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物理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本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本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103kg/m3,9km,海底隧道长6,9×103kg/m3),【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AB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本溪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根据生活经验,下列两个物体中质量相近的一组是( )
A. 一支中性笔和一条狗 B. 一块抹布和一盆水
C. 一个足球和一个铅球 D. 一个手机和一本物理书
2. 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均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湖中倒影 B. 池水“变浅”
C. 形影不离 D. 镜中的车
3. 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片描述的情景中,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
A. 图中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B. 图中寒冬的户外,军人们呼出的白气
C. 图中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上的霜
D. 图中从冰箱刚取出的饮料,瓶壁出现的水珠
4. 秋天,在雨后的“本溪大地公园”中,彩虹当空、亭台倒影、草长莺飞、枫叶丹红。令游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对此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B. 亭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 草长和莺飞都属于机械运动
D. 人们能看到红色的枫叶,是因为枫叶是光源
5. 关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与音调的高低有关
C. 在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6. 用凸透镜观察物体时,通过下列选项中所描述的现象,能推理出所成的像是实像的是( )
A. 像比物体小 B. 有光线进入人眼
C. 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 D. 像是正立的
7. 如图为本溪市“地标性”建筑——衍水大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辆在桥上行驶时,相对于大桥两侧的围栏是静止的
B. 桥头两侧有隔音板,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下桥时有监控摄像头抓拍,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 夜间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衍水大桥”这四个发光的字,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
8. 小红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水
1.0×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铝
2.7×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 物质的密度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状态无关
C. 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和实心铜块,铝块的体积大于铜块的体积
D. 把200g 酒精倒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4×103kg/m3
9. 图甲为一款蔬菜和水果的净化器,该净化器利用的是每秒产生42000次振动的声波来清洗蔬菜表面的污渍。在使用净化器清洗蔬菜时,将净化器和蔬菜一起放入水盆中,这种声波的振动会使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净化器产生的声波是超声波
B. 净化器能去除蔬菜表面的污垢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
C. 看到浸没在水中的苹果是苹果的虚像
D. 水中产生的大量气泡是由于水沸腾产生的
10.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而这些产品不仅会造成近视眼的高发,且存在着大量的蓝光,蓝光射入眼睛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青少年的眼睛健康。如图是一款有一种镀膜的防蓝光眼镜,蓝光射到膜的表面能够返回,佩戴这种眼镜能够保护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蓝光照射到眼镜表面时发生反射现象,能够防止蓝光进入眼睛
B. 近视眼形成原因之一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C. 图中眼镜片是凸透镜
D. 手机电脑的彩色屏幕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1. 甲乙两架无人机同时从地面起飞竖直向上飞行,如图是两无人机前4分钟的速度和时间关系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3分钟甲无人机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
B. 前3分钟,以甲无人机为参照物,乙无人机向下运动
C. 3到4分钟时两无人机相对静止
D. 3到4分钟乙无人机通过的路程是1200m
12. 如图甲所示是A、B两种液体的质量m与体积V关系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液体B的密度大于A的密度
B. 若A、B两种液体体积相同,则mA=2mB
C. 液体A的密度与它的体积无关
D. 若乙图中小瓶的容积为200ml,将小瓶装满液体A时总质量为840g,则装满B后总质量为440g
13. 小明一家自驾小汽车去郊游。如图是小汽车行驶过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前4min的车速为______m/s;从第5min到第25min,小汽车做______运动,运动的路程为______ m;小汽车前5min的速度比第5min到第25min的速度______(填“大”或“小”)。
14. 如图所示是一款追剧“神器”——手机屏幕放大器。该“神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手机离凸透镜的距离要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该透镜的焦距,通过它就可以看到______(填“正”或“倒”)立、放大的手机视频画面,若将手机靠近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将变______(填“大”或“小”)。
15. 在哈尔滨人们按正规钢琴一比一的比例,制作一架可弹奏的冰钢琴,与其普通钢琴相比,冰钢琴有着不一样的特质,它使乐声更加空灵动听。制作钢琴的冰是水对外放热______ 而成的。人们能区分出冰钢琴与普通钢琴弹奏出的乐声,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 不同;人们用力弹奏钢琴时,钢琴发出的声音变大,这是由于钢琴所发出声音的______ 变大。
