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答案】B
【详解】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项正确;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B项错误;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在个体发育中,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项正确;
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离体的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答案】C
【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 a 、叶绿素 b 、胡萝ト素和叶黄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详解】A、未见色素带,其原因可能是操作失误,因为黄化叶片中也会有类胡萝卜素, A 错误;
B、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层析液中, B 错误;
C、由于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比类胡萝卜素多,所以提取液呈绿色, C 正确;
D、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扩散得最快,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D 错误。
故选C。
3.细胞中的某些激素、酶等能通过“出芽”的形式运输,这些“芽”在生物学上称为囊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囊泡“出芽”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人体细胞可以通过“出芽”方式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内质网
C.酶在代谢中起催化作用,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酶促反应中,底物数量一定时,随酶浓度的增加,酶活性升高
【答案】D
【解析】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囊泡“出芽”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可以通过“出芽”方式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正确;
C、酶是催化剂,反应前后数量不变,催化反应的原理是有效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酶浓度或底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酶的活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
4.某玉米植株(Aa),取其上所结的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是( )
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 ②可能是隐性纯合子 ③可能是杂合子 ④肯定是杂合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分析】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一般植株的上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某玉米植株(Aa)上所结的一粒种子,可能是自交产生的,也可能是杂交产生的。
【详解】某玉米植物(Aa)自交或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是显性纯合子(AA),也可能是杂合子(Aa),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aa),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小球藻培养液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了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究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藻细胞和黑藻叶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有无核膜
B.鲁宾和卡门的实验需通过检测同位素的放射性来追踪物质变化规律
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第一组和第二组释放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8∶9
D.卡尔文实验中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5→(14CH2O)+14C3
【答案】C
【分析】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非放射性同位素,前者如35S、32P、3H、14C,后者如18O、15N。
【详解】A、小球藻细胞和黑藻叶细胞均属于真核细胞,二者均有核膜,A错误;
B、18O不具有放射性,不能通过检测同位素的放射性来追踪物质变化规律,B错误;
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第一组释放的氧气为16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为18O2,二者相对分子质量比为8∶9,C正确;
D、卡尔文实验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D错误。
故选C。
6.研究发现,核仁的稳定性下降、线粒体功能失调等均会引起细胞的衰老,而身体中细胞衰老的速度决定了我们寿命的长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加快,导致“老年斑”的出现
B.衰老细胞中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速度有关,衰老个体中均是衰老细胞
D.细胞死亡一定是细胞衰老导致的,衰老细胞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下降
【答案】B
【分析】衰老细胞的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均有明显的变化: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细胞内多数酶的活性降低,合成黑色素能力降低,老年人细胞中脂褐素的积累增加,因此老年人易长“老年斑”,A错误;
B、衰老细胞中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正确;
C、衰老的多细胞生物体内也有新生的细胞,多细胞个体的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错误;
D、细胞死亡不一定是细胞衰老导致的,还可能是因外界因素而导致的细胞坏死,D错误。
故选B。
7.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B.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C.蓝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的有氧呼吸
D.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链球菌细胞导致其裂解
【答案】A
【分析】1、无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无生物膜。
3、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详解】A、酵母菌的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A正确;
B、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溶酶体具有膜结构,B错误;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不可能来源于线粒体的有氧呼吸,C错误;
D、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的细胞中生活,不会感染肺炎链球菌细胞,D错误。
故选A。
8.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含碱基、磷酸 D.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C
【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A、DNA完全水解后,不能得到氨基酸和葡萄糖,A错误;
B、DNA完全水解后,不能得到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B错误;
C、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一分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C正确;
D、RNA初步水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胎儿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质发生改变,核酸不变
【答案】B
【分析】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见的类型有: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成熟个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
【详解】A、胎儿手发育的过程中,手指间隙的细胞会发生细胞凋亡, A 错误;
B、小肠上皮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将会发生细胞调亡,不断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 B 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属于细胞调亡, C 错误;
