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一中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贵州省六盘水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唾液淀粉酶 D.呼吸酶
【答案】A
【分析】内环境指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详解】葡萄糖在血浆中存在,血红蛋白位于人红细胞内,呼吸酶存在于人体细胞内,唾液淀粉酶分布在口腔内,而内环境是指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构成的细胞外液,因此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葡萄糖,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分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详解】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C正确。
故选C。
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血浆pH通常保持在7.35~7.45
B.内环境是一个只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C.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体外
【答案】B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人体血浆pH通常保持在7.35~7.45,A正确;
B、血浆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其中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B错误;
C、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当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碳酸分解形成的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正确;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最终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4.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关系下列哪项正确(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
【详解】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可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淋巴可形成血浆,但血浆不能再渗回淋巴。
故选D。
5.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时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
A.血液 B.淋巴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答案】C
【分析】肌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浆中。
【详解】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时进行的是肌肉注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因此肌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射到组织液中,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高原反应亦称高山病,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还可能引起颜面水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血红蛋白数量增多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增大
B.高原反应说明环境条件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C.高原反应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高原反应引起颜面水肿可能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有关
【答案】A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血浆中的成分,因此,血红蛋白数量增多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增大,A错误;
BC、高原反应说明环境条件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C正确;
D、高原反应引起颜面水肿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有关,D正确。
故选A。
7.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其呼吸和心跳正常,能大小便。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答案】A
【分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同。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调节机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控制脑干、小脑、脊等低级中枢的活动。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功能;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所以又称为“活命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调控的。
【详解】“植物人”失去所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说明大脑皮层受损伤;身体基本不能动,说明小脑也失去功能;但是一些必要的生命活动(呼吸、排泄等)还在进行,说明脑干、脊髓没有受损,A正确。故选A。
8.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 )
A.f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
B.反射弧中e处受损,刺激a处肌肉不能收缩
C.刺激b处,肌肉收缩,此过程为反射
D.反射不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答案】B
【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因此a是感受器,f是效应器。
【详解】A、f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错误;
B、e为传出神经,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结构受损都会导致反射不能完成,因此反射弧中e处受损,肌肉不能收缩,B正确;
C、刺激b点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因此反射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错误。
故选B。
9.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会产生大量的ATP,A正确;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要消耗ATP,但释放之后,穿过突触间隙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故选B。
10.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 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C
【详解】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流动性没有消失,故A错误;突触后膜仍能产生兴奋,故钠离子通道没有关闭,B错误;中毒后,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仍然留在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结合,那么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故C正确;有机磷农药没有作用于突触前膜,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1.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详解】A、图示兴奋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正确;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细胞体 ,图中轴突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膜相连接,B正确;
C、图中左侧是突触前神经元,右侧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左传递至右,C错误;
D、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D正确。
故选C。
1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树突,B为轴突,C为细胞体 B.如果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
C.如果剌激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 D.同时剌激A、B,C可能产生兴奋
【答案】D
【分析】突触常见的两种类型: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图中所示结构为突触,A、B是由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细胞体。
【详解】A、图中所示结构为突触,A、B是由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细胞体,A错误;
B、如果刺激b点,兴奋能先后传递到a和d处,所以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B错误;
C、如果剌激c点,兴奋能传递到d处,不能传递到a处,所以电流表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错误;
D、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兴奋。故同时剌激A、B,C可能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D。
13.下列事例中,不能体现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控制作用的生命现象是( )
A.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但婴幼儿不能
B.人脑言语区的S区受损,病人患运动性失语症
C.强忍着疼痛,小明指尖被针刺时没有把手缩回去
D.观看美妙、难度极高的杂技表演时,小华屏住呼吸
【答案】B
【分析】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都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排尿,是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但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所以不能有意识的排尿,A不符合题意;
B、语言功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言语区的S区受损,病人患运动性失语症,没有低级中枢参与,B符合题意;
C、缩手反射低级中枢在脊髓,强忍着疼痛,小明指尖被针刺时没有把手缩回去,说明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中枢在脑干,观看美妙、难度极高的杂技表演时,小华屏住呼吸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意外被尖锐的物体刺到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当手意外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甲代表的低级中枢受乙代表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乙是脊髓内的低级中枢,甲是高级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
【详解】A、分析题图知,E是效应器,A是感受器,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即图中甲部位,A错误;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错误;
C、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C正确;
D、乙代表的低级中枢受甲代表的高级中枢的控制,D错误。
故选C。
【点睛】
15.某人因车祸造成脊髓在胸部处折断,出现小便失禁现象,这是由于( )
A.泌尿系统受到严重损伤
B.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被破坏
C.脊髓中的传出神经被破坏
D.脊髓中联系大脑的神经纤维被破坏
【答案】D
【分析】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脊髓横断的病人,低级神经中枢(例如排便、排尿中枢)的活动就失去了大脑皮层的控制,但这些中枢的反射活动仍然会进行,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D正确。
故选D。
16.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图示的反射
B.大脑皮层为视觉形成的场所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递
D.在图示突触处信号的变化是由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在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反射需要依靠完整的反射弧,题图所示过程中只是产生视觉,不属于反射,A错误;
B、光线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故大脑皮层为视觉形成的场所,B正确;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
D、在图示突触处信号的变化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故选B。
