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为C、H、O、N,且c具有运输、催化等功能,则b为氨基酸
B.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只可以存在于线粒体、细胞核中
C.若b为葡萄糖,则c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糖原,在植物细胞中可能是淀粉等
D.若c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则b为核糖核苷酸,a有五种元素组成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基本单位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生物大分子。
【详解】A、若a为C、H、O、N,具有运输、催化等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可以是蛋白质,则b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A正确;
B、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c是DNA,DNA除了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还能存在于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B错误;
C、若b为葡萄糖,则c表示多糖,在动物细胞中可能为糖原,在植物细胞中可能是淀粉、纤维素,C正确;
D、若c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则RNA的基本单位b为核糖核苷酸,a有C、H、O、N、P五种元素组成,D正确。
故选B。
2.糖类、脂质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果糖、麦芽糖都是单糖
B.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C.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糖类耗氧更少
D.胆固醇既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A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麦芽糖是二糖,A错误;
B、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
C、糖的C、H比较脂肪大,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糖类耗氧更少,C正确;
D、胆固醇既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A。
3.有人将氨基酸结构通式和人体结构进行了如下类比,说法错误的是( )
A.氨基酸结构通式的中心碳原子可以类比成人体躯干部分
B.图中人有一只左手,一只右手,就如每个氨基酸也仅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
C.氨基酸种类的不同取决于R基的不同,如每个人的面孔各不相同一样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可以类比成人与人手拉手排成队的过程
【答案】B
【分析】此题为新情境下的信息题,考查氨基酸结构通式,要求考生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详解】对比氨基酸结构通式与右图人体结构可知氨基酸结构通式的中心C原子可以类比成人体的躯干部分,A正确;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B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它们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就如每个人的脸孔各不相同一样,C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就如人与人手拉手,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就如人与人手拉手排成队的过程,D正确。
【点睛】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判断标准:
(1)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2)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下列关于实验试剂的选择和现象(或目的)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检测:双缩脲试剂、紫色
B.脂肪的检测: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C.马铃薯块茎含糖丰富,是检测还原糖的好材料
D.小麦种子匀浆可以作为检测脂肪的实验材料
【答案】A
【分析】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脂肪被染成橘黄色、用苏丹Ⅳ染液检测脂肪,脂肪被染成红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会产生紫色络合物。
【详解】A、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络合物,A正确;
B、脂肪的检测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错误;
C、马铃薯块茎含淀粉多,淀粉是非还原糖,C错误;
D、小麦种子匀浆常用作检测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含有的脂肪少则不作为检测脂肪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A。
【点睛】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使用、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5.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①~④依次分别对应的层次是( )
①池塘中的一条鲤鱼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④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答案】B
【分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详解】①池塘中的一条鲫鱼是一个生物个体;
②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所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③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所以池塘中的所有衣藻构成一个种群;
④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所以池塘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B正确。
故选B。
6.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在大熊猫盼盼的体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和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②只有一种
C.核苷酸有4种
D.③有5种
【答案】D
【分析】
【详解】大熊猫是细胞生物,既含有DNA也有RNA,图中的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应有2种,故B错误。3是含氮碱基应有5种,故D正确。而他们构成的核苷酸应有8种,故C错误。DNA和RNA的区别在②和③上,故A错误。
7.人感染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此外某些支原体和细菌感染也可导致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B.新冠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产物
C.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需要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
【答案】D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任何一个层次,A错误;
B、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新冠病毒含有的核酸是RNA,其彻底水解后得到6种产物,分别是A、G、C、U四种碱基、核糖和磷酸,B错误;
C、支原体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其需要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
D、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D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B.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细胞一定发生了分化
C.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代谢减慢,酶的活性都降低
D.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答案】D
【分析】1、无丝分裂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例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某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在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体的变化,A错误;
B、RNA聚合酶在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故RNA聚合酶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细胞一定发生了分化,B错误;
C、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代谢减慢,有些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
D、细胞凋亡的意义之一是衰老细胞的更新,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正确。
故选D。
9.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 )
细胞结构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膜的囊泡
时间/min
3
17
117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合成
B.生物膜包括了以上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的膜
C.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答案】B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根据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可知,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
B、核糖体无膜结构,B错误;
