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 古诗词三首 课件
展开3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寒食节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寒食十五夜望月 作者简介 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为送别唱和题材,主要作品有《韩君平诗集》。 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主要作品有《王建集》8卷、《宫词》1卷。 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105天, 清明前两天。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小链接 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待到宋时,正式定为中秋节。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 寒食 [唐]韩翃(hónɡ)/ // // // /↗↗↘↘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呢?春城飞花图轻烟袅袅图传蜡烛图这些画面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呢? 春城飞花图:洛阳城满街的柳树、柳絮纷飞、皇宫的御柳、东风。 传蜡烛图:汉宫、蜡烛、轻烟、五侯之家等。你觉得这些画面中,哪一个画面最美? “春城飞花图”是作者精心为我们营造的画面,画面中的景物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人韩翃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歌有盛唐遗韵。据《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寒食这天虽然禁火,但是皇帝却赏赐给侯门贵族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唐承汉制,因袭旧制,也在寒食传烛示恩。唐大历年间,政治腐败,宦官当道。诗人韩翃在这里以古喻今,以诗讽谏。背景资料读了上面的背景资料,你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借寒食传蜡烛表达诗人的讽谏之意。抓关键字“御”,体会诗歌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1)既然诗人想表达的关键内容是表达对“御赐传烛”的看法,那为什么还要前两句的写景呢?他是怎样把它们关联起来的呢? (2)再读一读诗歌,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 // // /自学要求: (1)借助注释,说说古诗的意思。 (2)默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想象到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感受诗人的情感。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赏桂花,成了中国民间一种特有的风俗。中秋节也成了中华文化中象征团圆的特定符号。 读了上面的小资料,让你对这首诗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 节分端争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春节 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第二课时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因为这天是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牵牛星迢迢迢迢牵牛星距离织女星显得遥远。迢 迢 牵 牛 星 ,皎 皎 河 汉 女 。纤 纤 擢 素 手 ,札 札 弄 机 杼 。终 日 不 成 章 ,泣 涕 零 如 雨 。河 汉 清 且 浅 ,相 去 复 几 许 。盈 盈 一 水 间 ,脉 脉 不 得 语 。 迢迢牵牛星 / // // // / / /↗↗↗↗↗↘↘↘↘↘ ①充满; ②多出来,多余。 惟以中国土壤之博,物产之( ),人才之盛,十倍于西洋各国。 他苦心经营了五年,公司终于( )了。 今天上午,那个( )的罪犯终于落网了。“盈”丰盈盈利恶贯满盈说说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诗意: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而明亮,织女星是那么的皎洁而遥远。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诗意: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诗意: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诗意: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距又能有多远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他们之间虽然只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三首古诗给我们呈现了不同的节日画面,诗人所表露的情思也是不同的。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分别形容一下诗歌给你的感受。《寒食》:冷静、理性。《迢迢牵牛星》:痛苦、哀伤。《十五夜望月》:伤感、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