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021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021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7021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物理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5m/s,4m/s,9km,【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通过声音可以辨别熟悉的伙伴,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2. 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 3:4 B. 4:3 C. 1:2 D. 2:1
3. 学完密度知识后,一位普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30dm3 B. 60dm3 C. 100dm3 D. 120dm3
4. 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5. 下列方法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 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 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C. 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 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6.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7. 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 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 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 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8. 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B. 0s−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 2−5s内,小车做匀速运动
D. 5−7s内,小车运动了6m
9. 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 市区里种花种树
C. 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 市区里汽车喇叭禁鸣
10. 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来引导掘进机
B. 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
C. 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D. 海市蜃楼
11. 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 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 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 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12. 下列光学器件中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
A. 老花镜 B. 近视镜 C. 潜望镜 D. 汽车观后镜
13. 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B. C. D.
14. 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A. 空气、水、钢铁 B. 水、钢铁、空气 C. 钢铁、水、空气 D. 钢铁、空气、水
1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汽车上的“后视镜”
B. 地上的“树影”
C.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 树在水中的“倒影”
16.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 c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 cm.
17.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当液面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
20.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1. 小锋假期和爸爸乘车外出,发现公路边的树木向后运动,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小锋发现汽车在每10s时间里刚好经过4颗树木,且每颗树之间的距离均为50m,则该车平均速度为______m/s,合______km/h。
22. 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_____;(2)______。
23.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定的。
24.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5. 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象。
26. 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甲图所示,秒表测得的总时间为______s;
(2)如图乙图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g;
(3)如图丙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4)如图丁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7. 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厚海绵,海绵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__ 传播的.
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2)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COB是该光路的______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
下列现象或应用与声音的反射有关的是:______
A.打鼓时我们能听见鼓声
B.雷雨天时我们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
C.天坛公园的回音壁
D.铁路工人利用敲击铁轨来发现螺栓松动
(3)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实验中应该保持玻璃圆筒A和入耳位置______ ,只改变反射面的______ .小明又将实验改进,如图丙所示在原来的人耳处增加了圆纸筒,这样做可以增加听到声音的______ .
(4)小明多次实验后,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______ 有关.如果利用声波的反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材料若在表中选的话,应该选择______ .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
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8. 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______cm3;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乙所示,他应先______,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3g,然后将量筒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g。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
29. 小明乘西安地铁3号线从起点到终点只需要66分钟,此全程总长为39.9km.
(1)小明坐在车厢内感觉行车时平稳安静,了解到由于车身底部安装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这种装置可降低振动产生的噪声,这是在______ 处减弱噪声.他在列车行驶在高架桥段时通过车窗看见夕阳下长安塔巍然耸立,水面上雾气蒙蒙,雾是由水蒸气______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2)当车匀速驶在高架桥段时,他从第1根电线杆开始计时,到第11根电线杆停止计时,共用10秒,他又了解到每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10m,则车在高架桥段的速度是多少m/s?合多少km/h?若车长20m,要全部经过桥上长15m的隔音板,需要多长时间?
30. 小明暑假到三门峡旅游,给酷爱书法艺术的爷爷买了一个澄砚台,如图所示,他听说澄砚台是用黄河泥陶制成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砚盖的质量为88.8g,再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29.6g,求:
(1)这个砚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澄泥砚的质量是318g,则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4)小明发现在操作过程无误、测量方法正确,所用测量器材完好的情况下,测得澄泥砚所用材料的密度总是偏大,你认为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的高低会影响音调的高低,因此通过响度、音调、频率都无法分辨出熟悉的声音。
故选:B。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2.【答案】D
【解析】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可得,2ρ甲V+ρ乙V=ρ甲V+3ρ乙V,整理得ρ甲:ρ乙=2:1.
故选D.
根据质量相同,利用方程法可将两侧的质量表示出来,因为体积V均相同,可顺利约去,这样简单整理后即可得出密度之比.