C、根据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可知,分泌蛋白分泌过程当中经过了经过了高尔基体的转运,即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质的作用,C正确;
D、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据此可推测,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应该是由高尔基体形成,其内包裹着分泌蛋白,D正确。
故选B。
10.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分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曲线a中物质运输速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相关,则a为自由扩散,曲线b中物质运输速度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数值后,因受载体数量的限制而保持稳定,则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属于扩散,A错误;
B、方式a为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
C、由分析可知,b为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 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C正确;
D、方式b为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易化扩散不需要能量,主动转运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可能会影响方式b。方式a为扩散,不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方式a,D错误。
故选C。
11.下图甲表示细胞中ATP反应链,图中a、b、c代表酶,A、B、C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B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神经细胞吸收K+时,a催化的反应加快,c催化的反应被抑制
C.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可以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
D.图乙中温度m比n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
【答案】D
【分析】分析图甲:a催化的是ATP水解反应,b催化的是ADP水解反应,c催化的ATP合成反应,B为ADP,C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分析图乙: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但温度为m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温度为n时酶的空间结构有可能部分被破坏。
【详解】A、图甲中的B为ADP, 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C为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因此a催化的ATP水解反应加速,由于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c催化的ATP合成反应也加速,B错误;
C、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系时,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加热会加快H2O2的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不能选择H2O2和H2O2酶为实验材料,C错误;
D、低温时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酶的活性虽然低,但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据此分析图乙可知:温度为m时比n时酶活性低,但温度为m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D正确。
故选D。
12.ATP合成是细胞重要的化学反应。在有机物氧化分解和光反应过程中,膜两侧H+浓度差推动H+跨膜运输时,结合在膜上的ATP合成酶催化合成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驱动ATP合成的H+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B.ATP合成酶跨膜部位呈疏水性,有利于与膜结合部位的稳定
C.除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中也有ATP合成酶
D.温度过高或过低,ATP合成酶都会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
【答案】D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比如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磷脂)都属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比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比如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驱动ATP合成的H+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A正确;
B、ATP合成酶跨膜部位是磷脂的尾部,呈疏水性,有利于与膜结合部位的稳定,B正确;
C、除了线粒体和叶绿体,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也可产生ATP,故细胞质基质中也有ATP合成酶,C正确;
D、过酸、过碱和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低温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是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也不会失活,D错误。
故选D。
13.体育运动大体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能增加心肺功能,如慢跑。无氧运动中能增强肌肉力量,如短跑等。两种运动过程中有氧呼吸和的无氧呼吸的供能比例不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肌在有氧运动中进行有氧呼吸,无氧运动中进行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C.短跑过程中,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大于O2消耗量
D.耗氧量与乳酸生成量相等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2倍
【答案】B
【分析】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
【详解】A、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中,骨骼肌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只是二者的比例不同,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B正确;
C、人体只有进行有氧呼吸才产生CO2,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所以短跑过程中,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消耗量,C错误;
D、有氧呼吸过程中人体消耗1分子葡萄糖需要吸收6分子O2,如果进行无氧呼吸,消耗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乳酸,所以如果耗氧量与乳酸生成量相等时,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D错误。
故选B。
14.科学家在成功合成病毒之后,又通过人工破坏支原体的 DNA,并用人工合成的DNA替代,成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个人工合成基因组细胞,但该细胞在生长和分裂时表现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合成病毒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B.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C.人工合成的基因也能在支原体的细胞核中表达
D.人工合成基因组细胞生长和分裂异常可能是缺少调控生长增殖的基因
【答案】C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人工合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人工合成病毒并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A正确;
B、支原体无细胞壁,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B正确;
C、支原体是原核细胞,细胞中无细胞核,C错误;
D、细胞的生长可通过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实现,故人工合成基因组细胞生长和分裂异常可能是缺少调控生长增殖的基因,D正确。
故选C。
15.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易扩散是因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答案】C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 能无限增殖;(2)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 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
【详解】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A正确;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是耗能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B正确;
C、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
D、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C。
1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飞翔的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的鸟类多
B.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
C.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物质交换效率
D.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核逐渐退化排出有利于O2的运输
【答案】C
【分析】细胞的结构决定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息息相关的。结构与功能观是基本的生命观念之一,它体现为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能量代谢的中心,飞翔的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的鸟类多,体现了“生命观念”的“结构与功能观”,A正确;
