第7秒内的位移是10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初速度是3.5 m/s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1 m/s2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4 m/s2D. 质点在4.5秒末的瞬时速度是8 m/s【答案】ABD【解析】【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推论xm−xn=(m−n)aT2得x7−x3=(7−3)aT2带入数据得10-6=4a×1解得:a=1m/s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得x3=v0t3+at32-v0t2−at22解得:v0=3.5m/s;故AB正确,C错误;质点在4.5秒末瞬时速度v=v0+at=3.5+4.5=8m/s故D正确。故选ABD。10.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一物体从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到达各点速率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C.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答案】ABC【解析】【详解】A.根据速度位移公式解得可得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故A正确;B.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解得因为AB、AC、AD、AE段的位移之比为1:2:3:4,则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故B正确;C.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B点是AE段的中间时刻,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故C正确。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所用的时间不等,则速度的增量不等,故D错误。
故选ABC。二:实验题(共18分,11题6分,12题12分)11.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的遮光条。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光电门的时间记为,通过第二个光 码电门的时间记为,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记为。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________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__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________。【答案】 ①. 0.1 ②. 0.4 ③. 0.12【解析】【分析】【详解】[1] 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2]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3] 滑块的加速度,根据12. 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想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常见的打点计时器有两种:______和______,它们使用的都是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B.先接通电源打点,后释放纸带运动C.先释放纸带运动,后接通电源打点D.纸带上的点迹越密集,说明纸带运动的速度越小(3)要测量小车的速度。除打点计时器(含所用电源、纸带、墨粉纸盘)外还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4)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如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位置BCDEF速度/(m·s-1)0.7370.801______0.9280.994(5)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的图线______。(6)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答案】 ①. 电磁打点计时器 ②. 电火花计时器 ③. 交流 ④. BD ⑤. 刻度尺 ⑥. 0.1 ⑦. 0.864 ⑧. ⑨. 0.65【解析】【详解】(1)[1][2][3]常见的打点计时器有两种: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们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2)[4]ABC.实验中为了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为了打点的稳定,具体操作中要求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释放小车,故AC错误,B正确;
D.纸带上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的速度较小,故D正确。故选BD。(3)[5]要测量小车的速度,依据中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因此除打点计时器(含所用电源、纸带、墨粉纸盘)外还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4)[6]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那么每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5×0.02s=0.1s [7]由中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D点的瞬时速度为(5)[8]根据描点作图法可得图像为(6)[9]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有三、计算题(要有必要的运算过程和文字说明 6分+8分+8分+10分+10分,总共42分)13. 一个滑块沿斜面静止滑下,依次通过斜面上的A、B、C三点,如图所示,已知,滑块经过、两段位移的时间都是, 求:(1)滑块运动的加速度;(2)滑块在B点的瞬时速度。
【答案】(1)1m/s2;(2)4m/s【解析】【详解】(1)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得到(2)B点对应时刻是段时间的中间时刻, B点速度等于段的平均速度,故小球经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4. 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以加速度a1由静止从山坡顶匀加速滑下,测得其10s后的速度为10m/s,40s后到达坡底,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面减速后停止。求:(1)a1和a2;(2)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s的速度大小?【答案】(1);;(2) 【解析】【详解】(1)由题意知,在山坡上,当时,速度由运动学公式得到达坡底时速度,由运动学公式得在水平面上,,由运动学公式得(2)在水平面时,速度为,由运动学公式得15. 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04?时开始打开降落伞,到达地面时速度减为2.0?/?.如果认为开始时打开降落伞直至落地前运动员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2?/?2,?取10?/?2.求: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多少?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答案】(1)50m/s(2)13525m(3)4.4s【解析】【详解】(1)根据可知,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2)运动员从飞机上落下到打开降落伞时的距离: 则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31.25m+104m=135.25m(3)运动员从飞机上落下到打开降落伞时的 打开降落伞到落地的时间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到达地面的时间:t=t1+t2=4.4s16. 长木板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小滑块以2m/s的初速度从长木板的左端开始向右滑动。在外力作用下,小滑块先以a1=的加速度向右匀减速,长木板以a2=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两物体达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以a3=的加速度向右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未滑出长木板。小滑块可看成质点,求:(1)长木板的最大速度以及此时滑块在长木板上滑动的距离;(2)滑块从运动到静止移动的距离。【答案】(1),;(2)【解析】【详解】(1)设经时间t两者共速,则联立解得t=05s则此时滑块和木板的共同速度该段时间内,滑块的位移木板的位移则(2)达到共同速度后,滑块与木板共同减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3,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联立解得所以滑块从冲上木板到停止时的位移大小17.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25 m/s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答案】(1)75 m;(2)12 s【解析】【详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时间速度相等,则两车的最大距离(2)警车最大速度为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两车位移此时两车的距离设再经过时间警车追上货车警车发动后追上货车所需时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仙桃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仙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北省仙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一(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