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图文ppt课件
展开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认为言之有物,反对只有形式,忽略内容的骈文体。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属于杂文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1.明确字音句读(dòu) 或不(fǒu)焉 位卑(bēi) 近谀(yú)也欤(yú) 郯子(tán) 苌弘(cháng) 老聃(dān)蟠(pán) 六艺经传(zhuàn)
说:杂文的一种,属于论述类文章
特征:“破”、“立”结合
哪些是“破”的地方,哪些是“立”的地方?
破:表现为一种对他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扬弃立:表现为一种自己独出心裁的创造破与立:辩证统一关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判断句)。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解答了。
……者,……也:判断句式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在我前头出生的人(状语后置),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同上),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在我后面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同上),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里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判断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从而:古义:从,跟从;而,表顺承,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尚且要跟从老师向他们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揣度语气副词,大约,大概
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判断句)。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宾语前置),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智的地方!
有的,代指惑之不解的人
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宾语前置标志,不知句读,不解惑
省略句,省略主语(人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省略句)”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这难道不是值得奇怪的吗!
之,指示代词,这;之族:这类人
对比论证方法探究——列出《师说》第二段中的对比论证。
从批判反面现象中进一步阐明总论点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状语后置),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论证方法?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说明谁可为师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被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被动句),向我学习(状语后置)。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赠送给他。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不译
结尾:说明了写作的缘由,紧扣中心。
作者赞扬李蟠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蟠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小结:全文梳理(对比论证)
古之学者必有师(立、正面)
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择师的态度:无论贵贱少长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批判当今耻学于师 (破、反面)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于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
圣人无常师 (立)
批判耻学于师 提倡尊师重道
对比论证的作用:·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对比论证的要求:·要紧扣论题(正反对比应有明确的目的)·要明确对比点(对比的双方属于同一范畴)·要深刻分析(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模棱两可)
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师说》,第四段,第一段,第二段,整理思路,概括段落大意,横比同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问题探究,“古道”,“不拘于时”,时代背景,探讨交流,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说课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古文运动,解题文体,生字读音,写作背景,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