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四动力学中的常见题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7023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四动力学中的常见题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7023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四动力学中的常见题型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7023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四动力学中的常见题型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5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四动力学中的常见题型
动力学中的常见题型[要点归纳]1.常见的几种图像:vt图像、at图像、Ft图像、aF图像等。2.两类问题(1)已知物体的运动图像或受力图像,分析有关受力或运动问题。(2)已知物体的受力或运动情况,判断选择有关的图像。3.图像问题的分析思路(1)分析图像问题时,首先明确图像的种类及其意义,再明确图线的点、线段、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的物理意义。(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建立相关方程解题。[例题1]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这两个图像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0.5 kg,0.4 B.1.5 kg,eq \f(2,15)C.0.5 kg,0.2 D.1 kg,0.2[解析] 由题图可得,物块在2~4 s内所受推力F=3 N,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eq \f(Δv,Δt)=eq \f(4,2) m/s2=2 m/s2,F-f=ma物块在4~6 s所受推力F′=2 N,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f,f=μmg解得m=0.5 kg,μ=0.4,故A选项正确。[答案] A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根据图像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及受力过程进行分段分析;(2)弄清每一段的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3)分析物体是否还受其他力的作用。 [针对训练]1.(多选)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用竖直向上的力F向上提它,力F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F小于图中A点的横坐标时,物体的重力Mg>F,物体不动B.图乙中A点的横坐标等于物体的重力值C.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D.图线延长线和纵轴的交点B的纵坐标等于-g解析:选ABD 当0≤F≤Mg时,物体静止,故A正确;当F>Mg时,能将物体提离地面,此时,F-Mg=Ma,a=eq \f(F,M)-g,A点表示F=Mg,所以B正确,C错误;图线的纵轴截距为-g,D正确。2.(多选)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水平拉力F及物体的运动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A.前2 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前4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大小为8 mC.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D.物体的质量m为2 kg解析:选AC 由vt图像可知,物体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 s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eq \f(Δv,Δt)=eq \f(4,2) m/s2=2 m/s2,故A正确。前4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s=eq \f(1,2)ateq \o\al(2,1)+v2t2=eq \f(1,2)×2×22 m+4×2 m=12 m,故B错误。物体受力如图所示,对于前2 s,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F-f=ma,f=μmg,2 s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F′=f,由Ft图像知F=15 N,F′=5 N,代入数据解得m=5 kg,μ=0.1,故C正确,D错误。3.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一带有风帆的滑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连同风帆)的质量为m,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风帆受到沿斜面向上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的倾斜直线是t=0时刻速度图线的切线。若m=2 kg,θ=37°,g=10 m/s2,sin 37°=0.6,则μ和k的值分别为( )A.0.375 6 N·s/m B.0.375 3 N·s/mC.0.125 6 N·s/mD.0.125 3 N·s/m解析:选B 由vt图像可知,滑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终以最大速度vmax=2 m/s做匀速直线运动。t=0时刻滑块的加速度最大,a=eq \f(3-0,1-0) m/s2=3 m/s2,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mgsin 37°-μmgcos 37°-kv=ma,当t=0时,v=0、a=3 m/s2,有12 N-16μ N=6 N,当滑块达到最大速度vmax=2 m/s时,a=0,有12 N-16μ N-2 m/s·k=0,联立上式得μ=0.375,k=3 N·s/m,故B正确。[要点归纳]1.题型概述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即临界问题。问题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关键词语,一般都会涉及临界问题,隐含相应的临界条件。2.临界问题的常见类型及临界条件(1)接触与分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分离)的临界条件是弹力为零且分离瞬间的加速度、速度分别相等。(2)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实际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上的张力恰好为零。(4)出现加速度最值与速度最值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当所受合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对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3.解题关键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对临界状态进行判断与分析,挖掘出隐含的临界条件。[例题2]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1)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线对小球的拉力刚好等于零?(2)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3)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为多大?[解析] (1)当T=0时,小球受重力mg和斜面的支持力N作用,如图甲所示,则mgtan 45°=ma解得a=g。故当滑块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g时,线对小球的拉力刚好等于零。(2)假设滑块具有向左的加速度a1时,小球受重力mg、线的拉力T1和斜面的支持力N1作用,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在水平方向上有:T1cos 45°-N1sin 45°=ma1,在竖直方向上有:T1sin 45°+N1cos 45°-mg=0。由上述两式解得N1=eq \f(\r(2)mg-a1,2),T1=eq \f(\r(2)mg+a1,2)。由此两式可以看出,当加速度a1增大时,球所受的支持力N1减小,线的拉力T1增大。当a1=g时,N1=0,此时小球虽与斜面接触但无压力,处于临界状态,这时绳的拉力为T1=eq \r(2)mg。所以滑块至少以a1=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3)当滑块的加速度大于g时,小球将“飘”离斜面而只受线的拉力和重力的作用,如图丙所示。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