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检测(选修)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二化学(选修)2022.1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K-39 V-51 Mn-55
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回收并合理利用废旧物品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回收的废旧物品利用方法不合理的是
A. 废铅蓄电池回收铅和硫酸 B. 废塑料裂解制取化工原料
C. 废书报用于造纸 D. 废易拉罐用于焚烧发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铅蓄电池构成复杂,含有铅和铅的化合物,而且含硫酸,为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应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废旧物品利用方法合理,A项合理;
B.废塑料裂解产生乙烯,可用作化工原理,废旧物品利用方法合理,B项合理;
C.废书、废纸的回收利用是解决造纸工业面临的原料短缺、能源紧张和污染严重等三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废旧物品利用方法合理,C项合理;
D.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铝等金属,不能燃烧,不可用于焚烧发电,回收的废旧物品利用方法不合理,D项不合理;
答案选D。
2. 反应SiO2+4HF=SiF4↑+2H2O可用于雕刻玻璃,SiO2不溶于稀盐酸和稀硫酸,K(HF)=6×1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实质是SiO2与H+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B. 1mol SiO2含4mol Si-O键
C. 反应中四种物质均属于电解质
D. NaF溶液呈碱性,应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SiF4不属于盐,因此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A项错误。
B.根据SiO2的结构式,1个Si原子周围有4个Si-O键,因此1mol SiO2含4mol Si-O键,B项正确。
C.SiO2和SiF4都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
D.NaF在溶液中会水解产生HF,HF能够腐蚀玻璃,因此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D项错误。
答案选B。
3. 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过程用如下模型表示,“-”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I是放热过程
B. 过程III放出1143.2kJ的热量
C. a的总能量大于d的总能量
D. 1mol 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l)]
【解析】
【详解】A.过程I断键,是吸热过程,故A错误;
B.根据图示,不能判断过程III放出热量的多少,故B错误;
C.燃烧反应放热,所以a的总能量大于d的总能量,故C正确;
D.相同物质的量的同种物质,S(g)> S(l)> S(s),1mol 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S[H2O(l)]>S[H2O(s)],故D错误;
选C。
4. 关于水的电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水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增大,c(OH-)增大,pH增大
B.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水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c(H+)增大
C. 向水中加入氨水,水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c(OH-)降低
D.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c(H+)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增大,c(OH-)增大,c(H+)增大,pH值减小,A项错误;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使溶液中c(H+)增大,水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w不变,B项正确;
C.向水中加入氨水,氨水电离生成OH-,c(OH-)升高,水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w不变,C项错误;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醋酸钠电离生成CH3COO-,CH3COO-结合H+生成醋酸分子,c(H+)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D项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溶液酸碱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5℃ pH=3的H2SO4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加入酚酞溶液为无色
B. 25℃ 1L pH=5的氯化铵溶液,c(H+)=10-5mol·L-1,由水电离出n(OH-)=10-5mol
C. 某温度下纯水中c(OH-)=4×10-7mol·L-1,则该温度下0.1mol·L-1的盐酸的pH=1
D. 313K时,Kw=2.9×10-14,则pH=7时,溶液呈碱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25℃ pH=3的H2SO4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氨水有剩余,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为红色,A项错误;
B.25℃ 1L pH=5的氯化铵溶液,c(H+)=10-5mol·L-1,氯化铵为盐,本身不产生H+,溶液中的H+全部来自于水,故由水电离出n(OH-)=10-5mol/L×1L=10-5mol,B项正确;
C.0.1mol/L的盐酸中c(H+)=0.1mol/L,pH=-lg c(H+)= - lg(0.1)=1,C项正确;
D.313K时,pH=7时,溶液中c(H+)=1.0×10-7mol/L,则c(OH-)=Kw/ c(H+)=2.9×10-7mol·L-1,c(H+)
6. 定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定量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B. 用图2所示装置测定硫酸溶液的浓度
C. 用图3所示装置配制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D. 用图4所示装置加热硫酸铜晶体测定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图1所示装置可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故A正确;
B.利用中和滴定测定稀硫酸的浓度,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不能将碳酸钠固体放在锥形瓶中,用稀硫酸滴定碳酸钠,故B错误;
C.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稀释并冷却后在转移至容量瓶中,故C错误;
D.加热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用蒸发皿,故D错误。
故选A。
7. 实验室用基准配制标准溶液并标定盐酸浓度,应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标准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用移液管取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B. 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标准溶液
