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物理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103kg/m3,ρ水=1,【答案】B,【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小明在写作业时,楼下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这种噪声的是( )A. 戴上耳机 B. 打开窗户
C. 拉上厚窗帘 D. 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 以下光现象中,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A. 小孔成像 B. 放大镜成像
C. 海市蜃楼 D. 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 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 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 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 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关于这个过程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 )A. 露的形成 B. 河水结冰 C. 晨雾散去 D. 霜的形成 小明看到远处有一朵花,如图甲,戴上眼镜后看到的效果如图乙,则他的眼睛和眼镜分别是( )A. 近视眼 凹透镜 B. 远视眼 凸透镜 C. 近视眼 凸透镜 D. 远视眼 凹透镜 小明家的厨房里有一个恰好能装下1kg水的玻璃瓶子,现有汽油、酒精和硫酸三种液体,它能够装下1kg的哪种液体已知( )A. 汽油 B. 酒精 C. 硫酸 D. 都能装下 潜望镜常用于在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观察敌情。潜望镜里的主要光学元件是( )A. 凸面镜 B. 平面镜 C. 凹透镜 D. 凸透镜 根据生物学家的报告,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 )A. 1kg B. 10kg C. 40kg D. 70kg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之后,绘制了有关铁的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舞台上的白雾使演员如临仙境,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______传入观众耳中的,观众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如图,小明扛着煤气罐走在回家的路上,以小明为参照物煤气罐是______的,煤气罐中的液体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液化得到的。
我国古书《淮南万毕术》中曾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这是说将坚冰削磨成______透镜,正对阳光,把艾绒放在透镜的______处就能把艾绒点燃。被削磨成透镜的冰与被削磨前相比,密度______。一个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的总质量为9kg。则桶的容积是______。当冰全部熔化为水后,需要向桶中倒入______ kg水,水面才能与桶口相平。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如图甲所示,他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图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他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到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上。当蜡烛和凸透镜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会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立的、______的实像,这与生活中的______原理相同。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他又将蜡烛向左移动了一些,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让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向______移动。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小明应选择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实验中,要将玻璃板和水平桌面______放置。
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面,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明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像。
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冰块。
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______。
在第时物质处于______态,冰熔化经历了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折线ABCD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冰是______体。
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最终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图丙中的DE段图象。小明在郊游时捡到一个长方体小石块,回到学校后,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这个小石块的密度。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测质量时,应______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向右盘加减砝码。横梁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
他把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擦干表面的水后,放到天平上重新测量,发现质量比原来大,老师告诉他是由于小石块吸水了。由于小石块吸水会导致以上测得的密度值______。请帮他想出一种能准确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______。器材不限汽车在出厂前要做多项测试,制动测试就是其中一项,已知汽车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某品牌汽车在做制动测试时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20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s,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30m,如图所示。求:
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两个过程总的平均速度。小明在路边看到了一辆无偿献血车,老师告诉他献血行为不仅对社会有贡献,对自身也有一定的益处。于是他回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一般情况下,当失血量小于总血量的时,对人体健康无显著负面影响,且经常献血能提高造血功能。正常成年人体内血液大约3000mL至5000mL。假如一个总血量为4000mL的成年人在某次献血时,从其体内抽取200mL血液,称得其质量为210g。求:
此人血液的密度。
此人血液的总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为避免干扰,小超戴上了耳罩,这是从声音的接收处控制噪声的,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打开窗户,有利于声音的传播,不能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拉上厚窗帘,可以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减弱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防治噪声的途径以及对噪声和乐音的了解,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2.【答案】A 【解析】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放大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C、海市蜃楼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
D、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所以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A。
故选:A。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3.【答案】D 【解析】解:A、霜和雪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下雪后,雪发生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但二者的凝华过程都是放热的,故A错误;
B、水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多种物态变化,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故B错误;
C、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但是淡水资源缺乏,因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故C错误;
D、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和水循环的过程,并能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含义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4.【答案】C 【解析】解: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树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的眼睛逆着光线看去,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虚像,故C正确。
故选:C。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现象,属于基础题。
5.【答案】D 【解析】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河水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错误;
C、晨雾散去,是雾的汽化现象,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答案】A 【解析】解: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
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为凹透镜,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近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方法:佩戴凹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发散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本题考查近视眼以及近视眼的矫正,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由,可得,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大的物质。
因为酒精、汽油的物质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不能容纳1kg酒精、汽油;
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能容纳1kg水的瓶子,能容纳1kg硫酸。
故选:C。
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瓶子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大的物质。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知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8.【答案】B 【解析】解:使用潜望镜目的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平行光线可以平行射出,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B正确。
故选:B。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本题通过潜望镜考查了平面镜的应用,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的理念,有意义!
