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docx
    • 练习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答案.pdf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第1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第2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第3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答案第1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答案第2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文件包含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docx、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年上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对于商代内外服的关系描述道:“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 诸侯归之。”这说明(  ) A.商代后期宗法分封制衰落B.商的强弱是维持外服臣属关系的关键C. 频繁迁都导致商实力下降D.商纣王的暴行削弱了王室的权威2、商朝历史成为“信史”得益于(  ) A.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B.甲骨卜辞与姜寨遗址的印证C.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D. 《史记》记载与神话传说的印证3、《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郡国并行制4、史书中记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材料中的“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 A.异姓诸侯日益壮大B.宗法分封制趋向瓦解C.大夫势力左右政权D.周王室权威得以加强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 “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6、汉武帝时,由中央政府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白金币。白金币有三种,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其中圆形龙纹币,重八两,值三千钱;方形马纹币,重六两,值五百钱;椭圆形龟纹币,重四
    两,值三百钱。朝廷这种做法(  ) A.稳定了金融秩序B.将铸币权收归了中央C.削弱了地方实力D.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7、“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8、 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 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9、 唐朝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制的“租”“调”收税模式,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政府发徭役也以“和雇”(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为主。材料表明两税法(  ) A.不再征收人丁税B.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 抑制了土地兼并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0、 下表是唐前中期国家控制的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唐历公历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709529193098208321肃宗乾元三年760年1933174169903862370799A.土地制度被破坏                        B.经济重心的南移C.经济结构的巨变                         D.征税标准的变化11、 下图为唐诗中科技内容分学科数量分析对比。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学内容B.统治阶层重视科技C.科技趋向体系化和理论化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12、“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 ·波罗来中国经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 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14、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B.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C.西晋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D.魏晋时期曲辕犁还没有出现15、 对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北方统一           B.民族交融       c. 中外交流          D.化昌盛16、 文物是活的历史。下列是关于唐三彩的一组文物图片,作为历史材料,它们(  )①展示了唐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②有助于了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③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④是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见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 材料题1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 “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 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境内有睢水、获水、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利于宋境的农田灌溉,也使水上交通得以便利。——摘编自新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材料二  “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 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河渠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 ·不二》篇宣  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弄则乱。 一则安,异别危。”思想大一统 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不举者与  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  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  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期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议,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 统。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2.根据上述材料,自战国到西汉,统治阶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 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牧马图(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 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 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 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 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
    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 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 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史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 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 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分以 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 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儒学特别注重德化,讲求调适人伦,纯 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  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篇,不如一经。”——摘编自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 材料二 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曰渐失效。据《汉书》 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 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 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 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 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思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摘编自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之际儒学成为重要社会信仰的主要表现。(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 的意义。
     

    相关试卷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选调考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选调考试(二)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表1所示为部分唐诗的节选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