C. 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固体
D. 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红色,记录体积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取Na2CO3标准溶液应使用移液管,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故A项正确;
B.Na2CO3溶液呈碱性,应使用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故B项正确;
C.Na2CO3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因此一般用烧杯称量Na2CO3固体,故C项正确;
D.盐酸滴定Na2C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显弱碱性,溶液显橙色,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D。
8. 下列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水体消毒
B. 具有酸性,可用于蚀刻线路板上的铜
C.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D. 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于水体消毒,因为其具有氧化性,可使蛋白质变性,故A符合题意;
B.用于蚀刻线路板上的铜,是因为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与铜反应,和其具有酸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用于除去铁锈,是和其酸性有关,与其还原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可用作氮肥,是因为其组成含有氮元素,与其受热易分解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9. 乙烯与氯化氢气体催化加成反应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的快
B. 两步反应的DH均小于0
C. 第一步的逆反应活化能比第二步的小
D. 催化剂可以使该反应的速率和焓变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因此第二步反应更快,A项错误;
B.由图像可知,第一步反应后的能量大于反应前,即DH大于0,B项错误;
C.由图像很明显能看出,第一步逆反应活化能比第二步的小,C项正确;
D.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增大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注意区分活化能、DH、键能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0.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研究Cl2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用溶解Cl2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随溶液浓度的变化。在NaCl溶液和盐酸中Cl2的溶解度以及各种含氯微粒的浓度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图1可知,Cl2溶于NaCl溶液时还发生了反应Cl2+Cl-=Cl
B. 随NaCl溶液浓度增大,Cl2+H2O⇌H++Cl-+HClO平衡逆移,Cl2溶解度减小
C. 随盐酸浓度增加Cl2与H2O的反应被抑制,生成Cl为主要反应从而促进Cl2溶解
D. 由上述实验可知,H+浓度增大促进Cl2溶解,由此推知在稀硫酸中,随硫酸浓度增大Cl2的溶解度会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1分析Cl2的浓度降低,Cl浓度升高,得出Cl2溶于NaCl溶液时还发生了反应Cl2+Cl-=Cl,故A正确;
B.增大Cl-浓度,Cl2+H2O⇌H++ Cl-+HClO平衡逆移,所以随NaCl溶液浓度增大,Cl2溶解度减小,故B正确;
C.由图2分析Cl2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随着盐酸浓度增加,Cl2与H2O的反应被抑制,生成Cl为主要反应,从而促进Cl2溶解,故C正确;
D.由图2分析,H+浓度一直增大,但是溶解的Cl2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应该是发生了反应Cl2+Cl-=Cl,促进了Cl2溶解,而在稀硫酸只提供了H+,随硫酸浓度增大,Cl2+H2O⇌H++ Cl-+HClO平衡逆向移动,Cl2的溶解度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11. 为探究FeCl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SO3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亚铁离子与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
操作与现象
①
在5 mL水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呈棕黄色;煮沸,溶液变红褐色。
②
在5 mLFeCl3溶液中滴加2滴Na2SO3溶液,变红褐色;
再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③
在5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FeCl3溶液,变红褐色;
将上述混合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K3[Fe(CN)6]溶液,无蓝色沉淀生;
另一份煮沸,产生红褐色沉淀。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结论不合理的是
A. 实验①说明加热促进Fe3+水解反应,该溶液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 实验②说明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实验③说明Fe3+发生了水解反应,但没有发生还原反应
D. 实验②和③说明Fe3+的水解反应和还原反应存在竞争,SO对Fe3+的水解反应无影响,但对还原反应有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铁离子水解显酸性,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同时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两者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体系中,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与还原反应共存并相互竞争,结合实验分析如下:实验①为对照实验,说明铁离子在水溶液中显棕黄色,存在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煮沸,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实验②说明少量亚硫酸根离子加入铁离子后,两者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根据铁氰化钾检测结果可知,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而出现特征蓝色沉淀;实验③通过反滴操作,根据现象描述可知,溶液仍存在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由于铁离子少量,没检测出亚铁离子的存在,说明铁离子的水解反应速率快,铁离子的还原反应未来得及发生。
【详解】A.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煮沸可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较多的氢氧化铁,从而使溶液显红褐色,故A正确;
