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2022.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5日新华社报:目前太阳活动正在逐渐活跃,随着太阳活动从极小期逐渐进入极大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小黑痣”。据此完成1~2题。
1.“小黑痣”出现在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2.“小黑痣”相对数多的年份
A.臭氧层空洞增大 B.全球气温明显升高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旱涝灾害概率增加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图1示意地球内部圈层。据此完成3~4题。
3.代表岩石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向下传播经古登堡界面后
A.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加快
B.横波速度减慢,纵波消失
C.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减慢
D.纵波速度减慢,横波消失
19世纪末,奥地利地质学家E·修斯注意到印度半岛和南半球各大陆具有相同的地质历史和古植物群落,因而将它们拼合成一个大陆,称为冈瓦纳古陆。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图2示意冈瓦纳古陆。据此完成5-6题。
5.蕨类植物繁盛时期出现在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冈瓦纳古陆开始解体的地质年代
A.蓝细菌大爆发 B.两栖动物开始出现
C.裸子植物繁盛 D.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2022年10月3日凌晨,风雨交加,历经6000多年风雨的青岛市旅游地标之一的“石老人”上半部分自然坍塌,石老人的“头部”和“胳膊”损毁严重。图3示意某网友拍摄的石老人坍塌前后的景观。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地貌的成因与“石老人”景观相同的是
A.沙嘴 B.海蚀拱桥
C.峡湾 D.桂林山水
8.造成“石老人”坍塌的主耍地质作用是
①风化作用 ②流水侵蚀
⑨地壳运动 ④海浪侵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5小时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距离地面约400km的天宫空间站成功对接、发射取得圈满成功(图4)。据此完成9-10题。
9.天宫空间站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10.与左图中蔚蓝色的天空背景相比较,右图的背景一片漆黑,主要是因为
A.运行至夜半球 B.进入地球背面
C.吸收太阳辐射 D.周围空气稀薄
图5示意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甲、乙、丙、丁的地质历史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丁、乙、甲 D.丁、乙、丙、甲
12.大理岩、板岩等变质岩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列可能形成石英岩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该地至少经历整体地壳抬升的次数是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图6示意由热力原因引起的某较大尺度区域一定高度等压线分布,箭头表示局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图中数值单位是百帕,M、N、O、P四点处于该地区大气对流层上界。近地面a、b两地分别对应一定高度上的甲、乙两点。据此完成14~15题。
14.甲、乙、a、b间大气流动方向是
A.甲-乙-b-a B.a-b一乙一甲 C.a-乙一甲-b D.b-乙-a-甲
15.与a地相比,b地
A.太阳辐射强 B.地面温度高
C.大气辐射弱 D.昼夜温差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7示意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1)概括图中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的变化特点。(6分)
(2)图中M层是航空飞机飞行的理想区域。对此做出合理解释。(8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图8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与地貌,该区域某条河流于出山口的丙她流出,并在丁地注入海洋。
(1)丙地以上河段多峡谷,以下河段多宽谷。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做出合理解释。(4分)
(2)指出河流丙、丁两地沉积物粒径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3)指出甲处的构造地貌名称,并分析其形成过程。(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素有“日光域”的美誉。图9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
(1)概括影响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和较丰富区的主导因素。(4分)
(2)我国某高原科研团队研究发现,近年来化石燃料产生的碳黑粒子沉降在冰川表面,加速了冰川消融。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拉萨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说明其主要原因。(8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多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炎炎夏季,穿堂风是降温避暑的“空调系统”。为了增强夏季降温效果,人们会在屋后种植树木、屋前铺设鹅卵石等措施进行改进。围10示意我国苏南她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
(1)在图中横线处画出穿堂风的风向。(3分)
(2)说明夏季白天穿堂风降温避暑的作用过程。(6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5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A | D | C | D | B | C | B | B | D | D | D | D | C | B | B |
二、非选择题(55分)
16.(14分)
(1)12-50km,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50km以上,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再上升。(6分)
(2)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便于飞行员操纵架驶;水汽、杂质含量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便于高空飞行;飞鸟飞行的高度一般达不到该层,飞机飞行安全系数高;距地面较高,对地面的噪声污染较小。(8分)
17.(16分)
(1)丙地以上河段,地壳运动造成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以下蚀为主,形成峡谷;丙地以下河段,地壳运动比较稳定,地势平缓,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宽谷。(4分)
(2)丙处粒径大于丁处。丙处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的较大粒径的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较小粒径的物质随河流继续向下游搬运,在河流入海口处,因地形变缓,流速降低而大量沉积。(6分)
(3)背斜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18.(16分)
(1)地形(海拔)天气状况(4分)
(2)碳黑粒子降落到冰川表面,使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冰川的温度升高;(冰川)地面辐射增强,使近地面气温升高,加速冰川消融。(4分)
(3)太阳辐射强: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弱,大气温度低;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8分)
19.(9分)》南
(1)(3分)太阳
(2)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屋前地面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屋后增温慢,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空气屋后流向屋前,从房屋中穿过形成“穿堂风”,带走屋内热量。(6分)
山东省青岛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色球层中,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太阳辐射,下列能源由太阳辐射形成的是,图中③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下列能表示图中②环节的是,钱塘江大潮,杭州湾口盐度最低的季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