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陕西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真核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B.分裂间期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
D.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答案】C
【分析】一个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所以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A正确;
B、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B正确;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应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实验,C错误;
D、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D正确。
故选C。
2.下图是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部分时期的模式图,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①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处于分裂间期;②中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中出现染色体,但还有核膜,核仁已经解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④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③④②,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病理科医师发现某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且向周围组织呈侵犯性生长,据此推断该细胞可能为( )
A.白细胞 B.癌细胞 C.肌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B
【分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详解】分析题干可知,某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且向周围组织呈侵犯性生长,说明该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和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特点,则该细胞是癌细胞,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衰老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D.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所以癌症无法预防
【答案】C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
B、衰老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C正确;
D、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但癌症可通过多种方式预防,D错误。
故选C。
5.下列生命现象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B.用马铃薯块茎繁殖出新的植株
C.体外培养皮肤细胞得到皮肤组织
D.用植物的花粉组培得到完整植株
【答案】D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正常的受精作用,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用马铃薯块茎繁殖出新的植株,属于营养繁殖(无性繁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体外培养皮肤细胞得到皮肤组织,没有达到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用植物的花粉组培得到完整植株,为花药离体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6.下列关于显性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
C.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
D.显性性状是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答案】C
【分析】显性性状是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隐性性状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当显性性状对隐性性状是完全显性时,杂合子表现出显性性状。
【详解】A、杂种F1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A正确;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的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B正确;
C、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
D、显性性状是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隐性性状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7.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组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乙组
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1
丙组
有蜡粉植株自交
无蜡粉∶有蜡粉=1∶3
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
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
【答案】D
【分析】分析表格:若甲组为正交,则乙组为反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一致,说明控制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丙组中,有蜡粉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无蜡粉,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无蜡粉相对于有蜡粉为隐性性状(用E、e表示),且丙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
【详解】A、丙组中,有蜡粉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无蜡粉,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因此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B正确;
C、甲和乙后代比例为1:1,属于测交,因此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为Ee,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也都是Ee,C正确;
D、丙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2:1,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南瓜果实的颜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杂交,自交产生的的表现型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a
B.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和Aa
C.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
D.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答案】B
【分析】③过程是白果自交,性状分离产生白果和黄果两种表现型,可以确定白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
【详解】A.据分析可知,P中黄果的基因型为aa,A正确;
B. F1中白果的基因型为Aa,B错误;
C.由图中③过程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黄果为隐性性状,C正确;
D.F1中黄果与白果各占1/2,F2中黄果占1/2+1/2×1/4=5/8,则F2中白果占1-5/8=3/8,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B。
9.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其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
B.F1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2
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或YyRr
D.F1中的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意,子代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
【详解】A、根据题意和柱状图分析可知:F1出现的类型中,圆粒:皱粒=75:25=3:1, 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 Rr;黄色:绿色=50: 50=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A正确;
B、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因此子代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4,B错误;
C、基因型YyRr和yyRr的亲本杂交,子代的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C正确;
D、基因型YyRr和yyRr的亲本杂交,子代会出现黄色皱粒、绿色皱粒、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因其中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D正确。
故选B。
10.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B
