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联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合物中不含有P元素的是( )
A.ATP B.NADPH C.核酸 D.腺苷
【答案】D
【分析】①ATP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A”代表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的化学键。②NADPH为还原型辅酶Ⅱ,其中的“P”表示磷酸基团。③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的核苷酸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A、ATP中含有3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中含有P元素,A错误;
B、NADPH中的“P”表示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中含有P元素,B错误;
C、磷酸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磷酸中含有P元素,C错误;
D、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不含有P元素,D正确。
故选D。
2.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都是起源于( )
A.染色体断裂 B.基因选择性表达
C.体细胞的增殖过程 D.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答案】A
【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详解】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故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都是起源于染色体断裂,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人类激增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臭氧含量最高
C.酸雨是排放大量碳和硫的氧化物所导致的
D.经过长期治理,全球河流受到普遍污染的现状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答案】B
【分析】1、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一部分光线经过反射回到太空,其余的则被大气层中的气体捕获。大气层这种能捕获热能的特性称为温室效应。
2、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原有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污染物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矿山污水、农田污水、水土流失的冲积物、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详解】A、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氢氟碳化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二氧化碳,A错误;
B、臭氧层作用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而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臭氧含量最高,B正确;
C、酸雨是燃烧煤炭石油等所产生的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所致,C错误;
D、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已经让全球的河流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该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D错误。
故选B。
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种群即为优势种
B.生态位一旦形成,就不随生物的进化而分化
C.物种丰富度小的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D.荒漠群落中,植物只有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发芽、开花和结果
【答案】D
【分析】1、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边界和范围、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等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详解】A、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对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并非数量最多,A错误;
B、生态位形成后,会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分化,B错误;
C、物种丰富度小的群落没有也有垂直结构,只是垂直结构较为简单,C错误;
D、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群落中,植物只有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发芽、开花和结果,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顶极群落中,净初级生产量为零
B.一般来说,越是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往往越大
C.海峡地区的数量金字塔往往是倒置的
D.由于温度的影响,北方针叶林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温带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能够通过生产者有机体生产有机物质和固定太阳能,为系统的其他成分和生产者本身所利用,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数量叫做总初级生产量,剩余部分才用于积累,并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绿色植物在呼吸之后剩余的这部分有机物质的数量叫做净初级生产量。即净初级生产量等于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
【详解】A、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进行的,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干扰下,它将保持原状,顶极群落的净生产量为0,净初级生产量不为0,A错误;
B、一般来说,越是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往往越大,B正确;
C、海峡地区的食物链以捕食食物链为主,数量金字塔一般是正金字塔型,C错误;
D、北方针叶林的净初级生产量大于温带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膜脂氧化导致细胞膜流动性升高
B.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均具有细胞周期
C.细胞分化、细胞凋亡过程中核酸种类都会发生改变
D.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选择性表达所导致
【答案】C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细胞衰老,膜脂氧化导致细胞膜流动性降低,A错误;
B、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B错误;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两个过程中核酸种类都会发生改变,C正确;
D、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D错误。
故选C。
