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在将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光圈【答案】A【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详解】A、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A符合题意; B、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使物像更加清晰,B不符合题意; C、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完成,C不符合题意; D、换用高倍物镜后,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D不符合题意。 故选A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体的组成离不开无机物C.生物体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答案】A【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详解】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或环境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故选A3.在组成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ACOC BCHO CCON DCOO【答案】A【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据此答题。【详解】(1)在生物体内,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C是最基本的化学元素;2)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3)在生物体内,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故选A4.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B.人体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MgZnCa等大量元素是生物体必不可少的D.微量元素对生物体来说可有可无【答案】B【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A、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碳,A错误;B、活细胞内由于水的含量最高,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B正确;CZn属于微量元素,C错误;D、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是对于生物体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D错误。故选B5.某牛奶饮品每100mL中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如下表:维生素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40mg80mg1μg4μg≥10g≥04g≥40g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D可以增进补钙效果 B.蛋白质摄入可以补充氨基酸C.脂肪的储能效率比糖类的高 D.细胞中碳水化合物是结合水【答案】D【分析】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均为CHO。与等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消耗的氧气多,生成的水多,储存的能量多。【详解】A、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从而增进补钙效果,A正确;B、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可分解为氨基酸,因此,摄入蛋白质可以补充氨基酸,B正确;C、等量的糖类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前者比后者释放的能量少,因此,脂肪的储能效率比糖类的高,C正确;D、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指糖类,D错误。故选D6.医生常给脱水病人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该现象主要说明(    A.水分子容易进入细胞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C.红细胞容易破裂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答案】D【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而注射生理盐水能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因此该实例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和细胞形态具有重要作用。故选D7.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多数动物的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B.糖原和几丁质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C.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答案】D【分析】糖类根据是否水解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详解】A、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A错误;B、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B错误;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错误;D、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组成RNA的成分、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成分,所以这三者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D正确。故选D8.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溶液)、乙液(005g/ml 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葡萄糖             蔗糖                 胰蛋白酶             ④DNAA.只有 BC D【答案】C【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详解】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正确;蔗糖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错误;胰蛋白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而斐林试剂与蒸馏水可以配制双缩脲试剂,正确;④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错误。故选C9.某学者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答案】B【分析】1、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3、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极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一种生物的总和,生物学家研究的是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因此他的研究对象属于种群,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酵母菌 BSARS病毒 C.蓝藻 D.大肠杆菌【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有无细胞结构把生物分为两大类:无细胞结构生物——病毒和有细胞结构生物,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选项中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SARS病毒属于病毒。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有细胞结构和无细胞结构常见的生物。11.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蓝藻 B.衣藻 C.苔藓 D.玉米【答案】A【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B、衣藻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C、苔藓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D、玉米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由此可见,以上四种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蓝藻。故选A【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各选项生物的类别,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12.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答案】B【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放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详解】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细胞的体积变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变大、变少、变暗。故选B13.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像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答案】C【详解】显微镜视野内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视野中物像位于右上方,实际上物体偏向左下方,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才能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故答案选C【点睛】考查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相关内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14.当植物由代谢旺盛的生长期转入休眠期时,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A.升高 B.下降 C.无变化 D.产生波动【答案】A【详解】A.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植物体的抗逆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A正确;B.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植物新陈代谢增强,B错误;C.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无变化,植物的代谢维持原来状态,C错误;D.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产生波动,植物新陈代谢波动,维持植物体稳定状态,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细胞内的水与代谢的关系【名师点睛】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15.保健品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含钙、铁、锌、硒等元素,其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的是A.钙 B.铁 C.锌 D.硒【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1、大量元素:CHONPSKCaMg2、微量元素:FeMnZnCuBMo属于大量元素的是钙;选A考点:大量元素。