【详解】由图示可知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确定灰色是显性性状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米色是隐性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可知,黄色和黑色都是一显性基因和一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假设黄色基因型为AAbb,黑色基因型为aaBB,则子一代灰色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杂交,后代有2AaBb、1AAbb、1Aabb两种表现型,所以B正确;子二代中灰色大鼠基因型包括AABB、AABb、AaBB、AaBb、所以C错误;子二代中黑色大鼠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后代米色大鼠概率为2/3×1/2=1/3。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1.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买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应用能力。植物果实的重量属于数量性状,与等位基因的对数和基因的累加作用有关。由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而AABBCC的果实重210克,可知每增加1个显性基因,植物果重增加(210-120)÷6 = 15克。对于题中各选项,用分解组合法进行推理如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F1果实重150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F11果实重150-165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 AABbCc →F1果实重135-180克;甲AAbbcc×乙aaBbCc→F1基因型Aabbcc或AabbCc 或AaBbcc或AaBbCc→F1果实重135-165克。由此可见,只有选项D与题目已知条件相一致。
12.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答案】C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黄皮基因( Y )对绿皮基因( y )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 W )存在时,基因 Y 和 y 都不能表达,即为白色。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WwYy 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用基因型表示为 W —Y—(白色): W—yy (白色): wwY—(黄色): wwyy (绿色)=9:3:3:1,因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2:3:1。
故选C。
1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如: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答案】C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①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14.孟德尔由于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以自由组合定律为基础的
B.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
C.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
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B
【分析】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A错误;
B、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B正确;
C、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C错误;
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错误。
故选B。
15.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Dd B.Bbdd C.BbDD D.bbdd
【答案】D
【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
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
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详解】只看直毛和卷毛这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综合以上可知“个体X”的基因型应为bbdd,D正确。
故选D。
16.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A.1∶2∶1 B.4∶4∶1
C.3∶2∶1 D.9∶3∶1
【答案】C
【详解】由题意可知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用F1中的红果番茄即1/3RR,2/3Rr自交。后代中RR占1/3+2/3×1/4=3/6,Rr占2/6,rr占2/3×1/4=1/6,C正确,A、B、D错误。
17.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合的白色盘状和黄色球状杂交得F1,预期结果不符合1∶1∶1∶1比例关系的是( )
A.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C.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D.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答案】B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纯合白色盘状的基因型为WWDD,黄色球状的基因型为wwdd,二者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WwDd。
【详解】A、F1的基因型为WwDd,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WD∶Wd∶wD∶wd=1∶1∶1∶1,A正确;
B、F1的基因型为WwDd,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9∶3∶3∶1,B错误;
C、F1的基因型为WwDd,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WwDd∶Wwdd∶wwDd∶wwdd=1∶1∶1∶1,C正确;
D、F1的基因型为WwDd,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白色盘状∶白色球状∶黄色盘状∶黄色球状=1∶1∶1∶1,D正确。
故选B。
18.将基因型为 AaBbCc和 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比例应为( )
A.1/8 B.1/16 C.1/32 D.1/64
【答案】C
【分析】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
【详解】基因型分别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求子代基因型的概率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2Aa、1/2AA;Bb×Bb→1/4BB、1/2Bb、1/4bb;Cc×Cc→1/4CC、1/2Cc、1/4cc,故AABBCC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1/4×1/4=1/32,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关于核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数目减半,一定源于细胞的分裂
B.基因数目加倍,一定源于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C.相同基因的分离,一定源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源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向两个子细胞。
【详解】A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数目的加倍是由于DNA复制的结果,染色体加倍是由于着丝粒的分裂,此时基因不加倍,基因数目减半,是由于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A正确;B错误;
C、相同基因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上或姐妹染色单体上,故相同基因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不含等位基因),也可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C错误;
D、等位基因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也可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D错误。
故选A。
20.下列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特征的是(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在四分体时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答案】B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
B、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但不共用一个着丝点,而共用一个着丝点的是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现象,D正确。
故选B。
【点睛】
21.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组成,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推断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4个精子是(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答案】B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两两相同,A选项中虽然只有两种基因型,但缺失染色体B,A错误;
B、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两两相同,如Ab、aB、Ab、aB,B正确;
C、C选项中的精子有三种基因型,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D选项中的精子有四种基因型,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B。
22.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分裂部分时期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图②细胞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
C.该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图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A正确;
BC、图②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故该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不能表示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23.下列关于人体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殖器官内既存在减数分裂又存在有丝分裂
B.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与有丝分裂间期核染色体数量相同
