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有机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B.DNA是人体细胞中主要的遗传物质
C.胆固醇不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D.ATP是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答案】D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结构蛋白、催化作用、运输、信息传递作用、免疫功能。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中的脂质常见的有脂肪、磷脂、固醇。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A错误;
B、人体细胞中DNA是遗传物质。DNA是整个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C错误;
D、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ATP,D正确。
故选D。
2.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被一种称为泛素的多肽标记后,送往溶酶体降解,具体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
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可以将吞噬泡降解
D.泛素参与代谢、增殖等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B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
【详解】A、据题意可知,泛素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结合,相当于对其进行了标记,后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泛素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A正确;
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属于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B错误;
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将吞噬泡降解,将其中有用的物质如氨基酸重复利用,而无用的物质排出细胞,C正确;
D、在代谢、增殖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折叠或损伤的细胞器,需要通过图示过程进行降解,故泛素参与代谢、增殖等生命活动的调节,D正确。
故选B。
3.下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
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C.导致曲线Ⅰ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
【答案】C
【分析】自变量是土壤水分、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则水分越来越少。
【详解】A、分析曲线图I可知,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A正确;
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横坐标即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B正确;
C、Ⅰ为降雨后第2天测此时土壤水分是较为充足的,因此导致曲线Ⅰ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
D、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故可推知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现象,D正确。
故选C。
4.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设”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假设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是正确的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F2的性状分离比都接近3:1,A正确;
B、解释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假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
C、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C正确;
D、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假说是否成立需要通过测交实验去验证,D错误。
故选D。
5.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上,现用一只表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推测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Ⅰ;Ⅰ B.Ⅱ-1;Ⅰ
C.Ⅱ-1或Ⅰ;Ⅰ D.Ⅱ-1:Ⅱ-1
【答案】C
【分析】X、Y的同源区段有相同或等位基因。X、Y的非同源区段,没有相同或等位基因,其上的基因是X特有或Y特有。同源区段或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详解】假设该基因位于Ⅰ,则隐性的雌蝇与显性的雄蝇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XAYA、XaXa×XAYa、XaXa×XaYA。若是XaXa×XAYa,后代是①。若是XaXa×XaYA,后代是②。
假设该基因位于Ⅱ,据题意雌雄果蝇都有该性状,则只能是Ⅱ-1,则隐性的雌蝇与显性的雄蝇的基因型是:XaXa×XAY,后代是①。综合可知,①情况下该基因可以位于Ⅱ-1或Ⅰ,②情况下该基因可以位于Ⅰ。
6.用15N标记某二倍体动物(2N=8)的精原细胞核DNA双链,将其置于14N的培养液中,让该精原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核DNA数量相同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分子均含有15N标记
C.减数分裂Ⅰ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D.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的核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分布结果不同
【答案】B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DNA数量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DNA数量的两倍,A错误;
B、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后期DNA一条链为15N,一条链为14N,所以均含有15N,B正确;
C、由于减数分裂DNA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14N的染色单体共有16条,C错误;
D、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进行一次半保留复制,所以分别对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其结果一致,D错误。
故选B。
7.下图为核酸中的5种碱基的分子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A突变成a后所含的嘌呤碱基数仍等于嘧啶碱基数
B.转录与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C.DNA中嘌呤与嘧啶配对有利于其形成平行的双链结构
D.用15N标记含100个碱基对的DNA,其分子量将增大200
【答案】D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而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突变后的DNA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即嘌呤与嘧啶配对,故基因A突变成a后所含的嘌呤碱基数仍等于嘧啶碱基数,A正确;
B、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因此两个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正确;
C、DNA中嘌呤与嘧啶配对增加了DNA分子的稳定性,有利于其形成平行的双链结构,C正确;
D、据图可知,5种碱基中都不止含有一个N,故用15N标记含100个碱基对的DNA,其分子量将增大量>200,D错误。
故选D。
8.将基因型为Aa(品系甲)的玉米幼苗芽尖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甲、乙品系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得到子一代丙。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品系乙的根、茎、叶细胞,在分裂中期时三者染色体数目相等
B.品系甲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品系乙植株自交后代全为显性
C.品系甲作父本,品系乙做母本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为四种,比例为1:5:5:1
D.子代丙个体中存在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等多种情况
【答案】C
【分析】将基因型为Aa(品系甲)的玉米幼苗芽尖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基因型为AAaa。
【详解】玉米幼苗芽尖用秋水仙素处理,由芽尖发育而来的茎、叶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根没有被处理,根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品系乙的根、茎、叶细胞,在分裂中期时三者染色体数目不相等,A错误;品系甲(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aa,出现性状分离。品系乙(AAaa)自交,当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时,为隐性,B错误;品系甲作父本,品系乙做母本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aa=1∶5∶5∶1,C正确;甲、乙品系间行种植,甲品系自交得到的子一代个体为二倍体;乙品系自交得到的子一代个体为四倍体;甲、乙品系杂交得到的子一代个体为三倍体。因此,子代丙个体中存在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D错误。故选C。
