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物理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04克B,2米处,【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下面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比较准确的是( )A.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克 B. 运动员短跑的速度可以达到10米/秒
C. 操场上某同学跳高的成绩是125米 D. 正常的成年人的体重可达到500牛顿 城市中汽车禁止鸣号、住宅区道路旁安装隔音板等措施的目的是( )A. 绿化居住环境 B. 降低噪声污染 C. 减少大气污染 D. 缓解热岛效应 如下图为光线在界面AE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CG为法线,则折射角是( )
A. B. C. D. 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了两个力,从图中可看出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皮鞋擦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这是由于( )A. 反复擦可以增加漫反射效果
B. 反复擦可使鞋油填充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 鞋油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
D. 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 在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B.
C. D.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厘米处,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40厘米 B. 30厘米 C. 20厘米 D. 10厘米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们能够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 歌唱演员“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D.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能说地球绕太阳运动,而不能说太阳绕地球运动
B. 汽车驶过一楼房,只能说汽车在运动,而不能说楼房在运动
C. 一幢大楼造好后,因为固定不动,所以房子是绝对静止的
D. 整个世界由运动物质组成,自然界里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和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 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C. 经过6秒,甲车在乙车前面米处
D. 通过米的路程,甲车比乙车多用时4秒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某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为5米/秒,其读作______,它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图中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图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
图表示力能使物体______.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透镜中,甲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乙透镜叫做______透镜。照相机的镜头由一组透镜制成,其原理相当于图中透镜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图中,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这些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的形式传到现场观众的耳中。如图所示国庆阅兵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方队中的战士以队中战友为参照物,他是______的,判断依据是他相对于队友的位置______。新型战机整齐地在方队上空飞越蓝天,看出战机比方队运动得______,判断的依据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飞机比方队通过的______。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这现象说明太阳光是______光,此种现象一般称为______,其原理与图中______图相同。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_、蓝叫做三原色光。
身高米的中学生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像离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像高是______米;若人离镜远去,人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质量为千克的物体在空中飞行时,所受重力为______牛;把它放在月球上,其质量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某中学初二年级同学在探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用尼龙细线固定在弹簧秤的挂钩上,每次实验时,他们都将弹簧由A拉伸到B位置。研究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图中与或与可知,此探究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的是______法。
分析比较图中与中拉力的方向及弹簧的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在图中,重为1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在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在图中画出光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
某铁路大桥全长千米,其中位于江面上的正桥长千米,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正桥要100秒。求:
火车的速度;
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体育课上,某同学在用大小为70牛的力竖直向上拿起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实心铅球,求:
该铅球的重力;
该学生在拿起铅球的过程中,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打点计时器是测量______的物理量,它每隔______秒打一个点,图中打点计时器从左向右打出的点,第1点和第2点之间的时间间隔______第3点和第4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则可以判断物体运动越来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用______ 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
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要观察和比较的是像和物的______ ;
移去玻璃板后面未点燃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烛焰像,这说明_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_____;
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______和______;
然后应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其目的是______;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当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应从______选填“光屏”或“烛焰”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图示测量力的仪器是弹簧测力计,它的测量范围为______,最小刻度为______,使用此仪器前应先______,此时的示数为______。
在“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钩码质量千克重力牛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牛/千克11 22 34 在表格中填写“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发现该比值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其物理意义是______;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规律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D 【解析】解: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即克,故A错误;
B、运动员短跑的速度可以达到10米/秒,符合实际,故B正确;
C、某同学跳高的成绩是米,故C错误;
C、正常的成年人的体重可达到500牛顿,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B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只有选项B正确。
故选:B。
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BO为入射光线,OF为折射光线,CG为法线,则折射角为。
故选:C。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
该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解题关键是先认清每一条光线、界面以及法线,就可以确定折射角。
4.【答案】C 【解析】解:力的图示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图中尽管和的标度不同,但都是表示12N,所以,
故选:C。
力的图示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此题中的线段大于,但不能确认一定大于,尽管二者的标度不同,但都是表示12N,因此要向学生特别强调这一点,此题属于易错题。
5.【答案】B 【解析】【分析】
皮鞋擦油后看起来很亮,说明光经过鞋表面反射后比较集中,向着同一个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着各个方向,光线比较分散,所以表面看起来应该更暗。
此题主要考查了镜面反射,并且将镜面反射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解: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拭,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故选:B。 6.【答案】B 【解析】解:A、湖面的“月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杯中“断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墙上的“孔雀”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中的“风景”属于凸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7.【答案】A 【解析】解: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厘米处,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则物距小于焦距,所以焦距可能为40cm。
故选:A。
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本题通过凸透镜成像情况,根据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为像距。
8.【答案】C 【解析】解:A、我们能够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故B错误;
C、“引吭高歌”是指大声地唱歌,因此其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C正确;
D、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该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的特性等,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9.【答案】D 【解析】解:A、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同时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说太阳也在绕地球运动,不符合题意;
B、楼房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楼房也在运动,不符合题意;
C、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里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符合题意;
故选:D。
若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则乙相对于甲肯定也是运动的。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自然界里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静止只是相对的,自然界里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10.【答案】D 【解析】解:由图象可直接求出车的速度,,由此可知,故A、B错误。
经过6秒,甲车路程,乙车路程,因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在甲车前面处。故C错误。
通过米的路程,甲车用时间,乙车用时间,则甲比乙多用时间,故D正确。
故选:D。
由图象直接可求出时间t内的路程s;由图象求出物体的速度,可判断哪辆车速度大,由路程公式可求物体的运动时间。
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对于图象题学生不太习惯,做题时应注意读懂图,再结合匀速运动的知识求解。
11.【答案】运动快慢 5米每秒 1 s内通过的路程为5m 【解析】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某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为5米/秒,读作5米每秒,表示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为5m。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5米每秒;1s内通过的路程为5m。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目。
12.【答案】改变运动状态 发生形变 【解析】解: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用力踢出去的足球,
被另外一个运动员顶入球门,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说明力能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熊猫用力拉竹子,是竹子弯曲,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故分别填:改变运动状态;发生形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掌握.