D、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质与RNA发生改变,DNA不变,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玉米的白粒与黄粒
C.兔的短毛与黑毛 D.家兔的白毛与北极狐的白毛
【答案】B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不是同一性状,身高中的高与矮,体重中的胖与瘦这样的才能构成相对性状,A错误;
B、玉米的白粒与黄粒,白粒与黄粒对应,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兔的短毛和黑毛不是同一个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家兔和北极狐,不是同种生物,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睛】
11.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葡萄糖中的氧元素最终进入水中
B.大部分葡萄糖中的碳元素最终进入CO2中
C.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ATP大大增加
【答案】B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人体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占比较多,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氧元素最终进入CO2中,A错误;
B、进行有氧呼吸时,大部分葡萄糖中的碳元素最终进入CO2中,B正确;
C、肌细胞只有进行有氧呼吸才产生CO2,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
D、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所以不能合成ATP,D错误。
故选B。
12.通道蛋白分为两大类: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图示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结构。下列关于通道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
A.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B.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分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K+等通过通道蛋白运输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水通道蛋白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合成的,通过囊泡运输到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参与水分的重吸收;钾离子通道也位于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关闭时不能运输钾离子,钾离子通道打开后,钾离子通过该通道蛋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由题图可知,K+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故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
B、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分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水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C正确;
D、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正确。
故选A。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B.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C.病毒的复制所需的能量来自自身的呼吸作用
D.一株植物包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生物的生活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故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A错误;
B、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B正确;
C、病毒的复制所需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C错误;
D、植物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
故选B。
14.图甲为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某动物细胞,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图乙所示的四个精细胞来自于甲形成的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1个初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
【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会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因此图中来自于甲形成的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和③,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如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换,则图中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种类数依次是( )
A.2、3、4 B.4、4、4
C.2、4、4 D.2、2、4
【答案】A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图1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AaBb,其中AB连锁,ab连锁,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又由于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换,所以产生两种配子AB和ab;图2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基因型为AaBb,其中Ab连锁,aB连锁,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又由于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换,所以产生两种配子Ab和aB;图3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基因型为AaB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
【详解】根据图1分析可知,图1个体自交后代为AABB、AaBb、aabb,既是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根据图2分析可知,图2个体自交后代为AAbb、aaBB、AaBb,既是有3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
根据图3分析可知,图3个体自交后代为A_B_(AABB、AaBB、AABb、AaBb)、A_bb(AAbb、Aabb)、aaB_(aaBB、aaBb)、aabb,既是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故选A。
【点睛】本题用示意图作为情景,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生应注意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利用科学思维中的归纳与演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16.已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BbDdFf形成的配子种类数是( )
A.2 B.4 C.6 D.8
【答案】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B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形成了两种配子B和b,同样Dd也形成两种配子D和d,Ff形成两种配子F和f。根据乘法法则,三对等位基因产生的配子种类是2×2×2=8种,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答案】A
【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的杂交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根据F2的分离比分别是9:7,9:6:1 和 15:1,推测亲本的杂交类型,从而判断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
(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
【详解】①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1:3;
②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1:2:1;
③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3:1。
故选A。
18.如图为绿色植物某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的[H]是同一种物质
