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20 肥皂泡教学设计
展开20.肥皂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吹肥皂泡过程的有关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3.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读懂课文中难懂的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一说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教学重点]
1.通过细致观察、联系上下文、实践体验等方式,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的生动优美的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一说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的生动优美的语言,深人体会作者吹泡泡的乐趣以及寄托的美好愿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吹肥皂泡过程的有关句段。
3.理解并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能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一、介绍冰心,导人新课
1.引人名言,介绍冰心奶奶。
出示: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1) 读读这两句名言,你有什么感受?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
(2)出示冰心奶奶的照片,介绍冰心。
看,这位和颜悦色的老奶奶就是作家冰心。冰心老人非常爱孩子,保有一颗童心。她永远是孩子们的朋友,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2.板书课题,读出画面感。
(1)今天这节课,咱们就走进冰心奶奶的童年。知道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重点提示“皂”是平舌音,上下结构,第六笔横要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白”。
(2)据说吹泡泡是孩子们都喜欢玩的游戏,你玩过吗?说说自己的体验。
出示色彩斑斓的肥皂泡飘飞的图片。
(3)指导读课题,读出肥皂泡的美、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聚焦难读难懂的词句
1.初读课文,梳理阅读的障碍。
这篇课文是冰心奶奶在1936 年写成的,由于年代有些久远,里面有些词语现在也不太常用了,所以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冰心奶奶写得特别优美,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遇到不常用的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②读完课文后思考:作者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检查。
①出示第一组词语。
廊子 仰着头 婴儿 和弄和弄 脆薄的球
a.“廊”“婴”读好后鼻音,注意“廊子”的“子”读轻声。(出示课文插 图)指出“廊子”就是房前屋檐下的过道,也叫走廊。 屋子与屋子之间的走廊连在起也叫一连廊。
“廊”后来又引申为大厅周围的屋子。理发的屋子——发 廊,画画的屋子——画廊 。
指导书写“廊”"字: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外面广字头表意思,里面的“郎”表读音,这是一一个形声字。“郎”要写得半藏半露。
b.“和弄和弄”的“和”读huÒ,"弄”读轻声,表示粉状或粒状物掺和 在一起,或加水搅拌。所以这里的“和弄和弄”你可以换成什么? (搅拌搅拌)
除了可以和肥皂水,还可以和什么?喝的奶粉一和奶 ,生病时喝的药——和药。
c.“脆薄的球”这里的“薄”也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文中还有很多形容球的短语呢?请你找一找。
②出示第二组词语。
轻圆的球儿 轻清透明的球面 玲珑娇软的小球
光丽的薄球 轻清脆丽的小球
读好“的”字短语,“的”要读得轻又短。
③出示第三组词语。
小木碗 溶化 蘸上 黏稠 软悠悠
a.“软悠悠”读出词语的节奏,引出课文中另两个ABB式的词:颤巍巍、轻悠悠。
b.将第三组词语送进课文中最长的句子里。
出示: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c.给长句子加上停顿棒,自己再读读,读好节奏。
出示: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2.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有趣的事?
预设: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 想象泡泡。
(2)引述:下雨的时节,我总是满怀期待地做肥皂泡,接着兴致勃勃地吹肥皂泡,然后屏息凝神地看肥皂泡,最后还如痴如醉地——想象肥皂泡。
小小的肥皂泡带给冰心奶奶的童年多少快乐啊!难怪作者说引读课文第1自然段:
小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三、品读文字,体验吹肥皂泡的乐趣
1.品读吹肥皂泡,体会用词的准确。
(1)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冰心奶奶小时候是怎么做肥皂泡的?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圈画出做肥皂泡需要准备的东西。
预设:用剩的碎肥皂 一只小木碗 一点水 一支竹笔套管
为什么特别强调是“碎”的肥皂? (太大的话,和弄起来不容易溶化)
(2)在冰心童年的那个时代里,吹泡泡的用具是这么简单:用剩的碎肥皂,一只小木碗,一支竹笔的套管,加上一点水。不过,要吹起泡泡来还真需要一些技巧。 默读第3自然段,再次圈画出相关的动词。
预设:放 加 和弄 蘸 吹 提 扇
(3)这些动作哪一个需要特别提醒的?
“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动作要轻,很小心地吹、提、扇。如果动作很快或幅度很大,肥皂泡是容易破裂的。
2.复述吹肥皂泡,感悟写法的精妙。
(1)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这么多步骤,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说清楚的呢?
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连词(然后、再.若),这些连词可以帮助我们把话说得有条理。
(2)同学们真会思考,原来肥皂泡要吹成功,还有这么多奧秘呢。冰心奶奶就是用上了这此词语,将吹泡泡的过程给说清楚了。你能用上面的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吗?
(3)学生复述,师生评价。
3.小结:课后,我们也试着这样做一-做肥 皂泡,没有碎肥皂可以用少量的洗衣粉试试看,体验冰心奶奶小时候吹肥皂泡的那种快乐哦。
四、书写练习
1.出示书上田字格中的生字。
2.分类观察这些生字,明确书写要点。
3.练写习字册。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吹肥皂泡的过程。
2.写一写:用“先......然后......再......最后.......”写段话,介绍-一个活动过程,如植树、洗碗等。
[板书设计]
20肥皂泡
冰心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想象泡泡
放 加 和弄 蘸 吹 提 扇
然后.....再.....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语言的生动优美,深入体会作者吹泡泡的乐趣以及寄托的美好愿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一说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一、回顾“做泡泡”,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童年》。
同学们,伴着这熟悉的旋律,带着你们玩泡泡的快乐心情,让我们再次走进肥皂泡,走进冰心奶奶的童年生活。
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冰心奶奶是怎样做出这些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泡泡的? (提示用上“先.....然后.... 再....”这样的连词将做肥皂泡的过程复述出来)
学生交流。
过渡:做得如此小心、细致,那冰心奶奶吹出的肥皂泡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走进她那诗意而美妙的文字。
二、研读“看泡泡”,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
1.从写法上人手,聚焦难懂的词句。
(1)出示课文插图一小女孩吹泡泡的画面。
同学们看,肥皂泡吹出来了,它们有大有小,还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所看到的泡泡?
