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物理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03kg/m3,5km,铁路桥全长约5,【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下列数据与事实最接近的是( )
A.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 B.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C. 人体的脉搏每秒钟大约跳动60次 D.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m/s
2.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D.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4.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无关
C.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低声轻语是为了降低发声频率
D. 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5. 2020年6月21日恰逢我国夏至节气,全球出现“金环凌空”的日食盛景,我国许多地区都能观看到这一奇
观。下列选项中与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屏幕上的“手影”
B. 水中的“倒影”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筷子好像“折断”了
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 红外线 B. 紫外线 C. 红光 D. 紫光
7. 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摄像头
8. 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9. 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 乒乓球不慎被压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不变
C.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
D. 故事影片中拍摄倒塌的高墙最好用泥土砖块砌成
10. 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B. a的密度是b的两倍
C. 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0.5×103kg/m3
D. 若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
11. 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应选择外形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小”)的像;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本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在______cm的范围之间;
(3)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个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该操作可以用来模拟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4)如果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13. 小强同学在家中自主学习,他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欲测一小石块的密度,他可用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烧杯、细线、水和小石块。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天平静止时横梁右端高,则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小石块浸没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总质量m1;
(3)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向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5)上述实验过程可简化为如图,小石块的质量m石=______;
(6)设水的密度为ρ水,则小石块体积的表达式:V石=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7)如步骤(3)中取出小石块时带走了一些水,小强所测的小石块质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石块的真实质量。
14. 大梦从家里找到一副眼镜,她想知道该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助她进行判断。(不能用手摸的方法进行鉴别)
(1)实验器材:______;
(2)简述操作方法、现象: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
15. 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架子鼓。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用力越大,同学们听到声音的______越大。
16. 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 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18.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m;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 m。
19. 农业上常采用配制适当密度的盐水进行选种。在选稻种时需用密度是1.1×103kg/m3的盐水,现配制了500mL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0.6kg,这样的盐水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加______(选填“盐”或“水”)______kg。
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上安装了很多App应用软件。
App是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手机App种类多种多样,包括通信类、游戏类、娱乐类、社交类、实用生活类等。
小红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后,打开手机中的GPS定位软件,可以通过卫星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还可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头内的透镜组合,相当于焦距为2.1mm凸透镜,前置摄像头利用应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
(1)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打电话时可通过音色辨别出熟人
B.利用手机软件照镜子,看到自己的脸是缩小的实像
C.增大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白天,通过手机上网查阅资料,此时手机屏可以发光,是光源
(2)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二维码,设备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所含的信息。扫描时,如果环境光线较暗,手机会自动调起闪光灯,闪光灯发出的光在均匀空气中沿______传播。某次扫描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大而不完整,为了扫描到清晰完整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最好大于______ mm。
21. 夏天吃冰棍时,我们会发现冰棍周围冒“白气”,这个“白气”是如何形成的呢?它是向上漂,还是向下沉?为什么?
22. 如图所示,a、b是点光源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之后所对应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点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及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23. 图中F1、F2分别代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请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在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时的光路图。
24.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1=0.4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块密度ρ石=2.6×103kg/m3),求: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25. 厦门杏林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公路桥全长约8.5km,铁路桥全长约5.4km。一辆小轿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则:
(1)小轿车通过公路桥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一列长100m的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只需要3min,请计算火车在铁路桥上的平均速度;
(3)铁路桥为直线形,而“隔壁”的公路桥呈“M”形,通过高低落差,火车的车灯就不会对公路桥上迎面而来的车辆造成眩光影响。请说明这里包含的光学知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A、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一般在50kg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人体的脉搏每分钟大约跳动60次,每秒钟大约跳动1次,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答案】D
【解析】解:
A、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此选项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此选项错误;
C、人的正常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此选项错误;
D、深夜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噪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此选项正确。
故选:D。
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③人的正常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④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答案】A
【解析】解:
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每个选项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每个选项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利用超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传播较快,在液体中传播较慢,故B错误;
C、低声轻语是小声说话,降低了发声的响度,故C错误;
D、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导航、金属探伤、医疗诊断。
(2)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需要靠介质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4)减弱噪声途径: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特征、应用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理解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屏幕上的手影是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黑色的区域,这个黑色区域是影子,故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相当于一个平面镜,桥在水平面镜中成倒立等大的虚像,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来自水中的筷子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眼睛逆着光线看去,感觉在水面处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3)放大镜是光的折射现象;
(4)筷子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学部分包含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用这三条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光学问题。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性质的掌握情况,要知道红外线的具体应用,还要了解紫外线的基本常识。
【解答】
根据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由于红外线热效应强,测温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解析】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应增大物距,即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
8.【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
B、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当u>2f、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部分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m,5m/sB,【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g/m3D,【答案】A,【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