3.【答案】B
【解析】解:中学生的质量约m=60kg,密度ρ=1.0×103kg/m3,
中学生的体积v=mρ=60kg1×103kg/m3=0.06m3=60dm3。
故选:B。
首先估计出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kg,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再用公式V=mρ算出中学生的体积,选出正确的答案。
估算是中学生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要对日常生活中的质量、长度、体积、密度、电压、功率、速度等物理问题进行留心观察,注意思考,积累和培养估算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解: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船体振动产生声音。此选项错误;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信息,希望被困者做出回应。此选项错误;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更清晰地听到求救的信号,但不是超声波。此选项错误;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更容易发现信息。此选项正确。
故选:D。
①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③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④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声效果最好,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差。
此题是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综合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作用、声音的分类及不同介质的传播特点,涵盖的规律较多,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就要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加快蒸发,就要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此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
要明确措施,首先要知道对应的理论。要减慢蒸发,同理也要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选取措施;
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利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解答】
解:A、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头发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升高了头发的温度,加快了蒸发;
B、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升高了湿衣服上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了蒸发;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
D、将酒精的瓶盖拧紧,酒精上方的空气不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太阳离地球很远,太阳光达到地球上,几乎接近平行光,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成一点,会聚在主光轴上,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是20cm,焦距f=20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5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判断成像情况。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掌握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首先判断焦点,再判断焦距,最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7.【答案】D
【解析】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AB错误;
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ρ=mV得,V=mρ,所以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本题考查密度和质量的特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密度和质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在0∼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6m7s≈0.86m/s,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2m5s=0.4m/s,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2∼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故C错误;
D、在5∼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s=6m−2m=4m,故D错误.
故选:B.
(1)由s−t图象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物体的s−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此题考查图象的分析能力和平均速度的计算,解题关键是看清图象的各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特点,这类题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
9.【答案】B
【解析】解:A、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知道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也可以减弱噪声。
此类问题是考查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的区别。
10.【答案】A
【解析】解:
A、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
B、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错误;
C、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C错误;
D、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加快液体蒸发快慢的措施有三个: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将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与以上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同时,由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在这里也通常结合控制变量法以实验探究的题目来考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答】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A正确。
B、将盘子里的水倒入瓶子内,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这样做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B错误。
C、把衣服上的水通过外力挤掉一部分,衣服上的水是减少了,但这与加快蒸发没有联系。故C错误。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解:A、老花镜的镜面是凸透镜,它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来矫正远视眼,符合题意;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近视眼镜没有使用凸透镜,不符合题意;
C、潜望镜的主要部件是两面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D、后视镜利用了面镜的成正立的像规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凸透镜成像原理是由于光的折射;其次了解一些光学器件所利用的光学知识,是解答本题所必需的.
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及透镜成像的应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光学器件加以区分,看到底是哪种,利用的又是什么原理.
13.【答案】C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像与小鸭相对于湖面是对称的;只有C符合条件。
故选:C。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即可顺利解答此题。
14.【答案】A
【解析】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水)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故选A.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本题关键是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15.【答案】B
【解析】解:A、汽车上的“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地上的“树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树在水中的“倒影”,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直线传播,都是基本的光学知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16.【答案】0.1;1.16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0.1cm;
木块的长度为2.16cm−1.00cm=1.16cm.
故答案为:0.1;1.16.
(1)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线的距离是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
(2)确定刻度尺度的最小分度值,由图知,木块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
木块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木块的长度.
本题考查了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对刻度尺读数,对刻度尺读数时应注意:①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②看物体的端点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③读数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并在最小分度值之后再估读一位;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
17.【答案】50∘;下降
【解析】解: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
又因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
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
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50; 下降.
根据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
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本题利用了镜面反射来解释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原理,关键是知道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和光的反射定律.
18.【答案】升华 凝华 熔化
【解析】解: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渐大后下落,遇到暖气流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变为气体,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由于升华要吸收热量,所以致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此过程中,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而小冰粒遇到暖空气时,遇热变为雨点,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因此属于熔化现象,可根据上面的分析准确进行填空。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对干冰这种特殊物质所形成的物态变化要记住。
19.【答案】放大 不能
【解析】解:(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2f>u>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靠近凸透镜7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A,5A”和“6V0,5V和2,【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练习试卷(一)(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103kg/m3)的质量为,【答案】C,【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