B、豚鼠胰腺腺泡细胞有分泌功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分泌,因此这两者较发达,体现了“生命观念”的“结构与功能观”,B正确;
C、体积越小,交换效率越高,卵细胞体积较大不利于提高物质交换效率,但是较大的卵细胞可以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因此该观点没有体现结构决定功能,C错误;
D、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核逐渐退化排出有利于O2的运输,与结构决定功能相一致,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其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④②③① B.④①③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答案】B
【分析】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
2.减数分裂中核DNA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n(减数第一次分裂)→2n(减数第二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3.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n(分裂间期)→2n(前期、中期)→(2n→4n)(后期)→2n(末期有丝分裂结束)。
4.有丝分裂中核DNA数目变化规律:(2n→4n)(分裂间期)→4n(前期、中期、后期)→(4n→2n)(末期有丝分裂结束)。
【详解】ABCD、①④含量没有减半,①曲线缓慢上升,分别为有丝分裂过程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②③含量减半,分别为减数分裂过程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卵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相对稳定
D.受精作用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导致后代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答案】D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A、精卵细胞融合与细胞膜各种组分的运动有关,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由于受精过程精子主要是头部的细胞核进入卵细胞,所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母方,B正确;
C、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而雌雄配子结合完成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维持了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相对稳定,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而非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D。
19.下列关于孟德尔成功揭示出遗传两大定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
B.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
C.孟德尔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选择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人工授粉
D.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
【答案】C
【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①实验材料选择恰当;②精心设计实验方法;③精确的数学统计分析;④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等。
【详解】A、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A正确;
B、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B正确;
C、孟德尔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选择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和人工授粉,C错误;
D、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D正确。
故选C。
20.等位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均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A正确。
故选A。
21.叶绿体是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借助高倍显微镜可观察菠菜叶表皮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②光学显微镜下,所有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都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③叶绿体外膜、内膜及类囊体薄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④叶绿体双层膜以及大量基粒和类囊体的存在增大了其受光面积
⑤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可用纸层析法提取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A
【分析】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详解】①菠菜叶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①错误;
②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②错误;
③叶绿体外膜、内膜及类囊体薄膜都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正确;
④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大量基粒和类囊体的存在增大了其受光面积,叶绿体内膜与外膜上不含色素,④错误;
⑤纸层析法用于色素的分离,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应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⑤错误。
综上,①②④⑤错误,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2.下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为CO2,其产生场所仅为线粒体基质
B.在条件X下,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
C.在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H2O
D.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灰绿色
【答案】B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2、图中的条件X为无氧条件,物质a是CO2,条件Y是有氧条件下,物质b是水。
【详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条件X为无氧条件,物质a为CO2,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产生CO2,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
B、条件X为无氧条件,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即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B正确;
C、条件Y为有氧条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进入线粒体进行分解,产生CO2和H2O,C错误;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CO2,而试剂甲是检测酒精的,故试剂甲是重铬酸钾溶液,再酸性的条件下,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灰绿色,D错误。
故选B。
2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B
【分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详解】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为严格的闭花受粉,即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实验过程需要进行人工授粉,①错误;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②正确;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③正确;
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是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不是假说的内容,④错误。
②③正确。
故选B。
24.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详解】A、“分数缸饲养”是制造地理隔离,使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控制形成新的性状,所以“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点睛】
25.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中有2个四分体
B.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像有4个
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则细胞⑤着丝点不会分裂
【答案】C
【分析】图中①为有丝分裂中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为有丝分裂后期,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①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不能联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
B、由细胞⑥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故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图中②③④⑥共4个细胞属于减数分裂,C正确;
D、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内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但不影响着丝点的分裂,D错误。
故选C。