7.分析图中四种生物细胞类型,下列关于图中细胞之间的异同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均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都可
B.在有氧条件下,四种生物细胞都可以通过需氧呼吸产生ATP
C.Ⅰ和Ⅳ细胞中结构③都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中心体组成
D.图中四种细胞均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Ⅰ细胞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II是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无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III为蓝藻,Ⅳ有叶绿体和中心体,是低等植物细胞。
【详解】A、III为蓝藻,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故不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
B、Ⅰ、II、Ⅳ均具有线粒体,均可以进行需要呼吸产生ATP,III细胞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需要呼吸有关的酶,故可以进行需要呼吸产生ATP,B正确;
C、Ⅰ和Ⅳ细胞中结构③中心体都是由相互垂直的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C错误;
D、Ⅰ、II、Ⅳ是真核细胞,但可能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一定能进行有丝分裂,III是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增殖,D错误。
故选B。
8.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梨汁匀浆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蓝色变化
B.苏丹Ⅲ染液是脂溶性染色剂,可以进入活细胞后可使油脂呈橙黄色
C.向待测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可检测是否含有葡萄糖
D.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向样本上清液先后加入等体积双缩脉试剂A和B
【答案】B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梨汁匀浆中含丰富的还原糖,因此加入本尼迪特(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观察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因此苏丹Ⅲ染液是脂溶性染色剂,可以进入活细胞后可使油脂呈橙黄色,B正确;
C、向待测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可检测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
D、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向样本上清液先加入后加入双缩脉试剂A液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脉试剂B液4滴,摇匀,D错误。
故选B。
9.下图表示某小组应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有关结果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到b时间内水分子流出细胞需要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参与
B.b到c时间内细胞内外水分子双向渗透
C.a和c时,细胞体积相等,细胞液浓度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状态
D.细胞吸收K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线粒体
【答案】A
【分析】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将细胞放在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现象。原因是在细胞失水的同时,K+和NO3-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使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细胞由失水转变为吸水,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根据曲线图分析,曲线a到b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曲线b到c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减小为0,此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a到b时间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水分子流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时需要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参与,A正确;
B、b到c时间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水分子由细胞外渗透进入细胞内,B错误;
C、a和c时,细胞体积相等,但是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等,到达c点时由于受到细胞壁的保护作用,细胞体积不在增大,但是细胞液浓度仍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
D、细胞吸收K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A。
10.为提高克隆羊的成功率,不宜采用的措施是( )
A.核供体采用分裂能力强的细胞
B.培养体细胞同步到G1期,再进行核移植
C.对卵细胞供体母羊注射激素进行超数排卵
D.将培养到囊胚期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的输卵管中
【答案】D
【分析】1、核供体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2、体细胞培养: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培养。
3、供体母羊提供卵细胞,为了获得更多的卵细胞,给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
4、胚胎移植位置: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子宫角或者输卵管。
【详解】A、核供体采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此时能保证细胞是二倍体核型,细胞的分裂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克隆羊的成功率,A正确;
B、体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培养,将细胞培养至G1期(此时还没进行DNA复制),然后进行核移植,有利于提高克隆羊的成功率,B正确;
C、对卵细胞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可获得更多的卵细胞,有利于提高成功机率,C正确;
D、将培养到囊胚期的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的子宫中,D错误。
故选D。
11.生物代谢活动快速有序地进行离不开酶的参与,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可以检测最终产生的氧气量来判断酶活性大小
B.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需要在试管口塞上橡皮塞
C.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若以蔗糖溶液为底物时,可用碘—碘化钾检测
D.以淀粉为底物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可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
