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抗体、血红蛋白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分析】人体的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明确内环境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①错误;
②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②错误;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均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③正确;
④激素、神经递质和氨基酸都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故选D。
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靶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D.抗利尿激素使靶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答案】D
【分析】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
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靶细胞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D、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D。
3.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甲状腺激素分泌量 ④汗腺的分泌量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寒冷时,机体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①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①错误。
②机体代谢增强,身体耗氧量增加;②正确。
③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水平提高,增加产热量;③正确。
④汗腺的分泌量减少;④错误。
故选A。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①②③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可表示细胞所需要的O2、养料,⑤可表示代谢产生的CO2等废物
C.过程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答案】D
【分析】分析图中可知,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表示呼吸系统排出CO2,③表示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他代谢废物,④表示内环境为细胞输送的物质,主要是营养物质,⑤表示细胞向内环境排放的物质,主要是代谢废物,⑥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过程①需要消化系统,过程②需要呼吸系统,过程③需要泌尿系统,A正确;
B、④表示内环境为细胞输送的物质,⑤表示细胞向内环境排放的物质,B正确;
C、过程⑥表示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根据图中可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D错误。
故选D。
5.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这表明神经冲动能传到大脑,但不能传到效应器,所以,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C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神经传导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研究人员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2天后小鼠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
A.既不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
C.将健康小鼠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小鼠
D.切除健康小鼠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答案】D
【分析】题意分析,因实验小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要排除是否是溶剂的作用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设置的对照应是对切除胰脏的小鼠2天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等量溶剂。
【详解】A、不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不能排除本身产生胰岛素的干扰,A错误;
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则实验的自变量成了溶剂的不同,显然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健康小鼠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若注射给切除胰脏的小鼠达不到实验目的,C错误。
D、对切除胰脏的小鼠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进行对照,则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7.如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
D.细胞C和E细胞中核酸完全相同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据图分析可知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表示B淋巴细胞,细胞C表示T淋巴细胞,细胞D表示浆细胞,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物质X表示抗体;过程a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过程b是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过程c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浆细胞的过程。
【详解】A、T淋巴细胞(题图中的细胞C)是在场所1(胸腺)内产生,而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等,胸腺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A正确;
B、过程a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过程b是浆细胞分泌抗体(物质X),该抗体可与相应的抗原(外源异物Y)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
D、细胞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题图中的细胞C和细胞E分别是T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二者细胞中核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RNA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D。
8.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C.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C
【详解】A、T淋巴细胞的功能之一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长分化,A正确;
B、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B正确;
C、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C错误;
D、抗体具有特异性,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D正确。
故选C。
9.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正确的有 ( )
A.在a中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细胞中的线粒体形成了结构1
D.1中内容物可以使b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2是突触间隙,3是突触后膜;a是突触小体,其中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
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C错误;
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D。
【点睛】图示为突触的结构,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此完成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1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其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2为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3为突触后膜,其上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据此分析解答.
10.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答案】B
【详解】A、图中C处为突触的突触间隙,C处的上端表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膜,C处的下端表示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而突触上兴奋的传导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因此可以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B端与效应器相连,A错误;
B、C处为两个神经元细胞的间隙,里面充满了组织液,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B正确;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该实验只能说明D点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E点,但是由于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E点的兴奋不能传递给d点,因此不足以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C错误;
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E点,E点的兴奋不能传至D点,因此也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作用,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答案】D
【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A错误;
B、激素进入血液没有选择性,但能特异性的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
C、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
12.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
B.大脑皮层是膝跳反射活动的中枢
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高级功能之一
【答案】B
【分析】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
【详解】A、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中枢,能感知外部世界,具有形成感觉的功能,A正确;
B、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具有控制机体反射活动的能力,膝跳反射活动的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
C、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故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正确;
