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第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第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第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讲)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考点梳理,相关知识,答题步骤,真题再现,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近年来,从考查角度来看,高考主要从4个角度命题: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诗歌鉴赏的核心素养。考生通过对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艺术技巧、思想情感等的赏析,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创造审美形象。
    题型:表达技巧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1.考法揭秘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艺术手法”属同义语。“表现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一个概念。从实际命题和使用这一概念看,各省市还是有不同理解的。一部分题目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色”。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考生答题主要纠结在这一点上。这时不妨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者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的顺序考虑作答。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巧,准确判定。
    常见的修辞手法补充(1)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作用: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2)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作用: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3)互文: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4)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作用:描绘生动画面,揭示事物特点,融入主观情感,营造特定氛围,增强语言韵律。
    诗歌中常用表达方式技巧(1)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点面结合、感官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虚”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境),设想的未来之境。】(2)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叙事抒情)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1)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烘托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2)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3)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4)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5)衬托: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
    古诗词的结构技巧(1)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的主要内容。(2)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3)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4)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5)首尾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做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6)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自己褒扬(或贬抑)的真实意图。(7)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8)意象组合(列锦):诗歌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4.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酒泉子·长忆西湖宋代: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这首词别具韵致,作者在描景状物时,运用了哪些突出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点面结合。“三三两两钓鱼舟”是点的描绘,点名钓鱼舟的位置,“岛屿正清秋”属于面的铺陈,写出“忆”的背景,相映生辉。②视听结合。“笛声依约芦花里”写声,“依约”是隐约,听不分明的意思,摹笛声渺茫悠远、似有若无的韵致;“白鸟成行忽惊起”写形,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颇具情味。(答“动静结合”亦可。)③白描。词人对于钓鱼舟、岛屿、笛声、芦花、白鸟等都只记其名,不作着力描绘,却足使忆中之事如在眼前。(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根据题干要求,将考点定位到描写手法中的描景技巧。常见的描景技巧:角度(远、近、高、低)、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白描。“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前句写风物,后句写背景,相映生辉。“三三两两”句点渔舟位置,有悠然自得、不扰不喧的意思。以“三三两两钓鱼舟”映衬湖水的宽阔,以笛声依约、白鸟成行烘托景致的幽雅。这是点面结合,写出“忆”的背景。“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上句写声音,下句写形态,视听结合。芦花丛中传来依约的笛声,惊动了白鸟从水里飞起。用“依约”状笛声婉转隐约,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用“三三两两”写渔舟,用“清秋”写岛屿,用“依约”写笛声,用“忽惊起”写白鹭惊飞等,这些描写没有刻意的修饰描绘,纯用白描,选景高洁,情调闲雅,用笔淡炼,艺术手法甚为高超。全篇意境悠远,情怀逍遥,表现了作者吟咏潇洒、舒卷自如的过人才气。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7.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8.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7.     勤政楼     千秋节8.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会抬起头。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杜牧的《过勤政楼》题目点明所写内容——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可见此诗也是通过写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再看写法: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著音声总举头”,听到音乐的老马还记得当年曾经受过的训练,“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杜诗寓情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氛围,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
    (2021·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意难忘·山家[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注】①瘿尊,即瘿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23.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___________。下片中“__________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4.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答案】23.     隐士(农夫)     烂漫24.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解析】【分析】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人虽在山野也十分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下阕 写衰翁待客,写了席间主客欢洽之情,啜茶饮酒,高话桑麻,去年自己耕种的山田收成极好,可以无忧无虑乐陶陶地过舒心日子了。生活丰富多彩,状态极佳。故能表现这一状态的词应为“烂漫”。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上阕写景。由步行向山家时沿途所见落笔。首句“村坞云遮”写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缭绕中依约可见。渐行渐近,写看到一幢房子,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最后再到室内的陈设。词的上片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房子依水傍石,稳稳地临溪而立,小径生满青苔,接着两句是写稍近些看到的老树上缠绕着青青的藤蔓,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色彩鲜明可爱。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和景物。描绘了隐士山家的幽静环境;“苔径逐篱斜”,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逐”字化静为动;“文木几,小窗纱”“启北扉,移床待客”动静结合,表现农家生活的意趣,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下片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隐士是个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外地饮食健胜。作者用“衰翁健饭堪夸”一句来表示自己的惊奇,“衰翁”与“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一一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手法。“穿池还种柳”是说在池边开沟引水,并种上柳树,与下面“汲水自浇瓜”都是老翁的农活。这两句以农家话语写老农的悠游轻松,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这风味清佳”! 这一句赞语非常口语化,老翁怡然而乐的神情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总持阁① 岑参高阁逼诸天②,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③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④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⑤【注】①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总持寺。②诸天:天空。③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诗中用来形容树之多。④渭川:渭水。⑤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1.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运用大胆的夸张,这首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请结合前三联分析这一特点。【答案】①首联“逼诸天”“近日边”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寺阁高耸入云的势态。②颔联写登临总持阁后极目所见,天晴时大片树林尽收眼底,烟霭笼罩时五陵也可历历在目,运用了夸张手法。③颈联写凭靠栏杄,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也运用了夸张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临淄道上 朱彝尊(清)清秋满目临淄水,一半是,牛山泪。此地从来多古意:王侯无数,残碑破冢,禾黍西风里。 青州从事须沈醉,稷下雄谈且休矣!回首吴关二千里。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注】“青州从事”,代指美酒。“稷下”,齐都城临淄的稷门。“稷下雄谈”,代指高谈阔论。2. 用典是本词的一大特色。试析作者借“禾黍”“弹铗”两个典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①“禾黍”即黍离之悲。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见其尽为禾黍的悲哀。借此表达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国破家亡之痛。②“弹铗”:冯谖曾弹铗而歌,向孟尝君表达诉求。词人以冯谖自比,表明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表现其对官场的厌倦,对故园的向往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雝雝②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注】①香坠:即香囊。坠,一种古代人们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②雝雝:同“嗈嗈”,鸟的和鸣声。3.这首词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远近结合。“茱萸”是近观所见,“晚烟”一句写远望所及,描绘一幅晚秋烟雨图画。②嗅觉、触觉、听觉相结合。闻到了庭院中飘溢着紫菊的香味,看到了菊花、晚烟,听到了嗈嗈鸣叫的新雁呜咽着凄寒之声。③以动衬静。新雁飞过,发出“嗈嗈”的和鸣声,用悲凉的呜咽,反衬出秋天的宁静。④运用叠词。冉冉,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雝雝,写出鸟的和鸣声。叠词的使用,使诗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相关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第3讲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C,答案B,③用典抒情,答案A,细节描写,点面结合,染烘托,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专题课件】第08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专题课件】第08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共29页。

    【备战2023高考】语文全复习——第4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语文全复习——第4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全国通用),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讲考纲考情,讲核心素养,构思维导图,考点梳理,相关知识,答题步骤,真题再现,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