B.①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氧气充足时能进行②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①过程
D.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答案】C
【分析】1、图①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2、图②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详解】A、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过程中[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为还原型辅酶Ⅰ(NADH);过程②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为还原型辅酶Ⅱ(NADPH),A错误;
B、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小部分转移到ATP中,其中ATP用来给细胞提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B错误;
C、氧气充足时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C正确;
D、根据图示和分析可知,图①属于线粒体内膜,图②所示的生物膜是叶绿体类囊体膜,D错误。
故选C。
19.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B.德国的魏尔肖认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C.摩尔根利用果蝇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科学家利用豚鼠通过荧光标记法探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答案】B
【分析】1、细胞学说是19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基本内容有三条:(1)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2、通过标记氨基酸探究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合成、运输、分泌过程。
【详解】A、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没有进入分子水平,只是为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A错误;
B、德国的魏尔肖认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
C、摩尔根利用果蝇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
D、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D错误。
故选B。
20.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不包括( )
A.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F1在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答案】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B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有:两对相对性状(黄色、绿色和圆粒、皱粒)是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的,在F1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Y和y,R和r),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且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ABC正确;
D、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属于测交,是对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D错误。
故选D。
21.在某种牛中,基因型AA的个体有角;aa为无角;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公牛为无角而母牛有角。一头有角公牛和一头无角的母牛生下一头无角小牛,该小牛性别及基因型是( )
A.雄性aa B.雄性Aa C.雄性aa或雌性Aa D.雌性Aa
【答案】B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有角公牛的基因型是AA,无角母牛的基因是aa,所以后代基因型只能是Aa,表现为无角,根据题干信息“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公牛为无角而母牛有角”,所以该小牛的性别为雄性,B正确。
故选B。
22.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 中(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可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B.在水的参与下,脂肪可转化为糖类
C.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
D.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H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会转变成糖类,脂肪含量减少,糖类与脂肪相比含有较多的O原子,所以有机物含量增加,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旺盛,糖类经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又减少,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始积累。
【详解】A、脂肪可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A正确;
B、在水的参与下,脂肪先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再转化为糖类,B正确;
C、脂肪转化为糖类后增加了氧元素,使得ab段干重增加,C正确;
D、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D错误。
故选D。
23.将某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在晴朗夏季的一天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1(C点开始有光照)、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BC段较AB段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图1、图2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的量减少
C.图2中gh段含量增加,且到达i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图示结果表明,该植株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
【答案】C
【分析】分析图解:图一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为0,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点时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高,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F点玻璃钟罩内CO2浓度最低,此时净光合速率为0。
图二中,纵坐标表示植物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d、h两点植物光合速率为0;f点时可能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详解】A、图1中的B点为凌晨,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凌晨气温下降,植物呼吸作用减弱,因此BC段较AB段浓度增加减慢的原因是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A正确;
B、图1、图2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此时处于中午,光照较强,温度较高,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的量减少,B正确;
C、图2中gh段仍表现为吸收,说明含量仍在增加,且到达h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
D、图1中比较A点和J点J点的浓度低于A点,说明该植物一昼夜总体表现为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 C。
24.玉米的株高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株高70m和50cm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1中株高70cm∶65cm∶60cm∶55cm∶50cm的比例约为1∶4∶6∶4∶1。若取F2中的60cm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60cm纯合植株的比例为( )
A.7/12 B.5/12 C.2/9 D.1/3
【答案】B
【分析】F2中70cm∶65cm∶60cm∶55cm∶50cm约为1∶4∶6∶ 4∶1,而1∶4∶6∶ 4∶1是9∶3∶3∶1的变式,说明小麦株高这一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F1的基因型为AaBb.本题属于数量遗传,株高与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具有累加效应,且每多一个显性基因,株高增加(75-50)/4=5cm。