点评:试题相对简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16.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一片草原上的所有植物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②④【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是答题的关键,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详解】一片草原上的所有植物不属于同种生物,不是种群,又不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不是群落,更不是生态系统;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是一个群落;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是一个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则构成生态系统。故选D17.沙漠中的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水【答案】D【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无机化合物:水占80%~90%;无机盐占1%~1.5%。(2)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3)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详解】A、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但是含量没有水多,A错误;B、沙漠中的旱生植物细胞中糖类含量较少,B错误;C、沙漠中的旱生植物细胞中脂肪含量较少,C错误;D、沙漠中的旱生植物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正确。故选D18.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会有少量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汗液排出了过量的(  )A.水 B.钙盐 C.钠盐 D.尿素【答案】B【分析】无机盐的作用:是生物体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份;维持生物体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平衡;对生命活动的而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详解】运动员大量出汗,同时将体内的无机盐排出体外,抽搐是由于出汗时排出大量钙盐导致。故选D19.人体内磷脂的重要生理作用是(  A.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B.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C.合成维生素D和脂肪的原料 D.有利于脂溶性物质的吸收【答案】A【详解】A、磷脂是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A正确;B、脂肪可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B错误;C、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和脂肪的原料,C错误;D、有利于脂溶性物质的吸收不是磷脂的生理作用,D错误。故选A20.据报道,科学家正在打造可适用于火星环境的地狱细菌,下列关于此类细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叶绿体,可以独立完成光合作用B.具有耐寒、耐热、抗干旱以及抗辐射等特征C.进行无性生殖,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D.无染色体,只能在分子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答案】A【分析】地狱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一种;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此类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B、此类细菌适用于火星环境,具有耐寒、耐热、抗干旱以及抗辐射等特征,B正确;C、此类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正确;D、此类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 二、综合题21.如图是活细胞中3种元素含量或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如表是几种细胞中6种大量元素的百分比含量,请回答以下问题:元素OCHNPS玉米细胞(干重)44.4343.576.241.460.200.17人细胞(干重)14.6255.97.469.333.110.78人活细胞65.018.010.03.01.400.30 (1)若扇形图代表化合物的含量,则甲、乙分别代表____ ,若图代表元素的含量,则甲、乙、丙分别代表________三种元素。(2)分析表格人的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原因是活细胞中含___较多。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重)中的元素是______ 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____(成分)较多。(3)组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相差很大,说明____________【答案】(1)     水和蛋白质     氧、碳、氢(2)                  糖类(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分析】从元素组成来看,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二者又有差异性。【详解】(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所以甲、乙分别代表水、蛋白质。若扇形图代表元素的含量,甲占的比例最大,乙次之,则甲、乙、丙分别代表氧、碳、氢三种元素,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人的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原因是活细胞中含水较多。在玉米细胞(干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重)中的元素是O,因为玉米中糖较多。3)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组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相差很大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2.如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得的种子中主要物质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小麦成熟种子中主要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2)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__________,可溶性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3)种子成熟时,淀粉的形成与一种磷酸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为验证磷酸化酶是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mL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如果两支试管中都出现________(现象),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答案】     淀粉     斐林试剂     砖红色的深浅     磷酸化酶溶液     2 mL(等量)已知蛋白质溶液(豆浆、蛋清液)     双缩脲试剂     紫色【解析】1、分析题图:小麦开花数天后,体内还原性糖和蔗糖含量降低,而淀粉含量明显升高,故说明还原性糖转化为淀粉储存起来。2、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详解】(1)小麦成熟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2)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溶液含糖量(可溶性还原糖)高低不同,其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不同。因此,常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并用反应后砖红色的深浅来衡量可溶性还原糖的多少。3)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是蛋白质,可采用对照实验,实验组试管加入2ml磷酸化酶溶液,对照组试管中加入2 mL(等量)已知蛋白质溶液(豆浆、蛋清液),然后都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后,静置一会儿后,可看到两支试管中都出现了紫色。结论:该实验说明磷酸化酶溶液中存在着与蛋清中同样的成分(蛋白质),而磷酸化酶溶液中除水外主要成分是酶,故磷酸化酶溶液中的酶是蛋白质。【点睛】能识记细胞化学成分的相关知识,能理解细胞内糖类物质转化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用其结合题中提取的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三、实验题23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 请回答以下问题:(1)①的放大倍数小,的放大倍数____。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________(2)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镜头。(3)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____________(4)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____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____个细胞。【答案】          ②③⑤     ②③     细准焦螺旋     16     4【分析】分析甲图: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分析图乙、丙:比较乙、丙两个视野,可知乙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的放大倍数小,放大倍数大,且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因此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②③⑤2)把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放大倍数增加,应选用②③组合的镜头。3)从图中的乙转为丙,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4)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100×,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为400×,则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因此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64×1/4=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1/4×1/4=1/16,即看到的细胞为64×1/4=4个。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的原理,了解目镜与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判断乙丙之间放大倍数的关系。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中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中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