【点睛】易错点:用秋水仙素处理玉米幼苗芽尖,根没有被处理,根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而由芽尖发育而来的器官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9.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答案】A
【分析】物种是指能够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个体。
【详解】A、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
B、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
C、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A。
10.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①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结构
C.③内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①是血浆,血浆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
B、①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结构(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细胞膜一层膜+线粒体两层膜) ,B错误;
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内pH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
11.炎热的夏季,蚊子较多。当蚊子叮咬人的皮肤时,人们常常会很自然的用手去驱赶, 甚至是拍死蚊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拍死蚊子”涉及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很自然地用手去驱赶”活动不需大脑皮层参与
C.蚊子叮咬产生会在下丘脑产生痛觉,该过程属于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中枢有管理、控制作用
【答案】C
【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根据题意,当蚊子叮咬人的皮肤时,人们常常会很自然的用手去驱赶,甚至是拍死蚊子,则“拍死蚊子”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A正确;
B、根据题意,“很自然地用手去驱赶”属于无意识活动,为非条件反射,不需大脑皮层参与,B正确;
C、蚊子叮蛟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一般来讲,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故选C。
12.研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时,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获得显示屏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位置①和②先后产生动作电位,因而神经纤维上兴奋单向传导
B.位置①和②的峰值由K+内流导致,此时膜外电位低于膜内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是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的
【答案】D
【分析】1、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
2、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由于刺激点在位置①的左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时间,故位置①和②先后产生动作电位,并不能据此证明神经纤维上兴奋单向传导,A错误;
B、位置①和②的峰值与Na+内流有关,Na+内流会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膜外电位低于膜内,B错误;
C、由于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故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到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
D、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是细胞膜对于钠离子或钾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的,D正确。
故选D。
13.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植株A、B的Lcyc基因的序列相同,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由于被高度甲基化,在开花时不表达。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科学家将这两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自交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生存的环境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DNA构象改变,直接影响了翻译过程,导致性状改变
C.上述柳穿鱼的杂交情况说明植株B的Lcyc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
D.F2中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似,推测其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植株B相同
【答案】A
【分析】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充分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正常的甲基化对于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而异常的DNA甲基化则会引发疾病(如肿瘤),因为异常的甲基化一方面可能使抑癌基因无法转录,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DNA修饰是指DNA共价结合一个修饰基团,使具有相同序列的等位基因处于不同修饰状态。
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生存的环境相同,由于基因的甲基化,表型不一定相同,A正确;
B、基因甲基化会导致DNA构象改变,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导致相关性状改变,B错误;
C、植株A、B的Lcyc基因完全相同,只存在能否表达的差异,说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F1自交后F2中有少部分植株含有两个来自植株B的Lcyc基因,由于该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对基因的表达影响越大,因此,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
14.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在细胞内可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可以看到核仁,核孔以及核膜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使用低倍物镜即可
D.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可用层析液对色素进行分离
【答案】ACD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2、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3、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详解】A、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为橘黄色脂肪颗粒,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在前期解体,染色质在前期螺旋变粗,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用显微镜观察其质壁分离及复原,使用低倍物镜即可,C正确;
D、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层析液对色素进行分离,D正确。
故选ACD。
15.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基因I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
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4
A.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可确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
B.让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1/6
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
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表型比例为9紫红色∶3靛蓝色∶3红色∶1蓝色
【答案】BC
【分析】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基因型为aaB_I_表现为红色,_ _ _ _ii表现为白色。杂交组合一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理根据乙、丙杂交结果,也说明相关的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F2中性状表现确定亲本甲、乙和丙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II、AABBii,aaBBII。
【详解】A、当植株是白花时候,其基因型为_ _ _ _ii,与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仍然是白花,无法鉴别它的具体的基因型,A错误;
B、甲×乙杂交组合中F2的紫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乙×丙杂交组合中F2的紫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其中II:Ii=1:2所以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2/3×1/4=1/6,B正确;