【答案】B
【分析】1、酶的高效性探究实验:
(1)实验方法:用对比法。
(2)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分解速率。
2、酶的专一性探究实验设计思路:验证酶的专一性的方法常见有两种方案:底物相同但酶不同;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到结论。
【详解】A、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生成速率,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或单位时间产生的气泡数量来检验氧气生成速率,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更容易进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生成量,A错误;
B、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时,为了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应使用橡皮塞套住试管口,从而不只避免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也能避免在单位时间内对生成物的检测有偏差,B正确;
C、选择淀粉、蔗糖、淀粉酶做酶的专一性实验,只能选择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糖的生成,不能选用碘液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C错误;
D、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的试剂宜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本尼迪试剂,因为本尼迪试剂需要加热,而实验中严格控制温度,D错误;
故选B。
12.如图是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显微镜图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每个细胞均含有24条核DNA分子
B.图中所有染色体共包含4套遗传信息
C.图中每条纺锤丝均连接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粒
D.图中细胞不再进行基因重组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均有1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故有24条核DNA分子,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前是2n,2套遗传物质,所以图中所有染色体共包含4套遗传信息,B正确;
C、不是所有纺锤丝都与着丝粒相连,C错误;
D、图示细胞处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故图中细胞不再进行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13.下列关于无菌技术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用棉塞封口不能防止培养的目标微生物外漏
B.组培苗锻炼时所用的蛭石和珍珠岩通常不需要高压蒸汽灭菌
C.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制需要过滤灭菌
D.使用后培养基需要高压蒸汽灭菌(0.5kg/cm2压力、121℃)处理
【答案】C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
【详解】A、试管用棉塞封口能防止培养的目标微生物外漏,A错误;
B、组培苗锻炼时所用的培养基质中的蛭石和珍珠岩,不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消过毒就可以使用,B错误;
C、为避免破坏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制需要过滤灭菌,C正确;
D、为避免污染,使用后的培养基需要灭菌后再丢弃,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1kg/cm2压力、121℃)处理,D错误。
故选C。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B.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具有促进叶片生长的作用
C.乙烯能增强植物体的抗逆性,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产生乙烯
D.生长素可以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韧皮部运输属于自由扩散
【答案】A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
2、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催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详解】A、生长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脱落酸无此特性,A错误;
B、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叶片生长,B正确;
C、几乎所有高等植物的组织都能产生乙烯,一般量极少,但萌发的种子和生长迅速的分生组织中乙烯生成量很高,逆境乙烯的产生可使植物克服或减轻因环境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促进器官衰老,引起枝叶脱落,减少蒸腾面积,有利于保持水分平衡,C正确;
D、生长素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运输是非极性运输,韧皮部运输属于自由扩散,木质部运输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A。
15.下图1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图2表示在探究不同氧浓度条件下该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结果数据曲线,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酶1是由一种基因控制合成的
B.图1中NADH催化电子传递链中氢与氧气结合,并释放能量
C.图2若ac=dc,说明氧气浓度为a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CO2速率相同
D.图2中b点氧气浓度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同时进行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酶1参与厌氧呼吸第二阶段,酶2参与需氧呼吸第二阶段,酶3参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图2随着氧气浓度增加,需氧呼吸不断增强,厌氧呼吸不断减弱。
【详解】A、图1中酶1催化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一定是由一种基因控制合成的,可能受多对基因同时控制,A错误;
B、图1中NADH为还原性辅酶Ⅰ,在酶3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错误;
CD、b点后氧气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细胞呼吸的底物应有脂肪,图2若ac=dc,不能说明相同时间内需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即两者产生的CO2速率不相同,b点时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同时进行,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起作用的原理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B.胰岛素的分泌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
C.腺垂体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