【详解】F2中60cm植株有两个显性基因,基因型有2/3AaBb,1/6AAbb,1/6aaBB,自交产生具有两个显性基因的纯合植株的比例为1/6+1/6+2/3×2/16=5/12。故选B。
25.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器A、C、E、F能产生水
B.细胞器B、F不含磷脂
C.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A、C、D、F
D.细胞器F只能分布在细胞溶胶中
【答案】D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该过程中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题图分析,A是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在合成纤维素的过程中有水生成,B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蛀牙场所;D是内质网,是细胞脂质的合成场所,是蛋白质的加工车间;E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水的生成;F是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车间,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有水的生成。
【详解】A、由分析可知,细胞器A高尔基体、C线粒体、E叶绿体和F核糖体能产生水,A正确;
B、细胞器B、F都是无膜的细胞器,故不含磷脂,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即图中的F 、D 、A、C,C正确;
D、细胞器F核糖体有的游离在细胞溶胶中,也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D错误。
故选D。
26.2019 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因 2019 年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 年 1 月 12 日 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该病毒为 RNA 病毒,如图,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019-nCoV 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B.2019-nCoV 内含有 8 种核苷酸,5 种碱基
C.2019-nCoV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2019-nCoV 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答案】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其中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病毒是生物,但不在生命系统层次中。
【详解】A、2019-nCoV 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到细胞内才能正常生活,A正确;
B、2019-nCoV 为 RNA 病毒,其内含有 4 种核苷酸,4 种碱基,B错误;
C、2019-nCoV 没有细胞结构,故不会有细胞器,C错误;
D、2019-nCoV 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是细胞,D错误。
故选A。
27.洋葱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甲图示在①②时间滴加相应的溶液(30%的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的两个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依次为30%的蔗糖溶液和清水
B.甲图②时间可对应乙图中的Y细胞,此时细胞液的浓度最大
C.甲图从①到②的过程对应乙图中的a过程,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D.若将乙图中的X和Y两个细胞同时放入清水中,X细胞将先破裂
【答案】D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由图可知①处是液泡体积由大变小,所以此时加入30%蔗糖溶液,②处后液泡体积有所恢复,此时加入的是清水,A正确;
B、甲图的①到②过程是失水过程,对应乙图中的a过程也是失水过程,所以②可以对应Y细胞,细胞液浓度最大,B正确;
C、根据B项分析,①到②过程是失水过程,对应乙图中的a过程,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变强,C正确;
D、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所以将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不会因为吸水涨破,D错误。
故选D。
28.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有( )
A.ATP 的合成属于放能反应,与细胞内其他吸能反应相联系
B.ATP 中的“A”代表腺嘌呤,“∽”代表高能磷酸键
C.人的心肌细胞中储存的 ATP 量要远远大于平滑肌细胞中储存的 ATP 量
D.细胞中绝大多数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
【答案】D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 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详解】A、AT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与细胞内其他放能反应相联系,A错误;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苷,“~”代表高能磷酸键,B错误;
C、细胞中储存的ATP量很少,消耗后可迅速合成,C错误;
D、细胞中绝大多数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ATP和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明确其中A为腺嘌呤核苷;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如图为某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细胞结构,其中甲、戊中含有RNA。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丙结构可以将加工的蛋白质运到溶酶体
B.图示过程的实现与生物膜上的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
C.在图中戊结构内,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CO2的阶段没有O2参加
D.图中物质X的合成和分泌方式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核糖体,乙为内质网,丙为高尔基体,丁为囊泡或者细胞膜,提供能量的戊为线粒体。
【详解】A、图中丁为囊泡,可将加工的蛋白质运输的溶酶体,A正确;
B、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这与生物膜上的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B正确;
C、戊表示线粒体,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CO2的第二阶段没有O2参加,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和戊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或者细胞膜和线粒体,而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D。
30.为了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设计如图两套装置。图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抽取样液用于检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会产生氧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实验可用于探究无氧条件酵母菌的呼吸情况,与图二实验形成相互对照
B.待耗尽溶液中葡萄糖后,可抽取培养液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验酒精的产生
C.A瓶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试管B,目的是耗尽A瓶中原有的O2
D.C、D瓶之间最好加NaOH溶液来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干扰E瓶的实验现象
【答案】B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详解】A、由题图可知,图一为密闭无氧条件,可用于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情况,图二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可用于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情况,二者形成相互对照,A正确;
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有无二氧化碳产生,不能检测酒精的产生,B错误;
C、A瓶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氧气后,再连通B,保证通往B的二氧化碳都是无氧呼吸的产物,C正确;
D、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空气中已存在的二氧化碳对E中检测现象的干扰,可以在C、D瓶之间加NaOH溶液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B。