【答案】C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减数分裂,也可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原始生殖细胞就是特殊的体细胞,其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B正确;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与有丝分裂间期核染色体数量相同,且都与体细胞相同,D正确。
故选C。
24.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分析】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均和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并且生殖细胞中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新陈代谢必需的酶的基因在每个细胞中均得到表达。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3、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
【详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25.利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依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可确定细胞的分裂时期及名称。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初级精母细胞
C.染色体数目减半——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D.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分裂过程包括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开时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染色体数目减半,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精细胞,C正确;
D、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分离,所以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时可确定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D正确。
故选B。
26.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B.基因与染色体是多对一的关系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A
【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一般情况下,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不在姐妹染色单体上,当发生交叉互换时,等位基因可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
D、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正确。
故选A。
27.下列有关X、Y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Y染色体上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理论上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
【答案】C
【分析】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决定生物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X和Y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同源区段上有等位基因,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X染色体上,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可能比X染色体长,比如果蝇,B错误;
C、理论上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C正确;
D、性染色体存在于体细胞和配子中,D错误。
故选C。
28.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表现正常的夫妇(XBX_×XBY)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Xb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则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b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着丝点分裂,所以D图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9.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他的儿子的几率是( )
A.1/8 B.1/4 C.1/2 D.0
【答案】D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男性的X染色体上,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女儿传给外孙。
【详解】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为Y,所以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不可能传给儿子,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0.如图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生殖器官中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该细胞分裂完成后会产生( )
A.2个精细胞 B.2个初级精母细胞
C.2个体细胞 D.2个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生殖器官中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所以是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所以该细胞分裂完成后会产生2个精细胞,A正确。
故选A。
3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致病基因a)又患红绿色盲(致病基因Xb)的男孩。该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AaXBY、AaXBXb 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 D.AaXBY、aaXBXb
【答案】C
【分析】题意分析,已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可能是A_XBY、A_XBX-,他们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a)又患色盲(b)的男孩(aaXbY),则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
【详解】A、如果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可以生出AaXBXb的母亲,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可以生出AaXBXb的母亲,B不符合题意;
C、如果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不可能生出AaXBXb的母亲,C符合题意;
D、如果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可以生出AaXBXb的母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实验
处理
注射活的R型菌
注射活的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实验
现象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S型活细菌
B.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3组的实验为参照
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D.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答案】D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通过观察现象,判断是不是发生了遗传,第4组中,观察到了S型细菌,一定遗传了,A正确;
B、试验必须满足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
C、本实验中第4组证明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C正确;
D、本实验只能证明存在转化因子,但是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不能证明,D错误。
故选D。
33.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
C.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的DNA分开
D.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答案】B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A错误;
B、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或保温时间太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B正确;
C、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和分离,C错误;
D、离心后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错误。
故选B。
34.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自身蛋白质外壳的场所及所需原料分别是( )
A.噬菌体的核糖体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B.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C.噬菌体的核糖体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D.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答案】D
【分析】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详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场所是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利用的原料是大肠杆菌的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35.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分析】图中分别是蛋白质和DNA的基本单位,①为氨基酸R基。脱氧核糖核苷酸结构:②磷酸+③脱氧核糖+④含氮碱基。