学生交流。
预设:这样描述,你觉得这肥皂泡还好看吗?还神奇吗?
(2)自由读第4自然段,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描述她眼里的肥皂泡的。
要求:①圈画出不懂的词句,在有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②用“一”画出将泡泡写得特别美的词句,多读几遍,想想美在哪儿。
预设不懂的问题。
问题1:“光影零乱”“颤巍巍”是什么样子?
问题2:“五色的浮光”是什么意思
问题3:“玲珑娇软的小球”是什么样的?
问题4: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中,大球怎么会分裂成两三个小球呢?
问题5:“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的是什么?
(3)针对学生的疑问,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解惑,教师相机点拨。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句。
①颤巍巍:可以联系生活,我们见过老奶奶的手是颤巍巍的;枝头的花儿在微风中颤 巍巍的。所以“顿巍巍”是轻微地抖动、摇晃的意思。
将词语放进句子里指导学生读一读。
②玲珑娇软:可以联系学过的词语“小巧玲珑”。“玲珑’指的是泡泡很小巧、可爱。
为什么是“玲珑娇软",而非“玲珑柔软”呢?
(可以联系肥皂泡的脆薄的特点,体会肥皂泡在作者眼里娇柔可爱、吹弹即破,读出作者对肥皂泡的小心呵护与喜爱的情感)
③光影零乱: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散乱的阴影,可以找些配图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④五色的浮光: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浮光”指附着在泡泡表面上的各种颜色和光泽。“五色的浮光”就是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五彩斑斓,不断变化,特别漂亮。
(4)小结: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寻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来理解。
2.在朗读中品悟,欣赏最美的画面。
(1)文中哪些词句将肥皂泡写得美,让我们一读就心生喜爱之情?
①美在颜色的神奇。
出示: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预设: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真是神奇啊!谁能读出这种神奇的美丽?
从语气、语速、表情等方面引导学生评价这句话的朗读。
②美在变化的神奇。
出示: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a. 比较读-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点评:肥皂泡吹得好,还要会扇呀!
引读:若是扇得好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一
b.想象拓展练习。
若是扇得慢些了,____________。
若是吹得太小了,扇得太猛了,______________。
(2)体会“看泡泡”时的美丽心情。
过渡:看着这脆薄的泡泡颤巍巍的,很快就要散裂了,大家会怎样?出示: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
①你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大家怎样的心情?
(紧张、专注、担心、期待,通过心情来衬托美丽,想挽留住这美丽的肥皂泡,怕泡泡消失)
②指导朗读。
小结:这脆薄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作者多么想挽留住这美丽的泡泡。这份紧张、激动、幸福、期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
三、品读“想象泡泡”,感悟想象的美丽
1.品读美妙的想象。
(1)在童年冰心的眼中泡泡是美丽的,而在她的心里泡泡也是神奇的。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串美丽的梦装饰着冰心的童年生活。那“一串美丽的梦”是什么呢?自读第5自然段。
交流反馈。
出示:①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②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
(2)默读这两段梦幻般的文字,从冰心“美丽的梦”里你读到了什么?
预设:梦是自由轻盈富有诗意的,可以与明月相依,可以渡天河追夕阳,可以飘过海飞过山;梦也是温暖的,可以装扮熟睡的婴...通过这些美丽的梦,冰心奶奶想表达自己童年的快乐、骄傲与希望。(板书:快乐骄傲希望)
(3)指名带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文字。
2.想象那些美丽的去处。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 ,轻轻地飞起,借着扇子的轻风,她们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我们也来想一想,说一说。出示填空:
飞到____________,轻轻地______________
飞到____________,轻悠悠地______________,又低低地落下,落到___________
......
顶设:①泡泡飞到一望无际金黄色的麦田,轻轻地落在麦叶上,在风中滚动着,回到大地的怀抱。
②泡泡飞到天上,轻悠悠地飘过山峰,又低低地落下,落到山里孩于微笑的脸颊上。
(2)小结:同学们与冰心奶奶样都有颗美丽善良的心,都同样向往美好的生活。
四、体会“肥皂泡"的内涵,感悟情感
1.泡泡就这样飞走了,可是作者并没有失落,而是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联系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2.预设。
(1)冰心奶奶能制作肥皂泡,慢慢吹,轻轻提,轻轻送肥皂泡才能那么圆满,不破裂,现在还能自由地飞翔,作者很骄傲。
(2)冰心的母亲教她吹泡泡,和同伴玩耍,让她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童年很快乐。
(3)泡泡五彩缤纷,很美丽,给人视觉的享受,给人无限遇想。(4)泡泡能够飞到世界各地,给他人带去喜悦,所以她很快乐。......
3.总结: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每一个肥皂泡轻轻地飞起,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在心里生成。每一个肥皂泡的破裂,都会有新的希望再生。只要心里有梦,就会不停地追逐,追梦的人生才会永远充满快乐、骄傲与希望。
五、作业设计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背诵下来。
2.把你想到的那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做泡泡
20肥皂泡 吹泡泡
看泡泡 神奇(颜色 变化)
想象泡泡 快乐 骄傲 希望.....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9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肥皂泡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五自然段对肥皂泡的颜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第三段,学用连续动词,展开想象,泡泡去哪儿,总结全文,联系生活,感受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9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肥皂泡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