26.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为正常植株基因,a 基因为白化苗基因,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 每代均自由交配至F2,则F2中正常植株与白化植株的 比值为
A.3:1 B.5:1 C.8:1 D.2:1
【答案】C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合子Aa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 1。
【详解】据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l:2:1,aa为白化苗,故F1进行自由交配时,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 a=2:1,故F2的基因型频率为:AA=2/3×2/3=4/9,Aa=1/3×2/3×2=4/9,aa=1/3×1/3=1/9,则F2中正常植株与白化植株的比值为8:1,C正确。
故选C。
27.若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害虫受杀虫剂压迫,主动突变以适应环境变化
B.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突变,使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害虫的分解药物有效成分的基因,受杀虫剂诱导而高效表达
D.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越来越高
【答案】D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发生的,不是受杀虫剂压迫导致,A错误;
B、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杀虫剂的长期选择使抗药基因频率逐渐增大,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B错误;
C、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不含有分解药物有效成分的基因,C错误;
D、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抗药性个体存活下来并能进行繁殖,不抗药个体被杀死,因此种群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越来越高,D正确。
故选D。
2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进化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缺失或改变必然引起基因突变
②将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③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④杂交育种就是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⑤北京京巴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的多样性反应了物种多样性
⑥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③ D.③④⑤
【答案】C
【分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变异,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
2、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3、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替换或增添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①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如果这种改变发生在DNA分子中的无效片段中,则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①错误;
②将二倍体植株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倍体植株,只有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体植株,②错误;
③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③正确;
④杂交育种就是将相同物种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④错误;
⑤北京巴儿狗、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属于同一物种,多样性反映了遗传的多样性,⑤错误;
⑥生物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经过漫长生物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⑥错误。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③,即C正确。
故选C。
29.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内通常不含有等位基因
B.一个染色体组应是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不是单倍体
D.单倍体生物体细胞内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答案】A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指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峰也是单倍体,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均称为二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均称为多倍体。
【详解】A、一般而言,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含等位基因,A正确;
B、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一个染色体组应是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错误;
C、若由配子发育而来,即使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也是单倍体,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若是六倍体等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单倍体生物体细胞内也可以含有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
3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质粒的DNA
B.DNA连接酶和运载体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种颗粒状的细胞器
【答案】C
【详解】A、为了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能完美的结合,一般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A错误;
B、运载体是基因工程的工具之一,但不属于工具酶,B错误;
C、质粒上要求具有一些抗生素抗性基因等标记基因,可通过大肠杆菌能否在含某种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存来判断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C正确;
D、质粒是细菌细胞中的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不属于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31.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兰花的多样性源于历史上这些基因家族的改变;拟兰的花没有唇瓣和完整的蕊柱,是由于B-AP3等基因丢失造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兰花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B-AP3 等基因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C.拟兰的花没有唇瓣和完整的蕊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不同地域的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其更好地适应环境
【答案】B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不同兰花之间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B-AP3 等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遗传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不同地域的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D正确。
故选B。
32.龙虾的血蓝蛋白由6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都含有3个结构区域。区域Ⅰ为前175个氨基酸,有大量的螺旋结构。区域Ⅱ是由第176~400位氨基酸组成的活性中心,两个铜离子分别与活性部位的三个组氨酸侧链结合,是结合分子所必需的。第401~658位氨基酸以折叠的形式构成区域Ⅲ。下列关于龙虾血蓝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分子血蓝蛋白含655个肽键
B.血蓝蛋白由多种氨基酸及不同结构区域组成,具有多样性
C.铜参与维持血蓝蛋白的空间结构,是组成龙虾细胞的大量元素
D.区域Ⅰ与区域Ⅱ的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区域Ⅱ活性中心的功能
【答案】D
【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题意分析,龙虾的血蓝蛋白由6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都含有3个结构区域,每条肽链由65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含有的肽键数为658-1=657个。
【详解】A、一分子血蓝蛋白含6条肽链,题中显示其中的一条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为658,则其中的肽键数目为658-1=657,若每条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则一分子血蓝蛋白中含有657×6=3942个肽键,A错误;
B、 血蓝蛋白由多种氨基酸及不同结构区域组成,具有特异性,B错误;
C、题中显示,铜参与维持血蓝蛋白的空间结构,是组成龙虾细胞的微量元素,C错误;
D、 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区域Ⅰ与区域Ⅱ的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区域Ⅱ活性中心的功能,D正确。
3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应一直保持有水状态
B.用麦芽糖酶、麦芽糖、淀粉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
C.提取光合色素时,研磨叶片后应立即加入CaCO3以防止叶绿素氧化分解