D、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D正确。
故选B。
【点睛】
1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
【答案】D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在兴奋状态下表现为外负内正,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
B、a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突触传导到电表①的两极,电表的右极先兴奋,此时指针向右偏转,当左极兴奋时电表的指针向左偏,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
C、由于在突触上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因此a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电表②的左极,引起指针偏转,但是不能通过突触传导到电表的右极,因此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
D、由于两电表指针均会发生偏转,因此可以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D。
14.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
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
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D.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由图可知,兴奋从a处通过b传到c处,所以a处的动作电位先于c处发生,A错误;B、从图可看出a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c处引起兴奋,B错误;C、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错误;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起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答案】ABC
【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凡是能进入血浆、淋巴、组织液的都可以看做进入内环境。胃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环境,不是内环境;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了组织液。
【详解】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胃属于外环境,牛奶并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因此牛奶并没有进入内环境,A正确;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正确;
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而消化道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C正确;
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错误。
故选ABC。
1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或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详解】A、图示兴奋由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正确;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细胞体 ,图中轴突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膜相连接,B正确;
C、图中左侧是突触前神经元,右侧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左传递至右,C错误;
D、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D正确。
故选C。
二、多选题
1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答案】ABC
【分析】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1)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2)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A正确;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抑制②、③过程,B正确;
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②肝糖原的分解和③非糖类物质转化的过程, C正确;
D、在肝脏细胞中,②、⑥过程均可发生,但在肌肉细胞中不能发生该过程过程,D错误。
故选ABC。
18.在同一个神经纤维上,电极连接有以下4种情况,其中ac=bc,当给予适当刺激后,电流计偏转方向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AB
【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详解】A、刺激后,兴奋向右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左接点a,再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b,电流计偏转方向先左偏再右偏;
B、刺激后,兴奋双向传导,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左接点a,再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b,电流计偏转方向先左偏再右偏;
C、刺激后,兴奋双向传导,同时传导到电流计的左右接点a、b,电流计不偏转;
D、刺激后,兴奋双向传导,先传导到电流计的右接点b,再传导到电流计的左接点a,电流计偏转方向先右偏再左偏。
综上,AB偏转方向相同。
故选AB。
19.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
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答案】BCD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突触小泡,⑥是突触间隙。
【详解】A、图中④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⑤是突触间隙,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胞吐,A错误;
B、刺激A点,A点将产生局部电流,并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双向传导,向左侧传导时,电流计两个电极所在的位置先后兴奋并随后恢复静息状态,所以,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B正确;
C、①是线粒体,线粒体中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患者的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C正确;
D、兴奋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正确。
故选BCD。
三、综合题
20.如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_____________。
(2)图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红细胞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共穿过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3)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的来源有细胞内液和_____________,b的去向有细胞内液和_____________。
(4)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物质有关。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_____________(用标号表示)处的液体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6)在寒冷环境中,d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而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者“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1)a
(2) d,a a,d 6
(3) 血浆 血浆、淋巴
(4)缓冲
(5)b
(6)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
(1)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据图分析,图中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血浆,其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a细胞内液。
(2)
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在a处吸收O2产生CO2,故a处O2浓度最低,而CO2浓度最高,而d为血浆,此处氧气浓度最高,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红细胞中O2进入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至少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结构。
(3)
b组织液可以来自血浆和细胞内液;可转化为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
(4)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缓冲物质,如HCO3-和HPO42-。
(5)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引起b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6)
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该过程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激素调节,故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1.下图表示人体某器官(X)参与稳态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A-E表示相关激素,①~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X器官是_____________,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导致E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升高。
(2)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对______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感受器兴奋;冲动沿神经传到器官X,经激素A的作用使血液中B含量将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保证了体内的B含量不至于过高,可见激素B的分泌存在_____________调节。
(3)图中胰岛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
(4)若在图中右侧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流表上,如果分别在器官X、胰岛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B与肾上腺素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
(2) Na(钠) ③④ 反馈##负反馈
(3) B 胰岛素
(4) 2 0
(5)协同
【分析】据图分析:E能提高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说明E是抗利尿激素,是由X下丘脑分泌的;A是垂体分泌的,可以作用于甲状腺,说明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图中①②表示促进过程,③④表示的是抑制作用的过程。
(1)
据图可知,器官X可以参与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过程,故属于下丘脑;E能提高肾脏对水的重吸收,是抗利尿激素;一般情况下,当吃的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等原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E分泌量增加。