D.雄激素可以促进骨密度增加,减少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分析】1、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A、激素起调节作用,一般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不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A错误;
B、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及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的调节,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B正确;
C、下丘脑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活动相互联络的枢纽,C错误;
D、雄激素可以促进骨密度增加,增加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
故选B。
17.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有多种变异株,与遗传物质为单链RNA有关
B.感染该病毒后,B淋巴细胞主要在淋巴结处增殖分化
C.吞噬细胞处理该病毒后,会产生多种特异性抗原-MHC复合体
D.多次注射重组蛋白疫苗后,机体会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答案】D
【分析】新冠病毒: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碱基暴露,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为单链结构,碱基暴露,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该病毒会有多种变异株,A正确;
B、感染该病毒后,B淋巴细胞受到辅助性T细胞和病原体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主要在淋巴细胞集中的淋巴结处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B正确;
C、吞噬细胞处理该病毒后,会将抗原分子降解成多肽,然后与吞噬细胞的MHC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呈递至细胞表面,被T细胞识别从而诱导细胞免疫,或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最终产生特异性抗体,C正确;
D、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某种病毒的目的抗原基因构建在表达载体上,将已构建的表达蛋白载体转化到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或昆虫细胞中,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表达出大量的抗原蛋白,通过纯化后制备的疫苗,其本质是将抗原蛋白注射入体内,而蛋白质无法进入细胞中,只能引发体液免疫应答,D错误;
故选D。
18.下图是人体某细胞内某生命活动过程部分图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是单链结构,来自于该细胞基因的转录
B.图中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下一个氨基酸的的密码子是ACC
C.UAA为终止密码子之一,细胞内不存在反密码子为3'AUU5'的tRNA
D.推测该细胞内tRNA种类远少于mRNA种类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mRNA与tRNA碱基互补配对,完成翻译的过程。
【详解】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tRNA来自细胞的转录,是单链结构,A正确;
B、图示是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密码子的读取方向是从5’向3',故下一个氨基酸的的密码子是GAC,B错误;
C、UAA为终止密码子之一,不编码氨基酸,故细胞内不存在反密码子为3'AUU5'的tRNA,C正确;
D、mRNA是翻译的模板,mRNA翻译出的蛋白质多种多样,tRNA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推测该细胞内tRNA种类远少于mRNA种类,D正确。
故选B。
19.下列有关豌豆在遗传实验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其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
B.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
C.杂交实验时,某一植株可同时作为父本和母本
D.研究基因连锁交换定律时,不能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答案】D
【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豌豆是雌雄同株植物,同一植株可同时作为父本和母本。
【详解】A、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A正确;
B、子叶出苗就可以观察,花瓣需开花才能观察,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短,B正确;
C、豌豆是雌雄同株植物,同一植株可同时作为父本和母本,C正确;
D、豌豆也会发生连锁,可用作研究基因连锁交换定律时,D错误。
故选D。
20.关于生物的表观遗传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表观遗传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
B.通过表观遗传传递下去的性状可能对后代的生存不利
C.表观遗传只限于当代性状改变,不影响下一代遗传物质表达
D.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甲基化所导致的遗传效应相似
【答案】B
【分析】表观遗传不改变DNA序列,属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详解】A、表观遗传现象发生在亲代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不通过配子遗传,故不能通过减数分裂遗传给后代,A错误;
B、通过表观遗传传递下去的性状可能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B正确;
C、表观遗是可遗传的,会影响下一代遗传物质表达,C错误;
D、组蛋白乙酰化是乙酰基把氨基上的正电荷屏蔽起来,组蛋白的正电荷减少,与带负电的DNA分子片段(某基因)缠绕的力量减弱,基因可以被读取和转录;DNA甲基化是基因启动子中的胞嘧啶加上甲基基团(一CH3),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此时基因无法被识别,失去转录活性,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甲基化所导致的遗传效应不同,D错误。
故选B。
21.如图所示的是某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其中A、a是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是四倍体植物的根细胞,此时其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
B.图中A和a的分离可发生在后期Ⅰ和后期Ⅱ
C.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基因突变
D.基因A与a控制同一性状,但蕴藏的遗传信息肯定不同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染色体中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上含有等位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详解】A、植物根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若该细胞为四倍体植物的根细胞,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其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
