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2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讲义(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073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2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讲义(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073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2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讲义(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073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新高考)备战2023高考 地理总复习精讲精练
【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2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2讲《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讲义(新教材新高考),共8页。
第七章 人口、城市和交通第22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高考真题】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2年全国乙卷-1-312城镇化;城市职能选择题北上广深四市市中心与市中心外人口的变化2022年浙江卷-7-84人口迁移选择题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2022年山东卷-5-73人口结构变化选择题嘉峪关市产业发展变迁2022年浙江卷-22-236人口迁移的影响选择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的变化特点2022年广东卷-18(2)8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综合题岭南某城市边缘乡村的发展变迁2021年江苏卷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选择题北、上、广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2021年天津卷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选择题2010-2019年全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变化2021年山东卷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选择题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2021年高考湖南卷1-26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选择题1990~2005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 【课堂目标】1.知道判读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人口分布是指人口数量、质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识字率、职业等)在不同尺度区域的分布状况。 一、人口的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1.总的特点:很不均匀;2.分布特点的描述:(1)纬度分布:北半球中低纬度(2)海陆分布:沿海地区(3)垂直分布:500m以下的低平地区【总结】区域人口分布的描述角度可以从纬度方位(东西南北)、海陆位置(沿海还是内陆)以及海拔高度的角度(材料有给海拔高度时)的角度进行入手。3.人口最为稠密的四大区域: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4.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少的大洲:大洋洲。(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一般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地形:地势低平地区(小于200米的平原地区)原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地区。【赤道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区】原因:平原地区湿热,森林茂密,开发难度大;热带高原、山区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超出疟蚊分布上限,免受疟疾的影响。水源:气候干旱的地区人口主要靠近水源地分布。例如: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4.矿产资源: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人口的聚集5.土壤:土壤肥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二)社会经济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社会居民点比较分散;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当区域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对外流动的人口会相应的减少,导致区域间的人口流动规模下降;3.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三)战争:叙利亚战争以来超500万人口流亡海外 (四)文化:唐人街华人聚集【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原因】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少)自然原因:东部多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社会原因:东部工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东部开发早,西部开发晚。 二、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概述1.概念:人口居住地的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三个条件: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达一年以上)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2.迁移的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人口机械增长率=(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该值为正时,该区为人口净迁入区,该值为负时,该区为人口净迁出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口外出打工(经济较差)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较多(经济较好)4.人口迁移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中间阻力因素: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交通和通讯条件等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一)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迁出地:(旧大陆)亚非欧;迁入地:(新大陆)美洲和大洋洲。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减少。迁出地:(发展地区)亚非南美;迁入地:(发达地区)北美洲和、大洋洲及欧洲。(二)国内人口迁移1949-1986年:①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②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80年代后: ①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扩展:1.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项 目内 容迁移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 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及目的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扩展:2.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项目民工荒时间2004年初开始迁移方向“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主要原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利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弊劳动力不足,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制造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人口在继续流向东部地区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东部聚集向中西部扩散回流的转变,中西部地区一些区域核心城市的省内流动和近距离流动表现尤为抢眼。但当前人口迁移流动的空间模式与国家政策目标间的匹配程度仍然较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对人口流动的引导力量相对较弱,人口回流的规模和趋势还不足以撼动传统的人口流动空间模式。【在线练习】(2021·北京·高考真题)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答案】(2)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分析】(2)据材料可知,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说明人口密度小,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说明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比例约7:3,说明城乡人口差异大。 (2021·江苏·高考真题)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 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3.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A.地域性 B.等距性 C.均衡性 D.同向性4.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 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 【答案】2.C 3.A 4.C【分析】2.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错误;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C正确。故选C。3.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CD错误,故选A。4.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0讲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原卷版docx、第20讲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2讲《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讲义(新教材新高考),共6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3讲《海气相互作用和环流异常》讲义(新教材新高考),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