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sD,6m/s≈1,【答案】B,【答案】C,【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永川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 B.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2m/s
C.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心跳一次时间约0.9s D. 适宜学习的环境应控制噪声不超过120dB
2. 小明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她说自己是运动的,她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公交站台 B. 行驶的公交车 C. 路边树木 D. 小明自己
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
B. 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音色
C. 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 用声呐探知海洋的深度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4. 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
A. 放大镜 B. 近视眼镜 C. 监控摄像头 D. 投影仪
5. 关于质量、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C. 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气体的密度
D. 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6.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B.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
C.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 D. 清澈的游泳池底看起来很浅
7. 祝融号火星车运用了比铝还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满足了火星车轻量化的要求。“比铝还轻”反映了这种材料( )
A. 速度大 B. 质量大 C. 密度小 D. 体积小
8. 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比物体大 B. 像比物体小 C. 像是实像 D. 像是虚像
9. 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0.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 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 B. 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
C.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 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
11. 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α1>γ1
B. α2>γ2
C. α1=α2
D. γ1=γ2
12.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 3s时甲在乙的前方
C. 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13. 优美的歌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14. (1)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
15. 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______ 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______ (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16. 如图所示为2021永川马拉松比赛的场景。跑步过程中以兴龙湖牌坊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的;某选手跑完20km用时约1.6h,他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km/h。
17. 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为某次测量时温度计的一部分,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18. 如图所示,三条互相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三条反射光线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______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9. 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仪表,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______ m。当小明向后退了5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变化是______。
20. 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生活中常利用冰块使食物保鲜,这是利用冰块熔化______热的特点;常用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的特点。
21. 太阳的能量以______的形式辐射到地球,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形成的。
22. 同学们想测量一张质量是12kg的课桌的木料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80g,体积是100cm3,则样本的密度为______g/cm3,课桌木料的体积为______m3
23.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kg/m3,空烧杯的质量是______ g。
24. 请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25. 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26.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根据实验的要求,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来确定的。
(2)在实验过程中,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2min后停止加热,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当水沸腾2min后,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min,此时的水温应为______℃。小明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水处于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27.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测量小矿石的密度。
(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台上,图甲是小明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是______。
(2)纠正上述错误后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把待测小石块放在天平的______盘中,往______盘中加减______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当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为______ g。
(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小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
(4)小明将小矿石放入量筒时,若在量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矿石密度会偏______。
28.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
(1)他先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接着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的中心位于相同的______,然后把蜡烛固定在图示的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然后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些,固定在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的实像。
(3)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拿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靠近凸透镜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掉近视眼镜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______了,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方。
29. 成渝高速客运铁路由成都东站至沙坪坝站,全长299km,成都东站到永川东站距离245km。全程设计速度350km/h。图所示的是复兴号G860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2021),请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列车由沙坪坝驶往成都东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得最快?哪个路段运行得最慢?
30. 小明用天平测得一金属块的质量为1.58kg,一个空玻璃瓶(带盖)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5kg。用此瓶装满水再放入金属块后总质量为1.88k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块的体积;
(3)金属块的密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13.6m/s≈1.1m/s,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约0.9s,故C符合实际;
D、适宜学习的环境应控制噪声不超过40dB,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B
【解析】解:A、小明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明和公交站台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公交站台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小明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明和行驶的公交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行驶的公交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B正确。
C、小明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明和路边树木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选路边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因为选择物体本身为参照物,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静止的,所以任何时候不能选物体本身为参照物,故D错误。
故选:B。
小明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明说自己是运动的,小明一定选择一个和自己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答案】D
【解析】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故A错误;
B、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改变的是响度,故B错误;
C、植树造林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声呐探知海洋的深度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改变的是振幅;
(3)植树造林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4)声呐的应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等,了解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声源处;②传播途中;③接收处。
4.【答案】C
【解析】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监控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照相机成像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照相机成像原理。
5.【答案】A
【解析】解:A、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故A正确;
B、海绵被压扁后,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水银是液体,其密度为13.6g/cm3,大于固体金属铜的密度,故C错误;
D、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跟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水银是液体,其密度大于铜的密度。
本题考查质量的属性、密度的特性及其应用的知识,了解常见的一些物质的密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
A、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7.【答案】C
【解析】
【分析】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本题以祝融号火星车为内容,考查了材料密度的应用,难度不大。
【解答】“比铝还轻”反映了这种材料在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即单位体积的质量小,即密度小。
故选:C。
8.【答案】D
【解析】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即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选项ABC说法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
9.【答案】B
【解析】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正确;
C、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答案】D
【解析】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降低了温度,减慢了蒸发,故A不合题意;
B、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是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B不合题意;
C、用地膜覆盖农田,是控制了蒸发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C不合题意;
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是通过增大表面积、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11.【答案】A
【解析】解:
A、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γ1,故A正确;
B、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α2,γ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永川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永川区2023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