D.观察有丝分裂时,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着色
【答案】A
【分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2、盐酸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处理实验材料的物质。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要用盐酸解离根尖,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在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中要用盐酸处理细胞,使细胞通透性增大,同时盐酸可使染色体中蛋白质与DNA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应一直保持有水状态,以维持细胞的活性,A正确;
B、由于麦芽糖和麦芽糖分解以后的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所以用麦芽糖酶、麦芽糖、淀粉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B错误;
C、CaCO3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所以可在研磨前加入少许CaCO3,而不是研磨后再加CaCO3,C错误;
D、在观察有丝分裂时,盐酸和酒精组成解离液,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不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D错误。
故选A。
34.将乳清蛋白、麦芽糖、胃蛋白酶、麦芽糖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pH至2,保存在37℃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容器内的剩余的物质是( )
A.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
B.葡萄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麦芽糖酶、胃蛋白酶、多肽、麦芽糖、
D.麦芽糖酶、果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答案】A
【分析】由题意知pH=2时麦芽糖酶不发挥活性作用,故麦芽糖不能水解,乳清蛋白、麦芽糖酶都是蛋白质,在pH=2温度为37℃时,都能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多肽。
【详解】A、麦芽糖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所以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A正确;
B、乳清蛋白和麦芽糖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麦芽糖酶会失去活性,麦芽糖不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中没有葡萄糖,B错误;
C、麦芽糖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C错误;
D、麦芽糖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麦芽糖不水解,容器内不含有麦芽糖酶,D错误。
故选A。
35.己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且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ab段植物类囊体薄膜产生ATP,但干重下降
C.当土壤中缺少大量元素镁元素时,b点将向右移
D.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则a点上移,d点下移
【答案】D
【分析】题意分析,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图中曲线的a点只有呼吸作用,b点是光补偿点(即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c点为光饱和点;O2的释放量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产生量则是总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A、a点植物只有呼吸作用,因此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
B、ab段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植物类囊体薄膜能产生ATP,由于该段吸收的氧气量大于0,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植物干重下降,B正确;
C、当植物缺镁时,光合速率降低,而呼吸速率基本不变,要达到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状态,需要较强的光照强度,因此b点(光补偿点)将向右移,C正确;
D、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升高,因此a点上移,d点上移,D错误。
故选D。
36.科学研究表明: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减少,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大量的O元素
B.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
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增加,种类减少
【答案】D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
【详解】A、由于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故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需要增加 O元素,A正确;
B、花生中富含脂肪,小麦种子中富含淀粉,与糖类比,脂肪含氢量高于糖类,而含氧量低于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量大,故同等质量的花生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耗氧较多的是花生种子,B正确;
C、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脂肪是花生的主要储能物质,故更有利于能量的储存,C正确;
D、种子萌发时有一些中间产物的产生,有机物种类会增加,种子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D错误。
故选D。
37.下列生物学内容中,与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相符合的是( )
A.①细胞质②细胞液③细胞器④生物膜系统⑤细胞骨架
B.①物质跨膜运输②主动运输③被动运输④自由扩散⑤协助扩散
C.①光合作用②光反应③暗反应④C3的还原⑤ATP的形成
D.①减数分裂分裂期②第一次分裂③第二次分裂④同源染色体分离⑤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B
【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2、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减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A、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A错误;
B、物质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正确;
C、③暗反应包括④C3的还原和⑤CO2的固定,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故选B。
38.已知小麦的高产与低产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以多株小麦为亲本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甲组
高产×低产
高产:低产=7:1
乙组
低产×低产
全为低产
A.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若以高产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要在其开花前去雄
C.甲组中的低产小麦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D.甲组高产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3
【答案】A
【分析】分析表格:分析实验一:甲组实验,高产与低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7:1,也不是1:1,高产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乙组实验低产与低产杂交,子代都是低产,低产是隐性纯合子。
【详解】A、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A正确;
B、若以高产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应该对母本去雄,B错误;
C、由于高产与低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7:1,低产是隐性性状,所以低产小麦都是纯合子,C错误;
D、甲组实验中高产和低产交配相当于测交,如果是杂合子,则子代中高产:低产=1:1,现子代低产占1/8=1/4×1/2,说明亲本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4。D错误。
故选A。
3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都异常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aB4种配子——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C.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BX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
D.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只产生了2种配子——减数分裂正常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基因型为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配子,可能是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引起的,A正确;
B、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和ab或Ab和aB,若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原因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
C、配子中含XBXB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含B基因的X染色体分离异常,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B和ab或Ab和aB,D正确;
故选C。
40.某小麦种群中,TT个体占20%,Tt个体占60%,tt个体占20%,由于某种病虫害导致tt个体全部死亡,则病害发生前后该种群中T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50%、50% B.50%、62.5% C.62.5%、50% D.50%、100%