16. 如图是汽车抬头显示系统(简称HD),HD可将水平显示器上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呈现在司机正前方,方便安全行车。挡风玻璃上成的像是光的______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行车时驾驶员若想将挡风玻璃的像调低,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移动后,像将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 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______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______发生了______现象。
18. 如图所示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授课情景。“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就得到了一个水球,接着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神奇的景象出现了:透过水球和气泡能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就好像“套娃”一样!此时大水球中出现了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跟______(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______(填“物”或“目”)镜成像原理相同;气泡中却显示出王亚平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19. 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所示。若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且其他条件不变,对于以下三种情况,实验中记录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为b、c、d,则b曲线对应______情况,c曲线对应______情况,d曲线对应______情况。(均选填“甲”“乙”或“丙”)
甲:仅增加水的质量
乙:仅增大液面上方气压
丙: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上方气压
20. 如图为某盒装液体牛奶,其净含量为200mL,该牛奶密度是1.02×103k/m3,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_ g;若喝掉一半,剩余牛奶的密度______;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将整盒牛奶带到太空中,盒中牛奶的质量______(以上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 小明驾车通过小区道路转弯处时,通过转弯处的镜子M(可看作平面镜)看到了行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了行车安全。如图为转弯时的俯视图,其中A是车内小明的眼睛,B为行人,请作出小明看到行人的光路图。
22. 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成的像,图中已经画出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你画出:
(1)点光源S的位置;
(2)补全入射光线;
(3)画出这条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3. 如图所示,将一支激光笔放置到A处,将一枚硬币放置在不透明容器底部B处,请你利用一种实验器材或生活中的物品,想办法使A处发出的光能照射到B处。
(1)请说出你所选择的这种实验器材或物品的名称;
(2)大致画出你的设计思路(器材或物品的位置及光路)。
24. 港珠澳大桥(如图甲)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k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求:
(1)当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
(2)若一辆汽车通过海底隧道耗时3min,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是否超速?
(3)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隧道,所用时间为280s,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米?
25. 2020年中国农历鼠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为了喜迎新年,小亮买了一个铜制鼠摆件,如图所示。为测出该摆件的体积,小亮把该摆件完全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刚好溢出300g的水。(ρ铜=8.9×103kg/m3)
(1)该摆件的体积为多少cm3?
(2)若该摆件是实心的,则该摆件的质量为多少克?
(3)这个摆件实际质量是890g,则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少cm3?
26. 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用此装置分别给冰和石蜡两种物质加热,两种物质熔化后又加热了一段时间,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数据绘制了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
(1)小王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温度值为______℃;
(2)由图象可以看出______(填“A”或“B”)是石蜡的熔化图线,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3)在t1时刻(室温为18℃)将B物质从水中取出,B ______(填“会”或“不会”)继续熔化。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27. 如图甲所示为沈阳机场登机口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一秒辨身份。小平利用“F”字样的LED光源(“F”高10cm)、光屏(贴有网格纸)如图乙所示,焦距f=10cm的凸透镜和光具座等器材,对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的规律,做了如下探究:
(1)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将光源、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使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他应适当把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调整,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当光源向右移动到距透镜______ cm开始,将不再是人脸识别系统的成像特点。
(3)下表是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和测量的结果,表格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
次数
物距/cm
物高/cm
( )
像高/cm
成像情况
1
50.0
10
12.5
2.5
倒立、实像
2
40.0
10
13.3
3.33
3
30.0
10
15.0
5
通过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凸透镜所成的像将______,像距将______(以上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他又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将原透镜换成焦距是15cm的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度数合适的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______。
(2)在玻璃板的乙侧点燃蜡烛,拿另一只未点燃的等大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如图甲所示,则玻璃板的______(填“甲”或“乙”)侧为观察位置。