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亲本为(_ _ _ _Ii),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3×3),C正确;
D、由于题中不能说明相关基因A/a和B/b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II,其自交的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为紫红色(A_B_II):靛蓝色花(A_bbII):红色(aaB_II):蓝色(aabblI)=9:3:3:1;第二种情况,当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时,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为紫红色(A aBbII):靛蓝色花(AAbbII):红色(aaBBII)=2:1:1,D错误。
故选BC。
16.图1为两个家族关于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A、a基因控制)是某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图2为图1中部分成员关于甲病基因限制酶酶切并电泳后的条带情况;乙病(B、b基因控制)致病基因不在X、Y同源区段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知识贴士:限制酶(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可以识别并附着特定的核甘酸序列,并对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Ⅰ-3与Ⅰ-4的基因型都是AaBb
C.若Ⅲ-1是个女孩,其患甲病的概率是1/3
D.通过羊膜腔穿刺结合染色体分析诊断胎儿是否患甲病
【答案】BC
【分析】Ⅰ-1和Ⅰ-2正常,儿子Ⅱ-2患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电泳条带分析可知,Ⅰ-3和Ⅰ-4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因此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和Ⅰ-4患病,有正常的女儿Ⅱ-3,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患病,母女无病在常染,判断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Ⅰ-1和Ⅰ-2正常,儿子Ⅱ-2患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电泳条带分析可知,Ⅰ-3和Ⅰ-4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因此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和Ⅰ-4患病,有正常的女儿Ⅱ-3,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患病,母女无病在常染,判断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Ⅱ-4两病皆患(aaB_),且Ⅱ-3正常(A_bb),判断Ⅰ-3和Ⅰ-4患乙病但不患甲病,因此他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B正确;
C、仅考虑甲病,Ⅱ-2基因型为aa,Ⅱ-3基因型为1/3AA、2/3Aa(配子为2/3A、1/3a),若Ⅲ-1是个女孩,其患甲病(aa)的概率1/3,C正确;
D、利用羊水、绒毛细胞或胎儿血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用于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疾病,不能用于判断甲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BC。
三、综合题
17.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和“新冠”病毒都属于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但是“新冠”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人类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
(2)识别
(3)“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各项生命活动必须寄生于细胞中才能完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 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分析】疟原虫营寄生生活,进入人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增殖时,合成DNA、蛋白质的原料均来自红细胞。疟原虫属于寄生虫,是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疟疾病人及带虫者属于传染源;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蚊虫等害虫属于生物媒介传播;从传播途径分析,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疟原虫属于抗原。
(1)
疟原虫体内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多糖、核酸、脂肪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氨基酸、单糖、核苷酸、甘油和脂肪酸,这些物质都来自于人体细胞。
(2)
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依靠自身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的受体。
(3)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由于“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各项生命活动必须寄生于细胞中才能完成,故“新冠”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4)
①1、2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青蒿素,因变量为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结果表明加入青蒿素的一组线粒体膜电位相对较低,故推测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线粒体的功能;对比3、4组实验结果可知,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中是否加入青蒿素差别不大,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青蒿素对线粒体的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差异(或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繁殖)。
②由①中数据分析可知,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而且青蒿素抑制疟原虫的线粒体的功能,即青蒿素能抑制疟原虫的繁殖,所以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18.植物工厂是全人工光照等环境条件智能化控制的高效生产体系。生菜是植物工厂常年培植的速生蔬菜。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工厂用营养液培植生菜过程中,需定时向营养液通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除通气外,还需更换营养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植物工厂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生菜,选用红蓝光的依据是____________。生菜成熟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培植区的光照强度应设置在_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提高生菜产量,可在培植区适当提高CO2浓度,该条件下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
(3)将培植区的光照/黑暗时间设置为14h/10h,研究温度对生菜成熟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最适温度____________;若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5调至T6,培植24h后,与调温前相比,生菜植株的有机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促进根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根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导致营养液pH下降;植物根系吸收了营养液中的营养元素,导致营养液成分发生改变
(2) 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右上方
(3) 低
下降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第(2)题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题图表示温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1)
营养液中的生菜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作用,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生菜根部细胞呼吸;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培植生菜的过程中会被大量吸收,导致营养液成分改变;并且根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导致营养液pH下降,因此需要更换培养液。
(2)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选用红蓝光组合LED灯培植生菜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生菜的产量;B点为光饱和点对应的最大光合速率,因此培植区的光照强度应设置在B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根据题干“为提高生菜产量,可在培植区适当提高CO2浓度”可知:该条件下光合速率增大,则B点向右上方移动。
(3)