【答案】B
【分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病害发生前的各种基因型频率是TT=20%,Tt=60%,tt=20%,所以病害发生前T的基因频率=20%+1/2×60%=50%;病害发生后,tt全部死亡,TT的基因型频率=20%÷(20%+60%)=25%,Tt的基因型频率=60%÷(20%+60%)=75%,所以病害发生后T的基因频率=25%+1/2×75%=62.5%,B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41.细胞的一生通常要经历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回答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问题:
(1)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殖,在其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_______和_______的变化。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因为随着细胞体积增加,其_______就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_______,从而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3)细胞分化是_______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于_______,就一个个体来说,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
(4)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_______,而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死亡过程称为_______。
【答案】(1) 纺锤丝 染色体
(2) 表面积/体积 低
(3) 个体发育 专门化 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
【分析】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体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能力越差,交换的物质不足以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
②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核内所含的DNA是一定的,控制细胞活动也就有一定的限度,使细胞不可能太大。
2、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其中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详解】(1)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增殖,在其分裂过程中由于没有出现纺锤丝、染色体而称其为无丝分裂。
(2)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体积越小,细胞质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3)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遗传信息相同的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这也是细胞分化的具体体现。
(4)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如题中的酒精等作用下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42.在植物叶肉细胞中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过程,下面是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A~E为生理过程,请回答:
(1)过程A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过程A为过程B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阶段是_______(填字母),该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填字母)过程。
(3)上述A~E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填字母),B过程中突然减少CO2的供应,C5的含量短时间内将____(填“上升”、“下降”、“不变”);黑暗条件下,能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若该细胞为植物根细胞,可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NADPH和ATP 同位素标记法
(2) C 细胞质基质 E
(3) ACDE 上升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CDE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为有光参与的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该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用于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即图中B。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还原氢和能量,即C过程;之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同时产生少量的ATP,此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图中的D;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中的E过程。
【详解】(1)过程A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因为其上有光合色素和相应的酶。过程A,即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可用于过程B,即暗反应,在暗反应的C3还原阶段被消耗,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发现二氧化碳首先转移到三碳化合物中,随后转移到有机物中,这种研究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阶段是图中的C,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第一阶段,该阶段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物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的ATP;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E,该过程是有氧呼吸前两个解答产生的还原氢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氧化的过程,该过程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上述A~E过程中,除了B过程,即暗反应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外,其他的四个过程,即ACDE均能够产生ATP,B过程中突然减少CO2的供应,则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会减慢,消耗的C5减少,而C3的还原还在正常进行,即C5的生成基本不变,则短时间内C5的含量将上升;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因此此时能产生[H]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若该细胞为植物根细胞,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即图中的CDE。
43.图甲中曲线表示某雄性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图乙中A、B、C、D、E分别为该生物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示意图。图丙是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分裂过程中_______的数量变化。
(2)图乙细胞A-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有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
(3)A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
(4)图乙A-E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
(5)如果图丙代表减数分裂,DE代表_______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丙曲线的_______段。
【答案】(1) 有丝 染色体
(2) ADE
ACD
(3)次级精母细胞
(4)DE
(5) 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 BC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乙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图甲曲线中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即甲图中①~③段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
(2)乙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此可知乙图细胞A-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DE。染色体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是A、C、D。
(3)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结合该生物是雄性,可知A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4)由(2)分析可知,A-E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D(有丝分裂中期)、E(有丝分裂后期)。
(5)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如果图丙代表减数分裂,则DE代表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对应图丙曲线的BC段。
44.狗毛黑色由B基因控制,褐色由b基因控制,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呈白色。下图是狗毛色的遗传实验。
请回答:
(1)B、b基因与I、i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请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
(2)请写出亲代褐毛狗的基因型_______和白毛狗的基因型_______。F2中的白毛狗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
(3)如果需要知道一只黑毛雄狗是纯合还是杂合,如何进行杂交实验?