(3)移动点燃的蜡烛,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和A′,B和B′,C和C′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
A.平面镜成虚像
B.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将玻璃板以为轴沿甲图中箭头方向转动,可以观察到像______(填“沿箭头方向移动”、“逆着箭头方向移动”或“不动”)。
(5)实验时发现玻璃板所成的像不够明亮、不易观察,于是他另取了一块平面镜,将上半部分的反光镀膜去掉一部分(变成透明玻璃板),如图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蜡烛在“平面镜”的成像情况,然后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眼睛观察到的图丁中的______(填“一”或“二”)区域蜡烛A的像重合,又与另一区域蜡烛A的像成为一个整体;(一)、(二)两个反射面所成A的像的大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9. 小明想测量咸鸭蛋的密度,由于咸鸭蛋无法放入量筒中,于是他找来了烧杯和足量的水(水的密度ρ水=1g/cm3),利用天平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已经调好的天平,你认为他在调节天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改正错误后,他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天平才能重新平衡。
(2)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咸鸭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咸鸭蛋的质量m1为______ g。
(3)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将咸鸭蛋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浸没,待液面静止时,用记号笔在烧杯侧壁水面的位置做标记;
(5)取出烧杯中的咸鸭蛋,用天平测出此时咸鸭蛋的质量m3;
(6)______,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
(7)小明忘记将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表格中,只将数据写在了草纸上如图丙所示。这些数据正确的填法是______(填选项)。由此可知咸鸭蛋的密度为______g/cm3。
咸鸭蛋的质量m1/g
①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g
②
咸鸭蛋的质量m3/g
③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4/g
④
咸鸭蛋的密度g/cm3
A.①83 ②150 ③210 ④72
B.①72 ②150 ③73 ④210
C.①72 ②210 ③73 ④150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一支中性笔的质量约15g,一条狗的质量约15kg,两者质量相差悬殊,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块抹布的质量约20g,一盆水的质量约2kg,两者质量相差悬殊,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足球的质量约500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3kg,两者质量相差悬殊,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手机和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差不多,在200g左右,两者质量相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等等。
2.【答案】B
【解析】解:
A、湖中倒影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
B、池水看起来变浅是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都发生变化,故B正确;
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不变,故C错误;
D、镜中的车,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传播的速度不变;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此时传播方向和速度均发生变化。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要学会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答案】D
【解析】解: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内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低的空气液化的小水珠,故A错误;
B、图中寒冬的户外,军人们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图中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眼镜上凝华形成的霜,故C错误;
D、冰箱里刚取出的矿泉水瓶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矿泉水瓶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瓶外壁出现水珠,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A
【解析】解: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阳光被空气中的小水珠折射后,发生色散形成的,故A正确;
B、亭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虚像,故B错误;
C、草长是生物的生长变化,不是机械运动;莺飞,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我们能看到红色的枫叶是因为枫叶反射太阳发出光中的红光,枫叶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1)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光的反射、机械运动以及光源,内容较多,但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均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A错误;
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与音调的高低有关,因果关系不正确,故B错误;
C、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C错误;
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液体自身温度的高低;二是液体表面积大小;三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故D正确。
故选:D。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2)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据此分析判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分析判断;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液体自身温度的高低;二是液体表面积大小;三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乐音的特性、光的反射定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知识,考查内容较多,但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答题时注意因果关系。