B、若图示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则图中两个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会随着着丝粒的分裂而分开,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A与a为等位基因,控制的是同一性状,但其中蕴藏的遗传信息肯定不同,D正确。
故选D。
22.现有两个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90%,a基因频率为1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种群1数量为种群2的两倍。假设两种群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约为( )
A.27.8% B.32% C.28.6% D.42%
【答案】A
【分析】1、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2、若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基因型频率=2× 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频率 ×100%
【详解】1、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则AA=90% × 90%=81%,Aa=2 × 90%× 10% = 18%,aa=10% ×10% =1%,假设种群1有个体数量200个,则AA=162,Aa=36个,aa=2个;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30%,则AA=70%×70%=49%,Aa=2 ×70% ×30% = 42%,aa=30% × 30% =9%,根据种群1数量为种群2的两倍,假设种群1有个体数量200个,则种群2有个体数量100个,则AA=49个,Aa=42个,aa=9个;
2、种群1的大小是种群2的二倍,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种群,则AA=162+49=211,Aa=36+42=78个,aa=2+9=11个,则A=(211 × 2+78)÷(300×2)=5/6,a=1-5/6=1/6;
3、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种群,而且是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 × 5/6 × 1/6 =5/18≈27.8%,A正确。
故选A。
23.如图所示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5
21
58
鸡
7
10
1
3
A.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9.2%
B.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
C.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kJ
D.表中共6.1×105kJ的未利用能量下一年将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输入到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其去路有:用于自身呼吸作用的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其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的能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详解】A、由表中信息可知:第一营养级(农作物)的同化量为(110+75)×104kJ=1.85×106kJ,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10-21-58)×104kJ=3.1×105kJ,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105kJ)÷(1.85×106kJ)]×100%≈16.7%,A错误;
B、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B错误;
C、由表中信息可知:人从农作物中获取的能量为[(110-21-58)-(10+7)]×104kJ =14×104kJ,人从鸡中获取的能量是(7-1-3)×104kJ =3×104KJ,所以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4×104kJ+3×104KJ =1.7×105kJ,C正确;
D、表中未利用能量共有(58+3)×104kJ= 6.1×105kJ,这些未利用的能量下一年可以流向分解者,也可以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或用于自身呼吸作用的消耗,D错误。
故选C。
24.某自然生长条件下随机授粉的XY型性别决定植物,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有一对等位基因N和n,N基因控制叶片宽阔,n基因控制叶片狭长。该植物的某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雌雄植株各占50%,且狭长叶个体占12%,则有关该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花粉过程中,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
B.该种群阔叶雌株和所有雄株随机授粉,下一代窄叶植株约为1/10
C.若再随机授粉一代,阔叶雄株约占20%,窄叶雌株约占2%
D.阔叶雌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答案】B
【分析】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设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其中p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2pq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q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
【详解】A、由题意可知,基因N和n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NY或XnY,所以形成花粉过程中,没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A错误;
B、据题意可知,该植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且雌雄植株各占50%,那么雌雄中某基因频率与种群中该基因频率相等,假定种群中n基因频率为x,雌性个体中狭长叶个体占为x2,雄性个体中狭长叶个体占为x,因为种群中狭长叶个体占12%,因此可得等式x2/2+x/2=12%,解得x=1/5,即n基因频率为1/5,N基因频率为1-1/5=4/5,该种群雌株中XNXN为4/5×4/5=16/25,XNXn为2×4/5×1/5=8/25,XnXn为1/5×1/5=1/25,雄株中XNY为4/5,XnY为1/5,该种群阔叶雌株产生得Xn为1/3×1/2=1/6,和所有雄株(产生Xn为1/5×1/2=1/10,Y为4/5×1/2+1/5×1/2=1/2)随机授粉,下一代窄叶植株约为1/6×1/10+1/6×1/2=1/10,B正确;
C、该植物种群处于遗传平衡,随机授粉一代,后代得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因此阔叶雄株约占4/5÷2=40%,窄叶雌株约占1/25÷2=2%,C错误;
D、阔叶雌株中(XNXN:XNXn=2:1),能稳定遗传的占2/3,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
25.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技术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涉及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等
B.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代谢高效的特点,从而大量生产菌体细胞或相关代谢产物
C.体外受精的原理与质膜的信息交流和流动性有关
