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检测卷--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检测卷--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1页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检测卷--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2页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检测卷--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检测卷--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检测卷1.英国1786年每百支棉纱价格为38先令,1800年下降到9.5先令,1807年为6.75先令。导致棉纱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棉纺工具的革新 B.自然经济的发展 C.中国棉纱的涌入 D.城镇化加快发展220世纪90年代,美国部分地区开始引进带有计时器的交通信号灯,这种信号灯不仅能够指挥行人与车辆正常行驶,还能够预先告知红灯或绿灯所剩的时间,帮助人们判断何时起步、何时停车。这种交通信号灯A.消除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B.推动了交通工具的进步C.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D.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3.据统计,1978年,全国住宅投资仅38亿元,占GDP1.2%2018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4亿元,占GDP23.73%。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B.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C.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 D.我国已迈入小康社会.4.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B.统治阶级的重视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重农抑商的强化51871,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占62.8%。苏联1940年国家工业化实现后,城市人口占33%。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差不多高出苏联城市人口比例一倍,原因不包括A.两国资本积累方式不同 B.苏联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C.两国发展工业类型不同 D.苏联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63世纪时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4世纪时罗马城中有近4.6万栋民居,大部分是这种复合式公寓。古罗马这种多层住宅形态A.因人口增加造成住房紧缺出现 B.适应了共和国商品经济的发展C.反映出民主政治影响罗马民居 D.是古罗马封建帝国繁荣的结果7.唐宋时期,城市居民户等的划分与缴纳房屋作为财产的税负有关,即房屋已经成了城市居民重要的财产收入来源。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城市居民负担沉重 C.城市管理更加细化 D.坊市制度已被打破8.永乐时期,大同驻有重兵。乾隆时期,大同驻兵数量减少,工商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推动其城市职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疆域扩展 B.抑商政策松动C.对外贸易发展 D.商帮日益活跃9.据方志记载,宋代湖州所辖乌程县震泽乡的南林村,又称南浔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聚落,随着当地草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渐完善而成长为经济镇市,市井繁阜,商贾辐辏,到南宋理宗淳柘年间,其获得官方认可升级为镇。从草市升级为镇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时局的剧烈变迁 B.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C.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10.先秦时期,城市排水管道是方形和五角形。秦汉以后,出现圆形排水管道,并在管道接口处使用了一大一小套接接口技术,使接口处缝隙较小,此外,还在管道出口处设计了窨井,可定期清理泥沙等杂物。这些变化A.得益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萌发 B.表明民众主导城市建设C.使城市逐步成为科技文化中心 D.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11.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上述材料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A.城市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B.城市化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C.对城市化处理不当,会加剧社会矛盾D.法国城市化开始过早12.1838,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社会贫富差距拉大13.1835,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B.电的广泛使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工业发展迟缓14.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A.对圈地运动进行反思B.城乡铁路交通的便利C.汽油污染引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D.城市发展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15.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于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据此可知(  )A.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B.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C.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D.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16.下表所示是1741~182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的增长率(部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时间1741-17501761-17701791-18011811-1821增长率1.2%6%9%18% A.自然科学的进步提高了英国人口出生率 B.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人口的集中C.殖民扩张强化了英国与美洲大陆的交流 D.人口迁移改变了英国工业化布局17.耶莫遗址位于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以东,遗址有21座房屋,每座房子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地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骨制工具,还有装饰品及女神的塑像。遗址人口为500人左右,是西亚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代表。耶莫原始聚落产生的原因是A.西亚最早培植大麦、小麦 B.原始农耕的产生,开始定居生活C.赫梯人最早学会冶铁技术 D.西亚地区最早产生了阶级与国家18.据《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记载,19001938年中国城市化发展加速,城乡之间移居基本上自由。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总人口增长率的两倍。1938年中国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总人口是273万,占5亿人口的5%—6%。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B.中国城市化程度整体比较高C.是民族经济瓦解了自然经济的结果 D.是政府关注工商业发展的产物191871,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占62.8%。苏联1940年国家工业化实现后,城市人口占33%。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差不多高出苏联城市人口比例一倍,原因不包括A.两国资本积累方式不同 B.苏联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C.两国发展工业类型不同 D.苏联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20.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陆续设置了济贫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负责解决城市住房短缺、贫民窟密布、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此外还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等公共设施。这表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注重以人为本C.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D.城市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苏州常熟县的潢泾镇(即明代太仓的赵市)宋元时是大镇,明初因遭兵火闾里为嘘,但到明成化年间又恢复成市。进入清朝以后,在它的周围又涌现出一批小市镇。如镇西南七里有乾隆末年成市的归家庄,镇东南九里有乾隆中兴起的时思庵镇,镇西北十里有陆河镇,西北十二里有横塘市。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人口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1292年,上海建城.明清以后,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1843年,根据《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正式开埠。为适应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外国企业先后在此开办了船舶修造厂、印刷厂、食品厂等.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大型的军事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前期全部生产军火,后兼造大型轮船.由于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各地大量资金的汇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此大量诞生,它们以轻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组建了吴淞铁路公司,欲兴造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因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最终全部拆除.甲午战后,西方资本涌入上海,广泛投资于原料加工工业,于是缫丝、造纸、轧棉、榨油、皮革、肥皂、火柴等工厂相继出现。19世纪中后期,上海最终腾升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然而,自开埠以来,上海政区长期割裂,行政各自为政,城市规划混乱,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但却又是一个畴形的大都市”。——摘编自钱文亮《论近代上海城市转型的历史与文化》等材料二  横滨曾是江户的交通要道。1853年,美国佩里来航,叩开日本国门。出于政治考虑,幕府将开港口岸定于此处。一些“冒险投机商”为取得经济利益,纷纷前来投资,开办商行,兴建商场.1866年,上海经濑户至横滨、旧金山至横滨等航线开通.横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其中毛织品占相当的比重,砂糖、机械、金属等的进口也各有增加。为了加强日本国内的联系,1872年,兴建了日本的第一条铁路——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随着明治维新的深入开展,1899年,外国人居留地在日本全面撤销,横滨借机推进城市规划、港口改造、公路修筑,使其逐渐成为日本的大都市和国际名港。——摘编自郑祖安《上海与横滨的开埠和都市形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橫滨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与横滨相比,上海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横滨的城市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ADCCB   AAABD  CBCDC  BBDBB211)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棉纺织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帮的出现,长途贩运业的发展;国家统一,人口的大量增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特点:分布在水路交通便利的地方;与商品经济发展相结合;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色彩浓厚;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2)变化: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年轻人择业和家庭观念更趋自由化;机器应用于社会生产;工人经济地位下降,生活极度贫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加剧。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进程受到国内社会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城市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221)地理位置的优越;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西方文明的影响(西方殖民侵略的客观影响);交通事业的发展。(2)封建官僚制度的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国家未实现主权独立;政府缺乏战略眼光;城市区划支离破碎,不便于管理;改革力度不足。(3)与时俱进,推动产业升级;进行体制改革,减小发展阻力;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发展基础;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因时因势,灵活变通;在对外贸易中,应保护好本国商业利益;要注重发展先进工业,占领供应链上游,提升综合经济地位;要注重政府与民间的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