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03kg/m3,【答案】B,【答案】C,【答案】D,【答案】ACD,【答案】B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下列估测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0cm
    B.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口腔温度)
    C. 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是3s
    D. 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3m/s
    2. 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到“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漏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莺的歌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流水声传入人耳不需要时间
    C. 清脆的鸟鸣声比低沉的流水声音调低 D. 鸟鸣声和流水声的音色相同
    3. 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
    C.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4.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屏幕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B. “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通过放大镜观察邮票图案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D. 雨后晴朗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的是水
    5.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 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 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 D. 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6.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人耳处有效控制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 B.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C. 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 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7.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 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C.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 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8. 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水平公路上向东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min,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
    B. 10∼20min,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 0∼3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9. 用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收付款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手机这种摄像头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C. 手机拍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与望远镜物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D. 当手机的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看到二维码所成的像将变大
    10. 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密度比b的小
    B. a物质的密度是0.5×103kg/m3
    C. b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
    D.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1. 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嘴分别吹瓶口,则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______瓶的音调最高。


    12. 如图所示,这种反射是______发射(选填“镜面”或“漫”),该反射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遵义老城区上空上演了一场无人机灯光秀,3000架无人机在空中拼出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图案,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悬停,组成了会址的图案,此时无人机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若一架无人机竖直升高150m用时15s,则该无人机上升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14. 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______ 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______ 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15.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霜的形成是______ 现象,河水结冰是______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6. 云南北迁亚洲象群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象群之间通过______(选填“超声波”、“声音”或“次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17. 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铅笔的像为______(选填“实”“虚”)像,且尖端朝______(选填“右”或“左”),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______ cm。

    18.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右移动时,液面高度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此时入射角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 如图所示,当一束红光与一束紫光相距d平行入射到一块玻璃砖上,经玻璃折射后______(选填“仍然平行”或“不再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d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 新冠疫情期间,某医院急诊室的一只质量为50kg的医用氧气瓶,刚启用时瓶内氧气密度为ρ。在给急救病人供氧半小时后氧气瓶的质量变为3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ρ2,再使用一段时间,氧气瓶的质量变为20kg,则氧气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密度为______。
    21. 小明驾车通过小区道路转弯处时,通过转弯处的镜子M(可看作平面镜)看到了行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了行车安全。如图为转弯时的俯视图,其中A是车内小明的眼睛,B为行人,请作出小明看到行人的光路图。


    22. 如图所示,光线AO与水面成30∘角射在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3. 已知暗箱内有一只凹透镜和一只平面镜。请在暗箱内画出完整的光路图,填上光学仪器,并注明凹透镜虚焦点F的位置。

    24. 如图所示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示意图中从A到E,湖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根据你学过的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的知识解释这样变化的原因?


    25. 沈阳北站到葫芦岛北站的G2652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沈阳北
    始发站
    06:57
    0分
    0
    2
    辽阳
    07:25
    07:27
    28分
    70千米
    3
    鞍山西
    07:39
    07:41
    42分
    100千米
    4
    盘锦
    08:10
    08:12
    1小时13分
    154千米
    5
    锦州南
    08:46
    08:48
    1小时49分
    223千米
    6
    葫芦岛北
    09:05
    09:08
    2小时8分
    266千米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沈阳北站驶往葫芦岛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列车由辽阳站驶往鞍山西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6. 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小明的父亲外出时买了一个用铝材料制造的球形艺术品,用天平测得此球的质量是486g,体积为200cm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通过计算说明此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2)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为502g,求液体密度是多少?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求球形艺术品和水的总质量是多少?
    27. 图甲是小强和小康同学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某时刻该物质的温度如图甲所示为______℃。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第3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甲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28. 小图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小车在AB段平均速度vAB=______m/s。
    (3)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丽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______(用字母v1和v2表示)。

    29. 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写出一条)。

    3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华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图甲所示操作,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常用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若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凸透镜向______(选填“右”或“左”)移动到另一位置,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30cm处,光屏上的像模糊不清,这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相似。
    31.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调和油和食盐水密度的实验。
    (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______。
    (2)小明测量调和油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4g;
    ③将适量的调和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调和油的总质量为______g(如图丙所示);
    ④将烧杯中的调和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调和油的体积为______mL(如图乙所示);
    ⑤计算出调和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
    (3)若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调和油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则小明应该将上述实验步骤的顺序调整为______(填实验步骤序号)。
    (4)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小明同学用烧杯代替量筒利用密度为ρ0的金属块测量了食盐水的密度。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0
    ②往烧杯倒入适量的食盐水,把金属块放入烧杯中,发现金属块沉入食盐水中,用油性笔记下此时食盐水面位置M;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食盐水和金属块的总质量m1;
    ④______,用天平测出______质量为m2;
    ⑤则食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______(用m0、m2、m2和ρ0表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C不符合实际;
    D、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8km/h=18×13.6m/s=5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A 
    【解析】解:A、我们听到莺的歌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故A正确;
    B、水声在空气中传播时,因为有速度,所以传入人耳需要时间,故B错误;
    C、清脆的鸟鸣声比低沉的流水声音调高,故C错误;
    D、鸟鸣声和流水声的音色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根据声音传播是有速度的进行分析;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4)通过音色来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声。
    本题考查了声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速等,属于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3.【答案】B 
    【解析】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错误;
    B、蜡烛“流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
    C、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C 
    【解析】解:A、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而不是红、黄、蓝,故A错误;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通过放大镜观察邮票图案利用了光的折射,故C正确;
    D、迎着月光走,地上的水面对月光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强,地面对月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弱,所以地上发亮的是水,故D错误。
    故选:C。
    (1)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3)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人感觉物体的亮暗,关键是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多就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少就感觉暗。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我们身边与光现象有关的一些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5.【答案】D 
    【解析】解:A、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熟知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声在生活中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可解答此题。

    6.【答案】C 
    【解析】解: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检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B、选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C错误。
    D、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8.【答案】ACD 
    【解析】解: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故A正确;
    B、10∼20min,乙车的s−t图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乙车静止,故B错误;
    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ACD。
    (1)(3)(4)比较相同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的大小,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
    (2)在s−t图象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CD 
    【解析】解: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利用手机自拍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正确;
    C、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正确;
    D、当手机的摄像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看到二维码所成的像将变大,故D正确。
    故选:BCD。
    (1)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的范围f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相关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