根据曲线可知:在此曲线中光合速率的最适温度为T5,而在该实验温度范围内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还未出现,所以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比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低,若将培植区的温度从T5调至T6,导致光合速率减小而呼吸速率增大,生菜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将下降。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光照强度与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注意认真分析题图,弄清影响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因素是解题关键。
19.图中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神经细胞、生发层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①②③的细胞是_________(不考虑细胞质基因的活动)。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核
(2)26%
(3)A/T→G/C
(4)生发层细胞
(5) 不完全相同 不同的细胞内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1)
②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2)
α链是mRNA,其中G占29%,则U占54%-29%=25%,则其模板链中C占29%、A占25%,已知模板链上G占19%,故模板链上T占27%,因(A+T)占模板链的百分比等于双链DNA中(A+T)占整个DNA分子的百分比,故α链对应的DNA双链区段中,A+T=25%+27%=52%,故A=T=26%。
(3)
若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即密码子上碱基U替换成碱基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4)
上述细胞中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不能进行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生发层细胞可进行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只进行基因的表达不进行DNA的复制。故能发生过程①②③细胞是生发层细胞。
(5)
人体不同组织细胞含有相同的DNA,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转录时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20.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下图1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这一过程可以用图2中________(填“x”“y”或“z”)曲线表示。
(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答案】(1)识别多巴胺、运输Na+
(2) 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 增多 y
(3)减少
【分析】根据题图1分析: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MNDA是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能够识别多巴胺、运输Na+;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载体,可将多余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内;可卡因具有干扰多巴胺转运载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
(1)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MNDA为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可以识别多巴胺并运输Na+。
(2)
据图1分析可知,可卡因能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由于可卡因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及时回收,因此回收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但是最终可以全部回收,因此这一过程可以用图2中y曲线表示。
(3)
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多巴胺受体)减少,导致停止吸食时,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减弱,则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素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四、实验题
21.女娄菜(2N=46)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女娄菜茎均为绿色,有人在田间偶尔发现了一株紫茎女娄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利用现有女娄菜为材料,探究女娄菜绿茎与紫茎这对性状的显隐关系。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绿茎对紫茎为显性,且受等位基因B/b控制,绿茎植株与紫茎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绿茎。欲探究B/b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让子一代绿茎自交,子二代绿茎∶紫茎=3∶1,分别统计子二代中雌雄个体中绿茎与紫茎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3)已知绿茎(B)、紫茎(b),红花(D)、白花(d),椭圆形叶(E)、披针形叶(e)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纯合绿茎红花椭圆叶植株与纯合紫茎白花披针形植株杂交,子一代均为绿茎红花椭圆叶植株。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绿茎白花椭圆叶植株所占比例为9/16,则说明三对基因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绿茎红花椭圆叶植株( )植株与紫茎白花披针形植株()杂交,若后代绿茎红花椭圆叶∶绿茎红花披针叶∶紫茎白花椭圆叶∶紫茎白花披针叶=1∶1∶1∶1,则________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后代绿茎红花椭圆叶∶绿茎白花披针叶∶紫茎红花椭圆叶∶紫茎白花披针叶=1∶1∶1∶1,则__________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用绿茎和紫茎女娄菜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如果子一代植株均表现绿茎,则绿茎为显性;如果子一代植株均表现紫茎或同时出现紫茎和绿茎,则紫茎为显性 雌雄个体中绿茎与紫茎之比均为3︰1 雌性个体均为绿茎,雄性个体绿茎︰紫茎为1︰1 两对 B/b、D/d D/d、E/e
【分析】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1、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隐藏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2、自交法:具有相同性状的一对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与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与亲本不相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
【详解】(1)探究女娄菜绿茎与紫茎这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可用绿茎和紫茎女娄菜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如果子一代植株均表现绿茎,则绿茎为显性;如果子一代植株均表现紫茎或同时出现紫茎和绿茎,则紫茎为显性
(2)探究B/b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用绿茎植株与紫茎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绿茎,子一代绿茎自交,子二代绿茎∶紫茎=3∶1,分别统计子二代中雌雄个体中绿茎与紫茎比例。若子二代雌雄个体的茎色无明显差异,即子二代雌雄个体中均是绿茎∶紫茎=3∶1,说明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二代雌性个体均为绿茎,雄性个体中绿茎∶紫茎=1∶1,说明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3)由题意可知,纯合绿茎红花椭圆叶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EE,纯合紫茎白花披针形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ee。纯合绿茎红花椭圆叶植株与纯合紫茎白花披针形植株杂交,子一代均为绿茎红花椭圆叶植株,其基因型为BbDdEe。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绿茎白花椭圆叶植株的基因型为B_ddE_,在子二代中所占比例为9/16,说明三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绿茎红花椭圆叶植株( )植株与紫茎白花披针形植株()杂交,若B/b、D/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绿茎红花椭圆叶∶绿茎红花披针叶∶紫茎白花椭圆叶∶紫茎白花披针叶=1∶1∶1∶1;若D/d、E/e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绿茎红花椭圆叶∶绿茎白花披针叶∶紫茎红花椭圆叶∶紫茎白花披针叶=1∶1∶1∶1;若B/b、E/e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绿茎红花椭圆叶∶绿茎白花椭圆叶∶紫茎红花披针叶∶紫茎白花披针叶=1∶1∶1∶1。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设计遗传实验、推理判断基因的位置。
湖南省岳阳市郡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郡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多选题,非选择题,五 生物富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