31.对某细胞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该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 )
A.CO2+H2O (CH2O)+O2
B.丙氨酸+甘氨酸 丙甘二肽+H2O
C.C6H12O6+6H2O+6O26H2O+6O2+能量
D.ADP+Pi+能量ATP
【答案】C
【分析】尿嘧啶是组成RNA的成分,细胞器含有尿嘧啶,说明细胞器中含有RNA,含有R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也含有RNA。
【详解】A、该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尿嘧啶,A不符合题意;
B、该过程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含有尿嘧啶,B不符合题意;
C、该过程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才在线粒体内完成,C符合题意;
D、线粒体、叶绿体都可以合成ATP,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 C 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 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子具有 50 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 50 分 子水
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了胰岛素的生物活性丧失
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 C 肽的含量反映胰岛素的合成量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个胰岛素原切掉一个C肽后成为一个含有两条肽链的胰岛素分子,每个胰岛素分子由21+30=51个氨基酸组成,构成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由2个二硫键连接(两条链中的一条单链中也含有一个二硫键)。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胰岛素分子共有51个氨基酸,2条肽链,所以肽键的数目是51-2=49个,合成过程共脱去49个水分子,A错误;
B、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R基中也可能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B错误;
C、沸水浴时破坏的是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肽键没有断裂,C错误;
D、因为合成一个胰岛素分子就要切去一段C肽,所以可以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素的合成量,D正确。
故选D。
33.研究表明,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图1为某患者家族遗传系谱图。利用图中四位女性细胞中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片段经能识别特定碱基序列的酶进行切割(如图2),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女性杂合子患ALD的原因是巴氏小体上的基因丢失
B.a基因比A基因多一个酶切位点是因为发生了碱基的增添或缺失
C.若Ⅱ﹣1和一个基因型与Ⅱ﹣4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为10%
D.Ⅱ﹣2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患ALD的原因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形成巴氏小体
【答案】D
【分析】1、分析电泳结果图: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电泳图可知,Ⅱ-4电泳的两条条带应为正常基因A酶切后的条带,长度为310bp和118bp的两种DNA片段,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后应该得到三个DNA片段,对照Ⅱ-4电泳的条带可以判断另外的两个条带长度分别为217bp和93bp,长度之和为310bp,故基因突变a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
2、由题干信息可知,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图2推测可知Ⅱ-4基因型为XAXA。Ⅰ-1、Ⅱ-2、Ⅱ-3号都含有与Ⅱ-4号相同的条带,故都含有A基因,其它条带是a基因被切割产生的,故Ⅰ-1、Ⅱ-2、Ⅱ-3基因型均为XAXa。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而不是巴氏小体上的基因丢失,A错误;
B、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后应该得到三个DNA片段,对照Ⅱ-4可以判断另外的两个条带长度分别为217bp和93bp,长度之和为310bp,与A基因酶切的片段之一310bp长度相同,故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DNA片段中,也说明A基因多一个酶切位点是因为发生了碱基的替换,DNA中碱基总数没变,B错误;
C、Ⅱ-1基因型为XaY,和一个与Ⅱ-4基因型(XAXA)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女儿基因型为XAXa,儿子基因型为XAY,可知所生男孩均不含致病基因,都正常,所生女孩均为杂合子,由于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因此后代患ALD的概率为1/2×5%=2.5%,C错误;
D、据分析可知,Ⅱ-3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据题可知其父方Ⅰ-2基因型为XAY,故其XA来自其父亲,Xa来自母亲,但含XA的Ⅱ-3依然表现为患病,故推测其患ALD的原因可能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Xa正常表达,D正确。
故选D。
34.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意: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两对性状独立分析,长翅与长翅,后代出现了残翅,说明双亲都是杂合子Bb,且残翅的比例是1/4,又因为F1的雄果蝇中约1/8为白眼残翅,说明F1的雄果蝇中白眼出现的概率为1/2,则母本是红眼携带者,因此亲本的基因型只能为BbXRXr和BbXrY。
【详解】A、由分析可知,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A正确;
B、根据亲本的基因型,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都是1/2,C正确;
D、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则减数分裂可产生bXr的极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35.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1,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A.7:1、7:1 B.7:1、15:1 C.15:1、15:1 D.8:1、16:1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豌豆和玉米种子中,纯合子AA占1/2,杂合子Aa占1/2;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玉米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可以发生自由交配。
【详解】豌豆有1/2AA和1/2Aa,自交后代隐性性状只有1/2×1/4=1/8,其余都是显性,所以豌豆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7∶1;玉米相当于自由交配,1/2AA,1/2Aa,自由交配时产生1/4a配子,子代中会有隐性性状1/4×1/4=1/16,其余都是显性性状,所以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为15∶1。B正确。
故选B 。
36.如图甲、乙、丙为某二倍体雄性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甲为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图乙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相对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丙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图乙BC段的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1条或2条Y染色体
B.图甲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图甲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图甲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可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c时期
D.图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可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d时期
【答案】A
【分析】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因着丝点分裂,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注意乙图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丙图要根据染色体和核DNA分子的数量判断细胞分裂的时期。