D.植物克隆的技术基础为植物组织培养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详解】A、基因工程也是转基因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理论基础涉及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等,A正确;
B、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不一定是无氧条件下,如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就是在有氧条件下,B错误;
C、体外受精是在体外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涉及的原理与质膜的信息交流(精卵识别)和流动性有关,C正确;
D、植物克隆的技术基础为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利用植物细胞产生植物个体,D正确。
故选B。
26.某科研小组展开对某林区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展开对某濒危动物的研究,可以改善其生存环境来增大其______以促进其生长,可用标志重捕法捕获该动物,分析该种群的______来预测其规模的变化情况。
(2)调查该林区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丰富度时,对于捕获的微生物进行鉴定,体型较小,不宜用肉眼观察的微生物,可以借助放大镜或______观察并分类,土壤中的微生物因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均或生活环境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这是群落______结构的体现。
(3)研究该林区的生态功能时,可以根据一定方法获得某动物的______来判断该动物在林区的重要性。
(4)人类对林区的过度砍伐导致林区破坏,说明______是有限度的。
【答案】(1) 环境容纳量 年龄结构
(2) 体视显微镜 水平结构
(3)生物量
(4)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1)
某濒危动物之所以种群数量处于极少的状态,是由于其生存的环境早到了破坏,因此,可以改善其生存环境来增大其环境容纳量以促进其生长,由于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而可用标志重捕法捕获该动物,分析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来预测其规模的变化情况。
(2)
对于捕获的微生物的行鉴定,由于其体型较小,因而不宜用肉眼观察,通常可以借助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观察并分类,土壤中的微生物因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均或生活环境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从而使得微生物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3)
研究该林区的生态功能时,可以根据一定方法获得某动物的生物量,以此来分析其蕴含的能量的多少,进而可判断该动物在林区的重要性。
(4)
人类对林区的过度砍伐导致林区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的,因此对林区的过度砍伐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
27.为探究紫外线对植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对神农香菊的叶片进行紫外线UV-B辐射处理,相关检测结果如下表(CK组为未经辐射处理的对照组)。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指标辐射时间
检测结果
辐射强度
净光合速率(μmol/m2/s)
气孔导度(mmol/m2/s)
胞间CO2浓度(μmol/mol)
1天
3天
5天
1天
3天
5天
1天
3天
5天
CK
15.0
14.8
14.7
0.4
0.38
0.37
170
172
178
100
14.8
13.8
12.5
0.37
0.35
0.31
175
190
220
200
12.1
11.9
10.7
0.34
0.33
0.27
186
201
251
400
10.3
9.7
8.5
0.3
0.31
0.23
200
225
275
(1)提取神农香菊的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实验室常使用的提取剂是__________。光合色素能吸收利用的光主要是__________光。
(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有__________。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大部分被运到__________并转变成蔗糖,供植物所有细胞利用。
(3)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增强,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表格中信息,推测紫外线辐射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阶段的反应,抑制光合速率。
(6)气孔主要由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收水分,气孔开放,反之关闭。紫外线辐射强度为200u和400u时,第5天比前3天气孔导度更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95%的乙醇(或无水乙醇) 红光和蓝紫光
(2) 氧气、ATP、NADPH 叶绿体外(或细胞溶胶)
(3)紫外线辐射时间和辐射强度
(4)紫外线辐射使光合速率下降,消耗的CO2小于气孔导入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之和
(5)光反应
(6)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辐射使水通道蛋白结构受到破坏,保卫细胞吸收能力降低导致的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1)
光合色素是脂溶性色素,常用95%乙醇提取;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
(2)
光反应阶段包括水光解、ATP生成、NADPH生成,产物有氧气、ATP、NADPH;蔗糖在叶绿体外即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3)
探究紫外线对植物的影响,结合表格可知,自变量是紫外线辐射时间和辐射强度。
(4)
气孔是CO2的通道,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紫外线辐射使光合速率下降,消耗的CO2小于气孔导入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之和,因此胞间CO2增大。
(5)
紫外线辐射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影响光阶段反应。
(6)
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辐射使水通道蛋白结构受到破坏,保卫细胞吸收能力降低导致第5天比前3天气孔导度更低。
28.某昆虫翅型有长翅和短翅(由基因A、a控制),背部颜色有褐色与黑色(由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及其位置未知(都不位于Y染色体上)。另外该昆虫眼睛颜色有红眼与白眼,且红眼为完全显性(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R、r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亲本
F1雌昆虫和雄昆虫相互杂交
F2
雌昆虫
雄昆虫
雌昆虫
雄昆虫
长翅褐背
短翅褐背
长翅黑背
短翅黑背
纯合红眼褐背长翅
纯合白眼黑背短翅
-
-
9008只
3003只
3001只
999只