(2)
受到寒冷刺激,感受器兴奋是由于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内流导致的;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将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机体通过③④过程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保证了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不仅存在分级调节,还有负反馈调节。
(3)
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可以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4)
在器官X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先后经过电流表的两侧,所以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在胰岛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到神经纤维的电流表,所以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5)
B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均可提高代谢水平,促进产热,故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B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22.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 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___________ 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 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___________进入细胞; 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 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 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 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病。
【答案】 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 神经一体液 葡萄糖 蛋白质、脂肪、糖原 1 胰岛 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
【分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详解】(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胰岛B细胞组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根据图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3)据图分析,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引起糖尿病,该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由于产生异常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的作用以及调节的详细过程,分析图中血糖浓度升高后发生的两种图甲图甲,并能够分析两种抗体引起糖尿病的机理。
23.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__。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__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___________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
(4)观察c图,在图中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后恢复,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5)在c图中,用针刺①时,引起⑤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答案】(1)感受器
(2) b 局部电流
(3) ⑥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5) 反射 大脑皮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中,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效应器,③表示传入神经,④表示神经中枢,⑤表示传出神经,⑥表示突触。图B中,a、c表示未兴奋部位,b表示兴奋部位。
(1)
在A图中,根据③上有神经节,可知③是传入神经,故①为感受器。
(2)
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b表示兴奋产生的部位,a、c表示未兴奋部位;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3)
⑥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间为单向传递,在突触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
图C中,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兴奋并将兴奋向左右传递,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5)
c图中,①是感受器,用针刺①时,引起⑤效应器收缩的现象被称为反射;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4.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
【答案】 内分泌(分泌激素) 减少 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受体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即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反馈调节。
【详解】(1)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能能分泌激素。
(2)物质丙是甲状腺激素,用其饲喂正常动物,会使该动物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进而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减少;物质乙是促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被分解,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没有明显变化。
(3)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25.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可看成是突触;最简单的反射弧由___________种神经元组成。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
(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__________。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
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部位d受损;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骨骼肌受损。
【答案】(1)2
(2)低于
(3)K+通道
(4) 如果在c处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如果在c处测量到电位变化 如果骨骼肌收缩, 如果骨骼肌不收缩。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题图分析: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d是神经与骨骼肌结合的部位,表示为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图乙为电位变化,①表示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③表示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④是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
(1)
根据分析可知:图中d是神经与骨骼肌结合的部位,所以表示为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最简单的反射弧由2 种神经元组成,即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2)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主要是Na+,膜内主要是K+,所以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低于膜外。
(3)
用a刺激神经,产生兴奋,此时的兴奋会传到c处,c处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意味着电位变化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单位的过程,由于静息电位的产生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即此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钾离子通道。
(4)
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则可能的原因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或是骨骼肌受损,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如果在c处不能测量到电位变化,则说明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导致的,即骨骼肌无法接收到兴奋的信号。
如果在c处测量到电位变化,说明传出神经正常,但骨骼肌不收缩,则可能是d部位受损或是骨骼肌受损,因此需要继续做实验,即需要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用b直接刺激骨骼肌,如果骨骼肌收缩,则说明骨骼肌正常,部位d受损;如果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是骨骼肌受损,d处正常。
26.入秋以来,严重雾霾频袭京津冀,空气中的细菌、过敏原和有害物质等容易使人生病。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中很多是12岁以下的儿童,症状多为胸痛、咳嗽,严重的还会有发热症状,这是因为儿童的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除了这种免疫反应,人体还可以通过所示的____________反应清除病原体。
(2)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切除了胸腺的小鼠常被作为研究器官移植时的受体,原因是缺少图示中的_____________(字母),减少了免疫排斥反应。
(4)图中d细胞可以由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
【答案】(1) 一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细胞)分化
(3)a
(4)B细胞和记忆细胞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T细胞,b表示血细胞,c表示B淋巴细胞,d表示浆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Y表示抗体;③⑤⑥过程是初次免疫过程,④⑤⑥是二次免疫过程。
(1)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患者中儿童的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除了这种免疫反应,人体还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
(2)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
T淋巴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切除了胸腺的小鼠常被用于研究器官移植时的受体,原因是缺少aT淋巴细胞,减少了免疫排斥反应。
(4)
d表示浆细胞,由B细胞(初次免疫)和记忆细胞(主要是二次免疫过程)分化而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