【点睛】
1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答案】A
【详解】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A正确;
B、突触后膜能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
C、效应器上也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后的受体,C错误;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D错误。
故选A。
【点睛】
18.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引起了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促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突触间隙的释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外钙浓度是细胞内的1万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 )
A.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应存在不同的运输Ca2+的膜蛋白
B.静息状态下,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将会逆转
D.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上存在电压依赖型Ca2+通道,而内外的钙浓度差异很大,在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必然存在载体蛋白主动运输将Ca2+运出细胞。
【详解】A、Ca2+经Ca2+通道进入神经元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只有主动运输才能维持细胞内外如此大的Ca2+浓度差,可见细胞膜上还有将Ca2+运出细胞的载体蛋白,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由此说明,静息状态下,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B正确;
C、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当抑制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将会改变,但不会逆转,C错误;
D、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正确。
故选C。
19.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
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液中
【答案】B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详解】A、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A错误;
B、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都不属于体液,泪液、尿液和消化液,B正确;
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C错误;
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20.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b、c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
B.在c点的神经纤维上给一个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
C.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D.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Ⅱ时,均不发生信号转换
【答案】ABC
【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分析题图:①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③是效应器。
【详解】A、刺激a点,该部位钠离子内流,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兴奋先到达b点,后到达c点,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2次偏转,A正确;
B、在c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兴奋只能到达c点,不能到达b点,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B正确;
C、②处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调控着低级中枢的活动,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
D、在a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会引起神经递质释放,该处会发生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刺激Ⅱ时,该处会产生局部电流,D错误。
故选ABC。
2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直接进入血浆和淋巴液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ACD
【分析】根据图解可知,Ⅰ是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Ⅱ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的结构,Ⅱ表示消化系统;III表示泌尿系统, 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应为皮肤。
【详解】A、内环境与Ⅰ呼吸系统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A正确;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消化吸收只能进入血浆,B错误;
C、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中营养物质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Ⅳ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
故选ACD。
三、综合题
22.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①、②、③、④是构成人体体液的不同成分,请据图回答:
(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它是由图中________(填序号)构成的。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除了①与③外,还有________(填序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
(3)②中的酸碱度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这与________有关。
(4)营养不良的病人,因②中________降低,导致水分滞留在________(填序号)中,形成组织水肿现象。
【答案】(1) 内环境 ②③④
(2) ②和③ ③④
(3)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4) 血浆渗透压 ③
【分析】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有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图中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淋巴, ⑤表示毛细血管壁。
【详解】(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它是由图中②血浆、③组织液和④淋巴构成的。
(2)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可直接相互交换物质,②血浆和③组织液之间也可直接相互交换物质。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③组织液和④淋巴液。
(3)血浆的酸碱度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这主要与血浆中碳酸和碳酸氢钠构成的缓冲物质有关。
(4)营养不良的人,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进入③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体液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难度较小,记住教材中基本知识就可以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正确区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两端都开口,且内部有红细胞的是毛细血管,只有一端开口,另一端是盲端,内部没有细胞的是毛细淋巴管。
23.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_,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______________结合。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能
(2) 胞吐 突触间隙 受体
(3)兴奋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该结构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突触。由图可知,C与E反应生成A-C(乙酰胆碱)和B,A-C被突触小泡包裹,运送到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形式将A-C释放到突触间隙,A-C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被D酶分解,形成A和C,C被回收到突触前膜。
【详解】(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从图中可知,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也能作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还有一氧化氮、甘氨酸等物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以扩散的方式再到达突触后膜,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A-C不能被分解,持续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且A-C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24.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______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到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______。
(4)在骨骼肌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___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
【答案】(1) 非条件 脊髓
(2) 电信号##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 舒张 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肌梭是感受器,肌肉是效应器,还有传入神经和两种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详解】(1)由图中牵张反射的神经中枢分布在脊髓,可知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能维持一段时间,是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因为过度兴奋而受到损伤。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5.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
(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呼吸频率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填大脑皮层或脑干或小脑)。
(2)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_,此时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
(3)内环境成分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填渗透压或酸碱度或温度)。
【答案】(1) 脑干 小脑
(2) 突触 神经递质
(3)pH(酸碱度)
【分析】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详解】(1)脑干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小脑的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故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呼吸频率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分别位于脑干、小脑。
(2)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是突触,此时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神经递质。
(3)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如HCO3-、HPO42-等,对于维持pH的稳定(酸碱度)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8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贵州省凯里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凯里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道防线提供免疫细胞,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高二上学期月考(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