【详解】A、BC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2,对应的分裂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但不存在2条Y染色体的情况,A错误;
B、据分析可知,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为是某二倍体雄性生物细胞分裂的相关示意图,故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若发生过交叉互换,图甲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正确;
C、根据图丙可知,a可以代表有丝分裂后期;b可以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c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可代表生殖细胞。所以图甲所示细胞所处时期可对应图乙的DE段,以及图丙的c时期,C正确;
D、图甲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精子,对应图乙的DE段和图丙的d时期,D正确。
故选A。
37.某二倍体植物掌形叶(M)对圆形叶(m)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 为显性。现有一掌形叶抗病突变体,其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两中的一种,通过与图丁所示植株单体杂交所得F1性状分离比分析判断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假定甲、乙、丙、丁的其他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l∶1,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B.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C.掌形叶抗病与掌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D.掌形叶抗病与圆形叶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掌形叶(M)和圆形叶(m),抗病(R)易感病(r)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表现为连锁遗传。图丁只有一条含隐性基因的染色体,所以用测交实验判断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
【详解】图丁圆形叶感病植株基因型为mr,与该掌形叶抗病突变体进行杂交。
A、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r、Moro,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1:1,A正确;
B、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掌形叶抗病:掌形叶感病=2:1,B错误;
CD、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oro、oooo(幼胚死亡),掌形叶抗病:圆形叶感病=2:1,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
38.以测定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比30℃时的少
B.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是呼吸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2倍
【答案】B
【分析】图示的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真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十实线量。根据公式:植物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可逐一计算出20℃、25℃、30℃、35℃条件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
【详解】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的相等,都是6.5,A错误;
B、图中显示,在25℃条件下,植物的净积累的有机物最大,故光照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正确;
C、在25℃、30℃、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6、6.5、6.5,故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并未开始减少,C错误;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2倍,D错误。
故选B。
39.关于果蝇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B.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C.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答案】A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前期:出现染色体,且排列散乱;中期: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分裂。
【详解】A、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相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不变;两者的染色体行为也不同,减数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两者核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
B、两者都经过了DNA复制,前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都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等过程,B错误;
C、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有丝分裂末期为2N,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为N)和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末期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不同,但核DNA分子数目相同,C错误;
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
故选A。
40.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下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变化的原因是光斑移动造成的,与叶绿体中ADP和NADP+的浓度关系不大
B.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浓度,图中B点比A点高
C.光斑开始,光合作用开始,光斑移开,光合作用停止
D.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不相等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和曲线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光照先有光反应,因此图中氧气释放先增加,反应中二氧化碳吸收在后。光照停止后,但是光反应生成的 ATP 和[H]还在,使暗反应继续进行。
【详解】A 、AB段“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光反应先增加,然后降低,降低的原因是由于暗反应提供的 ADP 和 NADP+的减少, A 错误;
B 、图中A点说明叶肉细胞间隙O2释放速率最大,随后不断减小,但还在不停的释放O2,因此A点叶肉细胞间隙O2浓度低于 B点, B 正确;
C 、图中光斑开始前和光斑移开后氧气释放速率大于0,说明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错误;
D 、由于光斑照射时积累的[H]与 ATP 在光斑移开后被利用完,即最终两条线重叠,说明 I 、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是相等的, D 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
41.多聚体是由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单位组成的长链,下图表示细胞利用基本单位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某种多聚体的基本单位中含有U,则该基本单位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由其参与组成的生物大分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
(2)若合成的多聚体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该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_,由其基本单位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是_________,
(3)若该生物大分子为一个由a、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图1表示),共含571个氨基酸,其中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一种连接肽链的化学键,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的,那么:
①据图1可知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_________氧原子。