B.在5mLFeCl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的Na2SO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Fe3+既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又被亚硫酸根离子还原,得到亚铁离子,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后,出现特征蓝色沉淀,故B正确;
C.实验③中在5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同浓度少量FeCl3溶液,根据现象和分析可知,仍发生铁离子的水解反应,但未来得及发生铁离子的还原反应,即水解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故C正确;
D.结合三组实验,说明铁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混合时,铁离子的水解反应占主导作用,比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快,因证据不足,不能说明亚硫酸离子对铁离子的水解作用无影响,事实上,亚硫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可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2. 电解制备钴()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工作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为电源的正极
B. 钴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 Ⅱ室中浓度减小
D. 若不使用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上会析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装置为电解池,制备Co,则钴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则b为电源的负极,a为正极,石墨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
【详解】A.由分析知,a为电源的正极,A正确;
B.钴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B正确;
C.由I室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到正极,即I室溶液中H+移到II室,阴离子移到负极,III室中Cl-移到II室,则II室的浓度增大,C错误;
D.若I、II室之间不使用阳离子交换膜,II室中Cl-移到阳极先失电子,则石墨电极上会析出,D正确;
故选:C。
13. 通过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或KOH溶液来调节0.01mol·L-1 Na2HAsO3溶液的pH,实验测得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K2(H2AsO)为1×10-9.2
B. NaH2AsO3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2AsO的水解程度小于其电离程度
C. 水的电离程度:a点大于b点
D. c点溶液中存:c(Na+)=2c(H2AsO)+4c(HAsO)+2c(AsO)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c(H2AsO)=c(H3AsO3)时,pH=9.2,K1(H3AsO3)为1×10-9.2,故A错误;
B.根据图示NaH2AsO3溶液呈碱性,所得溶液中H2AsO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故B错误;
C.b点H2AsO离子水解促进水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a点小于b点,故C错误;
D.根据物料守恒c(Na+)=2c(H2AsO)+2c(HAsO)+2c(AsO)+2c(H3AsO3),c点溶液中存在c(HAsO)=c (H3AsO3),所以c(Na+)=2c(H2AsO)+4c(HAsO)+2c(AsO),故D正确;
选D。
14. 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
反应1:,
反应2:。
在、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和CO的选择性及H2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O的选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2H5OH(g)+H2O(g)=2CO(g)+4H2(g) ΔH=214.5kJ·mol-1
B. 升高温度,平衡时CO2的选择性增大
C. 反应1在一定温度下,增大,乙醇平衡转化率减小
D. 反应2在一定温度下,加入CaO(S)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H2的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反应1,反应2,且反应1的热效应更大,温度升高的时候对反应1影响更大一些,根据选择性的含义,升温时CO选择性增大,同时CO2的选择性减小,所以图中③代表CO的选择性,①代表CO2的选择性,②代表H2的产率,以此解题。
【详解】A.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1+反应2×2得:C2H5OH(g)+H2O(g)=2CO(g)+4H2(g) ΔH=173.3kJ·mol-1+2×41.2kJ·mol-1=255.7kJ·mol-1,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故B错误;
C.一定温度下,增大,可以认为开始时水蒸气物质的量不变,增大乙醇物质的量,乙醇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
D.选用高效催化剂可加速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平衡时产率,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
15. 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配制100mL 0.10 mol·L-1 NaOH标准溶液。
②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NaOH溶液的浓度(mol/L)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请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胶头滴管。
(2)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3)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如下图所示,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_______,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5)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C.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D.称量前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F.滴定过程中,锥形瓶的振荡过于激烈,使少量溶液溅出
G.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保存不当,部分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
【答案】(1)100mL容量瓶
(2)加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3)0.11 mol·L-1
(4)丙 (5)DE
【解析】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中和滴定实验的步骤是:
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锥形瓶:注液体→记体积→加指示剂;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溶液颜色变化;终点判断:记录数据;数据处理:通过数据进行计算;
【小问1详解】