【详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脱氧核苷酸为核苷酸的种类之一,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图示可知:②是组成核苷酸的磷酸基团,含有P元素;①是氨基酸的R基,可含有S元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是组成T2噬菌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用32P标记的是组成T2噬菌体DNA的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故选A。
二、综合题
36.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果蝇的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后胸正常(E)对后胸变形(e)为显性,且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长翅红眼后胸正常雌蝇与残翅白眼后胸变形雄蝇杂交,F1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P
长翅红眼后胸正常雌蝇
残翅白眼后胸变形雄蝇
F1
长翅红眼后胸正常
长翅红眼后胸变形
♀ 515、♂ 508
♀ 507、♂ 510
(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________。F1随机交配,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F2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__。
(2)只考虑果蝇的眼色,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该结果既能证明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又能证实果蝇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3)若只考虑后胸形状,亲本后胸正常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想选择后胸形状不同的果蝇,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E、e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则应从果蝇种群中(假设全为纯合子)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后代雌雄果蝇均为后胸正常,则E、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________,则E、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在该果蝇种群中随机选取多只红眼雌蝇与一只白眼雄蝇杂交,后代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理论上取决于________。
【答案】(1)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3
(2)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3) Ee或XEXe 后胸变形雌蝇和后胸正常雄蝇 雌性个体全为后胸正常,雄性个体全为后胸变形
(4)所选取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
【分析】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果蝇的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后胸正常(E)对后胸变形(e)为显性,且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亲代中长翅红眼与残翅白眼杂交,后代全为长翅红眼,说明亲代基因型为DDXBXB与ddXbY,F1的基因型为DdXBXb,DdXBY。
(1)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亲本为长翅和残翅,杂交后代均为长翅,故亲本基因型为DD×dd,子一代基因型为Dd,F1随机交配,F2长翅果蝇(A-)中杂合子占2/3。
(2)
只考虑果蝇的眼色,亲本为红眼和白眼,子一代均为红眼,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F1基因型为XBXb、XBY,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是红眼雌蝇(XBXb、XBXB)︰红眼雄蝇(XBY)︰白眼雄蝇(XbY)=2︰1︰1。
(3)
亲本后胸正常雌蝇与后胸变形雄蝇杂交,后代无论雌雄都是后胸正常∶后胸变形≈1∶1,则只考虑后胸形状,亲本后胸正常果蝇的基因型为Ee或XEXe。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Ee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选择后胸变形的雌性与纯合后胸正常的雄性杂交,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为ee×EE,子一代基因型为Ee,无论雌雄都表现后胸正常;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eXe×XEY,子一代基因型为XEXe、XeY,雌性个体全为后胸正常,雄性个体全为后胸变形。
(4)
由于红眼和白眼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在该果蝇种群中随机选取多只红眼雌蝇与一只白眼雄蝇杂交,由于纯合红眼雌性个体只能产生XB的雌配子,后代均为红眼,而只有红眼雌性中的杂合子才能产生白眼的子代,因此后代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理论上取决于所选取雌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杂合子越多,白色个体越多。
37.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①经图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
(2)图1中,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细胞⑤中有____个DNA,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填序号)。
(3)图2中,CD段可表示____期;可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是____段。图1中,细胞④对应于图2中的____段。
(4)图2中出现GH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AB、ab、ab
(2) 次级精母细胞 8 ③④
(3) 有丝分裂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FG HI
(4)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分析】分析图形:图1:细胞①②③④表示减数分裂,由于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说明①②③④分别是精原细胞(间期)、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⑤⑥表示有丝分裂,⑤表示有丝分裂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2: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1)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会减半,因此图1中,减数分裂过程为细胞①→细胞②→细胞③→细胞④…,根据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可判断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含a、b基因,则与细胞③一起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A、B基因,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会形成两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因此细胞①经图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精细胞)基因型为AB、AB、ab、ab。
(2)
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动物为雄性,细胞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含有8个核DN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应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以及结束的时期,故图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③(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
CD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说明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④中无同源染色体,应对于图2中的H-I段;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4)
GH段细胞中不再有同源染色体,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38.下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其中阴影表示患甲病(基因用A、a表示)、或乙病(基因用B、b表示)的个体。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
(2)若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若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Ⅱ1、Ⅱ2再生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AaBB或AaBb
(3) 1/2 AaXBXB或AaXBXb 3/16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Ⅱ1和Ⅱ2都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甲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Ⅱ5患者的女儿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和II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1)
图中Ⅱ1和Ⅱ2都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
Ⅱ3和Ⅱ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Bb,其双亲至少有一个含有b基因,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3)
若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III3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其母亲为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Ⅱ1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Ⅱ1、Ⅱ2再生一个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3/4×1/2×1/2=3/16。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