②假设该蛋白质分子中的a链的分子式为CxHyNzOwS,并且是由图2中四种氨基酸组成的,a链含天冬氨酸_________个。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③γ肽链是一条含121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其中含有天冬氨酸5个,分别位于26、71、72、99、121位(见下图),天冬氨酸的结构见图2。
肽酶E1专门水解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E2专门水解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肽酶E1完全作用后产生的产物中,至少有_________个羧基。
【答案】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酸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纤维素 淀粉 573 (w–z–1)/2 58274 10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中的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详解】(1)U是RNA的组成成分,某种多聚体的基本单位中含有U,则该生物大分子是RNA,名称是尿嘧啶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RNA的功能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与植物细胞壁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植物细胞中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是淀粉。
(3)①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71个氨基酸形成3条肽链,其中一条是环肽,环肽形成过程中氨基酸数目与脱去的水分子数目相等,因此脱去的水分子数=571-2=569个,蛋白质中的氧原子数目至少是571×2-569=573个。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题图可知,四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N,因此分子式为CxHyNzOwS含有z个氨基酸,脱去的水分子数是z-1,天冬氨酸含有2个羧基,其他3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羧基,因此α多肽链中O的数目(w)=2×z+2×天冬氨酸数目-脱水数(z-1),则天冬氨酸的数目是(w-z-1)/2。由于β链为环状,则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水缩合反应共脱去571-2=569个水,图1可知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还形成了2个二硫键,每个二硫键脱去两个氢。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3×120-(569×18+2×2)=58274。
③分析题意可知,肽酶E1专门水解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因此肽酶E1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链数是4条,并产生一个天冬氨酸,多肽链中的天冬氨酸数目是4个,每个天冬氨酸是2个羧基,因此,四条短肽中的羧基数目是4+4=8个。再加上一个游离的天冬氨酸的羧基为2个,因此一共10个。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计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计算。
42.鲤鱼的性状多种多样,其中体色有黑色和红色这对相对性状,现有稳定遗传的甲(黑色雄性)、乙(红色雄性)、丙(黑色雌性)、丁(红色雌性)鲤鱼各一尾。请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选择___________进行杂交,若产生的大量后代均表现为黑色,则黑色为显性性状。
(2)若已确定黑色为显性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为进一步确定该基因位于哪种染色体上,选取适当的亲本鲤鱼杂交,得到子代。若子代雄性全为红色,雄性全为黑色,则该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发现子代表现型没有性别差异,能否确定该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________,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
(3)实际操作中,科研人员发现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结果如下表所示。
取样地点
取样总数(尾)
F2
黑鲤(尾)
红鲤(尾)
黑鲤∶红鲤
1号池
1699
1592
107
14.88∶1
2号池
66
62
4
15.5∶1
鲫鱼的体色是由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欲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应选择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___________,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若推测成立,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
【答案】(1)甲和丁##乙和丙
(2) XbXb和XBY 不能 若B、b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也可使子代的表现型没有性别差异
(3) 2 基因的自由组合 F1与隐性亲本(红鲤)杂交 黑鲤∶红鲤=3∶1
【分析】据图可知:表格中黑鲤:红鲤≈15:1,15:1是9:3:3:1的变式,由此可推知鲤鱼的体色由2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黑鲤基因型为A_B_、A_bb和aaB_,共8种,红鲤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1)黑色和红色是相对性状,题干给出的亲本都是纯合子(稳定遗传),故可选择甲和丁或乙和丙杂交,若产生大量后代且表现型均为黑色,则可确定黑色性状为显性。
(2)若已确定黑色为显性性状且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要确定位于哪种染色体上,根据题意:若杂交子代雄性全为红色,雌性全为黑色,说明亲本雄性是显性性状,雌性为隐性性状,且该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若发现F1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则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 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为位于上述区段的基因都可使F1表现型没有性别差异。
(3)①据图可知:表格中黑鲤:红鲤≈15:1,15:1是9:3:3:1的变式,由此可推知鲤鱼的体色由2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验证其是否正确,可选择子一代(AaBb)进行测交,即与隐性亲本(aabb)杂交,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若子代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3:1,说明上述推测成立。
43.Ⅰ.下图1是烟草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G表示物质,1~7表示生理过程;图2表示不同光照强度下烟草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物质C和E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过程1和3发生的场所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3)将烟草进行避光处理,则短时间内过程2中的C3含量将____________。
(4)图1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5)烟草被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后,随着TMV大量繁殖,叶片将出现畸形、斑驳等现象。研究人员对烟草健康株和感病株的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烟草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生成的ATP主要用于____________。
②用_____________作为溶剂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测得两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如下表1所示,结果显示:感病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明显降低,但________基本不变。
表:烟草健康株和感染TMV植株的叶绿素含量
植株类型
叶绿素a的含量(mg/g FW)
叶绿素b的含量(mg/g FW)
叶绿素a+b的含量(mg/g FW)
叶绿素a/叶绿素b
健康株
2.108
0.818
2.926
2.577
感病株
1.543
0.603
2.146
2.559
③据上图2、表并结合题目回答:强光条件下,感病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受到影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Ⅱ.下图为不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6)甲图中,E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X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动物细胞可以进行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7)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8)甲图中从A阶段到产生E物质的阶段,写出总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