9.【答案】C 【解析】解: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首先要对物体的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题意找出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0.【答案】D 【解析】解:AB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不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AB正确,D错误;
C、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C正确。
故选:D。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本题考查了密度概念及应用数学函数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1.【答案】升华 吸收 液化 空气 音色 【解析】解:喷撒干冰时,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由于干冰的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
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空气传入观众耳中的;
能区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区分的依据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液化;空气;音色。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时吸放热的判断和声现象的知识,属于基础题目。
12.【答案】静止 压缩体积 【解析】解:小明扛着煤气罐走路,以小明为参照物煤气罐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煤气罐中的液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得到的。
故答案为:静止;压缩体积。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若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本题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液化的两种方法的应用,属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3.【答案】凸 焦点 不变 【解析】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让其正对阳光,且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所以把艾绒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就能把艾绒点燃;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被削磨成透镜的冰与被削磨前相比,其种类和状态均不变,因此密度不变。
故答案为:凸;焦点;不变。
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本题考查凸透镜的特点和密度的特性,关键明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
14.【答案】 【解析】解:已知冰的质量为:,由可得,冰的体积为:
,
桶的容积为:;
冰全部熔化为水后质量不变,即,
由可得,水的体积为:,
则需要加水的体积为:,
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
已知冰的质量,利用可求出冰的体积,即桶的容积;
冰全部熔化后的质量不变,由此可知熔化的水的质量,利用可求出水的体积,空桶的容积与水的体积之差是需要添加的水体积,再由求出需要添加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运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的质量不变。
15.【答案】高度 倒 放大 投影仪 左 【解析】解:由焦距的概念知,;
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到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图知,此时蜡烛在1倍、2倍焦距之间,所以在光屏上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生活中所用的投影仪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物距变大,像和像距都会变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高度;倒;放大;投影仪;左。
从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及其应用;
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不仅要熟练掌握规律内容,而且要掌握器材的调节及有关问题的解决。
16.【答案】较薄 大小 垂直 不能 虚 【解析】解: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根据实验的要求,须将玻璃板垂直在水平桌面上;
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
。
故答案为:较薄;大小;垂直;不能;虚;
。
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和保证实验效果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将玻璃板垂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相反,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本题主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实验前务必把实验器材准备齐全,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17.【答案】小 22 液 4 晶 能 【解析】解: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用“水浴法加热”,为了使冰受热均匀,便于记录实验温度,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小的冰块;
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且液面再零上,因此读数为;
由图丙可知,在是冰的熔化过程,以后完全熔化,因此第时物质处于液态,冰熔化经历了;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由此可知冰是晶体;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直到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便可得到图丙中的DE段图象。
故答案为:小;;液;4;晶;能。
要从受热均匀和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的方面考虑;
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液面是在零上或零下来读数;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完全熔化后是液态;据此分析;
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和水沸腾特点的掌握,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只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
18.【答案】左 从大到小 偏大 用保鲜膜包住小石块 【解析】解: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说明右边更重,则应往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从大到小依次增减砝码,当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横梁再次平衡时后,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质量;
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则小石块的体积;
则小石块的密度:;
由于小石块吸水,会导致在测量体积的时候所测的值偏小,由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大;
对于一些吸水性的物体的体积的测量,可以用很薄的保鲜膜包住后再进行测量。
故答案为:左;从大到小;;大;用保鲜膜包住小石块。
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说明右边更重,则应往左调节平衡螺母;
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从大到小依次增减砝码,当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横梁再次平衡时后,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
小石块的体积为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减去量筒中水的体积;
知道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
由于小石块吸水,会导致在测量体积的时候所测的值偏小,根据计算出密度也会有偏差;
对于一些吸水性的物体的体积的测量,可以用很薄的保鲜膜包住后再进行测量。
本题是关于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主要考查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密度的计算、实验误差的分析,以及对吸水性物体在测量体积的时候的一些措施。
19.【答案】解:
已知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汽车行驶的速度:,
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已知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汽车行驶的总时间为:,
所以汽车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两个过程总的平均速度为。 【解析】已知汽车在反应过程中的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已知制动的时间,进一步求出总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20.【答案】解:已知:,,,
由得,血液的密度:;
成年人体内血液的总质量为。
答:此人血液的密度为;
此人血液的总质量为4200g。 【解析】已知抽取的血液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血液的密度;
已知人体内血液的总体积和血液密度,利用公式得到成年人体内血液的总质量。
此题考查的是密度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解答过程需要注意正确的单位换算,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g,【答案】B,【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