(1)种群中等位基因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结果判断,控制该昆虫背部颜色和翅型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的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发现,F2中黑背昆虫都是雄性,则子一代雌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子二代雌昆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4)不考虑翅型,在(3)基础上,用一只子一代雌昆虫与黑背白眼雄昆虫杂交,子代出现褐背白眼雄昆虫和黑背红眼雄昆虫,而且比例都为1/32,原因是雌性昆虫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该现象的卵原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5)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表示第(4)小题产生雄性子代过程(不考虑翅形且不需要写出比例)__________。
【答案】(1)基因突变
(2)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或翅型的基因)。
(3) AaXBRXbr 6
1/4
(4) 产生配子时部分初级卵母细胞中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重组)(答出交叉互换,或基因重组即可) 1/4
(5)
子代
XBR
Xbr
XBr
XbR
Y
XBRY灰身红眼雄果蝇
XbrY黑身白眼雄果蝇
XBrY灰身白眼雄果蝇
XbRY黑身红眼雄果蝇
【分析】 试题分析:①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表中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以确定昆虫翅长中的显、隐性性状、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以及是否存在致死现象。②由题中F2的性状分离比判断翅长和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提取题意信息进行相关试题的解答。
(1)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种群中只有发生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2)
据表格,F2中长翅褐背:短翅褐背:长翅黑背:短翅黑背=9:3:3:1,符合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分离比,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表中数据无法判断性状和性别的关系,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或者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或翅型的基因)。
(3)
F2中黑背昆虫都是雄性,则控制背部颜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翅形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亲代基因型是AAXBRXBR、aaXbrY,子一代雌昆虫的基因型为AaXBRXbr,子二代雌昆虫的基因型有AAXBRXBR、AAXBRXbr、AaXBRXBR、AaXBRXbr、aaXBRXBR、aaXBRXbr,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4)
用一只子一代雌昆虫(XBRXbr)与黑背白眼雄昆虫(XbrY)杂交,子代出现褐背白眼雄昆虫(XBrY)和黑背红眼雄昆虫(XbRY),则雌昆虫(XBRXbr)产生了XBr和XbR,只能来自于产生配子时部分初级卵母细胞中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发生该现象的卵原细胞所占的比例为(1/32)×2×4=1/4。
(5)
亲本雌昆虫(XBRXbr)发生交叉互换产生四种雌配子XBR、Xbr、XBr、XbR,和Y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4种雄果蝇,按照遗传图解的格式书写。
【点睛】通过杂交子代性状数据表,考查对遗传规律的理解、遗传规律相关概率的计算能力、交叉互换的理解和概率计算能力、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
三、非选择题组
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石油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对自然界存在的能够分解石油的细菌进行改造,从而获得分解石油能力更强的菌种。
(1)从有石油污染物的地方取得土样,用无菌水制成__________,采用涂布分离的方法接种在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选择透明圈与菌落比例大的__________,采用发酵工程扩大培养。为了从爱酵液中分离出菌体细胞通常采用过滤、__________和沉淀等方法。
(2)为进一步获得分解石油能力更强的细菌,可利用现有菌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生质体融合等技术获得。
(3)如果对菌液中的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__________(填“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两者均可”)。
(4)短期保存菌种:用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__________上,经过培养后置于低温环境保存。
(二)回答基因工程、动植物克隆的有关问题:
(5)为获得抗虫棉,需要从芽孢科菌中提取并纯化全部的mRNA,通过特殊方法建立__________从中选出抗虫基因。然后将抗虫基因整合到Ti质粒的__________上,然后导入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使农杆菌和植物细胞慢速混合培养,完成转化实验。为筛选含有抗虫基因的植物细胞,可通过__________和PCR技术进行检测。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PCR技术的原理涉及DNA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和DNA热变性等
B.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以引物和模板链形成的双链区为起点
C.dNTP 为PCR反应过程提供原料和能量
D.PCR技术需要设计两种碱基序列互补的特异引物
(6)获得再生组培植株主要途径有:一是采用带______的茎段为外植体,可直接萌生成一株幼苗,该过程需要适当提高培养基中______的浓度以促进丛状苗的形成。二是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途径或______途径再分化为完整植株。
(7)相对于新冠患者康复后的血清,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更好,原因是单克隆抗体在应用时____________。
【答案】(1) 菌液##悬液 石油为唯一碳源 单菌落 离心
(2) 人工诱变处理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
(3)稀释涂布平板法
(4)空白斜面##斜面
(5) cDNA文库 T—DNA 核酸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 D
(6) 腋芽##侧芽##芽分生组织 细胞分裂素(6—BA)和无机盐(答出一个即可) 体细胞胚发生##胚胎发生
(7)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答出一个即可)
【分析】微生物的分离: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的“嗜好”,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使该微生物大量增殖。这些物质主要是一些特殊的碳源、氮源,如纤维素可用来富集纤维素分解微生物,尿素可用来富集尿素分解微生物。
(1)
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对自然界存在的能够分解石油的细菌进行改造,获得分解石油能力更强的菌种,故应该从有石油污染物的地方取得土样,用无菌水制成菌液(或悬液),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可采用涂布分离的方法接种,选择透明圈与菌落比例大的单菌落,采用发酵工程扩大培养。为了从发酵液中分离出菌体细胞,由于菌体细胞较大,通常采用过滤、离心和沉淀等方法分离。
(2)
为进一步获得分解石油能力更强的细菌,可利用现有菌种,通过人工诱变处理、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原生质体融合等技术获得。