(9)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湿度适中,氧气浓度控制在丙图_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氧气浓度。图中产生的H218O含有放射性,其放射性来自反应物中的_____________。
【答案】(1)CO2、H2O
(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
(3)增加
(4)1、3、4、5
(5)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无水乙醇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导致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速率过程受到影响
(6) 酒精和二氧化碳 丙酮酸 ABCD
(7)②、①
(8)
(9) C O2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据图2分析: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健康株和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均呈上升趋势,但是感病株的净光合速率在光照较强时明显低于健康株。
【详解】(1)CO2被C5固定形成C3,C是CO2,E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E是H2O。
(2)图示为烟草花叶细胞的代谢过程,过程1是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过程3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提供给暗反应,用于C3的还原,避光处理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导致C3的还原受阻,影响C3的生成速率,因此短时间内C3含量将增加。
(4)图1中的1光反应阶段、3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4有氧呼吸第二阶段、4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可以产生ATP。
(5)①叶绿体中生成的ATP主要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②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来提取。感病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虽然明显降低,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不变。③色素能够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感病株叶绿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株,导致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速率过程受到影响。
(6)甲图是细胞呼吸示意图,E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X是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动物细胞不能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可以进行ABCD过程。
(7)甲图中的C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对应乙图中的②;D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对应乙图中的①。
(8)反应式为
(9)丙图的C点有机物分解最少,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湿度适中,氧气浓度控制在C点。有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于O2.图中产生的H218O含有放射性,其放射性来自反应物中的O2。
44.洋葱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下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
(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解离→_____ →_____→制片等步骤,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请将视野中标有字母的细胞按照一个细胞周期的时序进行排序:_____。(填字母)。细胞A中的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_____。细胞 B中的染色体数目应为_____条。
(3)欲进一步观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应首先向_____(方位)移动装片,然后按_____(填序号)的顺序操作。
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略微提升镜筒③调节粗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并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4)该同学在观察了多个视野后,统计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量如下表。表中数据显示处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原因是_____。如果洋葱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14小时,那么分裂期的平均持续时间是_____。
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细胞数(个)
90
13
12
3
2
(5)图下中虚线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内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曲线,请用黑色实线在坐标中绘出相应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_____。
【答案】 漂洗 染色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CABDE 1∶2∶2 16 右下 ④① 分裂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时间最长 3.5
【分析】1、分析题图: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处于有丝分裂间期,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详解】(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常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剂使染色体着色。
(2)据图分析,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处于有丝分裂间期,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故排序为CABDE。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含有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1∶2∶2,B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应为16条。
(3)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欲进一步观察D细胞,应首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然后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并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①调节细准焦螺旋进行观察。
(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占90%-95%),分裂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时间最长,故处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分裂期的平均时间=分裂期细胞÷观察的细胞总数×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13+12+3+2)÷(90+13+12+3+2)×14=3.5小时。
(5)染色单体在间期形成,后期消失。染色体数目在间期、前期、中期均为16条,后期因为着丝点分裂变成32条,末期细胞分裂结束又变成16条,据此规律作图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各时期物质变化规律及图象的识别、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步骤以及细胞周期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适中。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关键。
【期中真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等八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等八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