配制100mL 0.10 mol·L-1 NaOH标准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滴定时,当溶液颜色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即酚酞在酸中为无色,在碱中显浅红色,故答案为:加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小问3详解】
三组数据均有效,消耗氢氧化钠的平均体积为:=22.71mL,c(待测)===0.11 mol·L-1;
【小问4详解】
碱式滴定管的气泡通常在橡胶管内,只要将滴定玻璃头朝上,并挤压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将气泡冲出,故答案为:丙。
【小问5详解】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导致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则待测溶液浓度偏低,故A不选;
B.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对消耗标准液体积不产生影响,待测液浓度准确,故B不选;
C.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导致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则待测溶液浓度偏低,故C不选;
D.称量前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导致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则待测溶液浓度偏高,故D选;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导致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则待测溶液浓度偏高,故E选;
F.滴定过程中,锥形瓶的振荡过于激烈,使少量溶液溅出,导致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则待测溶液浓度偏低,故F不选;
G.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保存不当,部分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Na2CO3,根据钠守恒,对V(标准)无影响,待测液浓度准确,故G不选;
故选DE。
16. 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目前世界甲醇年产量超过2.1×107吨,在能源紧张的今天,甲醇的需求也在增大。
甲醇的合成方法是:i.CO(g)+2H2(g)CH3OH(g) ΔH=-90.1kJ·mol-1
另外:ii.2CO(g)+O2(g)=2CO2(g) ΔH=-566.0kJ·mol-1
iii.2H2(g)+O2(g)=2H2O(l) ΔH=-572.0kJ·mol-1
若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时,一定温度下还发生下列反应:
iv.CO2(g)+H2(g)CO(g)+H2O(g)ΔH=41.1kJ·mol-1
(1)甲醇的燃烧热为_______kJ·mol-1。
(2)若反应在密闭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对反应(ⅳ)中CO2的转化率的影响是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3)如图是温度、压强与反应(ⅰ)中CO转化率的关系:
①反应(ⅰ)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
②由图像可知,较低温度时,CO转化率对_______(选填“温度”或“压强”)敏感。
③由图像可知,温度越低,压强越大,CO转化率越高,但实际生产往往采用300~400℃和10MPa的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
(4)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mol的CO和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i.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在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8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_______。
【答案】(1)764.9
(2)d (3) ①. ②. 温度 ③. 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不利于甲醇的合成;压强较高,消耗能量越多,对设备的要求越高
(4) ①. 加入催化剂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醇的燃烧热指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g)、H2O(l)所放出的能量,已知:i.CO(g)+2H2(g)CH3OH(g) ΔH= -90.1kJ·mol-1,ii.2CO(g)+O2(g)=2CO2(g)ΔH= -566.0kJ·mol-1,iii.2H2(g)+O2(g)=2H2O(l) ΔH= -572.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ii×+ iii- i可得CH3OH(g)+O2(g)=CO2(g)+2H2O(l) ΔH=[(-566.0)×+(-572.0)-( -90.1)]kJ·mol-1= -764.9 kJ·mol-1;
【小问2详解】
在密闭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2CO(g)+O2(g)=2CO2(g) ΔH=-566.0kJ·mol-1,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但反应(iv)为吸热反应,又能够使温度降低,有利于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因此无法判断反应(iv)对合成甲醇反应中CO2的转化率的影响,故选d;
【小问3详解】
①由CO(g)+2H2(g)CH3OH(g)方程式可知,反应(ⅰ)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②由图像可知,不管压强多大,只要温度较低,则转化率均较高,故转化率对温度较敏感;
③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和压强呈正比,由图像可知,温度越低,压强越大,CO转化率越高,但实际生产往往采用300~400℃和10MPa的条件,若温度较低,化学反应速率较低,不利于工业合成效率,因此采用300~400℃合成提高生产效率,虽然CO转化率随压强增大而升高,但随着压强的增大,对合成仪器的抗压要求越高,并且耗能也越高,因此采用10MPa的原因是控制成本;
【小问4详解】
①由图像可知,t8时刻,逆反应速率上升,并且后续未发生突变,因此t8时刻改变的条件增加了化学反应速率且不影响化学平衡,故t8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为加入催化剂;
②i.CO(g)+2H2(g)CH3OH(g)为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若t4时降压,逆反应速率将突然降低,平衡将逆向移动,后续逆反应速率将逐渐降低,直至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t6改变反应物浓度瞬间,甲醇浓度并未改变,因此t6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甲醇浓度逐渐上升,逆反应速率将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新平衡,因此图像如图所示:。
17. 是硫酸生产中的催化剂,某种含钒工业下脚料主要成分是,其中含铝、硅、铜、锰等氧化物及油脂等杂质,一种以该下脚料为原料提取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可以除去油脂,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
(2)将焙烧冷却后的固体残留物进行“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
(3)“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写化学式)。
(4)“沉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浓缩结晶”时,需要加入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