实验方案:让该黑毛雄狗与_______进行杂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
若后代_______,则黑毛雄狗是纯合;
若后代_______,则黑毛雄狗是杂合。
【答案】(1) 自由组合 由于F2表现型为12∶3∶1,是9∶3∶3∶1的变形
(2) bbii BBII 6
1/6
(3) 多只褐毛雌狗
全为黑毛 既有黑毛,也有褐毛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B_ii为黑色毛,bbii为褐色毛,B_I_、bbI_为白色毛,由题图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2∶3∶1,为9∶3∶3∶1的变式,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基因型是BbIi,亲本褐毛狗的基因型是bbii,白毛狗的基因型是BBII。
【详解】(1)由于F2表现型为12∶3∶1,是9∶3∶3∶1的变形,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知,B_ii为黑色毛,bbii为褐色毛,B_I_、bbI_为白色毛,由题图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2∶3∶1,为9∶3∶3∶1的变式,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基因型是BbIi,亲本褐毛狗的基因型是bbii,白毛狗的基因型是BBII。子二代白毛狗的基因型是B_I_、bbI_,共有2×2+2=6种基因型,纯合子基因型是BBII、bbII,所占比例为2/12=1/6。
(3)黑毛雄狗的基因型可能是BBii或Bbii,与多只褐毛雌狗(bbii)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如果基因型是BBii,则杂交后代都是黑毛狗,如果基因型是Bbii,杂交后代既有黑毛狗,也有褐毛狗。
45.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酚醛树脂、炼油、焦碳、染料等的生产中,并成为这些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水溶液中的苯酚可被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含酚废水可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作为废水处理的主体,是 有毒物质分解转化的主要执行者。回答下列问题:
(1)欲选出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应从_______中取样,接着在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选择培养,目的是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时,应采 用_______法。
(2)某同学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进行计数,其原理是_______。
(3)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稀释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108、114和120,因此可得出1mL初始菌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个。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为了区分活菌和死菌可采用台盼蓝染色,对活菌计数时应选择 视野中_______的细胞进行计数。
(4)分解苯酚的关键酶是苯酚羟化酶。苯酚羟化酶经分离纯化,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该方法可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_______。生产上常常把苯酚羟化酶固定化后使用,研究发现不能用同一种技术来固定化苯酚羟化酶和其它所有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 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 液体 增大高效分解苯酚菌的浓度 高压蒸汽灭菌
(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3) 1.14×106 不着色
(4) 分子的大小 不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酶理化性质不同(不同酶对理化因素的耐受程度不同)
【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由题干中的信息“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作为废水处理的主体,是有毒物质分解转化的主要执行者”可知,欲选出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应从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取样,用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以增大高效分解苯酚菌的浓度,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的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法。
(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进行计数的原理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3)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稀释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108、114和120,这3个平板的平均数是114,根据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 ×M可得1mL菌液中的活菌数为114÷0.1×103=1.14×106。为了区分活菌和死菌可采用台盼蓝染色,对活菌计数时应选择视野中不着色的细胞进行计数,因为不着色的菌为活菌。
(4)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该方法可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蛋白分子的大小,因为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形成SDS-蛋白质复合物,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研究发现不能用同一种技术来固定化苯酚羟化酶和其它所有酶,根据酶的特点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不同酶理化性质不同(不同酶对理化因素的耐受程度不同)。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