13.【答案】会聚 凹 甲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甲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乙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照相机的镜头由一组透镜制成,其原理相当于图中透镜甲;
故答案为:会聚;凹;甲。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照相机是由凸透镜制成的;分析清楚图示然后答题。
本题考查了透镜的分类及作用,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振动 音调 响度 声波 【解析】解: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③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用大力时振幅大,响度就大。
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到现场观众的耳中。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响度;声波。
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③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④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到四面八方。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以及物理特征之一--响度的影响因素,属于声现象中的重点内容,但难度不大。
15.【答案】静止 没有改变 快 路程长 【解析】解:队中的战士以身边战友为参照物,他与队友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他是静止的;
新型战机整齐地在方队上空飞越蓝天,说明战机比方队运动得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飞机比方队通过的路程长。
故答案为:静止;没有改变;快;路程长。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考查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比较运动快慢。
16.【答案】复色;光的色散;C;绿 【解析】解: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是折射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与图C的原理相同;
在各种不同色光中,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
故答案为:复色;光的色散;C;绿。
太阳光是复色光,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筷子弯折是折射现象;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以及光的折射现象,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17.【答案】不变 【解析】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即像高是米;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1m,像离镜也应是1m,
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所以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1;;不变。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来填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成虚像。
人在感觉上离镜近像大,离镜远像小,但不论视觉上感觉像变大还是变小,事实上像的大小都没变,总与物大小相同。
18.【答案】5 不变 【解析】解:物体的重力;质量不随物体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放到月球上,质量也不变。
故答案为:5;不变。
根据求重力,质量不随物体地理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本题考查了物体质量的属性和重力的计算,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掌握。
19.【答案】等效替代 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力方向相同 【解析】解:实验中是通过弹簧相同的形变来表示受到相同的拉力,利用了a图中测力计的示数来代换bc两图中两个力的合力。这种方法叫等效代换法。
将两个图结合起来分析,c图中两个力的合力与a图中的力大小相等,都为图中的两个力分别为1N和5N,从数量关系上分析,两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差。并且方向与较大的哪个力的方向相同。
故答案为:等效替代法;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力方向相同
每次实验都是将弹簧由A点拉长到B点,弹簧伸长的长度相同,表示每次测力计对弹簧的拉力相等,通过a图测力计的示数可知为通过三次弹簧相同的形变,来代换三次的拉力相同。
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看成是c图中两个力的合力,根据三者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等效替代法是物理中经常用到得一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串并联时,两个分电阻可以等效成一个电阻就用到了这种研究方法。
20.【答案】解:根据题目给出的标度,然后过物体重心作竖直向下、大小为16N的重力。如图所示
【解析】先画出标度,然后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本题的关键是牢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三要素。
21.【答案】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连接、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2.【答案】解:图中,入射光线平行于透镜的主光轴,折射光线发散,因此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故填凹透镜。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根据图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确定经过透镜折射后是发散了还是会聚了,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种类。
该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
23.【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4.【答案】解:火车通过正桥行驶的路程;
火车的速度:;
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由可知,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答:火车的速度为;
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250s。 【解析】火车通过正桥行驶的路程等于正桥的长度加上火车的长度,已知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火车的速度;
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等于大桥全长加上火车长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等于大桥全长加上火车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解:铅球受到的重力。
铅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竖直向上的力,
铅球受到的合力:,合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竖直向上。
答:该铅球的重力是49N。
铅球受到的合力大小是21N,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已知铅球的质量,由可以求出铅球受到的重力。
对铅球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合成方法求出铅球受到的合力;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本题考查了求铅球的重力与合力,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物体质量与重力间的关系、力的合成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26.【答案】时间 等于 快 【解析】解: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1秒钟内上下振动共50次,那么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打下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第1点和第2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与第3点和第4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故所用的时间相等;
第1点和第2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3点和第4点之间的距离,时间相等,所以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时间;;等于;快。
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1秒钟内上下振动共50次,就可算出每打下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打点计时器第1点和第2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第3点和第4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打出的纸带的间隔距离的不等就知道它们速度的快慢。
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属于基础考题。
27.【答案】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大小;不能;平面镜成虚像 【解析】解: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大小;不能;平面镜成虚像.
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28.【答案】焦距 凸透镜 光屏 凸透镜 同一高度 使像呈在光屏中央 不能 光屏 【解析】解:在实验前需要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所以中间位置一定放置凸透镜。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此时凸透镜不成像,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当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物像同侧。所以应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故答案为:焦距;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同一高度;使像呈在光屏中央;不能;光屏。
要解决此题,需知道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涉及到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成像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因此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时,不成像;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物像同侧。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要掌握规律的内容,搞清物距、像距及成像特点之间的关系。理解虚像与实像的区别,知道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
29.【答案】调零 不变 每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牛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解析】解:①弹簧测力计一个大格表示1N,里面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其分度值为其测量范围为:,使用时不能超出其最大测量值使用此仪器前应先调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②计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分别为:10、10、10,
分析表中数据,物体所受的重力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比值不变,其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牛;
可得出的初步规律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调零;;实验序号钩码质量千克重力牛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牛/千克111022103410不变;每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牛;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①使用弹簧测力计应先调零;在使用时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所指示的刻度来读数。
②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分析表中数据,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体温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零刻度,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使用时不能超出其最大测量范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上海市崇明区八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与温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崇明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l帕B,【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220 并 越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