(6)煅烧偏钒酸铵时,固体(取)质量的减少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00~200℃时产生的一种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300~35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将V2O3氧化为V2O5
(2)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酸溶速率
(3)SiO2 (4)Mn2++2HCO=Mn(OH)2↓+CO2↑
(5)增大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使NH4VO3完全析出
(6) ①. NH3 ②. 2HVO3V2O5+ H2O
【解析】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含钒下脚料焙烧的目的是除去下脚料表面的油脂,并将三氧化二钒转化为五氧化二钒,将焙烧后的下脚料粉碎,加入稀硫酸酸溶,将五氧化二钒转化为VO离子,其余金属氧化物转化为可溶的硫酸盐,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得到含有二氧化硅的滤渣1和含有VO离子的可溶的硫酸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将VO离子转化为VO离子,过滤得到含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的滤渣2和含有VO离子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将溶液中的锰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锰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锰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硫酸铵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钒酸铵;煅烧钒酸铵制得五氧化二钒。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含钒下脚料焙烧的目的是除去下脚料表面的油脂,并将三氧化二钒转化为五氧化二钒,故答案为:将V2O3氧化为V2O5;
【小问2详解】
将焙烧冷却后的固体残留物进行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表面积,使酸溶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酸溶的速率,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酸溶速率;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故答案为:SiO2;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加入碳酸氢铵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锰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锰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2HCO=Mn(OH)2↓+CO2↑,故答案为:Mn2++2HCO=Mn(OH)2↓+CO2↑;
【小问5详解】
浓缩结晶时加入过量的硫酸铵溶液,可以增大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有利于VO离子完全转化为钒酸铵沉淀,故答案为:增大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使NH4VO3完全析出;
【小问6详解】
钒酸铵受热分解时发生的反应为NH4VO3 NH3↑+HVO3、2HVO3V2O5+ H2O,由题意可知,钒酸铵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由钒原子个数守恒可知,钒酸的质量为0.02mol×100g/mol=2.000g,则100~200℃时发生的反应为NH4VO3 NH3↑+HVO3,五氧化二钒的质量为0.02mol××182g/mol=1.820g,则300~350℃时发生的反应为2HVO3V2O5+ H2O,故答案为:NH3;2HVO3V2O5+ H2O。
18. 以废锰酸锂电池为原料,回收MnO2、精铜的实验流程如下:
(1)“浸取”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
①将一定量“LiMn2O4和石墨混合粉末”与H2SO4溶液、H2O2溶液中的一种配成悬浊液,加入到三颈烧瓶中,75℃下通过分液漏斗缓慢滴加另一种溶液。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_。
②LiMn2O4转化为MnS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保持温度、反应物和溶剂的量不变,能提高Mn元素浸出率的措施有_______。
(2)补充以“铜箔和铝箔”为原料制备精铜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铜箔和铝箔”中加入溶液,当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时,过滤;将铜箔压制成片并与直流电源_______极相连,不锈钢片与直流电源_______极相连,在H2SO4-CuSO4混合溶液中电解,当铜箔完全溶解时取出不锈钢片,刮出精铜将所得精铜用蒸馏水洗净,干燥。
(3)通过下列方法测定MnO2的纯度:准确称取0.4000g MnO2样品,加入25.00mL 0.2000mol·L-1 Na2C2O4溶液和适量硫酸,加热至完全反应(发生反应为MnO2+C2O+4H+=Mn2++2CO2↑+2H2O),用0.01000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Na2C2O4至终点,消耗KMnO4标准溶液20.00mL(滴定反应为2MnO+5C2O+16H+=2Mn2++10CO2↑+8H2O)。计算样品中MnO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答案】(1) ①. H2O2 ②. ③. 适当加快搅拌速率;延长反应时间
(2) ①. 正极 ②. 负极
(3)97.88%
【解析】
【分析】以废锰酸锂电池为原料进行破碎筛分,分离出铜箔和铝箔,以及锰酸锂和石墨混合粉末,之后浸取,在酸性条件下用过氧化氢将锰酸锂中的锰还原为+2价,过滤,滤液通过电解得到二氧化锰,铜箔和铝箔通过精制得到精铜,以此解题。
【小问1详解】
①反应在75℃下进行,若三颈烧瓶中先加入H2O2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溶液,则容易导致H2O2分解,故滴液漏斗中溶液是H2O2溶液,故答案为:H2O2;
②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将LiMn2O4中锰元素还原为+2价,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③从反应速率和反应物反应的充分程度角度分析,能提高Mn元素浸出率的措施有:适当加快搅拌速率;延长反应时间,故答案为:适当加快搅拌速率;延长反应时间;
【小问2详解】
根据电解原理可知电解时将铜箔压制成片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不锈钢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在H2SO4-CuSO4混合溶液中电解,当铜箔完全溶解时取出不锈钢片,刮出精铜用蒸馏水洗净,干燥。
【小问3详解】
根据2MnO+5C2O+16H+=2Mn2++10CO2↑+8H2O可知,与MnO反应的C2O的物质的量:2.5×0.01000mol/L×20.00×10-3L=5.000×10-4mol,0.4000 g样品中MnO2的物质的量:0.2000mol/L×25×10-3L-5.000×10-4mol=4.50×10-3mol;m(MnO2)=4.50×10-3mol×87g/mol=0.3915g;则样品中MnO2的质量分数=97.88%,故答案为:97.88%。
安徽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Cu-6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发生反应如下, 时,某些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i-59 I-1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