6.【答案】A
【解析】解:A、由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当像比物体小时,所成的像是实像,故A正确;
B、有光线进入人眼,不能推理出所成的像是实像,因为看虚像时,也有光线进入眼睛,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故C错误;
D、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D错误。
故选:A。
(1)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正立等大的虚像;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mB;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ρA>ρB,故A正确;
B、若A、B两种液体体积相同,由图知,V=2cm3,
mA=8g,mB=4g,则,故mA=2mB,B正确;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时,密度是确定的,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但物质的密度与质量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
D、由甲图象可知,A、B的密度分别为:ρA=mAVA=8g2cm3=4g/cm3,ρB=mBVB=4g2cm3=2g/cm3,
已知小瓶的容积为200ml=200cm3,将小瓶装满液体A时总质量为840g,根据ρ=mV可得,m总=m瓶+ρAVA=m瓶+ρAV瓶,840g=m瓶+4g/cm3×200cm3,
解得,m瓶=40g,
装满B后总质量为:m总′=m瓶+ρBVB=m瓶+ρBV瓶=40g+2g/cm3×200cm3=440g,故D正确。
故选:ABD。
(1)分析图示m−V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可以看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根据密度公式比较A、B的密度大小。
(2)若A、B两种液体体积相同,由图象可分析质量的关系。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
(4)根据图象求出甲、乙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可求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图象和控制变量法(同样的体积比较质量)是本题的关键。
13.【答案】6 匀速 1800 大
【解析】解:s−t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故物体做匀速运动。故0−5min小汽车做匀速运动,5−25min小汽车做匀速运动。
由图象可知前5min的路程为1800m,故前4min的车速为v1=s1t1=1800m5×60s=6m/s;
前5min的路程为1800m,总路程为3600m,
从第5min到第25min,小汽车做匀速运动,运动的路程为:3600m−1800m=1800m,
从第5min到第25min,小汽车的速度v2=s2t2=1800m(25−5)×60s=1.5m/s100km/h,
可见,汽车通过海底隧道耗时已经超速。
(3)车队的速度v′′=90km/h=25m/s,
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v′′t′′=25m/s×280s=7000m,
海底隧道的长度s′=6.7km=6700m,
车队的长度s车队=s′′−s′=7000m−6700m=300m。
答:(1)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0.55h的时间;
(2)该车已经超速;
(3)该车队的长度为300m。
【解析】(1)从图乙可知,限速v=100km/h,由v=st的变形式t=sv得出通过大桥的时间;
(2)利用速度公式得出汽车通过海底隧道的速度,并与限速比较,即可判断汽车通过海底隧道时,是否超速;
(3)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s=vt得出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用该路程减去隧道的长度,即为车队的长度。
本题考查时间、速度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5.【答案】解:(1)由ρ=mV得,溢出水的体积为:
V水=m水ρ水=300g1g/cm3=300cm3;
该摆件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即V摆件=V水=300cm3;
(2)若该摆件是实心的,由ρ=mV得,则该摆件的质量为:
m=ρV=8.9g/cm3×300cm3=2670g;
(3)由ρ=mV得,摆件中铜的体积为:
V实心=m′ρ铜=890g8.9g/cm3=100cm3;
空心部分体积为:
V空=V摆件−V实心=300cm3−100cm3=200cm3。
答:(1)该摆件的体积为300cm3;
(2)若该摆件是实心的,则该摆件的质量为2670克;
(3)这个摆件实际质量是890g,则空心部分体积为200cm3。
【解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V=mρ求出水的体积,该摆件的体积为溢出水的体积;
(2)若该摆件是实心的,根据m=ρV算出该摆件的质量;
(3)若这个摆件实际质量是890g,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实心铜的体积,则总体积减去铜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体积。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关键是摆件完全浸没时溢出水的体积和本身的体积相等,计算过程注意单位的换算。
26.【答案】−6A升高 会 温度高于B的熔点,且B会吸收热量
【解析】解:(1)由图丙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末端在0℃下方,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6℃;
(2)石蜡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由图象可以看出A是石蜡的熔化图线,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冰为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B是冰的熔化图线,在t1时刻(室温为18℃)将B物质从水中取出,温度高于冰的熔点,且B会吸收热量,故B会继续熔化。
故答案为:(1)−6;(2)A;升高;(3)会;温度高于B的熔点,且B会吸收热量。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石蜡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冰为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B是冰的熔化图线;晶体的熔化条件为: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本题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考查温度计读数、图象分析等知识。
27.【答案】同一高度 左 缩小 20 像距/cm变大 变大 远视
【解析】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此时物距为30cm,u>2f,则f2f,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名校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6m/s≈1,【答案】A,【答案】C,【答案】AB,【答案】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营口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t,【答案】B,【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