(3)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对菌液中的细菌进行计数。
(4)
短期保存菌种可用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即用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空白斜面(斜面)上,经过培养后置于低温环境保存。
(5)
为获得抗虫棉,需要从芽孢科菌中提取并纯化全部的mRNA,通过特殊方法建立cDNA文库从中选出抗虫基因。然后将抗虫基因整合到Ti质粒的T—DNA上,然后导入农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使农杆菌和植物细胞慢速混合培养,完成转化实验。为筛选含有抗虫基因的植物细胞,可通过酸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和PCR技术进行检测。
A、PCR就是体外大量合成DNA的过程,该技术的原理涉及DNA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和DNA热变性等,A正确;
B、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以引物和模板链形成的双链区为起点,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B正确;
C、dNTP包括dATP、dTTP、dGTP、dCTP,可以为PCR反应过程提供原料和能量,C正确;
D、引物不能碱基序列互补,否则引物会结合在一起,不能合成DNA,D错误。
故选D。
(6)
获得再生组培植株主要途径有:一是采用带腋芽(或侧芽或芽分生组织)的茎段为外植体,可直接萌生成一株幼苗,该过程需要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6—BA)和无机盐的浓度以促进丛状苗的形成。二是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途径或体细胞胚发生(胚胎发生)途径再分化为完整植株。
(7)
由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相对于新冠患者康复后的血清,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更好。
四、实验题
30.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受,也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疼痛机制的研究需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在众多的疼痛模型中,甲醛溶液致炎模型,因其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且与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相似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疼痛机制和镇痛效果的研究。本实验通过给大鼠注射甲醛溶液致炎,观察大鼠的疼痛行为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①掌握制备甲醛溶液疼痛模型的基本方法;
②掌握疼痛行为的观察指标及疼痛分数的计算方法。
仪器与试剂
①仪器:特制实验笼,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以利观察。
②试剂:5%甲醛溶液(用0.9%无菌生理盐水配制),0.9%无菌生理盐水。
(2)步骤:
①生理状况和年龄相似的成年大鼠若干只,性别不限,体重200~250g。实验前放入实验笼内适应30 min,禁食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实验组:用1ml医用标准注射器将5%甲醛溶液50 μ1迅速注入大鼠____________。
③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注射后,立即将大鼠放回实验笼内,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每5min为一个时间段,共记25min,5个时间段。所用行为指标:
A、双足着地,体重均匀分配;B、注射足轻着地;C、抬起注射足;D、舔咬注射足。
⑤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____________。
⑥计算各时间段的疼痛分数(S)。根据疼痛程度依次将A、B、C、D四种行为表现,分别评为______、1、2、3分(填整数)。B、C、D分别表示5min记录到的各行为反应的持续时间(s)。
⑦痛觉的产生是否属于反射?______;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强,相关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将____________。
【答案】(1)甲醛溶液致炎大鼠疼痛行为的观察
(2) (任意)一足底皮下 (任意)一足底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50 μ1 各种行为反应及持续时间 甲醛溶液致炎大鼠疼痛行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表
时间段
各行为持续时间(分)
组别
0-5min
6-10min
11-15min
16-20min
21-25min
B
C
D
B
C
D
B
C
D
B
C
D
B
C
D
实验组
对照组
0 不属于 先增大,后不变(答出增大即可)
【分析】本实验通过给大鼠注射甲醛溶液致炎,观察大鼠的疼痛行为变化。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注射甲醛溶液,因变量是大鼠的疼痛行为变化及持续时间。实验组是注射甲醛溶液,对照组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1)
题目中提到“本实验通过给大鼠注射甲醛溶液致炎,观察大鼠的疼痛行为变化”,因此本实验的实验名称为甲醛溶液致炎大鼠疼痛行为的观察。
(2)
①根据步骤④“所用行为指标:A、双足着地,体重均匀分配;B、注射足轻着地;C、抬起注射足;D、舔咬注射足。”可得出用1ml医用标准注射器将5%甲醛溶液50 μ1迅速注入大鼠(任意)一足底皮下。
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1ml医用标准注射器将0.9%无菌生理盐水50 μ1迅速注入大鼠(任意)一足底皮下。
③根据步骤④的行为指标和步骤⑥“…B、C、D分别表示5min记录到的各行为反应的持续时间(s)。”可得出观察并记录各种行为反应及持续时间。
④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要有表头即甲醛溶液致炎大鼠疼痛行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表;两个组别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步骤④中提到“每5min为一个时间段,共记25min,5个时间段”,因此各时间段的行为反应的持续时间段为5个时间段。表格如下:
甲醛溶液致炎大鼠疼痛行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表
时间段
各行为持续时间(分)
组别
0-5min
6-10min
11-15min
16-20min
21-25min
B
C
D
B
C
D
B
C
D
B
C
D
B
C
D
实验组
对照组
⑤根据题目中“根据疼痛程度依次将A、B、C、D四种行为表现,分别评为空、1、2、3分(填整数)”,依据填空的前后关系写0。
⑥痛觉的产生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神经元会兴奋,因此测得的相关神经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将逐渐增大,当所有的神经元都兴奋后,测得的神经上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将不发生变化。
2022年8月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8月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共8页。
2022届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非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2届浙江省“山水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生物试题 PDF版,共11页。